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39期

以史為鑒

因懼而逃亡,慕容熙丟了江山;因怕而交鬼,掃羅王喪師辱國。 情緒不穩定會造成夫妻吵架,朋友反目,兄弟不和等問題,有時甚至會鬧出人命。歷史上因為國家領導人的情緒波動而爆發戰爭,引起人禍的例子不勝枚舉。 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謀略家孫子早就知道這一危險,故有「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的說法。劉備就是因為其義弟關羽死於呂蒙之手,在悲痛之餘大舉興兵,以致有彝陵之敗,最後在悔恨交加之中身死白帝城,正應驗了孫子的理論。 這還不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國歷史上有一君王因為情緒波動,在一念之間,丟掉了皇位,將大好江山,拱手他人。 亂了情緒 丟了江山 在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國暫時分裂成十個國家。其中一國史稱「後燕」,為慕容氏創立,君傳四世至慕容熙。慕容熙十分寵愛皇后苻訓英,但偏偏苻訓英早死,他十分哀痛,準備親自出城為皇后舉喪。奸臣馮跋聽到這消息後就去與慕容雲商量,只等皇帝出城就發動政變。這慕容雲原來不是慕容家的人,本姓高,只是因以前平叛有功,被慕容家收為義子。 西元四零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龐大的皇后治喪隊伍及護衛部隊開出首都龍城。皇帝披頭散髮,光著雙腳走在後面。馮跋在確認皇帝已經出城之後,舉兵起事,帶領政變部隊攻打宮城的弘光門,留守皇宮的羽林軍不敵敗走。馮跋暫時控制了京城,馬上關閉城門,擁慕容雲為帝,並更改年號,大赦天下。 慕容熙開始還能保持鎮定,脫下喪服,披上鎧甲回軍平叛。當晚攻城未克,就在北門外扎營。 第二天,一位名叫褚頭的御林軍官員翻出城墻,報告慕容熙說:御林軍仍然效忠於他。這本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慕容熙可以號召城內的士兵裏應外合。那個時代講究正統,慕容雲並沒有皇族血統,民心未必歸順,加上慕容熙出城時帶了大量的士兵,對付立足未穩的偽政權應該不是難事。但這個好消息不知為什麼在慕容熙聽來是壞消息,居然恐慌起來。 恐懼鈍化判斷力 慕容熙腦海裏只往最壞處想,一會兒他認為褚頭是對手派來騙他的,一會兒又懷疑御林軍對他忠誠的程度。最後他的迷惘和懼怕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只見他面如土色,跑出營門,不知去向。隨從們分成若干隊尋之再四,就是不見他,只找到他扔在路上的龍袍。顯然他是化妝成平民藏了起來。 忠於慕容熙的城外軍隊並未因此潰散。中領軍慕容拔與中常侍郭仲商量說:「城內有忠勇的戰士, 皇帝暫時不在無妨,我們先去平亂,成功後再找回皇帝不遲。」於是揮師攻城。果然,城內將士以為皇帝親自指揮,紛紛放下武器,採取觀望態度,不肯為臨時政權賣命。可是慕容熙一直沒有現身,慕容拔的部隊開始動搖,又退了下來。他們退下來後仍不見皇帝,終於崩潰,一哄而散。慕容拔戰死。 政變成功的慕容雲開始大肆搜捕失蹤的慕容熙,兩天後終於在樹林中找到。慕容熙與他的所有兒子被處決。慕容雲遂放棄慕容姓,恢復原名「高雲」,以此表示他不是慕容熙的繼承人。後燕亡。 慕容熙因為情緒波動以致反勝為敗。公不能衛國,私不能保家。害怕(情緒)使一個人喪失了勇氣,鈍化了正確的判斷力。從慕容熙的事件,可以清楚看到來龍去脈。 掃羅因驚恐致敗 聖經中也有君王在驚恐之餘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之記載。撒母耳記上廿八章第五節:「掃羅看見非利士的軍旅就懼怕,心中發顫。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掃羅吩咐臣僕說:「當為我找一個交鬼的婦人,我好去問她。」 好個糊塗的掃羅!他難道不知道神是忌邪的神嗎?神說:「人偏向交鬼的和行巫術的,隨他們行邪淫,我要向那人變臉,把他從民中剪除。」(利20:6) 但他仍然抱著僥倖的心理去卜問交鬼的巫婆,進一步得罪神。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懼怕」及「心中發顫」,情緒使然也。害怕使掃羅敬拜邪術,至終喪師辱國。未經聖化的情緒之為害,從掃羅事件又可見其因果關連。 嗚乎!世事之無常,人心之迷惘,在此可見一斑。筆者為此而嘆息: 樂哀怒喜世人痴,中外古今皆如斯。 謹防煙濃火烈後,便是扼腕唏噓時。 以基督的心為心 往事已矣,我們在嘆息之餘, 應該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學到些什麼呢? 作為基督徒,我們又該怎樣用神的眼光去看待情緒問題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怎樣用神的話語來裝備自己,以免重蹈古人覆轍呢? 首先,我們要確認自已的生命是與神連接的。神是平安的總源頭,我們的生命若不與神的生命連接就必定會出問題,因為「生命在祂裏頭」(約1:4)。罪能使我們與神隔離。當我們有不平安的感覺時,就要來到神的面前,看看是否還有一些罪我們沒有對付。 其次,我們要把自己獻給神。 我們只屬於神,不屬於世界。雖暫時仍活在世上,乃是為神而活。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健康情緒都源於對世界的留戀。當我們留戀世界時,我們的心思意念就開始紛亂。「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8) 第三,我們要靠神的能力制服自己的心。「人不制伏自己的心, 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墻垣。」(箴25:28)但是心是不能自己制服自己的,要靠外力,也就是神的能力才行。「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林後10:4-5) 最後,我們要緊記神的話語, 祂對我們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41:10)任何時侯,我們的情緒若控制了我們,我們就應該安靜下來,立即默想神的話語。 做情緒的主人 先知哈巴谷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而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 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要做它的主人。基督徒的生命是喜樂的生命。因為那喜樂不是源於物質,不是源於環境,也不是源於人,而是源於神。

內心喜樂平安

憂慮變平安,健康新秘笈;生氣變喜樂,情緒新操練。 有人說曾經被「嚇出一身冷汗」。心理的反應真的會產生這種身體的變化嗎? 這是真的。我們都有一種內在的自衛本能,當遇到危險時,能在短時間內,由大腦通知副腎上腺(adrenal gland),產生多一些激素,使血管擴張,心跳加速,把行動所需用的血液多送到肌肉。會使瞳孔放大,暗處也可察微。會出汗散熱,使体溫不會太高而影響體力。血糖會略升,提供容易獲取的能量。會刺激神經反應,準備對抗(fight)或逃跑(flight)。 這都是神賜給我們的良好功能,用來應付危急或險境。然而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緊張、憂慮、激動的狀況,把神所給的好東西用於不必要的的情況,就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每個人對驚嚇的反應都一樣嗎? 一定。有的人「周身是膽,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面對危險急難時能從容對付。有的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每個人受遺傳、教育、環境的影響,反應的快慢、程度、方式相當不同。可是如果真的泰山崩於前,不管臉色變不變,身体一定會產生前面所提的生理變化,因為這種情況下每人都得快逃,無法硬碰硬對抗。即使是膽壯的人在寂靜之處、自己沒料到的境況下,突然被一個人熱絡地搭肩頭,一定會嚇了一大跳。心理與生理的關連是確實的。 ●生氣呢?發脾氣不好吧。 遇到不公平、不愉快的事,會生氣,這是人的自然反應,沒甚麼不好。可是生氣的表達方式卻很重要。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優點可成為缺點,缺點可成為優點。容易發脾氣的人,多是較有「衝勁」,想把事情作好、作得完美的人,也算是種「優點」。但這種人也得注意,大發雷霆會耗損自己的神經細胞,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也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害。一定要養成一種生氣時的保健習慣。 ●原來生氣和保健也有關?甚麼是「生氣時的保健習慣」呢? 一. 不馬上發脾氣,可以說:「對不起,我需要一點安靜時間。」 二. 離開現場、作五次深呼吸。 三. 把以下五條問題認真地答覆: 1.這件事為甚麼使我生氣? 2.對方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引起的? 3.我現在想怎樣反應?(猛拍桌子 、破口大罵、揍他一頓等等,請誠實地回答。) 4.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應付或表達方式?(Alternatives) 5.(對方)有甚麼原因導致他(她)這樣作?是不是他(她)的原生家庭或成長環境有問題?我怎樣能幫助他(她)? 四. 誠心向耶穌禱告,把自己的怒氣、不平、抱怨,向祂傾訴。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當我們謙卑地到耶穌面前祈禱,聆聽祂要我如何反應,然後自己決定要怎樣踏出下一步。 五. 氣平後一定仍要回去溝通,商討出兩人可同意的解決辦法。 ● 聖經說:「你們要常常喜樂。」(帖前5:16)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有可能常常快樂呢? 一個人如果整天都笑嘻嘻,要不是他運氣特別好,就可能是神經有問題。您提到的快樂(Happiness)和喜樂(Joy)是有分別的。快樂是在對自己有利、愉快的情況下,所發出的正常心理反應。只是您說得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經常快樂。但是當遭遇不順、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如何反應,卻有很大的不同。喜樂不僅是一種樂觀的情懷,而且是在面對艱難痛苦,或遭遇逼迫陷害的情況下,仍然由內心唱出歡歌的一種力量。 ●這個我作不到。是不是太玄了? 我也作不到。我也曾陷入極度的沮喪、絕望、徬徨,覺得死了比活著還好的心境中。 ●這麼嚴重啊!能不能談談這事? 1998年1月21日的清晨,我們所住美國最寒冷地區之一的明尼蘇達州羅城正天寒地凍,一片銀粧世界。我拿了雪鏟走到門外車庫前,正在把堆陳的積雪鏟開,準備上班時,對面的斜坡路有一輛汽車轉彎時由於煞不住車,撞上我的後腦,引起很嚴重的腦震盪。雖經急診處的急救,把這條老命救回來,但幾天昏迷了又醒,醒了又昏睡。等到較清醒時,醫生、護士來問問題,甚麼也答不出來。英文既說不出,想用中文、台語也講不出。 很多人來訪,形像似乎認得,又似乎認不得。走路、上下樓梯、認字、基本算術都得重新學起。報紙照樣閱讀,只是不知所云;說話常詞不達意。那些受傷前能作且作得不錯的事,現在竟然全不會了,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笨,那麼無用! 有幾個月的時間,在這種怨天尤人、自憐自艾的波浪中起伏。就在這時,那從小就已打好根基的信仰開始發生作用。我雖然不明白慈愛的天父為什麼讓我遭遇這麼大的難題,但是當我認清自己的地位:祂是創造天地宇宙的主宰,我是被造者。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如果祂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一定有祂的美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所發生的雖然不是「好事」,但神能將這些「壞事」變成我的「益處」。在謙卑順服之後,雖然我的恢復仍緩慢,各種學習仍艱澀,但內心的平安是實在、有確據的。 ●我也希望得到這種平安。怎麼能得到? 這種平安是由信心而得,而信心必須有對象。從前以色列人的大祭司向百姓祝福時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6:24-26)希伯來文「平安」這個字叫shalon , 在這個祝福裡,把平安最完美的涵意表達出來。不是沒戰事沒艱難,而是生活在一個公義和幸福的內在美好環境中。這種平安唯有真神耶和華能賜予。外在「平順」的環境常常會改變,但內心的「平安」卻是不變的重要基礎。 ●…
Read more

福音七奇

1. 迷失——生命的方向。(約八12) 2. 空虛——內心的滿足。(約六35) 3. 罪惡——完全的赦免。(約八11) 4. 罪性——真正的自由。(約八36) 5. 死亡——復活的盼望。(約十一25) 6. 孤單——親愛的朋友。(約十五15) 7. 焦慮——深沉的平安。(約十四27)

飛越憂慮的漩渦

懂得情緒管理能獲致身心的最高報償。 現代人的生活確實方便,手機、電腦、冷暖氣、電視、汽車、光碟帶給人類空前的享受,但也帶給現代人巨大的工作壓力,以致現代人患上焦慮症的愈來愈多。 老王是個平凡人,他的一生大致上必須憂慮下列事物── ●十八歲時擔心能否敲開大學之門? ●廿歲時煩惱微積分當掉怎麼辦? ●廿三歲時緊張怎樣找第一份工作? ●廿五歲時為尋找結婚對象煩惱。 ●三十歲時擔心被裁員,全家生活費怎麼辦? ●四十歲時憂愁孩子的大學學費從哪裡來? ●五十歲時憂心父親患肝癌不知將會如何? ●六十歲時擔心社會福利金會不會縮水? ●六十五歲時憂愁老伴會否早走? 憂慮的殺傷力 長期的憂慮對健康是一種真實的威脅。1993年出版的內科醫學雜誌,刊載了耶魯大學教授麥伊文(Bruce McEwen)的長期研究。他說憂愁降低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罹患癌症的可能性。使身體變得脆弱,易受病毒的攻擊。血管中的脂垢較可能積存,導致阻塞、加速第一型糖尿病的惡化、誘發氣喘的發生率、消化腸道的潰瘍、大腦中的海馬體受損,使記憶力衰退。(註1) 從以上的因果關係可以看出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影響人類身心靈健康的三個主要負面情緒是沮喪(Depression)、憤怒(Anger)、憂慮(Worry)。這三種情緒對身體健康的侵害,會在下列三方面表達出來: 1.沮喪使一個人的心律不整。 2.憤怒與男人心臟病發作有密切關係。 3.憂慮降低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生病的機會。(註2) 憂慮如何消耗一個人的精力,並窒息了一個人的行動,從下列的名言可以看出它的殺傷力── ● Worry is wasting today's time to clatter up tomorrow's opportunities with yesterday's troubles. 憂慮是用昨天的困難,來浪費今天的時間、窒息明天的機會。 ●Worry doesn't empty tomorrow of…
Read more

紅色桃心木鋼琴

賣雞蛋買鋼琴?想的美!桃心木紅鋼琴?奇遇記! 仁新年輕時,在聖路易一家鋼琴公司做銷售員。他們經常在各小鎮的報紙刊登廣告,有人回應要購買時,他們就會將鋼琴裝上卡車,載去當地那些人家裡。 每當他們在中西部棉花小鎮上做廣告時,總會收到一張明信片,上面說「請送一架紅色桃心木的鋼琴來給我的小孫女,我可以用賣雞蛋的錢每月付$10元給你們。」 每月只付$10元?他們當然不可能以這樣的價碼出售那麼貴重的鋼琴,所以就不理會她的明信片。 有一天,仁新剛好在那一帶運送鋼琴。存著一絲好奇心,就跑去看看老婦人的家,果然如他所料,她住在棉花田中間的破舊小茅屋裡,地上非常髒,屋裡到處有雞跑來跑去,很明顯她當然不夠資格用信用卡賒帳。而她的小孫女光著腳丫,穿著一件飼料布袋改製的衣服。 他向老婦表明,鋼琴公司實在不能將新鋼琴以每月$10元分期付款賣給她,請不要每次看到公司的廣告就寄明信片來了。顯然他的表明沒有奏效,老婦每六個星期一看到鋼琴廣告,還是寄一封明信片來,堅決要全新的紅色桃心木鋼琴,並發誓她每個月一定會按時付$10元,絕不賴帳。 幾年以後,仁新擁有了自己的鋼琴公司,當他在那地區作廣告時,那老婦人的明信片仍不斷地寄去,經年累月地,他還是不理睬她。 有一天他又到了那一帶地方,卡車裡有一架全新的紅色桃心木鋼琴。這次仁新忽然心血來潮,將卡車開到那老婦家,告訴她願意接受她每個月$10元免利息的分期付款,她只要以五十二次付清即可。於是將鋼琴搬進她家,再三叮嚀她和小孫女千萬不要讓小雞靠近鋼琴。離去時心裡很清楚明白,自己白白丟了一架鋼琴。 但款項真的按時寄來,終於以五十二次完全付清了,真是不可思議! 廿年來,他幾乎將這件事完全忘記了。有一天,他到曼菲斯去辦事情,在碼頭的假日旅館晚餐後,坐在吧檯上喝一杯餐後酒。聽到後面傳來美妙的鋼琴奏樂,轉頭一看,一位可愛的妙齡女郎正在一部很漂亮的三角鋼琴前彈奏。 仁新自己對鋼琴彈奏也略有造詣,卻從未聽過這麼精湛的彈奏技巧。於是拿著杯子移到她旁邊的桌子坐下,以便仔細聆賞。中場休息時,她走到他的桌旁坐下。 「你不就是多年前賣鋼琴給我祖母的人嗎?」 他一時愣住了,她開始向他細訴原委。仁新終於想起了當年那老婦人之事,啊!原來她就是那個衣衫襤褸的光腳小女孩。 她說她的名字叫愛麗,又說因為祖母沒錢請老師教她彈琴,她只好以聽收音機的方式自己學習。在教會和學校彈琴,贏得無數獎牌,又得到一份音樂獎學金深造。畢業後,嫁給一位在曼菲斯的律師,他為她買了這架漂亮的三角大鋼琴。 他忽然想起了什麼,就說:「愛麗,這裡有一點暗,我看不清楚那鋼琴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它是紅色桃心木的。」她說:「怎麼了?」 仁新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心裡想,愛麗可明白紅色桃心木鋼琴的特殊意義嗎?她祖母在沒人願意以那麼低價出售任何一架鋼琴給她時,還堅持一定要買那架昂貴的紅色桃心木鋼琴。那是怎樣的一種信心和勇氣啊! 當年穿著破舊飼料布袋裝的窮苦小女孩,今日蛻變成美麗高貴、在音樂方面擁有非凡造詣的女士,她自己一定也難以想像! 但仁新完全瞭解是怎麼一回事,他的喉嚨不禁哽咽了……

情緒

● One feeling may be opposed by another feeling, but never by reason. Gustave Le Bon 一種感受或許無法與另一種感受相容,但卻一定與一種理由相通。 ● Th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of men depend as much on their turn of mind as on fortune. La Rochefoucauld 快樂與否不但依賴命運的改變,同樣也依賴想法的改變。 ● Keep…
Read more

雲後的彩虹

離婚後的沮喪,在天邊的彩虹裡,找到基督的安慰暖流。 當她簽完字,跨出律師事務所大門,走下石階時,因著長年與生命中那場揮之不去的夢魘奮戰,而今已筋疲力竭。此刻的她像隻斷線紙鳶,一個人在街上飄蕩恍惚,竟不知何去何從…… 儘管婚姻裡的凌辱多麼不堪;暴力與恐懼,常使她深夜流落街頭,有家歸不得;但她現在卻像一個經常被監禁、遭毒打的孩子,終於被趕出家門,那股前途茫茫頓失依附的無措,緊緊纏住她。失神的軀殼在風狂雨驟,雷電霹靂的的高速公路上飆車,來回六百哩,習慣性地接受因長期受拳擊、被砸傷所導致的骨裂治療。 打在窗外的豪雨,肆意狂洩著她的憤怒、無奈,不甘與痛苦!她因同情丈夫年幼喪母,對他百般容忍,凡事依順。但飛逝的螢幕上,演出的卻盡是丈夫怒目圓睜的謾罵、拳打腳踢的狂暴、兇殘地枕頭壓臉、桌椅橫掃、電腦掄砸、碗盤飛擲。以致她肩胛骨破裂,舊傷加上新創,如今治療雖已超過百次,但癒期仍杳。 長期遭丈夫、父親冷嘲熱諷,她和孩子的自尊,早已折損殆盡了。自我形象低落,變得懾嚅、恐懼、敏感,沒有絲毫安全感。 「希望你不要對我暴怒動粗!」是她多年來對丈夫唯一的要求。但執迷不悟的他,依然故我地天天扼殺親情,喪盡倫常,終致勞燕紛飛,妻離子散,離婚是人生不必要的悲劇,他卻偏偏選擇了它! 丈夫在人前摟摟抱抱,製造恩愛假象,長期下來,不明就裡的人信疑參半地說:「不會吧!我們都覺得他很體貼妳耶,要惜福啊!」深知詳情者的眼光,也逐漸由同情轉為冷漠,間或還語帶譏諷地說:「留在他身邊受苦,是妳自己的選擇。」從此她封閉自己,不再對人敞開心門,天天在恐懼中掙扎,悽苦無望中度日。 幾十年來,雖然她抵死忍虐,堅守上帝的誡命,不肯離婚。但漫長的忍耐,依然挽回不了丈夫剛硬的心,至終還是躺進婚姻的墳塋,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在淚雨滂沱中,她整個心被淘空了,禁不住淒滄地無語問天:「主啊,你是否仍然看顧?」 不知何時,路的前方雲開天現,一道彩虹跨空懸起,那是雲中的弓,是上帝放棄用洪水審判人的記號,與人立下生命的平安約。從那時起,上帝的允諾和人的祈盼,藉雨後陽光為音符,在天卷上譜成七彩霓虹,作為祂與人共信的印記。 虹顯示神的承諾信實,可以仰望;虹表明祂的慈愛長存,永不落空;因為祂曾應許「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即便父母離棄,祂也必收留。世事多變,人心詭詐,但這位心懷慈悲憐憫,信誓旦旦的上帝,卻沒有絲毫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是的,主耶穌,求你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求你讓我心中殘存的那點星火,不被淡薄的人情所撲滅;求你陪我走過水火後,得以進入人生的豐盛地;求你在暴風雨過後,為我戴上彩虹的冠冕。主啊,求你赦免他…」 那自天伸張的一雙七彩膀臂,通著暖流,把她團團擁抱,即將熄滅的殘燈,再次被剔亮。她在雨中瞻仰彩虹,知道上帝必然同在並看顧,待長夜過後,淚痕隨曙光而消逝時,她那屬天的生命,在恩典的海洋中必更茁壯成熟。 脹滿淚水的眼眸,閃著從天而來的安慰和激勵,有人說:「饒恕,是一朵被人踐踏下的花所發出的香氣。」她嗅著花香,長吸一口氣,有說不出的寬舒與暢快,嘴角情不自禁地泛起另一道彎虹,與天上掛著的應許呼成一個晶圓。

情緒高手的操練

有個企業家基督徒,把我當好朋友,給我特權陪他走過人生最艱困的四年,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功課。 公元二千年網路經濟泡沫化以後,他的電子產品銷售走入低谷,四年來每年要虧損一百萬美元。我看他掙扎在繼續作還是放棄之間,才知道一個企業家的成敗,不僅繫於外在科技,更是取決於內在情緒管理──如何在逆境中維持希望,堅持到底,直到開創出另一番契機。 使徒保羅可以說是情緒管理的高手,為了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多次下監牢,常常受鞭打,屢次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凡人遭遇困苦勞碌常會灰心失望,熱忱逐漸冷卻。但保羅仍維持樂觀的情緒,寫下了美麗的宣言說: ● 我們四面受敵,(熱忱)卻不被困住。 ● 心裡作難,卻不(沮喪)失望。 ● 遭逼迫,卻(深信神仍同在)不被丟棄。 ●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仍保奮戰不懈的勇氣) (林後4:7-9) 這四項品質,熱忱、希望、信心、勇氣正是情緒管理高手的成功要訣。新約聖經多處明言,做一個好基督徒,不僅要在信仰內容上純正,還要在情緒管理上多下功夫: ● 在一切逼迫患難中仍保持忍耐和信心的情緒。(帖前1:4) ● 就是為信仰而遭患難,也存著歡喜的情緒。(羅5:3) ● 常活在主裡面的秘訣是,學習接受聖靈將神的愛(情緒)澆灌在心裡。(羅5:5) ●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都是正面情緒)。(加5:22) 聖經將負面情緒的管理也著墨甚多,如何管理負面情緒使它不會蠢動,進而使正面情緒自然流露,是基督徒成聖的過程必修的課目: 仇恨、爭競、忌恨、惱怒、妒嫉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5:20-21)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憂慮是負面情緒) (彼前5:7) 所以我們不喪膽。(沮喪這負面情緒是靈性大敵) (林後4:16) 不可含怒到日落。(憤怒很少可能成就神的義) (弗4:26) 仇恨、憂慮、沮喪、憤怒這四項負面情緒質素,必須俯伏在聖靈的管理之下,一個基督徒才能成為自由人,脫離轄制,快跑跟隨主,為主多結果子。 以利亞曾經大勝拜假神巴力的眾先知,但一聽見王后耶洗別的威脅,就起來逃亡。他被懼怕和沮喪的負面情緒抓住,以致偏離了神的路。主耶穌也曾在客西馬尼園,感受到面對十架死亡的懼怕和憂愁。但救主堅定地拒絕讓懼怕扭曲遵行天父旨意的決心,成就了萬世救恩,這是情緒管理的最美例證。 本期雜誌嚐試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基督徒心意更新變化之歷程應有的操練。聖徒所以能培養出信心、熱忱、希望這些情緒品質,並超越憂慮、沮喪、害怕的負面情緒漩渦,從一方面來說,完全是出於神的恩惠,從另一方面來說,取決於個人的操練。願這期雜誌內容能引動讀者們殷勤地鍛鍊管理情緒,畢竟聖靈的九果,大部份是與情緒相關的。

不要懼怕,只管站住!

前有紅海,後有追兵。哀哉,哪能不憂慮?不要懼怕,只管站住。奇哉,神分開紅海。 科技越發達,文明越進步,社會的變遷動盪也越快,人們的憂慮也相對增多。比如說,要申請好大學,不但成績要好,還要加上課外活動出奇致勝;作生意,產品要不斷推陳出新,不然會被淘汰;找工作,一切都電腦化,而電腦日新月異,要如何跟上時代?總之,工作、財務、婚姻、子女教育、交友等等,無一不令人心煩,讓人憂慮。 然而聖經卻要我們不要憂慮,「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現代生活變化快速,競爭劇烈,要不憂慮,談何容易? 箴言說「人心憂慮,屈而不伸。」(箴12:25)人一憂慮,心裡就沈重,除了影響健康外,意志上也容易屈服。屈服於什麼呢?從人類的歷史看,憂慮的結果是離開神,拜偶像,尋求錯誤的安全感。出埃及記記載,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聚集到亞倫那裏,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出32:1) 親身經歷過埃及十災,紅海分開的百姓,只因不知道摩西遭了甚麼事,憂心忡忡,就要亞倫鑄一隻金牛犢來拜。 以偶像取代真神 所以,人在憂慮中,向壓力屈服的結果,是不信神,另尋偶像以求安全。(偶像的定義是人手或人心所造之物,在人心裡面,被置於神之上,替代了神。所以偶像可能是金錢、名聲、權力,甚至是憂慮等。) 但是以偶像替代神,是否就可除去憂慮呢?請看以色列人被羅馬迫害的經驗。羅馬人為了壓迫以色列人,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羅馬皇帝甚至下令,聖經是非法物品,私藏,要受酷刑甚至處死。禱告、讀經,也是非法,被抓到的人,也要處死。 小魚與狐狸 有一個拉比,叫阿啟巴(Akiba),他不願屈服於這不合理的法律,就帶著門徒遠走曠野,東躲西藏,而每日照常讀經和講道。羅馬人知道了,就積極的四處追捕他。阿啟巴和門徒風聲鶴唳,整天擔心害怕,生活在恐懼和陰影中。 在羅馬人日夜追捕的威脅下, 門徒非常憂慮,向阿啟巴抱怨,「我們連明天是否還能活著都不知道,今天還讀聖經作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別人一樣,放棄聖經,與羅馬人和平共處?」 阿啟巴心裡非常沈重。但他是信神的人,就向門徒說了下列的故事:從前,在一個湖裡,住著一群小魚。這些小魚一向是大魚追逐食物的對象,而湖上面,也有許多釣鉤、魚網、魚餌,等著牠們。生活,對這些小魚,的確是相當艱難。牠們覓食時要不斷找岩層、野草、珊瑚礁等地方躲藏。 有一天,在一個凸出水面的岩石下,小魚們總算找到一個有石頭環繞的棲身之處,可以稍稍喘口氣。不料岩石上,有一隻狐狸,正虎視眈眈地盯著這一餐鮮魚美食,狡猾的狐狸苦於不能下湖,無法弄到手,於是對祂們說,「可憐的魚啊,看你們的日子多辛苦,有漁夫要抓你們,又有大魚要吃你們,你們應該游上岸,只要到陸地上來,就可遠離你們的敵人了。」 狐狸說的,有一半的確是真的:湖裡是辛苦又危險,岸上是沒有魚網和大魚。但是小魚們知道這是個陷阱,知道魚上了岸,根本是無法生存。所以它們繼續藏在湖裡的岩石裡,儘管岩石擁擠不舒服,可是牠們仍是自由的。 偶像不能取代真神 阿啟巴看著焦慮害怕的門徒,說,「我們好像是那群魚,而聖經就好像是湖。今天我們在湖裡,是辛苦危險,也很多困難,但比起來,岸上的狐狸更是危險。記住,羅馬就是狐狸,狐狸要我們離開聖經,我們還能活嗎?」所以阿啟巴和他的門徒繼續讀經,繼續躲藏,繼續讚美神、榮耀神。 阿啟巴的比喻告訴我們,人若因憂慮(狐狸)而讓偶像取代了神,結果就像上岸的魚,不能存活。可是有人又問,那如果繼續待在湖裡,(換句話說,選擇神),結果又會是什麼? 根據統計,一個人擔心的許多事情中: 1. 有40%是幻想的,事實上根本不會發生。 2. 有30%是已過去的事情。 3. 有12%是因為別人閒言閒語,而大部分不是真的。 4. 有10%是與身體健康有關,而健康又因憂慮而變得更壞。 5. 只有8% 是合理的,是應該要迎頭面對去解決的。 既然真正能造成威脅的憂慮只有8%,因此,只要待在湖裡,與上岸比起來,生存律已增加92%。 如果你半信半疑,那麼倫敦的大霧,會讓你撥雲見日。倫敦以大霧出名,聽說霧濃時,人看不見數十尺以外的地方。但是把好幾條街的濃霧全部加起來,所含的水份還裝不滿一個杯子。憂慮,就像倫敦的霧,濃縮起來,其實只有8%,但如果讓憂慮形成「霧」,阻擋視野,就可百分之百蒙蔽一個人的心。 所以要信靠神,不要找偶像,我們的憂慮,只有8%是要應付的。如何應付這8%的情況?聖經也有答案,秘訣就在於摩西處於非常情況下,所說的一句不尋常的話。 聖經裡的答案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法老王就後悔了,他改變主意,派所有的車輛、馬兵,追以色列人,就在紅海邊,以色列人遇到了他們的難題: 前面是紅海,後面是追兵,兩邊是曠野,他們無路可逃。以色列人屈服了,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麼?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麼?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 但是摩西沒有屈服,在危機中,他對百姓說的話,我們應銘記在心,不可忘記。他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14:13,14) 摩西的話有三個重點:遇到困難憂慮時,第一,「不要懼怕,只管站住」,換句話說,不但不能躲避,反而要迎頭面向困難,尤其不要向偶像低頭。第二,今天所看見的風暴和危難必不再看見了,所以無論什麼困難,一定會過去的。 第三,風暴危難,是神給我們看祂向我們施行救恩的機會。所以,摩西說,我們何需憂慮?「我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耶和華必為我們爭戰。」 挺身面對風暴…
Read more

雅典VS耶路撒冷

蘇格拉底與耶穌基督,人神之別。未識之神與啟示之神,假真立判。 希臘和希伯來是有悠久歷史的兩大民族。他們對世界文明,特別是西方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希臘的名城是雅典,希伯來人的宗教政治中心是耶路撒冷,故他們可以分別以雅典和耶路撒冷作代表。事實上,著名的俄羅斯思想家和文學批評家列夫舍斯妥夫君(Lev Shestov)於1938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書名就叫《雅典與耶路撒冷》。 今天,雅典與耶路撒冷的名字常在電視報章上出現。這是因為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04年8月在雅典舉行。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都會注目雅典。至於耶路撒冷,也因猶太人(希伯來人)與阿拉伯人之爭鬧而製造出不少頭條新聞。此時把二者相提並論,作一比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時局,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對人生作出正確的抉擇。 蘇格拉底VS耶穌基督 古代的希臘人喜愛思想,樂於尋求智慧,故出現了不少大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最為人共知的有蘇格拉底、柏拉圖、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等人。亞里斯多德不在希臘出生,但卻來到雅典,在柏拉圖創辦的學校受教。至於希伯來人,則基本上是虔誠信神的民族。別的民族多是泛神論者,他們卻相信祇有一位真神,而他們則是神的特別選民。他們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耶穌、約翰、保羅等人。 由於蘇格拉底是希臘哲學的鼻祖,耶穌是基督徒所信奉的救主,筆者將二人作一簡單的比較如下: 二人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方他們都沒有撰寫任何文章書籍。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寫了很多本《對話錄》,我們從中纔知道蘇格拉底的生平和思想,耶穌的言行則主要記錄在祂的門徒所撰寫的四本福音書內。二人都喜歡與人交談,持守真理,不向惡勢力低頭。最後二人都被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但二人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他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智者」。只稱自己為哲學家。philo-sopher 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 他不能解答人們提出來的問題,反倒提出更多的問題來讓人思考,「為要生產知識的人作接生婆」。耶穌卻說了一句震撼世界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的話就是生命之道,充滿權能。祂從來不說模稜兩可的話。祂的話如暮鼓晨鐘,指引人找到人生的方向;祂的話如清晨甘露,讓人得到滋潤飽足。 蘇格拉底是仁人,被迫飲鳩自盡。但耶穌卻是在遭受痛苦凌辱之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血流盡而死。保羅在羅馬書第五章7-8節把二者之死的不同之處說得很清楚:「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蘇格拉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基托(Crito),我尚欠健康之神Asclepius一隻公雞,請記得替我償還。」表明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耶穌死前則勝利的歡呼:「成了!」祂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神差派祂救贖世人的計劃。然後說了臨終最後一句話:「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他的肉身雖死,靈魂卻歸回慈父的懷裡,這是甜美的安息。 當然,最大的分別是蘇格拉底被永遠埋在墳墓裡,但耶穌死後三天卻復活了。今天全世界的人都特別在復活節慶祝紀念耶穌的復活。 理想國VS啟示錄 柏拉圖寫了本《理想國》,描述虛構之理想國度的書。無獨有偶的是,耶穌的門徒約翰也寫了一卷描述未來國度的書《啟示錄》。把二者作一比較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理想國》一書內有個著名的「洞穴寓言」。作者要藉這個故事,說明哲學家要從眼見的影像出發,追尋自然界中所有影像背後的真實概念。 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有三種能力:理性、意志和慾望。它們分別屬於人體的三個部份:頭、胸和腹。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氣,慾望則必須加以控制。祇有這三部份協調運作,才能達到「和諧」的境界。 在一個理想的國家內,也應類似人體的結構,由統治者、戰士與工匠三部份組成。國家要上軌道,必須由理性來統治,就像人要接受頭的掌管一樣,社會需要由哲學家來治理,故他的理想國是一個極權國家。在這國家裡統治者和戰士都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不允許擁有私人財產。同時政府要負起養育兒童的責任。 約翰在啟示錄的開始,就清楚表明他要記下的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度,而是耶穌基督給他的啟示,要他把將要成就的事記載下來。《啟示錄》預言世界將會有戰爭、瘟疫、饑荒、地震等災難。但災難將會過去,被稱為「新耶路撒冷」的完美國度將會從天而降。那是個聖潔、公義、和平的國度。在那裡再沒有痛苦、眼淚和死亡。它之可以實現是因為撒但已被捆鎖,罪惡已被消除,居民有新的生命,全能的神親自來治理這個國度。 柏拉圖的「理想國」並不理想,早已趕不上時代的進展,也沒有人希望它會實現。而神藉約翰所啟示的「新耶路撒冷」卻是一個完美的國度,必能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未識之神VS啟示之神 古代的雅典人在平原發展時,也在名為高城(Acropolis)的山上建造城堡和廟宇。在那裡有一座世界最大的巴特農神(Parthenon)廟宇。它是為了崇奉雅典的保護女神雅典娜而被建造。廟內有一尊十二公尺高的雅典娜雕像。在高城附近則有一個名為亞略巴古的小山丘,它是古代雅典的高等法院。 柏拉圖去世後約四百年,使徒保羅來到此地,看見雅典城廟宇林立,到處都是偶像,便心裡焦急。他看見一座受人膜拜之偶像壇前,寫著「未識之神」,知道雅典人有敬虔之心,卻拜錯了對象,像他自己未相信耶穌前那樣愚昧無知。便對他們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4-28) 人是被造的,不能憑自己的思想、智慧來認識造物主,除非祂先啟示自己給人認識。神藉聖經、特別是耶穌基督把祂自己啟示給我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22-23節就說出了理性和啟示的分別:「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金牌VS冠冕 希臘人喜愛運動,古時已有運動比賽在四地舉行,其中之一即奧林匹克。近代第一屆奧運於1896年在雅典舉行。從1904年開始,在比賽項目中得到第一、二、三名者分別獲得金牌、銀牌和銅牌。運動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苦練,最終的目的是要獲得金牌,光宗耀組。 保羅說到基督徒也像運動員一樣,準備從神那裡領取榮耀的冠冕為獎賞。金牌與冠冕雖然同是獎賞,卻有極大的不同。想得金牌首先要有先天的運動潛能,然後要苦練、過關斬將才有出賽的資格。屆時若敗北則可能功虧一簣,空手而回,因為祇有一人能得金牌。 至於榮耀的冠冕,只要信靠耶穌,忠心服事祂,盼望他的再來,就可以得到。保羅臨終前便確知他一定能得獎賞:「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8)此外,金牌不能永存,神所賜的冠冕卻是永不朽壞且有永恆的價值。 許多人像希臘人一樣,追求頭腦的知識和身體的健康,對未來憧憬著烏托邦的實現。但由於完全依靠理性,故不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 當日耶穌在耶路撒冷時曾有幾個希臘人特別來找耶穌尋求真理。何不學效他們的好榜樣呢?耶穌應許說:「凡尋找的必尋見。」

凡事忍耐

神啊,求你給我忍耐,我現在就要! 忍耐是中國人推崇的美德,有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但也有的忍耐是帶著苦毒與復仇,如「臥薪嘗膽,忍辱偷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然而,一般人卻常常是等不到最後關頭就「忍無可忍」了。 在某一個高速公路休息站的餐廳裡,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名碩壯的卡車司機剛點了一份午餐,這時有三名飛車黨的小混混,全身皮衣皮褲的走進來了。看到整個餐廳只有卡車司機一個人,存心要找他的碴。三個人把他的桌子團團圍住,一個人拿了他的漢堡,另一個人拿起他的薯條、最後一個喝起他的咖啡。這名卡車司機一言不發,拿著他的帳單到櫃檯去付錢。 「我看他真不像個男人。」那個最矮的混混高聲叫道。 這時算完錢的服務生氣定神閒地說:「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像男人,但我看他真不像個會開卡車的司機,他剛才倒車出去時,把停車場上三輛摩托車都撞個稀爛。」 下面從四方面來談談忍耐。前三方面是說到忍耐的對象,第四點是忍耐的源頭。 對環境的忍耐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環境時,需要忍耐。但為什麼可以忍耐呢?有兩個大的心裡因素。第一是有信心,第二是有忠心。 因有信心所以忍耐。你相信當前的困境終究會改變或結束。 哥哥欺負弟弟,把弟弟壓在地上,弟弟從哥哥的背後看到爸爸悄悄地進門了,所以弟弟一聲不吭,任憑哥哥壓著,他有信心,「爸爸回來了!」一切都要改觀,爸爸一定會為他主持公道。 所以雅各書五章八節說「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主是我們的審判官,為我們伸冤報應,主既然快再來,為什麼在患難中不能忍耐?又為什麼不能情願受人的欺負呢? 有信心的忍耐,使得禱告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禱告得著信心,就可以一無掛慮了。信心不足的人,遇到困難便會退縮。 因有忠心所以忍耐。對於艱苦環境的忍耐,有時是出於忠心、職責,好像軍隊死守陣地。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要艱忍下去。 有一回,耶穌許多的門徒離開祂了,祂問那貼身的十二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彼得搶著說:「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那些真正委身的,會透過仰望基督,得著生命資源,忍耐下去。 對人的忍耐 朋友、夫妻、教會的肢體之間,常常需要忍耐。當有一方在忍耐時,其實另外一方也在忍耐。我們又為什麼會對人有忍耐之心呢? 因為有愛所以忍耐。週圍的人是不是也常叫你忍無可忍?尤其是面對一個一再犯同樣錯誤的人。 孩子讀書不用心,配偶的壞習慣總不改,牧師總是犯同樣的軟弱。而你越是去忍受,就越感到難以忍受。這時怎麼辦?向神求愛心。 聖經的「愛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對愛的定義,開頭與結尾竟然是「愛是恆久忍耐…凡事忍耐」。我初讀時搔頭不解。電視廣告說,愛是把飯吃光光、愛是給他一張小卡片…,這才浪漫嘛!「恆久忍耐、凡事忍耐」的愛,未免太消極了點。直至結婚後,我才體會到不懂得忍耐的人,還不懂得真愛;有愛,才有忍耐。 午夜,在歐洲一列火車上,有一名嬰孩嚎啕大哭,這火車已經走了一天一夜,每個乘客都是疲憊不堪。起初大家都在忍耐,沒有人作聲。似乎抱著孩子的父親也精神恍惚,不太在意。過了二十分鐘,這孩子的哭聲不見減弱,終於有一名紳士忍無可忍了,他從位子上站起來,走到孩子的父親面前說,「怎不讓孩子的媽一起來呢?」 哀傷的父親回答:「孩子的媽前天剛死,現在躺在隔壁行李車廂的棺材裡。」紳士對這父子的愛油然而生,自願照顧這孩子而讓父親去休息,車廂的乘客也因為憐愛,就不覺得哭聲難忍了。 對事物的忍耐 一種是收割的忍耐,另一種是得冠冕的忍耐。 收割的忍耐。我稱之為「靜」的忍耐。有時我們不要任意開始某些行動。 中東一地,農民間彼此若有嫌隙,其中一個毒計就是撒稗子種在別人剛撒下麥種的田裡。這稗子形狀像稻子,但實際是雜草。那沒有耐性的農人,在一開始就想要把稗子拔光,結果因為兩種苗很相像,把整個麥田都糟蹋了。但那聰明、有耐性的農夫,會等到兩種植物都長大要收割的時候,一起收割,再請工人把稗子和麥子分開來,麥子收到倉庫裡,稗子卻一捆一捆的拿去燒了。許多時候我們就像那不能忍耐的農夫,破壞了自己的收穫。 在山邊牧羊時,有一隻掉到山崖邊下面的石頭上,那位牧羊人等上幾天都沒去救那隻羊,等到羊的聲音叫啞了,站得腿酸了,餓得沒力了,躺在那裡奄奄一息,才爬下去把牠緊緊抱住,一步步爬上來。旁人問道:「你那麼狠心,等這麼多天才去救牠。」牧羊人回答:「其實我是忍著不去救牠。如果我立刻下去,那羊還很有體力,恐懼加上急躁,我抱牠爬上來時,牠若掙扎,兩個就都要掉到山崖下了。」 許多時候神對我們也是如此的忍耐。牧養教會時,常常覺得我是急驚風,神是慢郎中。有一句話說得好,「等候神是叫人難受的;但更叫人難過的是,懊悔當初沒有等候神。」(It may be difficult to wait on the Lord, but it is wors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