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文山

家和萬事興

先低頭道歉,必感動對方接納包容。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語道盡要想家人和樂相處的難度是很高的。一般小家庭人口少,彼此關係單純。在尋常日子裡縱然偶有磨擦也比較容易化解。不過到了年節、假期,隨著親友間來往互訪機會的增多,家人之間起衝突、爭執的機率就隨著大增,如何妥善處理突發的事件,維護、修補良好的家人關係,就成為每一個人的大考驗了。 談到如何促進家庭和諧的智慧,同事小張在午間休息時,特別分享了他的一段波濤暗湧的經歷,其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功課值得我們學習。 話說感恩節期裡,小張妹妹、妹婿一家四口利用難得的假期,打從東部來探望與父母同住的兄嫂一家。節後的下午,孩子們相擁到樓上書房打電動遊戲;妹妹、妹夫閒坐在起居室看著電視、翻報紙廣告;張奶奶與媳婦淑珍一塊兒收拾滿廚房和餐桌上的鍋碗瓢盆。小張依照媳婦的吩咐倒空烘乾機裏一大籮衣物來摺疊,並換入第二鍋濕衣服進去烘。 張奶奶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女兒、兒子閒聊著家常。小張知道妹妹素來在家就不喜歡做家事,就像自己的媳婦不諳烹調,只能跟在母親後面打雜一樣,看慣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在談笑間淑珍就顯得特別沉默,連母親、妹妹和自己講述的趣聞軼事都不捧場笑一笑,也許那些陳年往事非得親身經歷過,別人是無從品出個中滋味的。 無心之玩笑話 小張熟練地摺完外衣,著手處理內衣褲的部份。拿起一件7號男褲摺著,可傻眼了!都是同牌同尺碼的內褲,可分不清到底是妺夫的還是自己的了。家裡共三個大男人當然不會是老爺子的,他的尺碼是6號。小張笑謔地把手中的男褲向妹夫揚了揚,笑道:「哎,色彩豐富,準是你的沒錯!」妺夫不置可否地聳聳肩,繼續盯著電視螢冪;「叭!」一聲巨響,嚇得所有人都跳了起來。原來是妺妺生氣地將報紙重重地摔在茶几上。忿忿嚷著:「哥,我就知道你老看你妹夫不順眼,打從我們當男女朋友起,你就對他有成見。雖然他如今是沒你混得風光,可也是正正當當的男人,憑什麼要受你的羞辱?」 張奶奶見女兒動了氣,急著打圓場:「哎呀!小張,看看你搞出什麼事來?把妹妹惹惱了,還不快向他們道歉!」小張不以為然地弩了弩嘴,沒作聲。淑珍愛夫心切,就接口聲援小張:「這不能全怪小張呀!他也沒做錯什麼!」妹妹一聽,火氣更大:「我們是來看爸媽的,不是來受氣的。」說完轉身扯著妺夫衝出大門。張奶奶忿忿地沖著淑珍:「這是我們張家人的事,要你插什麼嘴?」 淑珍聽聞後實在很激動,於是嗚嗚地哭著跑回樓上自己的臥房。而張奶奶也自覺委屈:年輕時含辛茹苦的把一群孩子拉拔大,如今過個節仍是忙東忙西的,自己也不過是想圖個和樂的團聚,怎麼又不對勁了?一時悲從衷來移步入房,「砰」一聲把門關上。偌大的客廳和廚房裏只剩下愕然的小張一個人。 討論應對之道 我們急於知道下文:「哇!事情很棘手哦,後來怎麼樣了呢?」小張賣關子不直接回答,反過來問道:「你說我應該先敲誰的門才對?」老李很「沙豬」地說:「當然是先敲媽媽的門陪不是嘍。我們中國人向來重視孝道,父母恩深義重,妻子如衣服可以再換,母親可是只有一個!」我倒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應該先出去找妹妹、妹夫解釋清楚誤會,畢竟來者是客,以客為尊嘛。一旦妹妹息怒了,張奶奶就會沒事的;至於太太呢?反正是自已人比較好商量,她應該識大體、多忍耐些。」 小張笑了笑:「其實你們的主意啊,我都想過了,最穩當的還是先敲『上帝』的門,求祂伸手掩蓋我有意或無意中所犯的錯誤。我相信當我尋求祂的旨意時,神會幫助我,賜我智慧的心去處理目前的困境,我願意順從祂的原則和心意去做。」他接著說:「父母、夫妻、兄弟姊妹的關係中,何者是與我成為一體、共同承受生命的恩典呢?誰會與我並肩作戰共進退呢?」 「『攘外必先安內』,我知道憑我獨自一個人在今日的景況下要想面面俱到,勝算是很少的。所以我先去敲了一個會是我忠實盟友的女人之門──淑珍。我向她鄭重道歉:因著自己的無聊玩笑,不但惹得大夥不愉快,更讓她受到委屈。我感謝她一向溫順有愛心地在我們張家服侍上中下三代人,確實是神賜給我生命中的支柱。希望她能原諒我,與我聯手向神祈求聰明、智慧來平息這場家庭風波。 淑珍真是個體貼的好妻子,她感受到我的誠意,我們手牽著手跪著為對方及家人向神感恩並認錯,祈求神給我們口才和勇氣來向家人解釋誤會。接著淑珍表示她已準備好和我一起去敲婆婆的門了,要我不要擔心,只要默默為她代禱。」 誠懇的道歉 「篤!篤!篤!」張奶奶的門被敲了三下。「媽媽,我是淑珍,請開門。」張奶奶開門一看,兒子和媳婦雙雙跪在門口。聽到淑珍用不太流利的家鄉話輕聲道:「媽媽,對不起!剛才我不該惹您生氣,請原諒我。」張奶奶聽了,眼淚也忍不住掉了下來,其實今兒個也不是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怎麼自己的火氣這麼大呢?咳!難為這個懂事的好媳婦了!於是張奶奶一邊伸手扶起媳婦、兒子,一邊說出小張這輩子從未聽過自己要強的母親說過的最有智慧的話語:「淑珍,我今天脾氣不好,也請妳原諒。我們張家真幸運有妳這個好媳婦,妳比我自己的女兒還要好!」 於是婆媳倆相擁在一起痛哭起來。淑珍想起還有小姑那邊要處理,連忙向婆婆表示:自己和小張馬上出去向小姑賠不是,請婆婆不必操心。張奶奶拉住淑珍,笑著說:「不用了,自己生的女兒,『過雲雨式』的脾氣自已最清楚不過,待會讓婆婆去處理就好了。」於是這場家庭風波就這樣以喜劇收場。 主愛化解衝突聽完小張的故事後,老李和我不禁對平時文文靜靜的張嫂刮目相看。同時也一致認為小張實在是犯了家人相處時「熟不拘禮」的通病。但小張表示經歷這次的事件也並非全無好處,除了更加深夫妻間的心靈默契外,尤其是母親和太太彼此間的嫌隙一掃而空,兩個女人相處更融洽了。 譬如以前每當張奶奶聽到別人來告狀孫子不守規矩時,常會對媳婦有所微詞;現在呢,不但不會遷怒淑珍,還會反過來護著她的感受說:「對呀,我們家的男孩子真的精力超旺盛呵,不過他們比起小張小時候的頑皮勁哪,可是沒得比哦!想當年……」 誠如聖經上所說的「愛能遮掩一切過錯」,只要我們用心追求和睦,願意遵守神的教訓:「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2)互相包容、彼此寬恕,以恩慈相待,有愛的地方神必定保守、賜福,家和萬事興嘛。

排解孩童糾紛

處理危機的能力常是成長的契機。 「媽,哥打我。」 「他胡說,是弟先打人。」 「林阿姨,妳家小強欺負人。」 「王太太,妳家小智正和隔壁小寶打架。」 「張嫂,阿媛說妳家慧慧在小朋友面前取笑她,還說她的壞。」 諸如此類的情景,相信每個為人父母者都不陌生吧! 隨著孩子身心年齡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他們對內必須學習如何和家中的成員和睦相處,尤其是同輩的兄弟姊妹;對外則是與年齡相彷的玩伴如鄰居、朋友、學校同學互相往來。交往機會增多,難免糾紛的情況也增加,這種人際關係的磨擦其實也是人生成長必經的試煉,考驗著每個涉入者的智慧和應對能力,並非全屬負面。 雖然這些事處理起來很傷神費時,身為父母、師長和雙方家長如能化危機為轉機,在青少年面前示範出良好的危機處理技巧,運用愛心和耐心來化解衝突帶來的破壞,可以藉此事件建造彼此的品格和避免重蹈復轍。相信在學習人我關係的掌握上是項明智的投資。 處理孩童衝突的要訣: 1.先安定心神,理好情緒。在處理孩子間的糾紛時,雙方都是彼此父母心目中的心肝寶貝,要想做到不受主觀情緒的左右很不容易。如何維持客觀、平和的心情來處理衝突甚為重要。給自己一段靜默的時間,最好用來禱告,對安撫情緒大有幫助。 「智慧人止息紛爭,愚妄人挑起爭端。」(箴15:18)「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因此要先向神祈求智慧,讓我們控制自己的怒氣,勒緊自己的舌頭,不說於事無補又不造就人的言詞,也不妄加論斷。等回復平靜客觀的心態,從內心苦毒的情緒中釋放出來後,再來處理糾紛。 2.適時反應,辨明原委。當知悉事件發生後,無論是非曲直,要把握第一時間及時處理。尤其是自知理虧的一方,千萬不要諉過或藉故拖延。為了避免雙方各執一詞引發無謂的口舌傷害,有個很好的策略就是:視糾紛的大小,找一兩位雙方都尊重信服的人士來居中協調仲裁,召集一次小小的溝通會,儘快找齊涉入事件的所有人,面對面陳明事實,還原衝突發生的經過。 3.雙向溝通,勿枉勿縱。在邀請調解人選時,最好能請到對諮商輔導、危機處理及心理學等知識有所涉獵且有調解經驗者,他們較懂得適當掌控、引導會議進行的氣氛與流程。 協調人首先要釐清這個溝通會想要達成的目標和各方的期望所在。希望能做到公平、和諧,化解衝突並且朝著彼此饒恕,重建雙方關係來努力。在溝通調解的過程中,要讓所有人能有充份表達的機會,尊重雙方都有解釋的權利。 讓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以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呈現出更全面的資訊供大家參考。當理愈辯愈明時,在判定孰是孰非時要注意同理心,避免得理不饒人或鄉愿式不分是非,只求息事寧人,造成以強凌弱或以多欺少等使受屈一方心生怨忿,如此會傷害長遠友誼的建立和身、心、靈裡的健康。 4.達成共識,追求和睦。經過各方充份溝通後,對衝突發生的前因後果,所造成損害的嚴重性和彼此加諸於對方的各類虧欠,就能夠理出一個合情合理的頭緒。兩造雖然無法百分之百都同意對方的認知,但應異中求同以達成共識。為了重新擁有清潔正直的良心並恢復雙方和睦的關係,彼此當面認錯、理賠、誠意道歉等步驟是不能少的;憑著愛心原諒、寬恕對方的雅量同樣不可缺。讓所有恩怨就此劃上句點,不再計較。 5.檢討反省,安慰饒恕。當事情處理告一段落,接下來對我們人格成長最具關鍵性影響的步驟,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學習把此次事件的是非得失「放下」,不要計算別人的惡。父母等成年人存著謙卑的心,好好和孩子坐下來談談。 訓練自己「從哪裏跌倒的,就從那裏站起來!」經由共同檢討,能反省自身性格的弱點和親子教育上的盲點,學習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衝突的技巧,懂得透過正當的管道來解決爭執,避免再發生類似糾紛。 而此時也正是教導與實踐以愛來饒恕、安慰各人的良機:培養自己能有恆久忍耐滿有恩慈的愛心,不張狂自誇,也不作害羞的事;不喜歡不義,且能凡事包容、盼望、忍耐。(林前13:4-7) 以此積極的心態來處理衝突,必然使我們和孩子都能通達明理,釐清責任的歸屬,尊重人我的疆界,使品格更臻成熟,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