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喜樂平安

憂慮變平安,健康新秘笈;生氣變喜樂,情緒新操練。

有人說曾經被「嚇出一身冷汗」。心理的反應真的會產生這種身體的變化嗎?

這是真的。我們都有一種內在的自衛本能,當遇到危險時,能在短時間內,由大腦通知副腎上腺(adrenal gland),產生多一些激素,使血管擴張,心跳加速,把行動所需用的血液多送到肌肉。會使瞳孔放大,暗處也可察微。會出汗散熱,使体溫不會太高而影響體力。血糖會略升,提供容易獲取的能量。會刺激神經反應,準備對抗(fight)或逃跑(flight)。

這都是神賜給我們的良好功能,用來應付危急或險境。然而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緊張、憂慮、激動的狀況,把神所給的好東西用於不必要的的情況,就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每個人對驚嚇的反應都一樣嗎?
一定。有的人「周身是膽,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面對危險急難時能從容對付。有的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每個人受遺傳、教育、環境的影響,反應的快慢、程度、方式相當不同。可是如果真的泰山崩於前,不管臉色變不變,身体一定會產生前面所提的生理變化,因為這種情況下每人都得快逃,無法硬碰硬對抗。即使是膽壯的人在寂靜之處、自己沒料到的境況下,突然被一個人熱絡地搭肩頭,一定會嚇了一大跳。心理與生理的關連是確實的。

●生氣呢?發脾氣不好吧。
遇到不公平、不愉快的事,會生氣,這是人的自然反應,沒甚麼不好。可是生氣的表達方式卻很重要。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優點可成為缺點,缺點可成為優點。容易發脾氣的人,多是較有「衝勁」,想把事情作好、作得完美的人,也算是種「優點」。但這種人也得注意,大發雷霆會耗損自己的神經細胞,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也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害。一定要養成一種生氣時的保健習慣。

●原來生氣和保健也有關?甚麼是「生氣時的保健習慣」呢?
一. 不馬上發脾氣,可以說:「對不起,我需要一點安靜時間。」

二. 離開現場、作五次深呼吸。

三. 把以下五條問題認真地答覆:
1.這件事為甚麼使我生氣?
2.對方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引起的?
3.我現在想怎樣反應?(猛拍桌子 、破口大罵、揍他一頓等等,請誠實地回答。)
4.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應付或表達方式?(Alternatives)
5.(對方)有甚麼原因導致他(她)這樣作?是不是他(她)的原生家庭或成長環境有問題?我怎樣能幫助他(她)?

四. 誠心向耶穌禱告,把自己的怒氣、不平、抱怨,向祂傾訴。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當我們謙卑地到耶穌面前祈禱,聆聽祂要我如何反應,然後自己決定要怎樣踏出下一步。

五. 氣平後一定仍要回去溝通,商討出兩人可同意的解決辦法。
● 聖經說:「你們要常常喜樂。」(帖前5:16)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有可能常常快樂呢?

一個人如果整天都笑嘻嘻,要不是他運氣特別好,就可能是神經有問題。您提到的快樂(Happiness)和喜樂(Joy)是有分別的。快樂是在對自己有利、愉快的情況下,所發出的正常心理反應。只是您說得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經常快樂。但是當遭遇不順、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如何反應,卻有很大的不同。喜樂不僅是一種樂觀的情懷,而且是在面對艱難痛苦,或遭遇逼迫陷害的情況下,仍然由內心唱出歡歌的一種力量。

●這個我作不到。是不是太玄了?
我也作不到。我也曾陷入極度的沮喪、絕望、徬徨,覺得死了比活著還好的心境中。

●這麼嚴重啊!能不能談談這事?
1998年1月21日的清晨,我們所住美國最寒冷地區之一的明尼蘇達州羅城正天寒地凍,一片銀粧世界。我拿了雪鏟走到門外車庫前,正在把堆陳的積雪鏟開,準備上班時,對面的斜坡路有一輛汽車轉彎時由於煞不住車,撞上我的後腦,引起很嚴重的腦震盪。雖經急診處的急救,把這條老命救回來,但幾天昏迷了又醒,醒了又昏睡。等到較清醒時,醫生、護士來問問題,甚麼也答不出來。英文既說不出,想用中文、台語也講不出。

很多人來訪,形像似乎認得,又似乎認不得。走路、上下樓梯、認字、基本算術都得重新學起。報紙照樣閱讀,只是不知所云;說話常詞不達意。那些受傷前能作且作得不錯的事,現在竟然全不會了,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笨,那麼無用!

有幾個月的時間,在這種怨天尤人、自憐自艾的波浪中起伏。就在這時,那從小就已打好根基的信仰開始發生作用。我雖然不明白慈愛的天父為什麼讓我遭遇這麼大的難題,但是當我認清自己的地位:祂是創造天地宇宙的主宰,我是被造者。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如果祂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一定有祂的美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所發生的雖然不是「好事」,但神能將這些「壞事」變成我的「益處」。在謙卑順服之後,雖然我的恢復仍緩慢,各種學習仍艱澀,但內心的平安是實在、有確據的。

●我也希望得到這種平安。怎麼能得到?
這種平安是由信心而得,而信心必須有對象。從前以色列人的大祭司向百姓祝福時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6:24-26)希伯來文「平安」這個字叫shalon ,
在這個祝福裡,把平安最完美的涵意表達出來。不是沒戰事沒艱難,而是生活在一個公義和幸福的內在美好環境中。這種平安唯有真神耶和華能賜予。外在「平順」的環境常常會改變,但內心的「平安」卻是不變的重要基礎。

● 你說要有信心才有平安。可是萬一信錯,不是很糟糕嗎?
我完全同意。我們的信仰不可迷信,也不可愚信;一定要有正確的對象。歷史上,當民眾把某人崇拜為全智全能,或者某個極有權勢的人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當作神,多少鉅大的災禍和人類的悲劇由此導發。我們在下一課〈靈魂得癒更新〉中會再思考。

●我每天工作,又繁又忙,實在喜樂不起來。怎麼辦?
工作又多又忙,要學會說“No”,把不必要的工作或應酬辭掉。大約每季一次,找一個安靜的時間,把目前須作或想作的大小雜務分類為重不重要,緊不緊急,四個範圍。我將這種約每三個月一次把人生優先次序(priorities)訂表分類並認真實行的習慣,稱為「訂定事務優先次序」的保健習慣。

●我知道每個人的優先次序不同。怎麼劃分?請舉些例子。
底下的圖表可供您參考。
不能只在頭腦中劃分、必須拿起筆和紙、參考這些項目而列出您的大小事務。然後根據重要性及緊急性、訂立各事的優先次序及完成計劃所需的步驟。更重要的、誠懇地尋求上帝的心意、依靠聖靈的幫助而勇往直前。

當您養成這種「保健習慣」,在幾個月之內您就會發現那些不重要之事的項目、不論是緊急或不緊急、越來越少。至於那些必須馬上處理的緊急事件雖然仍可能發生、但您的自信心和應付的技巧都比以前好得多了,這豈不是一件有深遠價值的保健呢?那些很重要且有時間安排的事項則越來越多、卻不覺得緊張、匆忙,這豈不是上天所賜美好的祝福呢?

●有時候我覺得「前途無亮」,世界上再也沒有別人比我遭遇更大的難題。有沒有哪位歷史偉人的實例,可以當我的借鏡?

林肯是我們極敬佩的美國總統,他的一生平順嗎?他的出生高貴嗎?他患有憂鬱症,有時發作得相當厲害。結婚之前,被女方有學問又富裕的家長認為是「不成器的粗魯人」。當選總統,但尚未正式上任之前,南卡州及幾個其他的南方州已經退出聯邦政府。就職不久,南北戰爭就開始。內戰初期,南軍在優異的將領,如李將軍(General Lee),石牆將軍傑克森(“Stone Wall” Jackson)等的領導下,打得北軍節節敗退,那時林肯的十一歲小兒子又因發燒而死亡。您想,身為「三軍統領」的林肯總統,他的繁忙和憂慮,比您的現況如何?

但是他說:「我不求神站在我這一邊,我只要求自己站在神的那一邊。」在他四年後總統連任競選時,有人仍懷疑北軍是否能夠擊敗南軍?在北方自己領導的共和黨內被人肆意攻擊,批評他為解放黑奴作得不夠積極;又有另一批人指責說,他為解放黑奴的努力作得太多,影響選票。

很顯然的,他的信仰促使他為「神造人平等」的信念努力不懈。他內心的平安、堅定的信心、豐富的幽默感幫助他渡過那些幽黯艱難的歲月。

● 我願尋求真理、從內心得到喜樂平安。內心喜樂會影響外貌嗎?
天生的外貌與老化無法改變。許多外在的因素和壓力,我們也無法左右。但內在的平安和喜樂,可以經由倚靠全能的神,加上自己決定如何反應而得。當我們內心轉變,能夠從心裡原諒別人,看到別人和自己的優點、隨事隨在感恩、心理平安坦然時,這些「美德」自然而然地也會在外表上顯露出來。這是平穩地接受自己缺點及優雅地邁入金色年華的良方(The best prescription to deal with one’s own shortcoming & to age gracefully.),是「最佳美容法」。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建議:
1.自以為所遭遇的困難是天下第一的難題,這是很普遍的想法。鼓勵在小組討論時,把自己曾經面對的困難及如何克服,與大家分享。如果小組的人都已經建立起互信互助的關係,更應該鼓勵個人把自己現在面對的難處和困惑,互相溝通,彼此代禱。但必須注重隱私權。

2.發脾氣是通見的毛病。「生氣時的保健習慣」也不是說說就能作到。討論時,鼓勵舉出容易大發雷霆的實例,使大家事先「練習」如何應付,以免「氣頭上」按捺不住。

3.見面時微笑打招呼,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好事」,卻必須養成習慣。規定以後同組的人見面,每人都要敞開笑臉打招呼,而且必須真心微笑。鼓勵每人作觀察及記錄,看看組員的「最佳美容法」進度如何。

延伸參考資料:
1.李順長《快樂是天賦的權利》,《情緒管理DIY》錄音帶有聲書。飛揚協會出版。
2. Make Anger your Ally. by Dr. Neil Clark Warren,Published by Focus on the family/Tyndale House
3. “Great Presidents” Video 973.099L 626g Part II Lectures 17-20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