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江林月嬌

迷世代與歪世代

Me世代,迷茫可有解?Y世代,歪扭可有醫? 迷世代(Me Gene-ration)是指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所養育的子女。 歪世代(Y Generation) 是迷世代生養培育而出的新生代。 迷世代與歪世代之間,蘊藏著許多令人迷思的思想觀念、令人迷失的價值體系,與叫人迷茫的個別行動。 迷世代,是一個講究權威的世代。 八零年代,忙碌的雙職家庭需要一套訓練有術的育兒寶典,好讓迷世代的夫妻們,事業家庭齊頭並進。 當育兒專家以訓練幼兒的專業知識,引導著迷世代的父母如何養兒育女時,有新生兒誕生的家庭,頓時陷入全面軍事化訓練活動──時間未到不准餵食牛奶;不可抱擁太久;夜半嬰兒啼哭時,學習不予理會探視,將房門虛掩,學習忍受數日……因為,這是訓練孩子睡過夜的不二良方。 權威與知識使新生兒飢腸轆轆時,焦慮地與生理需求奮戰;驚惶害怕時,無助地與被觸摸安撫的心理需求憎磨。 幫助產婦坐月子的老母,盯著餵奶記錄表與牆上的分針交戰。 哇哇嬰孩哭聲中,全家大小苦苦焦急等待著。初為人母的少婦一本正經地說:「書上明明寫著;哭,是種好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肺活量…。」可是,眼神卻難掩一絲的困惑。老奶奶一旁狐疑著,這是什麼怪論奇調?毫無育兒經驗的初產婦,以計時器訓練著幼兒胃腸的運作!? 最後,身經百戰的老母實在是不忍心了,為無辜的孫子/女懇求放「奶」,狠顏厲色地吼道:「我們當年是這樣對待妳的嗎?」面對父母責問聲,產婦一臉徬徨。 當觸摸療法(Touching Therapy)在早產兒育嬰室中傳出令人驚喜的成果,廣被推展鼓勵實施後,早產兒的死亡率大大地減低。注重權威與知識的迷世代父母,又驚又喜地反顧思索,內心不禁暗暗地問:「當年我做對了嗎?」 迷失的價值體系 歪世代的成長歲月,是以愛的教育堆砌寫成的世代;是沒有「教鞭」和「管教權杖」的新世代。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尊心(Self-esteem),是迷世代親子教育的首要重點。 迷世代的父母在親子的互動關係上,認真地學習著鼓勵和讚美每一位成長中的孩子。 「先生」、「女士」與「小姐」的稱謂不再被強調、被教導。孩子們隨父母喊叫鄰家長者的名字。 當敬老尊賢的觀念被拋棄後,品性優良生、學習優異生的獎勵制度,被斥為頑劣孩童自尊心低落的罪魁禍首。 從此,獎狀、獎章與獎杯一一被淘汰;改成,“I am great!”人人有份、通通有獎。 價值反斗後,歪世代的孩童有個口頭禪:“I am special!”迷世代的長輩處處尊重禮遇著。 歪世代的孩子從來不知道「被人尊敬」是從「尊重自我」(self-respect)起首開始的。 歪世代的孩子從沒聽說過:盡心竭力、盡力而為是贏得他人肯定與讚賞的必經之途。 在一個沒有權威的世代裡,歪世代的孩子們如同脫韁的野馬,行往何處、奔向何方? 「Just do it !」弒父殺母、毀友自殘的惡訊傳聞,在現今世代裡,不再震撼人心、駭人聽聞。 迷茫的動作行徑 手臂臀部繡花刺青,「Cool!」;身體髮膚是否受之於父母,「I don't care!」三五耳洞掛滿金銀,比起別人鼻翼嵌環、舌尖穿珠、肚眼鑲鑽……那實在是遜太多了。 孩子們拿回車身貼紙,上面寫著:「此車乘載著BBCA的榮譽生」。…
Read more

生涯規劃

現代人一談到「生涯」二字,最常聽見的連接詞便是「規劃」。 與「生涯」有關的名詞,除了「生涯規劃」一詞外,名目繁多,例如:「生涯發展」、「生涯成熟」、「生涯輔導」、「生涯教育」、「生涯管理」……等,這些名詞的意義與內容,雖因涵蓋之層面與探討之觀點不同而有所差異,但都具有「關照現在、規劃未來」的涵義。 何謂「生涯」、「規劃」?所謂「生涯」(career),根據《牛津辭典》的解釋為「一生的發展與進步」(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rough life);《韋氏辭典》稱「生涯」為「前進的方向」(racing course);《辭海》謂之「生命的限際、生活、生計」;《大辭典》謂其「生的極限、生活、生計。」上述前兩本辭典對「生涯」有進一步的解釋:「生活之道」、「專業知識」與「職業訓練」……等涵意。 「生涯」CAREER英文原意為「兩輪馬車」,引申為「道路」;意即「人生的發展道路」。 簡言之,生涯是指一個人的人生旅程,不單指工作或職業,而是包含了人生命過程中的各階段與層面。 「規劃」是指籌謀策劃;意即按照一定的程序、計劃去完成所設定的工作。 無論是「生涯規劃」亦或是「生涯發展」都與人生不同階段之角色有密切關聯,也就是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綜合及結果;這些角色包括兒女、學生、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父母、休閒者、退休者……等角色在許多重要的場所扮演之,這些場所包括家庭、社區、學校、工作場所……。再者,如同彩虹一般,每一個人在他(她)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彩的、重疊的。 從以上我們可以給「生涯規劃」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在清楚目前個人處境、瞭解自我理想憧憬、找到未來人生目標,依照既定的規格計劃,按部就班的實踐之,以期達成個人生命存留的理念與價值。 規劃理念 古代的社會環境不像今日的瞬息萬變,人只要安分守己地過活,即可安然渡過一生。 周秦.古歌謠《擊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莊子《讓王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下之間,而心意自得。」就是最好的例證。 活在後現代的時空,透過平面媒體之報導、電子傳訊之媒介、專家學者之書寫演講,一般人對所謂「生涯規劃」的話題興趣盎然。事實上,「生涯規劃」的概念並非現代人專屬的。 中國古哲學家莊子《養生主》說:「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謂人活著再長年歲也不過百年,要學的東西卻浩如湮海。 從生涯規劃講座座無虛席的現象,我們得以窺見人們處在一個急遽變化的社會中,渴望自己不被時代洪流所淘汰,亟欲在錯綜複雜、極端競爭的環境裡獲得生存的時空與優勢。 因此,完善的「生涯規劃」成為現代人決定錦繡人生的根本,也是奠定未來願景的基礎與動力。 需求層級論 有人說,人生如列車一般。火車從基隆出發,駛向高雄。沿途各站幾乎都有人上車下車;上車的代表新生,下車的代表轉向另外一個領域。 人生就這樣的上上下下,不過是短暫的數十寒暑而已,難道不值得我們珍惜嗎? 又有人認為20歲前的生涯是由父母負責,而20歲以後自己則應當負起全責。因為,個人生涯一切作為,操縱掌握於自己的判斷與行動,好壞順逆由自己主導決定。 既然「生涯規劃」是可以自己去策劃擬訂的,那麼怎樣的「生涯規劃」是最好的呢? 運用「需求層級論」可以協助你我更理性地規劃自己的生涯。「需求層級論」(Hierarchy of Need Theory)是馬斯洛(Maslow,1954)提出的,他認為人的一生伴隨著歲月成長,將產生五種層級的需求:(編註:該文僅引用該心理學家的理論,並非表示贊同他的信仰立場。) 「生理需求」:意即暖飽之需求;是人生存最基本的需求。 「安全需求」:意即免於恐懼、危險以及被剝奪的需求。 「歸屬與愛需求」:意即向心力、歸屬感、人際情誼之需求。「自尊需求」:意即自我的價值感、受尊重和肯定的需求。 「自我實現」:意即個人能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勝任愉快的成就感。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有著不同層級的需要;這並不意味著「高低」、「上下」、「層次」有別。同時,需求不會依照順序出現,數種需求可能同時存在。此外,有些人會一直維持某些特定需求層次,有些人則有明顯的變化和更易。 值得一提的是,遲暮晚年的馬斯洛,在他1971年的修訂版著作中,增加了一項他多年來對生命體驗的結晶──「靈性需求」。 靈性需求」是以追求「利他」和「超越自我」為生命目標,是「超越個人需求、協助他人達到自我實現之機會」的需求,是人最高層次的需求。 生涯規劃 有人說:最好的生涯規劃,就是在每個崗位上永遠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然而,筆者卻深深地體驗到,當我生下第一個孩子時,那不分晝夜的餵哺工作、清理尿布、褓抱呵護的育兒歲月,並不是我個人「有興趣」或「喜歡」去做的事。 筆者在先後生下二男一女,並且選擇長達16年的「育兒生涯」,是基於「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127:3),而我是孩子們的媽、是被呼召來暫管照護的。…
Read more

學習方法大觀

學習的目的是在增進個人知識技能、發展潛能及培育健全人格,以達到適應社會、有效充實知能為目標。有效的學習能使個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照明、聲音、顏色、溫濕、場地等都會影響學習效率)、時間,及運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將促進個人的學習成效,學得更廣博、更精深。 選擇與運用 現將時間與感官上不同之選擇,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列舉如下: 時間上的選擇── 每個人精神旺盛期不盡相同;有些人是早雀型的,有些人則是夜貓型的。若能配合自己所屬的類型,將可提高學習之效果。 一般人的記憶能力之巔峰時間,約於上午十點左右;而長期背誦記憶已學習過之事物的巔峰時間,約於下午六點至八點。 感官上的運用── 學習時身體上各種不同感官──耳、眼、手,應妥善加以運用。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之吸收能力有異,粗略可劃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視覺型:過目不忘。要多看。 2.聽覺型:聽過不忘。要背的東西不妨唸出聲音來。 3.運動型:做過不忘。要多操作、多書寫、多作筆記。 另外,看官們謹記得學習三部曲──預習、聽講、複習。一個人的遺忘程度,第一天遺忘約25%,如果當天能立即複習,則是降低遺忘率的最佳選擇。 有效學習的方法 以下提出十二項有效的學習方法供讀者們參考: 一、概覽法 ? 需要瀏覽大量之文字敘述時,「概覽法」是最佳的選擇;以此方法閱讀之速度快、理解多。 二、純讀背誦法與嘗試記憶法 「純讀法」是將學習之內容,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唸,直到能順口背誦為止。 「嘗試記憶法」則是唸完一至三遍後,即開始嘗試著記憶與背誦;背至不順口的地方,隨即翻閱查看。 若將前述兩種學習記憶法加以比較,「嘗試記憶法」比「純讀法」之效果好些。 三、諧音法 運用音調類似的「諧音法」幫助記憶,例如將「Shenandoah Valley 」譯成「仙人豆山谷」較易於背誦;「5717488」譯成「吾妻伊氣死爸爸」…等,可幫助您多記住幾個數字與英文單字。? 四、方位記憶法 例如「我現在在你面對麥當勞時三點鐘的位置」,比「我在左邊」或「我在麥當勞的旁邊」等易於記憶辨識。 五、演繹法 即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到大,由少至多,逐次推演擴展使學習內容更趨廣泛。 六、歸納法 若要記憶二、三十項事物較難記住時,將之分類為物品類、抽象類或相關事物再加以記憶。 七、機械記憶法與心象記憶法(Mental Imagery) 「機械記憶法」就是死背、死記;「心象記憶法」則是把學習事物加以趣味化來幫助記憶。 例如:當想及娃娃時,聯想到乳齒、髮香、粉紅絲帶;想及花園時,聯想到玫瑰花、牡丹、蘋果樹、梨子樹……等串聯許多聯想與記憶,可幫助您增強辭彙之應用。 若將「機械記憶法」與「心象記憶法」加以比較,前者記得快但也忘得快;後者學習成效較高。 八、分散背誦法 需要花費三小時背誦記憶的事物,若將其分散為3個小時單元;意即,背誦記憶1小時後,立即休息一段時間,再進行第二單元之背誦,其效果比集中背誦三小時要好得多。 九、朗讀法…
Read more

偉大的生命設計師

嬰兒,體內細胞二千億個; 胚胎伊始,卻只是受精卵一個。 卵細胞與肉眼看不見的精子結合後,開始建築「人」的身體。 用什麼材料?──母親的血。 母親的血造成眼睛之角膜及水晶體,正如砂與鉀製成玻璃般; 可玻璃必須攝氏一千多度才能造成,這神奇美妙的建築工程卻要如何孕育? 受精胚胎一分為二…… 大生物學家羅斯唐讚歎道:「第一次分裂之奇妙,無以倫比!」 ……二分為四,四分為八……, 不斷分裂……形成一個無數細胞的胚胎。 胚胎以血──僅有的材料,組織成身體一切之器官。 耳朵的構造 人的耳朵,一具精緻袖珍的琴;六千條絃,最長半公釐,最短二十分之一公釐; 每一條絃都繃得恰到好處。 一萬八千個特別細胞,長滿了三十萬根細絲,異常敏銳的聽覺神經,可聽的音域達到四十個音階。 喔!何等奇妙的工程,何等奇妙的設計! 神奇的眼睛 人的眼睛,任何精確的照相機都無法比擬; 這架天成的照相機,自動換片、每秒鐘十次的速度── 自動調整光圈、不斷自我保養、分秒自我修護。 內臟的精密 人的心臟,巨大的吸壓唧筒,每日十萬跳動,每年吸壓血液一百萬加侖。 人的胃袋,消化一切肉類、水果、穀物及山珍海味,卻不會將自己消溶其中。 五百萬個細胞,更勝於任何的工廠,製造十二種化學元素,消化吞吃各樣的食物。 人的腸子,四千萬個類似的工廠。人的肝臟,內藏細胞三百五十億個,能消化吸收食物,能產生多種抗生素抵禦疾病侵襲。 喔!奧妙無比的偉大傑作,驚人的設計! 無以倫比的人腦 最令人驚異的是控制奇妙機器的腦──一個活生生的頭腦。 法國生物學家羅斯唐(Jean Rotand)曾說:「千絲萬縷頭腦,有千千萬萬個細胞,每一細胞都是小宇宙。」 每一小小宇宙,電子顯微鏡均可辨識其組織系統; 每個細胞中,都是奇妙的、精密的迷你工廠! 人的頭腦,比任何人工電腦更完美、更精細; 極小的電流(腦子所發的電),能產生極敏銳的感受反應。 感官所受的刺激轉換成知覺──柔嫩、粗糙、硬軟; 轉換成味覺──甜美、甘飴、苦澀; 轉換成視覺──色彩、刺眼、明暗: 轉換成聽覺──天籟、雷轟、鳥語。 喔!何等神奇的傑作,教人敬畏的設計! 細胞的微妙…
Read more

那e夜,我被刺激!

人過四十,最大的發現是,生理時鐘比任何電子鐘都來得精準! 六點醒來,乾脆下床。根據以往經驗,躺著還是白躺,因為不可能再入睡的啦! 如同往日,早起靈修過後,打開電腦查看昨夜是否有電郵進來,然後上「飛揚論壇」看網友發表的論點。 想到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投稿的「截止日期」(deadline)在望,不知是哪條神經線被刺激到了? 好罷!乖乖坐著別到處狂飆衝浪了;拿了杯豆漿一旁放著,定下心,十指開始在電腦鍵盤上敲打飛舞。 上午十點,大工告成。再三修改潤飾後,寫好投稿信,附上「迴紋針」(attachment)…總算,美國東岸時間十一點,也就是加州上午八點……哈!潘燕姐、惠娟姐一打開電腦,就能收到我的稿件哩。 按下「傳送/接收」,心中的喜樂真的只有上帝和我自己知道。享受著這種被刺激後的「生產」成就,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 還來不及高興,電腦螢幕在顯示「傳送郵件」完成後,立即又顯示「接收郵件」……不可能吧!人們最愛掛在嘴邊的祝賀話──「心想事成」在眨眼間就臨到我了嗎?飛揚真的收到了? 電腦若長眼睛,我想,它一定會笑我當時眉開眼笑的憨勁兒。 怎麼了?飛揚 湊近眼珠一看,不是什麼回條通知,而是「傳送失敗」的訊息! 按下「全部回覆」立即再試一次,依舊失敗。噯!看來,「天」真的是不從我願也! 我開始討厭起自己來。因為,急性子又完美主義的我,幹嘛一定要在截止日,又選定在編輯人的一天之始,將自己的靈感之作,交其手中! 真是的!自己跟自己過意不去,何苦? 對了,試試「神采飛揚」網站!咦!「無法顯示網頁」──怪怪,怎麼了?飛揚! 沒有了「飛揚」,這下子我的心情真的也跟著飛不上來、揚不起來了。 接下來的幾個鐘頭裡,我每隔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空投」;又每在「空投」的挫敗後,懷抱著希望上「飛揚網站」。 最後,終於忍不住了,打了通電話去「關心一下」,心下預料的「壞」消息終於在我的耳中證實了──全當(down)了。然而,潘燕姐要我下週一才「伊妹兒」過去,怎需要等這麼久呢? 掛了電話,我不死心地又每隔一個鐘頭,去了個「空投」。 人黏在書桌前,隨著指頭按觸「我的最愛」、「飛揚網站」……最後總是「無法顯示網頁」六個大字映入眼簾,我的心在失望茫然中漸漸消沉。 飛揚,我的最愛 天生憂鬱氣質的我,雙手雙臂開始向內蜷曲。 夜裡,我問自己:「飛揚,真是妳的最愛嗎?」 「什麼愛不愛?那只不過是一個經常瀏覽之網站的檔案名稱罷了。」我的頭索性也埋入懷裡。 「可是妳不是天天去,而且是清晨黃昏、睡前睡醒,一天數次……」理性的我咄咄逼人。 「好啦!好啦!我承認我是喜歡飛揚網站啦……」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沉默中,我害怕自己內心的對話。 「那…那…妳有沒有忠心地為飛揚的事工代禱?」來了,來了,我真是內心羞慚、無言以對。 「那…那…你有沒有繼續不斷地以實際的行動支持飛揚?」哈!這點我有。妳看,我今天不就是在為「主題文章」寫被刺激後的作品──「奇妙的主──偉大的生命設計師」一文嗎? 蜷縮成一個大滾球的我,探出頭來準備面對這場「刺激」後的理性對話。 刺激與自省 多少次從睡夢中醒來,夢中的我曾是一個殺人犯、曾是一個背約者、或是一個……驚恐、詫異、傷心……悔過之餘,總是憶起了約伯在苦難中曾說過的一句話:「你就用夢驚駭我,用異象恐嚇我。」(伯7 :14 ) 受「夢境」刺激過後的我,日間整個人深藏在讀經、沉思與內心的對話之中。 十六日清晨醒來,雖沒有夢,但我卻開始重新檢視自己,在過去一天二十四小時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 正如同大多數的人共有的心理,我希望飛揚站長每天登錄幾篇「最新出爐」佳文,三不五時來道「拿手菜食譜」,又期待飛揚每週別忘了給我寄上「e信e得」網上週刊… 當手中處理著信件時,耳朵不忘聽著「廣播櫥窗」線上講座;讓李順長博士的「小勝大贏」、「陽光化思想」、「自我期許」……把整個腦袋裡裡外外清洗一遍。 沒事就瀏覽「飛揚論壇」也跟著大夥兒一搭一唱、七嘴八舌,不然看看游建國的屬靈漫畫、阿飛傳奇……也算是人間一大樂事。 有時在「我的最愛」裡尋找往日曾覓得又來不及閱讀欣賞的好網站,一望見了「無法顯示網頁」字樣出現,二話不說,按下「刪除」毫不心疼;電腦還多事,問什麼妳真的「要將oo丟到資源回收筒嗎?」當然!「是」。…
Read more

乘著幽默的翅膀飛行

當人們問起「幽默是什麼?」時,腦海中不禁浮現的是:笑話(joke)、喜劇(comic)、歡笑(laugh)、好玩(playful)、機智(wit)等字眼。首先,讓我們一同來看看e世代說「幽默」── 網路談幽默 從網路上您能攝取(search)到「幽默」有下列幾種定義: 幽默,是一種智慧。 幽默,是一種創造。 幽默,是一種靈魂的自由。 幽默,是一種淡泊的雅趣。 幽默,是一種灑脫的情愫。 幽默,是一種自信的魅力。 幽默,是一種優美、健康的品質。 幽默,是一瓶洗滌痛苦和煩惱的高效能除污劑。 專家看幽默 看完e世代的想法,再看看專家學者們對「幽默」的看法: 林語堂在《論幽默》一書中說: 「幽默是人類心靈的花朵。」 古希臘的醫學家認為:「幽默是治療疾病的調節方法。」  黑格爾說:「幽默是豐富而深刻的精神基礎。」  康德認為:「幽默是理性的妙語解頤。」 日本理論家認為:「幽默是富有情感的滑稽。」 佛洛依德說:「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適應的人。」 現代幽默大師戴晨志認為:「幽默自謙,快樂似神仙。」 Humor幽默 第一個將Humor譯為「幽默」的人是林語堂,他本人行事為人深具幽默感。林語堂認為「幽默的人生觀是真實的、寬容的、同情的人生觀。」 中國人是比較不重視幽默的民族,從小到大的教育裡,父母師長都教我們要「莊重」、「認真」;主因是中國傳統的禮教文化,強調「君子不重則不威」。反觀,美國人可以不在意別人罵他頑固、奸詐、無賴,但卻無法忍受「沒有幽默感」的批評。美國文化裡,「沒有幽默感」一詞似乎與做人失敗、不受歡迎、令人討厭……等詞並列。 麥克阿瑟將軍在為兒子所寫的祈禱文中,除了求神賜他兒子「在軟弱時能自強不屈;在畏懼時能勇敢面對自己;在誠實的失敗中能夠堅毅不拔;勝利時又能謙遜溫和」外,還祈求上帝賜給他「充份的幽默感」(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Read more

從聖經看領導

有 人說:領導是透過權力(power)的行使而令人遵從的過程。有人說:領導是正式權威(authority)的行使。有人說:領導實為影響力(influence)運用的結果,並認為凡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力者,即構成領導行為。 試問:是否坐在領導位子上的人就一定是領導呢?相反地,是否不在領導地位上的人,就不能起領導的作用呢? 是否某種個性的人特別擅長於領導的角色?又是否某種領導方式特別有效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到底什麼是「領導」? 所謂「領導」(leadership)是啟發每一個人的智慧才能、培養責任感、建立一致的向心力,加以有系統的組織、有目的的運作,使大家立場一致、步調統一,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奮鬥。 領導是以無形的權力,運用各種方式和方法,去影響或支配他人意志,使其發生有機動作,而趨向同一目標的藝術。 領導是屬柔性的、無形的;領導是服人之心,著重人格、道德與才能的自然影響;受領導者是自動自發的嚮往跟隨。 領導是責任,不是權利;是犧牲,不是享受。偉大的領袖必須先作僕役(The great leader is seen as servant first.)。他(她)內心深處的本質必須是服務他人的。 領導不在於地位頭銜,也不是一套權術的運用;而是一種處事態度、一種信仰理念、一種責任負擔。例如,一個下屬可以起帶頭作用,影響改變部門中的弊端,使整個部門受益;相反地,一個有領導頭銜的人倒可能徒具虛名,只能算是一個跟隨民意的人。 家庭中,當一位父親不能管教自己的孩子時,他就不算在領導。同樣地,一個人可以辦事能幹,思想敏銳出眾;但是,他如果沒有號召力,他也不能算是領導。因此,領導者不一定要有領導的頭銜,但他能夠帶動、說服別人在某些方面跟隨他。 領導的條件 現代企業管理暢銷書《耶穌的領導》(Jesus CEO)一書作者蘿芮‧強司(Laurie Beth Jones),從《聖經》中認識到耶穌的領導風範,在〈Jesus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篇中提出耶穌成功領導的三大要點: 1.自我掌控的能力(the strength of self-mastery) 2.付諸行動的能力(the strength of action) 3.人際關係的能力(the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s) 從人格、學識、精神、氣度與風度五方面,看領導者應具備的五種條件是: 健全的人格──忠實、正直、廉潔、謙和、無私等氣質。…
Read more

牽她手 帶他走

太空梭冉冉上升後,航空母艦如何穩重自信地繼續保持通訊及支援,有賴於事前的安裝保養、頻道對焦、模擬測試…種種預備動作。親子關係,是無法物化的人性互動關係;是兩代親密關係的關鍵因素。 社區服務 身為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為十二年基礎教育。在有限經費下,環境資源有賴家長和學生在物資上、時間上的投注。例如:牆壁的粉刷、洗手間瓷磚的鋪設、走道地毯的拆換、衣服書包掛鉤的裝釘…許多家庭默默攜手、參與、奉獻。 兒子十年級那年,學校打算全校電腦化,公開徵求自願義工。那些天,父子二人無論是在餐桌旁或是單槓下、騎單車、社區散步…總聽到他倆的「秘密計劃」。 有一晚,二人拿出紙張鉛筆將全盤的計劃書寫、研討、評估、計算…。蠢蠢欲動的心在「心動不如行動」的激盪下,爹地終於決定與校長商談。於是「父子二人小組」正式成立。 接著,父子與校長三人數次出外採購硬體設備。從開列清單至選購零件,父子並肩進行。 首先去華府大都會的電腦展採購,這些廠商大多樂意以郵購價格「薄利多銷」地現賣現賺。 購物者必須手握列印自電腦蒐集的品牌、機種、價位…「心中有了數才能與人談判」兒子也學會了孫子兵法的招數與精神。 父子同行 爹地下班後,趕到學校與放學後的兒子一同裝機、組機。倆人為電腦教室桌椅安排、螢光幕、主機與鍵盤位置擺放,共同策劃、同心協力。典型A型個性的爹地(主動、積極、勤快)碰上B型個性的兒子(被動、輕鬆、散漫),有時難免不悅地撞得滿頭包。 十月天的閣樓依舊熱的令人滿身大汗。兒子拉了會兒線路,決定一頭躲進冷氣開放的電腦房裡「摸魚」,害慘爹地獨自一人悶在頂著日頭的屋頂下幹苦差事。 良心發現後的兒子,總會在清理現場和收集垃圾上,努力貢獻年輕人用不完的體力。然而,珍貴的經驗是:父子同工同行,一同經歷程序、目標、人和、事成。 隔年,校長有機會親自拉線後,寫來email說:「我今天在流了四十分鐘的汗水後,終於受不了了,趕緊下來透氣…我終於明白,拉線的工作一點也不好玩,我想,這就是偉恩不喜歡拉線的原因吧。」 有薪階段 兒子與老爹有志一同,奔馳在電腦族的熱浪中。2000年暑假尋得一工作機會,平日在家中做網頁設計,一週一次與工作夥伴會面聚集。自此,兒子從「無產階級」晉升至「有薪階級」。 飲水思源,源者,非指父母也;真正的源頭是那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上帝。 如何作個金錢的管家?管理方式包括「奉獻」與「儲存」兩大方面。當存錢概念展開時,才發現「把多餘的錢存放在阿嬤這裡,長大了再給你。」的存錢觀念似乎有點過時了。銀行開戶先選無存款底額,以免回歸無薪階級後,每月枉付存款不足的罰繳手續費。 現階段的訓練工作是:培養兒女勤勉和負責的工作態度。 在工作危機出現時,兒子被人在電話的另一頭大吼大叫著,應對、處理工作上的人際問題,父母沉著地擔任幕後顧問角色,也是幫助子女成長過程的另類藝術。 開車階段 當兒子過十六歲生日後,「想要有張駕駛執照」的心開始浮動。先是爹地野外空地指揮駕駛,接著找著了駕駛訓練補習班(考駕照前需有執照駕駛教練,紙上談「車」和「實習開車」滿一定時數。)那些日子,兒子沒事就努力「壓馬路」。領取駕照後的孩子,向「大人」的目標又邁前了一步。 接下來挑戰爹娘的棘手事件是:「什麼時候,我可以單獨開車出門?」兒子蠢蠢欲動。 正如大多數的父母共同有的經驗:「帶老大的心情如同作Pan cake的心境。」戰戰兢兢數算著半生不熟的煎餅面上,到底浮現了幾個泡泡?有大有小,有的大如彈珠,有的小如豌豆;大的有兩個,小的算不算?七上八下、雙眼緊盯、困惑的心在右手煎鏟上不知所措。 多少個「父母的第一次」,心中總是密佈著惘然與困惑! 講明了「青年團契聚會」七至九點半是例外,平日一概以傍晚六時前歸營,為暫定標準。 要開車就得有汽車,父母的車借給兒女開,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汽車保險費的高低,基本上取決於駕駛人的開車態度與行動。一開始,大家講明:「汽車保險費由開車人負責。」那頭,兒子發動引擎後,雙手往方向盤一握,神情飛揚、充滿自信;這廂,爹娘除了禱告求主看顧保守外,乾焦急也是於事無補的。 孩子啊!「三不守則」不會錯:不超速、不飆車、不逞強。一年360美元的保險額,沒有理由漲價的! 持卡階段 在這信用卡滿天飛的國度,人手一卡,通行無阻。生性被動的兒子,收到生平第一張也是目前僅有的一張信用卡──Visa 時,高興地前前後後、正正反反、拍拍打打…又驚又喜地湊近眼珠、仔細瞧看,得意地從褲袋拿出皮夾,「很帥地」將它與駕駛執照並放排列。 頭一次的帳單來後,爹娘教他將帳單到期日減7至10天(若有國定假日,或遇週末增多)立個檔,開支票、信封右上角寫明寄出日、到期日。這時的心情與剛送他上小學一年級時,沒有兩樣。 第二次付款事件,媽咪至今想起,還會衝動地想「再罵」他一次:17塊錢的帳單差點被罰款25元手續費,只因自己疏於管理。 什麼「冤枉喔!」? 小心!賠錢還要挨罵的。 無形心卡 其實各家有各家帶孩子的標準與價值。真正的「信用卡制度」是無形的。當信用卡公司預估持卡人貸款額時,除了經濟財力的考量外,同時必須評估持卡人是否真誠地善盡自己的責任。信用好的客戶,信用卡公司便升漲你的使用額度;反之,你將遭受使用額被削減,甚至面臨取消的命運。 同理,孩子急切爭取「小大人」的自由時,培養孩子建立「無形心卡」是首要之事:「我兒,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兒女責任心與自制力的培養與表現,是身為父母「手握風箏線」收、放、拿、捏的標準。 屬靈偉人約翰‧衛斯理(John…
Read more

及時的愛

按著一般美國工作薪津福利,產婦只有六週的產假。一個多月大新生兒,必須學習適應天天十小時遠離母親:托嬰時刻,是沒有母親的心跳、呼吸、聲音和體味的焦慮時刻。 酣然入睡的臂彎、柔舒溫馨的胸膛、熟悉樂曲般的心跳聲……一一被職業褓姆所取代。 衣食父母 職業婦女在坐完月子後,趕忙尋覓良好合適的托兒對象。大公司為了攬住年輕有為的員工,將孩子寄放在與公司有合約的托兒所,公司也分擔部份費用。事實證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召下必有人誓死效命。 無論是怎樣的托兒形式,大家都有個共同特點:有錢沒有閒。 擁有雙職父母的孩子,最令人羨慕的是:口裡吃著電視最流行的廣告食品;手上玩著玩具工廠剛出爐的搶手玩具 ;身上戴著最酷、最炫的裝飾。 衣食父母無需費心留神最新流行趨勢,逛街購物時,孩子自動索取。他們永遠是電視廣告最忠實的客戶。 遺憾的是,孩子的童年記憶裡 ,極度缺乏「執子之手舐犢情」的滋潤! 電視褓姆 「我們沒有給她買玩具槍,她卻自己用筷子當成槍枝玩,砰…砰…砰…。」已是兩個孩子的爸,驚奇著自己學齡前恬靜秀麗的女兒,怎麼晚餐時總是撒野? 女孩的母親是位鋼琴老師。平日在家中教授琴藝,週末假日舉辦音樂演奏會。學生優秀的表現,讓師生們有極大的成就感。名師的頭銜更是不脛而走。 然而,有媽媽留在家中的孩子,沒有及時的愛,不見得會得到更好的照顧。 從早到晚忙著教琴的母親,提供給孩子的是:一棟大房子、一台大電視、一個搖控器。 小女孩、搖椅上,手持電視搖控器,童年歲月就在「電視褓姆」的陪伴下打發流逝。 衣食父母讓自己親生的寶貝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在無力顧及幼兒對親情的感情需要時,雖是扎心,也只能空嘆。 另類全職母親 「我最近把工作辭了…」名校畢業,在美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她,放下身段當起全職母親來了。 這類的全職母親,我稱她為「另類全職母親」。 另類全職母親的誕生,有固定的孕育過程:作母親的先與丈夫扮演數年衣食父母的角色,可是…。 可是…好景不常,惱人的學齡孩童事件,打皺一湖秋水。孩子頑劣的舉止,被學校通知又通告、學業成績低落、學習態度惡劣、打架鬧事,甚至情緒低落、憂鬱悲觀、活得不耐煩…種種問題注入了催生劑。 至於孕育期,因家庭處境不同,可長可短。 當兩個白天在職場上全力衝刺的成人,以近乎虛脫的身子與精神來幫助孩子,用花生米學習2×8=16的數學概念時,〈假如你的孩子在這方面沒有累著你,你應該感謝神。因為,聰明基因使你的孩子成為高IQ的族群,不用教,自己會〉在工作壓力與身心疲憊雙重負荷下,沒有耐心、情緒失控、大發脾氣已不是鮮事。 失能的母職 另類全職母親在呆坐家中後,比一般的全職媽媽,需要更多心境上的調適。 另類全職母親在情緒波動時,感受到的不是曠業,而是失能。 過去,職場上的工作表現與成果,透過數字與頭銜一目瞭然。如今,重拾荒廢六、七年、甚至是十二、三年的親子課程,除了有收拾殘局、力挽狂瀾的無奈感外,更令人有大材小用、鬱鬱不得志的無力感。 當慣了鑰匙兒的孩子放學後,寒風刺骨的黃昏裡,慶幸有溫熱的雞湯麵,取代往日冰冷的橘子汁。 心裡還來不及感恩,電腦桌前跳上網,三兩下就搭上了不知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的陌生男子。此等閒聊的行徑,先是自由自在、繼之偷偷摸摸…後來,竟被警告剝奪。 不知天高地厚的黃毛丫頭,在無計可施之餘,出其不意地對著幫忙整理房間、撿拾滿地衣物的母親說:「妳怎麼不去上班?天天待在家裡沒事幹,總是找我的麻煩?」 屋漏偏逢連夜雨,半工半讀的兒子,在成為有車階級後,從此飆著車、載著女友鬧獨立去了。 另類全職母親在得不到丈夫的肯定與鼓勵,加上青少年孩子的頂撞與鄙視後,似乎唯有回歸職場,才能拾回自尊與自信。 空巢的愛 過了四十頂峰後,人生各方面開始走下坡。不知怎麼地,「親情賀爾蒙」突然大量分泌。赫然察覺到親子關係的重要。 家中排行么兒么女的,在離家進駐大學前,能夠幸運地享受到家庭的溫馨,也算是值得額手稱慶的了。 也有人在兒女離巢後,主動參與團體聚會時,孩童幼兒的照顧工作。 孩童教室中,不乏這類以行動發揮滿懷熱情的叔叔、阿姨。他們將失敗的慘痛經歷,化為博愛的精神。 在照顧關懷幼嫩的生命之餘,透過遲來之「及時的愛」播散愛心 。同時,自己也及時享受到愛的溫馨,並且彌補那段育兒歲月中,空白失職的殘缺記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