Tag Archive: 飛揚88期

生命

生命是一次機會,我們要珍惜它; 生命是一種美,我們要欣賞它; 生命是一個夢,我們要努力實現它; 生命是一次挑戰,我們要勇敢面對它; 生命是一種義務,我們要盡力完成它; 生命是一場比賽,我們要積極參與其中; 生命是一個秘密,我們要解開它; 生命是一個承諾,我們要履行它; 生命是一齣悲劇,我們要克服它; 生命是愛,我們要盡情享受它。

下半場的優勢

如果你年輕,感謝上帝。 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是年輕、肌肉結實、活力充沛,沒有例外。好萊塢的電影主角,也大都是年輕、貌美、體健,魅力四射,很少例外。 論到年輕的優勢,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到了卅歲,尚未對科學作出卓越貢獻,以後是不可能的了。」愛因斯坦有他的道理。1905年他發表狹義相對論,時年 26歲;保羅‧狄列克( Paul Oirac) ,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天才,他提出量子力學,時年25歲;莫扎特留下大量的樂曲,這顆彗星殞落時才30歲;亞力山大帝征服歐亞非三洲時,也是30歲。 如果你年長,更感謝上帝。 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大都是年長的。智慧成熟、思想周全、經驗老練,很少例外。白髮的尊榮,才夠格作國策顧問。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是年長的智者,沒有例外。 論到年長的優勢,有個醫生選擇「老年人醫療」做她的專業,列舉了好多理由說明,選擇老年醫學是聰明至極。年長真好,因為: 1.服裝是否時麾,已經無關重要。 2.上車有人讓座,車票半價,餐飲打折。 3.忘記了傷心事,只記得高興事。 4.每天都是放假日。 5.只要我喜歡,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睡覺。 6.人人讓我三分。 如果你已經年長,要感謝上帝。許多傑出人物,都到了晚年人生才登峰造極── 世人尊稱的畫家──摩西婆婆 (Grandma Moses, 1860-1961) 100歲時,作出名畫。 蕭伯納 93歲時,寫出名劇“ Farfetched Fables”。 瓦列拉 ( Eamon de Valera) 91歲,擔任愛爾蘭總統。 魯賓斯坦 89歲時在紐約卡內基大廣場演奏。 史懷哲89歲時,擔任非洲某醫院院長。 米開朗基羅 88歲設計了大教堂。 邱吉爾82歲時,寫出“A History of…
Read more

精彩人生下半場

法國坎城是濱海的美麗城市,適合各地上流社會人士,在這裏誇耀他們的財富、身材、臉蛋。2011年 5月中旬影展登場,年輕女星們爭奇鬥艷,爭取閃光燈的焦點。然而最能得到媒體青睞的是,高齡七十三歲的祖母級女星珍芳達。許多人不禁想問:「保持年輕活力的祕訣是什麼?」 從前,我們習慣把四十歲看作人生的分水嶺。四十之前,我們往上爬,爬事業的梯子、爬成就的陡坡;四十以後,我們往下滑,滑下體能的梯子,滑下雄心的陡坡。如果青少年時期,心智尚未成熟的尷尬歲月,算是人生的一段危機,那麼中年時期,掙扎於尋覓人生意義大海中的浮沉日子,鐵定也是一場真實的危機。 下半場的「球」該怎麼打?的確是人人當學習的課題。 人生下半場的壓力 人生下半場一開始,我們會清楚感受到三股收縮的壓力,和四種膨脹的壓力。 三股收縮的力量是: 1.體能逐漸退化 2.心理逐漸僵化 3.關係逐漸變化。詩篇 102篇的作者,哀嘆中年的窘境這樣說:「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體能)……我像房頂孤單的麻雀(關係)。」( vs.3, 7) 四股膨脹的力量是: 1.家庭的責任; 2.財務的需要; 3.工作的壓力; 4.情感的孤單。同一篇詩的作者,描繪中年的困境說:「我的仇敵(責任、壓力)終日辱罵我。」 (v.8)。 難怪不少中年人變節,厭倦於數不清的責任──離家出走;企圖抓住青春的尾巴──發展外遇;想不通我工作為誰──買一艘遊艇;失落了意義價值──躲入嗜好的習慣;害怕失去工作被社會淘汰──麻醉自己;企圖證明自己的能力──變成工作狂。 聰慧絕頂如所羅門王,也無法逃脫中年危機的網羅──妃嬪、唱歌(娛樂)、美酒、園囿、僕婢、財寶……(傳 2:1-8)這一切都受用過了。他自己寫了傳道書表白:「一切都是虛空。」 (v.12:8)並且以過來人的身份勸後人:「趁著年輕,衰敗尚未來到,當記念造你的主。 」(傳 12:1)以所羅門的眼光來看,經營人生下半場最好的策略,是早一點準備好自己,遵行上帝的旨意 ,經營一個精彩的下半場人生。 敬愛的讀者,允許我運用基督教的信仰作經線,穿插人生的歷練作緯線,為你編織一幅下半場的圖畫,作您的參考── 一‧階梯人生 vs. 弧形人生 如果你看人生是弧形的,認為四十歲以後的歲月是走下坡,體能和成就逐漸比不上年輕人,歎息和抱怨是自然的結局。如果你看人生是階梯式的,還有人生的許多新境界等待我們去攀爬,成長和喜樂是自然的報償。 千萬別讓電視、電影洗腦,去崇拜青春的皮膚和臉蛋。我們可以透過運動和學習新事物,來減緩肌肉的流失,維持智力的活躍。 音樂家貝多芬和畫家莫內都是在老年時,貢獻了最好的作品。迦勒在八十五歲時說:「我還是強壯 ,我的力量那時(四十歲)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 14:10-11)他看人生最好的成就是在下半場。影星珍芳達維持活力的祕訣是,把下半場看做是攀爬人生的黃金階梯。 二‧給的心理 vs. 得的心理 上半場我們努力追求「得」,抓利潤、升遷、版圖、產品、品牌 、知名度、成就。透過這些來肯定自己,來維持家庭生活,來獲取安全感。多半是在我贏你輸的潛意識狀態下,進行某些交易。這種人生觀較難享有平安、喜樂。下半場如果學會依靠主耶穌基督,建立「給…
Read more

黃金歲月

愈認識神的本性,會使人的感情愈發穩定、滿足,向著神的心愈發堅定、火熱。人若從年輕時就好好追求認識神,隨著年齡的增長,靈性會愈來愈成熟,到中壯年時期,感情的穩定度,遠大過青年期。人在中壯年期不停止竭力追求神,會愈來愈確信自己是蒙愛的兒女,父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我們的神「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祂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詩 103:8-13) 以父神的心為心 步入中壯年是一件好事,使人更能體會父神的心。父神的心充滿了憐恤,充滿了豐盛的慈愛,而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所以父神不輕易發怒,也不長久責備。祂的恩慈領我們悔改,藉著祂兒子耶穌的血,洗淨我們的罪孽與過犯,使我們可以安息在祂愛的胸懷中,成為聖潔蒙愛的人。 因著認識神的憐憫與慈愛,我們也會多用憐憫的眼光,看周遭的人事物。父神對人類所受的苦難感同身受,祂憐憫那些身心靈受傷的人,也藉著祂的兒子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靈魂體全備救恩,使人得拯救、得醫治、得釋放。隨著年齡的增加,人所得著的恩典、醫治也增加,感恩的心就愈發增長,深深明白一呼一吸都在見證神的恩典。 每一天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快快樂樂地活著,是神大能的保守與奇妙的恩典。對周遭的人事物多一些包容與忍耐,表明內裡的成長。成長是件好事,人不再像年輕時那麼容易受傷又輕易發怒。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 ,我們便如飛而去……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 著智慧的心。」(詩 90:10-12) 人步入中壯年,會覺得日子過得比青年時期更快,所以實在需要求主賜智慧的心,步步跟隨主,踏定與永恆銜接的路徑。中壯年人不知在世上還有多少年日可以服事主 ,所以需要小心求問主,只作主要我們作的事;不知在世上還有多少年日可以追求主,所以要愛惜光陰 ,把握每分分秒秒渴慕神、親近神 、仰望神、等候神,常常敞著臉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反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難怪摩西禱告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 ,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詩 90:17) 節制、端莊、自守 保羅給老年人的標準是「要有節制、端莊、自守,在信心、愛心 、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多 2:2)這些正是中壯年人需要操練的事。「有節制」是生活、生命完全讓聖靈掌權;「端莊」是指心思清晰 、言行莊重;「自守」是一個人能自律,因不再有人向我們耳提面命了。信心、愛心、忍耐必須像神一樣純全無疵,若人在中壯年時不學習、不操練,怎麼有可能在老年時 ,達到純全無疵的地步?

五老伴晚年

做好晚年的準備,應該考慮這五件要項。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會經過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個階段,這是生理的規律,任何人都不可能逾越。而每個老人都會希望有一個安樂的晚年。有人說,西方社會是青年人的樂園,老年人的墳墓,這話未免太過灰暗,我們應該面對現實,努力經營金色年華,盡可能使自己能夠祥和歡樂地享受這段午陽的溫煦。 我歸結退休要有「五老」:老伴、老本、老身、老友和老窩。 老伴 老伴自然是指配偶,從相識、相知和相愛,仔細研究,「伴」字就在把一個人縮小二分之一。而所謂伴侶,正是在於兩個「半人」的結合,所謂「伴」就是相逢、相契 、相依和終身相伴、出入與共、同心事奉,同甘共苦、互敬互愛、和睦相處。俗語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一對老夫妻,幾十年風雨同舟,能夠相容、相扶和相持。到了晚年,兩個人促膝傾談,繼續相濡以沫,體貼照顧。吃適合自己吃的 ,做自己喜愛的事,重回二人世界 ,確實是人生難得的幸福。兒女、孫兒女,都是「別人的」,唯有身邊的老伴,才是「自己的」。人生美麗的時光,並不是年輕時的二人世界,而是暮年時的兩人生活。 老本 老本者,當然是金錢,老而有儲蓄,生活費不必愁,經濟方面獨立,無需求於兒女,又能應急需。若是富足,可將若干遺產捐贈奉獻給教會、神學院、文宣、差傳、慈善等機構,積財於天。此外,偶而上上餐館、餽贈親友,或買些喜歡的衣物,便能使用方便。若口袋空空,一天到晚向兒孫輩伸手,尊嚴何在?退休有了社會福利金,「美國孝子」固定又準時的收入,若也有老人最需要的醫療保險,再加上 IRA或其他共同基金等,這種老本既穩且厚,便可安枕無憂。 老身 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的,美國醫藥學會報導說:「你的健康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對身體所做的任何事,大大決定了未來是否需要醫療照顧。」當你活到六十五歲時 ,也許還有三十年,甚至更久要活 ,所以,不要猶豫,努力保持身體健康吧!按聖經的教訓,要保養顧惜聖靈的殿──身體。 健康是幸福的本錢,但不能臨渴掘井,要靠平時鍛鍊和實行,預防一般常見老人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老年癡呆等,要注意飲食、控制體重、禁煙戒酒,並多參加教會活動、團契 、歌唱、下棋、打球、運動等,可使老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調節神經、抗病防癌,和穩定情緒。無病是福,養生在動,養心在靜,對退休人士尤為重要,所以說要有健康的身體。願各位健康長壽。 老友 人而無友,如生活中無太陽。交友助健康,孤獨易致病,切勿閉關自守。交朋友的「交」字,是一種心靈的交感,感情的交通。靈裏投契,聊天談心;交流信息,真心相處;以誠相見,以禮相待;分擔難處,分享主恩。如能有主內三兩知己經常聚談、縱談古今,志趣相投,性情相吸,吟詩作畫,自娛娛人。如體力許可,也可以結伴作短程旅行,遊山玩水,觀覽名勝,真是一樂也,或進行其他有益身心靈的活動,生活要正常有規律,勞逸平衡。 老窩 今天已經不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年代,每個人都希望能有一個自己的安樂窩。民諺云:「 相見好,同住難。」兩代人之間,畢竟多少有些代溝,生活方式、愛好習慣,各有不同,當然,有些老人需要照顧孫輩,關照家庭則例外 。但在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應該有一個自己的老巢。住屋對於退休老人是非常重要的。在未退休前,應妥善安排,預先申請政府供老人居住的寓所,或購買公寓等,安居晚年。活一天,樂一天,並準備好移民到天家,永遠的安樂窩。 老伴照顧好,老本保管好,老身保養好,老友聯繫好,老窩預備好。以上五好,若缺其一,只算遺憾;若欠其二,可說不幸;若少其三,就陷於淒慘;若「四大皆空」 ,生活受到威脅;若五老不存,那真是「要老命」了。 然而,身為主的兒女,另有一超乎此五好之上的「至寶」,足以勝過任何環境。此至寶就是神」。神是我們的阿爸父、創造者、救贖者、全能者、賜恩者、供應者……祂賜給我們復活永恆的生命,最後又為我們預備住處──永久美麗的新天地。我們還怕什麼?安心過退休生活吧!

看哪!你的母親

b>日本人、中國人,同屬神的兒女。 「樹欲靜而風不止,兒欲養而親不待。」雖耳熟能詳卻未能體會作者之悔痛,直到我失去了母親,終日無語,消沉 、落淚。 六個子女中母親最偏愛我,而我卻也最不聽話,常惹她傷心,令她擔憂。母親總希望與我同住,尤其家父去世後,更渴望我在她身邊,我也正排除一切韁絆,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也總以為母親堅強、健康,再等一年半載也無妨,殊不知弟弟一通電話,媽媽走啦,晴天霹靂的惡耗,啃蝕著我的心,悔恨、內疚、失落。直到我遇見一位八十高齡日籍老太Kiyoko…… 萍水相逢 那是一個午休時間,我坐在Hunter大學餐廳,正要享受盒飯之際,見角落有一位瘦弱駝背,衣衫髒舊的老婦,正啃著乾麵包。我走近她,遞上我的飯盒,她以英文回應,方知她是日本人,單身住附近 老人公寓。晚上她來電話道謝,約我次日在原地見面。 隔日,她送我一包日本綠茶,我提議送她回家。 「我家太亂,從來沒有客人來太髒太亂……」她羞澀地說。 「沒關係,我認識地方,一旦妳有什麼需要,我來幫忙方便些。 」我們慢慢地邊走邊聊,走到她的住處。 一開門只見滿地舊紙箱,窗前兩株萬年青,長得高大,枯葉一層層垂著,水槽邊堆些零亂的罐頭,冰箱內除了一盒盒牛奶及剩菜,麵包外,沒有新鮮蔬果,我找出一把剪刀,修了樹葉,也灑了水。 「坐下來,我給妳剪髮。」她像孩子般聽話。「妳看,多秀氣。 」她站在鏡前笑了。我約定明晨帶打果汁機,買些吃的來,並告訴她替她申請家庭看護。 「我還能動,以前出院時,醫院派來護理,她也不會做事,不必麻煩了。」老太太說。 「我可以找華人護理,做中國飯,幫妳打掃,何況新移民也需要一份工作。」她一聽就欣然接受。 辦妥申請手續,很快派了位廣東來的護理。在我指揮下,扔的扔 ,丟的丟,不一會兒,面目一新,也有了走道的空間,因此我也成了她的座上客。 陪她走一程 Kiyoko熱愛朋友,我們經常做些好菜邀請鄰居、有位從 Janaka來的獨居老人 Bob曾任教員,會彈吉他,我們唱讚美詩,中文、日文與英文齊唱,讀經、分享、笑語盈滿了小屋。 曾問她:「為什麼妳不結婚,有過男友嗎?」 「那是二戰期間,日本男人大都當兵去打仗了。」 我接著說:「是啊,你們的男人都去侵略中國,殺害我們善良的中國老百姓。」 她困惑地望著我:「真的嗎?」隨著一聲無奈的嘆息,陷入了沉思。 凡是重大節慶,我們都一起度過,或有特別活動,我也都盡可能推著輪椅帶她出遊。有一次華人教會舉辦春遊,她在櫻花盛開的樹下忘情地大唱日本民歌,引來不少遊客也駐足同樂。 舉凡日本教會的節日崇拜,我也和護理坐在她身邊,日籍教友都羨慕她有這麼兩個中國朋友(家人) 。幾次她被送至醫院急診室,第一時間總是打電話找我,當我出現後她緊張的情緒才平靜下來。 「我在這裡陪妳,睡吧。」她像小貓似地捲曲著睡著了。 進進出出醫院急診室數次後, Kiyoko最終被送往養老院。 感謝神,醫院離我工作處不太遠,每天中午皆可抽空陪她進餐,和做復建運動。她的身體極虛弱,情緒憂鬱低沉,因大量的藥物而失去食慾。我不在,她就不吃不喝,日本教友們和我常餵她吃些日本食物,她越發思念童年時的零食,像森永牛奶糖之類的。 我已經預備好了! 後來,她癌細胞擴散再度入院 。八十七歲高齡,經得起化療嗎?當醫生們會診後,問她是否願意接受時,她堅定緩慢地說:「我已經預備好見主面了,順其自然吧。」 她的信心令我折服,此時此刻她頭腦如此清晰、平靜。後被轉送到最終關懷醫院,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員及義工,都是對她那麼溫和關愛。當主日崇拜結束後,教友們擠滿了病房,日語此起彼落落,一個個上前問候,我退在後面。 突然她叫喚:「Wendy, Wendy妳還在嗎?妳在這裡嗎?」 我趕緊上前握著她的手:「我在這裡。」…
Read more

主愛永繫姊妹情

雪姨家在木柵山上,周圍沒有鄰居,半人高的芒草,團團圈住孤零零的一幢木屋,顯得寂寞又淒清。母親隔三差五就會上山,來看她這唯一的妹妹。我們的到來,總引起表弟們的一陣喧騰,連小狗東東也不停地搖尾巴,我想他們歡迎的,應該是母親手上提著的那些東西吧。那時節,大家普遍過得苦,送的禮既不精緻也不時尚,不外是些實用的民生必需品;如肥皂、麵粉、紅糖、精製鹽,和一兩包粗糙的糕餅。

相愛相伴共白頭

唸研究所那兩年的日子裏,是他每天送我上車,也是他每晚站在山仔后的車站等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無論颳風下雨,只要下車,他在那裏;下雨天帶傘及外套,先陪我去吃碗麵暖和暖和,然後一路伴我走回我的宿舍。有時,他看我白天累了,就到山下學校來接我,因他怕我太累了,會睡過站到陽明山去。冬天很冷的日子,他的大手握著我那冰冷的小手,一起放在他的風衣口袋裏。使我想起爸爸曾有六年的時間是在桃園南崁車站等我放學,接我回家;他的一握和爸爸一握,是那麼一樣及溫暖。

如鷹展翅上騰

危機四伏的下半場,亦可如鷹返老還童,展翅上騰。 人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90:10)。但是,浮生過半時,世事變幻多端,險象叢生,人們難免遭遇到一個眾所周知的「中年危機」。 家業體危機四伏 在這個階段,先說說纏身的家庭吧。上有年長者進入了「多事之秋」,衰老及疾病牽扯了作兒女的許多財力、人手、精力,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照顧。下有小輩步入了青春叛逆期,桀驁不馴,乖僻頑強,教育、管束起來頗傷人腦筋﹔中有「另一半」雙雙都臨近了更年期,或各忙各的,或生發「廿年之癢」﹔許是因為「審美疲勞」而情淡意薄,不啻「搭伙過日子」、湊和而已﹔或其他諸多原因致佳偶變怨偶,而生婚變。 再講講謀生的職場吧。與日俱增的各方面工作壓力,早就超過了負荷﹔又因為資歷較高,薪水不菲,自然便排列於被炒魷魚的名單之前茅,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心驚膽顫,生怕丟了飯碗,畢竟失業後要重整旗鼓再就業極為困難。故而天天活在莫名的惶恐、擔憂之中。 又論論身子骨的健康吧。生理半衰期已經過去了,心雖然還年輕 ,力卻不從之了。「四十年前人找病,四十年後病找人」,各色的疾患亦悄悄、隱襲地不約而至,「英年早病」,「自身難保」,縱有尚存的雄心壯志已是可望不可及了。 上述的這種家、業、體「三合一」窘迫相逼的狀況,若是發生在從前社會變革較長的年代裡,興許還會令人好過一點。可惜如今知識爆炸,文明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年輕人猶未趕得上,遑論背負著如此重擔的壯年人了,怎生消受﹖難怪有句老話說,人生四十過險灘。四十來歲確實是一道「坎兒」,越過去了才「柳暗花明又一村」,著實不假。 百禽王浴火重生 無獨有偶,在動物世界中,老鷹的壽命也差不多是七十歲,這矯健強悍的飛禽之王,竟然也存在著「中年危象」。原來,當老鷹年逾四十之後,羽毛便開始變得太厚太重,不能輕快地飛行﹔喙 (嘴)退化得彎曲而長,不能犀利便捷地啄食 ﹔爪子也退化笨拙,不能靈巧準確地擒抓,生存能力急劇下降。面對這生死攸關的時期,鳥王必須作出抉擇﹕要麼坐以待斃,要麼浴火重生。 而選擇後者的做法是﹕牠必須退身到懸崖峭壁之上,建窩、休憩 ,天天用嘴不斷地磨擊岩石,促使老喙褪落。再耐心地等待長出新喙來,然後再用新嘴一根根的拔掉舊趾甲﹔又等新趾甲生成後,再用其啄、拔去老羽毛,直至新的羽翼漸漸豐滿。這一痛苦的過程,大約需要 150天才能完成,之後牠方能夠重上藍天,開始又三十年的生涯。 百鳥之首的這種在生理磨難下頑強求生的精神與本能,對萬物之靈的人類,於人生中場跋涉險灘時,不無啟發與激勵。所以,不論在此時期你的主觀世界、客觀環境的變化有多麼大,都不要喪失信心,自暴自棄,任憑危難壓倒自己。應該先遁隱「危岩」之上,築巢、靜息吧。儘管那兒棲臨絕地,孤獨無助,高處不勝寒,且風雨中隨時有傾覆的滅頂之災,但是在巢內臥薪嘗膽,韜光養晦,仍然是可以復原、再生,重出曠野、江湖。到那時,功成事就,巢邊窩外那可怕的萬丈深淵,便化作任由翱翔的廣闊天地了。 勇於承擔立榜樣 想想看,孝敬、贍養老人,是我們作為人子應盡的義務和反哺,也是神要人類代代相傳的誡命之一,你所做的同時也是在為你自己的的兒女樹立典範,將來他們可以效法、承傳。養育,督導子女為正,在品德人格、知識智慧上不偏差,是作爹娘的天職,它遠遠重於給他們吃飽穿暖。不嘔心瀝血怎配稱父母﹖夫妻和美,愛情常青,白頭到老,是神在造人之初所定意的,這是需要一輩子經營,付出代價來澆灌的,沒有那麼簡單的一言「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而蔽之的道理。這社會大學的「 綜合課程」,就是在壯年階段才開始歷練的,也是人生的必經之途。 想想看,人類社會已經進步至工業化、現代化的「地球村」階段,更得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創 3:19),哪裡還會有終身制、鐵飯碗的工作﹖遭受解僱早已是家常便飯了,不再是傳統觀念的乃因自己「疵毛」所致。從而也就沒啥「丟人現眼」的了。應該調整好思維心態,坦然對待,處變不驚 ﹔利用老底子,積極再裝備,更新知識,東山再起。當然,也不妨考慮「轉業」、「下海」,在生意場上搏一番,試試身手。誰知道哪塊雲彩上有雨,孰曉得有何自身的潛力未曾發掘出來﹖很有可能就因此譜寫了人生篇章的新序曲,揭開了商界折衝的又一頁。 化危機成為轉機 想想看,健康才是歸根結柢最重要的。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性命,又有何用﹖(路 9:25),保健應自年輕起。趕快忙裡偷閒,放鬆自己,調劑一下生活,多一點「兒女情長」、天倫之樂,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別再拿身體、生命去賭博了。也就是說,當「中年危機」瀕臨之際,莫「人過四十不學藝」、「翹家」逃避、破罐子破摔﹔反倒要學著像老鷹一樣,置於絕地而後生,以退為進,養精蓄銳,脫胎換骨,讓危機變成轉機,再伺機主動出擊,重整山河,力跨這難蹴的「坎兒」,爭取交出一份圓滿的人生答卷。 念我中年以後始跨出國門,前無身分著落,後有老小牽掛,剛剛鞏固了「灘頭陣地」,就歷盡艱辛地把妻小接了出來,從此拖家帶口的周遊列國。做工作、找前途、辦簽証﹔頻頻易地安新家,適應新環境﹔又辦移民、擔保父母分別來歐美探親旅遊﹔轉行創業、添了孩子、買房置業﹔間中幾次生病住院、動大小手術……。旅途的經歷不可謂不豐,體魄的磨礪不可謂不盛,人生的花絮不可謂不繁。十年頂卅年,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真個是「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箴 14:10)時時如履薄冰,如今回想起來,每每後怕。現今面對「雄關漫道真如鐵」,仍在靠著神來之力「而今邁步從頭越」,但願「充電」沛足以後,精力旺盛地下到人生的後半場中,繼續在「戰鬥中成長」﹔在靈裡面更加成熟,身心上得到主更多的恩慈。 老當益壯得冠冕 蒙主厚待,庇佑我在故鄉的高堂身體康健,晚年生活愉悅,沒給兒女添麻煩,反而經常賜予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我的姊姊姊夫、弟弟弟妹們個個孝順,爭相照顧老人,等於替我這個遊子做了巨多巨多。這大大地減輕了我在萬里之外的心理、經濟上的負擔,我知道自己實在虧欠的太多太多,無以補償。 蒙主厚待,賜我一個溫暖的家庭愛巢,並呵護它沒有在疾風勁雨中顛覆,雖非「白璧無瑕」,夫妻兒女能夠彼此理解、溝通、扶持。巢雖凌絕頂,卻距天父最近,離塵囂最遠。讓我們可以專心、靜謐地仰望主,求祂醫治我一切的疾病,早日如鷹返老還童(詩103:3),膺獲人生路上榮耀的白髮冠冕。 蒙主厚待,給我一個溫馨的教會金窩,並保守它沒有在霜刀雪劍中傾倒,縱無「十全十美」,兄弟姐妹能夠互相包容、幫助、服事。窩雖貼危巔,卻最易感受天淵之別,聖俗之分。讓我們可以悉力、全心地等候耶穌,脫掉老我,穿上新人,在神國的天空裡如鯤鵬展翅上騰(賽 40:31),奪取公義道上尊貴的得勝冠冕。

蛻變

就在生產的當天,他另築愛巢的事件曝光;我殷切地期待他能回心轉意,他卻執意結束這段婚姻。在雙重的打擊下,我選擇自我了結來逃離這令人窒息的絕望。然而,我還是無法從這塵世中解脫而出。出院後,我厚著臉皮帶著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感謝我的父母,即使我是如此的忤逆,他們還是願意敞開胸懷接納我們母子倆。

打開心鎖的鑰匙

我為自己鄙視的眼光認錯時,神蹟出現了! 靠著愛我的主,我不僅重回大學完成學業,還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我深信只要緊抓著那加給我力量的至高者,我必定能贏過重重的考驗。我已決定要一生跟隨天父,未來無論是死、是生,順境或逆境 ,都不能阻隔我對祂的愛。三年前,我即將從南方某大學畢業。一天,一位大學團契的姊妹打電話問我,能否代替她去參加一個面試,因為她剛好有另一個複試與前者時間衝突了。我當時正好也在找工作中,就答應了。沒想到這個決定深深地影響了我以後的人生。 到了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專門救助失足婦女(註:即女性性工作者)的慈善機構,招聘一個日常行政管理的人員。機構的負責人是一位外國的姊妹。有點意外的是,我發現所謂的面試就是聊天。結束時,她並沒有做出任何意向的表示,也沒有告訴我下一步的安排。只是對我說今天作出決定可能還太倉促了點,我們回去後各自禱告吧。 我把面試的情況跟自己的姐妹和其他朋友分享,她們也覺得很有趣和奇怪。於是,大家就一起為我禱告。不過,當時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因為我生性膽小,不太愛跟人打交道,更遑論是與這類特殊人群了。很奇怪,面試後幾天時間裏,我總是會想起這件事。 祂會一路保護我 一天早上,有一句話非常清晰地對我說:「耶和華必在一切所行的道路上保護你」。當時我雖然躺在床上,但神智是清醒的,這絕對不是我自說自話。就在當天中午,那個美國姊妹打電話來,告訴我機構方面同意錄用我,現在去不去取決於我了。雖然我不知前面的道路如何,想起早上那句話,我心中突然充滿了平安,於是接受了這份工作。我的一位「閨蜜」得知我的決定後,還大大地誇讚我一番。我的自我感覺一下子無比良好:覺得自己勇敢、高尚,滿有愛心。 接下來就是入職培訓了。培訓就是了解機構的願景、創立背景、發展的歷史等等。我才知道這份工作的挑戰。如果用戰場比喻,那麼「前線」的是一批搶救靈魂的志願者(全部為姐妹),她們會進到店裏和那些失足的姐妹們接觸,逐步建立個人關係。彼此熟悉和信任後,就會向她們介紹這個地方,並將願意離開的人帶出來(常常還會冒一定的風險)。 將這些人帶出來後,接下來的就交給「後方」了。後方的工作人員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提供正當的、足以養身的工作機會──製造手工飾品(機構是非營利性質的,除了外界的捐款外,剩下的經費主要來自出售自己生產的手工藝品 );另一方,提供醫治和重建的心理輔導。 如果說前線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氣,後方需要的就是技巧和愛心。我的工作就屬於「後方 」。這些姐妹的住宿是由機構出錢租的一個三層的小樓,工作人員也和她們住在一起。我被安排和其中一個女孩同屋。我近距離地觸摸到她們的實際生命與生活的狀態從此開始。 上帝眼中的獨一無二 坦率地說,我之前對這個群體只有一些刻版的印象:「她們是那樣、那樣的一群人」,還伴隨幾個諸如「懶惰、貪財、享樂、自私」的標籤。但是與這個姊妹相處,我才發現自己的認識是膚淺的。正如我們常說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名字、膚色、身高、愛好……她們其實也是一樣,儘管她們給外界的可能是某種整體性的印象,但她們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可能僅僅在於:都是從事的這個行業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許多不同背景和個性的員工,同屬於某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一樣。她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就拿我這個室友來說,她自己特別省吃儉用,卻常給她弟弟寄錢。前兩年她弟弟在上大學,她每月都寄,寄的比例幾乎到了不顧自己的地步,後來進入機構後仍然如此,這對我的固有印象是個很大衝擊。我發現,她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貧困的家庭,其中有許多父母離婚或遭遇家庭變故,無法從父母那裏樹立正確的婚姻戀愛觀;而且一般學歷不高,現在大學畢業生尚且不好找工作,她們要想找一份稱心點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這一代的年輕人( 80年後甚至更年輕 90年後),一般不如上一代人能吃苦勞,但是這是整個時代而不是某個群體特點;她們在工廠裏起早摸黑幹活一個月掙一兩千元,有時候還被拖欠工資,相比來說,幹這一行當然是掙錢輕鬆些。但她們也絕不是說「啊,太高興了,我真喜歡做這個!」而只不過是:「 好吧,我可以接受這個……」何況已經是主內姊妹了呢。 一兩天時間裏,我就已經聽到了好些新鮮、令人感動的故事。而且當我得知,其中有不少人來到機構後信主了,感覺很欣慰。我已經從理智上準備好了去接納和愛她們了,我一定能和她們好好相處,並做好自己的服事的! 考驗 然而,我高估了自己。 我的室友看上去還算是她們中間比較開朗的。但我從第一天起,就聽到她在私下裏不停地抱怨:工資低、老闆如何如何。起初我也沒太在意,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嘛,但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常態,我心裏就很不平了。其實,這個機構是非營利性機構,因其開設目的使然,不可能壓榨她們。而且,她們的待遇算是非常不錯了:包吃包住,還包交通費等一切日用花費、正常作息 ,每月淨得的工資超過本地一般工廠的標準。 當她們犯了錯誤,老闆不但沒責罵,還客氣的糾正。即使這樣,她們還接受不了,嚷嚷著要走。雖然她號稱早就「信了耶穌」,但還故意當著我們的面歎息:基督教倒是很好,就是沒有遇見一個好的基督徒!讓我氣不打一處來。她開始對我大獻殷勤,暗示我要給她點額外的「好處」,我哪裏能這樣,就當沒有聽見。她的臉便沉了下來。 過幾天,老闆有事去外地出差,於是安排我帶領靈修。臨走前,老闆到宿舍交代了我幾句,並將她以前帶領的模式供我參考。且再三說,這僅僅是建議,怎麼帶取決於我。當時我室友也在場。 第二天我在大客廳集合大家一起靈修,她姍姍來遲。來了也不加入,只是坐在邊上冷冷地看著我。我心裏不太痛快,但不願因此影響靈修,就繼續帶領下去。沒想到她一下子站起來,很大聲地責問我:「妳為什麼不按照老闆的方法帶? 」我很錯愕,其他人都停了下來,看看她,又看看我。 我很明顯地感受到,她並非是為帶領靈修的方式爭辯,而是在故意找碴兒。接著她索性不參加靈修了,走過去打開電視,開到最大聲。我很生氣,讓她關掉,她理都不理。其他人則用看熱鬧的眼神看著我。 我想起老闆曾提醒我說的:不要被她們牽著走。於是就瞪了她一眼,說,妳快關掉,妳不想靈修也不要影響別人,妳怎麼這麼自私等等。她咬了咬嘴唇,騰地一下起身,快步離開了。我想,走就走,於是繼續靈修。 她舉起刀來 不料,一會兒,她又回來了,舉著一把菜刀,走到我跟前,聲音都變了:「你去跟領導說吧,你去跟領導說吧,我才不怕呢。」我吃了一驚,但很快平靜下來,因為我想起了蒙召時上帝的那句話,於是我低頭默默地禱告神蹟出現(甚至還想像著她突然倒地,刀光噹一聲掉下來)。 然而,沒有神蹟出現,周圍的人也沒有一個人站起來調解,可能是被嚇呆了,因為她還用發抖的聲音大喊著:「今天誰過來我砍死誰 ……」我大腦一片空白,閉上了眼站在那裏,心裏想,死就死吧。就這樣僵持一會兒,我聽到光噹一聲,原來,她自己扔掉了刀,一屁股坐在地上。我突然不害怕了,鼓起勇氣走過去拍拍她的肩膀,想和解。她一把推開,喊道:你走開!走開!我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情況,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大家這時候也都反應過來,圍上來。她推開眾人,跑了出去。 她們一安慰,我還真怕了起來。想起她就和自己是同屋,真不敢回宿舍了(我並不知道,她出於害怕加賭氣,當時也搬出去了)。我又想起大學時溫暖的學生團契,一下子無比想念她們,於是我當天就收拾行李搬到一個姊妹的住處,她們也都來陪我、安慰我。此後兩天的時間,我都很委屈。我想要是爸爸知道這事,他肯定心疼死了,一定會要我辭了工作馬上回家去。 我們老闆知道這事以後,非常震驚。於是馬上從出差地趕回來,和同工一起過來看望我,我當時心裏很複雜,一句話也不想說。她們臨走前,為我禱告。在她們的禱告聲中,我突然想到,上帝是我的天父,祂也一定不願意我受傷害。同時,我清楚地知道來到這裏是上帝的帶領,有過多次的印證和內心的平安為確據。 既然如此,這件事發生,一定有祂的美意。我反思這次事件時,也暴露出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害怕並逃避衝突,尤其是與那些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產生分歧的時候。對於一直預備著要服事主的我來說,這是個必須越過的障礙。想到這點後,我最終決定回去。 幾天以後,機構的領導、心理輔導員以及我們兩個當事人一起坐著談話,談了很久。那女孩說出了原因:原來,她們早聽說我是要派來「管」她們的大學生,而我,肯定會看不起她們,會故意為難她們,所以早憋著要找機會先給我一個「下馬威」。 原來我是傷害者…
Read more

在花園裡

我不敢去驚擾那份叫人心動的美。 「獨步徘徊在花園裏,玫瑰花尚有晶瑩朝露。忽有溫柔聲傳入我耳中,乃是神子主耶穌。 祂與我同行又與我共話,對我說,我單屬於祂。與主在園中,心靈真快樂,前無人曾經歷過。」 那天清晨;天似乎才剛剛有些微亮,不知是因為心裏被一些難解的事干擾,還是被那一群嘰嘰喳喳,似乎快樂無比的鳥叫聲給吵醒,在床上翻了幾個身,知道大概不太可能再入睡了。怕吵到還在微微打酣的妻子,輕輕地下了床,心想這個時候什麼都不能做,到書房去讀聖經、禱告,把心裏的一些攪擾和重擔交給神吧! 可是坐在書桌前似乎完全沒有「靈感」來禱告。或許夜貓子的我一向晚睡晚起,很少這麼早起床,打開聖經好像也看不清楚那些字。看看窗外天色越來越亮,鳥叫聲似乎也越來越大了,想想不如到外面走走吧!看看是否可以讓自己快一點清醒過來。 在美麗的花園裡 披了件外套,躡手躡腳地下了樓。打開後院的落地窗,一股清涼的空氣迎面而來,禁不住用力做了幾個深呼吸,馬上就清醒了許多。舉舉手、踢踢腿稍微活動了一下筋骨,就在轉動身子之餘,眼角瞥到了圍牆旁的那幾株玫瑰,黃的、紅的、粉的開得好不熱鬧,走近點,想好好欣賞一番。聞一聞花香,哇!本已夠美麗的花瓣上還有好些晶瑩剔透的露珠,美得讓人捨不得去踫觸,怕破壞、驚擾了那份叫人心動的美,甚至不敢太用力呼吸,怕自己污濁的呼氣污染了玫瑰那純淨的芬芳。 在屏息欣賞、享受那近乎純淨的美麗時,清晨的陽光也柔和地為嬌嫩的花朵披上金衣,平添了一份聖潔的光輝。突然之間「在花園裏 」那首從小就會唱,音樂、詩詞都很雋永優美的詩歌旋律就從心底深處油然而生。然而,我不想也不敢唱出來,怕破壞了這樣美麗安靜的時刻,雖然牆外似乎隱約有些汽車疾駛而過及間歇的喇叭聲,卻似乎完全無法干擾我腦中、心靈那正在進行的音樂和詩詞。 祂與我低語 不知道有多久時間,我靜靜地佇立在那兒,呼吸著清晨新鮮的空氣,閉上了眼享受著這難得的經歷。當腦海裏自然背誦的歌詞一再反覆時,我忽然體會到了,這不正是神在向我說話嗎!或許我的肉耳並沒有真的聽到了什麼聲音,但我的心靈卻無比真實的「聽到」了神那溫柔的言語。 霎那間我那原本閉鎖的心靈全然敞開,原本我那還沒睡飽、呆滯的靈全活過來。那優美的詩歌旋律不斷地迴盪在我的腦海中,而我就在這小小的花園裏與我的主交談;在這小小的花園裏我的主親自擁抱了我;清楚地告訴我說:「孩子!我愛你!」 我發覺我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我的神已經完全知道我的重擔,祂必然會帶領我走過這段困難的日子,有主同行的生命是多麼地美!多麼地叫人得安慰! 親近神享安息 是的!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不僅必須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更需要面對這充滿了痛苦、詭詐、動盪不安的世界所帶來的一切挑戰。但是感謝神!我們是屬神的兒女,主耶穌基督清楚地呼喚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你們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 11:28)並且說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 5:10)。祂也透過使徒約翰堅定我們說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約壹 3:1)這是何等大而寶貴的應許啊! 在這多變、動亂、殘酷的世界 中,讓我們常常記得要來親近神,因為我們的神是何等地愛我們,極樂意與我們對話,更喜愛天天伴我們同行,隨時指引我們人生的道路 ,祂的愛也將永遠伴隨著我們。 願這首美麗的詩歌成為你我生命中的祝福,也深願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小花園,可以天天在那裏與主交談,聽祂溫柔的叮嚀和囑咐;享受祂的慈愛和祂所賞賜那極美、極豐富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