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翁麗玉

跨越鐵窗作新人

蛻變的希望在耶穌基督裡。 難得的週末,和一群平時坐在冷氣房的職場學生相約參觀蘭園。酷熱的炎夏,陣陣撲鼻的蘭花香,頓時讓人輕鬆釋然。 除了希奇不同品種的蘭花,鄉土味十足的園長,生動有趣的解說也很特別。他滔滔不絕地講解養花秘訣,順手拿起一個小盆栽,輕巧地從泥土中拔出整株蘭花。 當我們「哇」地一聲驚呼,他已經熟稔地換上另外一把泥土。他說,澆花就像是為花「洗澡」一樣 ,每次澆水起碼要六次,直到將泥土洗乾淨;要捨得拔去舊葉;常常為蘭花換新土。這樣,就讓蘭花有重生開花的機會。 顯然我們的生命也需要如此,要想活出基督裡的馨香,得先有重生的經歷。 監獄的福音事工 回憶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在監獄作訓誨師,我特別選擇一個專為吸毒患者而設的囚房,也就是那裡的所有犯人都與吸毒有關。 每星期兩小時,我在監牢訓誨室帶領受刑人唱歌、聽聖經故事、心靈重建、勵志。 然而,每一次在監獄鐵門外辦理換證手續,經過重重關卡,我的心情就如同厚重的鐵門一樣沉重。 一聞到刺鼻的藥味、怪味,就知道那群受刑人已經等在課室了,因為每當我們要來的日子,他們就要打針鎮靜,免得在我們上課的時候鬧事、出問題。 在我心頭的影像 每當站在講台上,與他們近距離接觸,我的視線會很自然地探索,彷彿在找尋一個人,直到找到那一雙帶著呆滯的眼睛,我才放心下來。原來,那一位年輕受刑人的影像一直讓我掛在心頭。 經過半年,我發覺我不必再追尋了,他每一次都會坐在面對著我的一個固定位子。日子久了,從問答中,對他的了解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年紀、背景、社會經歷,更重要的,當然是為什麼進了監獄。 原來他讀到高中畢業,家中獨子,家境原本不錯,但父母離異那年,他受不了父母沒有預告就撕裂這個家。在錯愕中面對家庭破碎,無意間接觸毒品,覺得飄然無慮的虛幻,可以暫時解除心中的煩擾,終於在毒癮的殘害下輟學。 茫然無序地踏進社會,沒有一個工作能持久,都因吸毒而讓一次一次決心再生的希望破滅;總是在夢醒後奮發,孤寂後又再犯,最後,已經無力相信自己會成為正常人 。毒癮使他偷竊、搶奪、甚至殺人,終究因殺死人而被判重刑。 重刑刑犯的新生 每次當他聚精會神地專注傾聽聖經故事,我知道「有希望了!」 每回問題搶答,他總是最熱心的,我就知道,救恩臨到他了。 我要求獄方在聖誕節前夕為受刑人施洗。趁著受洗前的面談,有機會與他面對面深談。很驚訝的是,他希望將來成為牧師,神實在太偉大了! 從此,我每週寄聖經函授課程的材料到監獄。他的作業越寫越好 ,聖靈奇妙地轉化了他的心靈。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監獄的來信。這位年輕人可以出獄了!因他受刑期間表現良好,提前假釋。但字裡行間可以感受他對重新踏進社會的恐懼。不知道社會是否接納他 ?從前的老友、仇家是否會找上他 ?是否能戰勝毒品的誘惑? 出獄後,他第一時間來找我,眼睛綻放的淚光,彷彿是黑夜中重現的一道曙光。我想起主耶穌沒有佳形美容,而此時,我在這弟兄臉上的滄桑,卻看見神的榮美。 神為這弟兄換上一把生命的泥土,他進了神學院,也找到一生的伴侶。與眾不同的是,神為他鋪設的救恩從監獄開始。現在,他的事奉也穿梭在當年沉淪的荒場,縱然沒有犀利的口才,但他的重生帶給許多人盼望。 願一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神。

結出口中的美果

說所當說,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長久以來,在職場宣教的領域裏,讓我深刻感受到職場基督徒所面對的信仰思想,與各種現實環境的衝擊。 基督徒被裝備進入非基督徒的世界,有時不僅要解釋信仰的疑難,更需要謹慎地藉由適當的言語,將神的愛、接納、饒恕表達出來,好使人從真理的認識中得到完整的醫治。 決定優先次序 難就難在,身邊有人婚姻受挫時,到底是神學真理的討論為先,還是關心傷心破碎的心靈為要?有人經濟受困、瀕臨破產時,是信心的真理優先,還是迷惘心境的安慰重要?年輕孩子偏差走迷時,是先罪惡道理的探討,還是希望破滅、傷心欲絕的體恤為先? 有一天,耶穌同著門徒及一群跟隨的人進入加利利的拿因城,迎面來了一個送殯的隊伍,是寡婦送葬她的獨生兒子,耶穌看見那寡婦(想像一下那絕望傷透的寡婦),就對她說:「不要哭!」(路7:13) 就是這麼直接,沒有多餘的說教與討論。耶穌試圖止息寡婦的眼淚,最後還把那少年人復生,還給他母親,使絕望的寡婦重新有了盼望,眼淚轉成歡笑。 從前我有一個遲婚的女學生,當醫生告知她懷的胎兒不健全,周邊的人力勸她墮胎。她非常徬徨難過,覺得那些人怎沒有想過那是一條小生命?在她極度沮喪無助的時候來找我,我看到的是一個為母的心。我告訴她:「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 127:3)理當接受上帝的安排,如果生下一個天生不全的孩子,唯有用更多的愛和耐心照養,她立刻說:「只要是上帝給我的,我願意無怨無悔地接納神的旨意!」 她每次去產檢時,我們都迫切禱告,並宣告耶和華的醫治已臨到這未成形的體質,胎兒的肺腑已被神覆庇(詩139:13)。到了產期,我看到她滿懷信心地走進產房。神口中的話語真的厲害,當嬰孩哇哇出生時,竟是一個健康的寶貝。如果當時我沒勇氣說當說的話,這寶貴的生命早已斷送在眾人的無知中,感謝神,祂的話語句句帶著能力。 說當說的話 上帝差遣我們將「當說的話」傳出去,這也是歷世歷代上帝差派先知的最主要事奉。耶利米蒙召時,神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耶 1:9)於是耶利米成為列國的先知。在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眾民的反對下,仍然可以成為堅城、鐵柱與銅牆,去喊叫、去勸誡;以眼淚和堅忍,忠心地把神的話語傳給墮落而岌岌可危的猶大國,只可惜忠言逆耳,最後耶利米眼睜睜地看著猶大敗亡在巴比倫人的手中。 教會建立之初,猶太教士常質疑保羅為使外邦人較容易歸信,而將福音真理淡化了;保羅卻覺得猶太教士在福音上附加許多律法規條 ,模糊了福音真理。就在彼得、保羅和猶太教士,與一群外邦信主的門徒聚集在安提阿時,保羅為了真理的緣故,當面指責彼得的行為像是偽君子。他勇敢地說出「當說的話」,以杜絕這樣的歪風繼續漫延(加 2:11-12) 有能聽的耳 在職場或教會,許多人為了不想正面衝突,常常迴避話題,或在妥協中將當說的話吞下,結果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違背了真道。如果為了討好和迎合,將當說的話噤口或掩飾了,那是信仰的扭曲,只恐怕在待人處事上會更加危險。 在我們的事工配搭上,同工們長久受困於一位同工的「完美主義 」,這位完美主義的同工甚至有人際潔癖,所以很多探訪和牧養工作被耽擱;又因為對自己要求很高(當然也對人高度苛求),而禁不起任何打擊,沒有人膽敢指出她的問題來。 有一天,當她發現自己邁不開腳步,也跳不出自己定規的框架時 ,她痛苦地大聲哭叫:「為何沒有人向我說真話!」這時,我才告訴她,如果不是出於她的自省,如果不是她現在發覺盲點,那些別人口中「當說的話」將會造成她的反彈和衝突。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25:11)願我們都有從神而來的智慧,在善上聰明,從口中結出美善的果子。

泰姬瑪哈陵下的嘆息

因為教書的緣故,我常常有機會利用寒暑假作教學觀摩之旅,慢慢也就喜歡上旅行。 成為傳道人並走上宣教的人生之後,更有多次「體驗宣教」的旅行。無論是自己的旅行或是為了宣教,踏過不少國家的土地,其中在我心中存留深刻印象的,是與中國並列世界五大古國的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化古國之一,有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人口超過十億,僅次於中國,可惜卻是地大貧瘠,不管大城或小鄉都充滿著貧窮景象──街頭上可以看見行乞的街童和骨瘦如柴的婦女、髒亂的角落、傷殘和病弱者。奇怪的是根據世界調查,印度百姓的快樂指數很高,自殺率很低。顯然上帝用奇妙的方法眷顧著這塊土地的生靈。 在印度,兩極化的衝擊處處可見,富裕與貧窮只在一街之隔,落後與先進只在一鄉之隔,科技與迷信也是在人種之隔。 愛的分享行動 有一次,我們下榻一間三星級飯店,旅館的設備和供應都很好,早餐非常豐富。或許大家太疲憊,沒有什麼胃口,以致桌上剩了許多食物。我忽然看見窗外一群偷窺的小孩,便直起身來探察攢動的身影,他們卻一溜煙的跑掉了。 我下意識地抓起桌上的麵包,奔追那群孩子。跑過了馬路,才發現馬路的斜坡下,有著一排排矮小的草屋。這些矮小的草屋,都是用香蕉葉編成的茅屋。我探頭進入,並拿出麵包分送給他們。他們先是用骨碌碌的大眼睛盯著我,待我點頭微笑,示意他們拿走我手上的麵包,他們才靦腆的接了過去。在黑漆漆的屋簷下,我分不出他們黝黑的皮膚及暗淡的內室。 離開那排矮房後,心中有奇特的感覺,我稀奇自己這股勇氣打哪兒來,也頓時羞愧以往用偏狹的眼光看人。求主憐憫我這顆充滿塵沙的心,但願神使我「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讓這心不只是一種思想,而是一個真實的行動。 完成幾個宣教機構的拜訪和觀摩之後,心想既然老遠跑到印度來,一定得去參觀一下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泰姬瑪哈陵,但我沒有想到這個旅程非常辛苦。 造訪泰姬瑪哈陵 在晦暗的清晨,我們六個人分乘兩部老爺車,進入舊德里阿格拉北部的亞穆納河區。這趟路途實在很遠,一路穿越過許多不同風味的鄉野。車內沒冷氣,車外塵土飛揚,在滾滾黃土的車程中,沿途的各種景象實在讓人好奇和興奮,因此即使我累得眼睛很疲倦,也不捨得打盹休息。 當我們經過一個錫克教人聚集的一個鎮上,興奮地看見席地吹笛引蛇的奇景;經過鄉間時也看見印度人的頂上功夫,用頭負荷著極重的物品,卻還腳步輕盈。還有遠處的田間,一群群穿著「沙麗」(註:印度婦女傳統的長衫)耕種的婦女…… 六七個鐘頭的顛簸之後,終於到達嚮往中的泰姬瑪哈陵。外表看來它像是一座平常的古建築,紅磚砌成的圍牆外觀有些紅砂斑駁。才一下車,乞丐、遊民和小販一下子全都圍了上來,就在我們驚慌之際,穿著軍服的衛兵衝了出來,才把他們一一驅散。 經過高高的紅磚門牆,走進牆內,如茵的綠草、寬敞花園和高大的樹木,祥和靜謐的景象,比起一路上的黃土飛揚,這裏簡直是另一個世界。此時習習涼風吹來,我們便擺脫了一路上的勞頓和酷暑。 就在所經過的花園的盡頭,一幢宏偉莊嚴的白色宮廷式建築巍峨聳立,那就是「泰姬瑪哈陵」。來到陵前,首先必須穿過卅五公尺的大門。進入之後,前院一片的古木參天,絨絨厚實的草坪,增添了肅穆的氣氛。整個外廓看來,這座花園陵寢的樣式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亞的回教風格,以四方形奠基,壇的高度有七公尺,總面積約110平方尺。陵宮的四方角落各有聳高的「呼拜樓」,這陵宮以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十二度向外微微傾斜,聽說是為了預防地震坍塌。 華麗陵寢的血淚代價 遠觀這個花園陵墓,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脫了鞋進入陵墓內部參觀,這才知道它為什麼是世界奇景之一。 看來有點孤寂的泰姬瑪哈陵(Tja Mahal)被稱為世紀之奇,背後流傳著一個皇室的悽美愛情故事,也道出國王不義的行為。 這位國王是蒙兀兒王朝第五代帝王沙賈漢(Johan. Gir)。相傳他和生於波斯世家的比格姆(Araumand Banu Begam)相戀,比格姆雖只有十五歲,卻聰慧美麗,柯南王子對她相當迷戀。邂逅了四年後他們結婚了,成為印度第一對不具政治色彩的皇家戀愛婚姻。比格姆是個聰慧的女子,她幫助丈夫在一場驚濤駭浪的王位爭奪戰中勝出,並登上王座,從此更受沙賈漢的倚重和恩寵,並賜名為「蒙泰姬瑪哈」(意「宮中翹楚」),印度人直稱「泰姬瑪哈」,以示敬仰。 1613年,身懷第十四個孩子的泰姬瑪哈,堅持一貫伴君隨側的原則,跟著沙賈漢出征「德幹之亂」,就在德幹高原的營帳中難產而香消玉殞,年38歲。臨終前,她懇求沙賈漢答應她兩件事:第一,不再續弦;第二,建一座象徵兩人情愛至深的陵墓,作為她的永眠之處。 為實現對愛妻的承諾,沙賈漢不惜耗盡國庫,用盡餘生來完成妻子的心願。他聘請波斯最好的設計師、君士坦丁堡最權威的圓頂專家,以及阿拉伯書法家;他又網羅了土耳其、波斯、印度的雕刻建築名匠,用高純度的大理石、佛羅倫斯的馬賽克、波斯的鑽石、錫蘭的藍寶石和玻璃、俄羅斯的孔雀石、土耳其的翡翠等世界最頂級的建材,每個建築的縫隙都用金絲和銀絲編織,巧奪天工堪稱曠世建築神蹟。 沙賈漢不叫這座花園陵墓是陵墓,他稱它為「皇冠皇宮」。印度語泰姬(Tja)是皇冠的意思,而瑪哈(Mahal)指的是皇宮,所以這是一座「皇冠皇宮」。 1632年動工的這座建築,曠時廿二年,動用了二萬二千工人。歷史上很難再找到一個需要如此浩大工程的陵寢了。不幸的是,就在竣工之後,所有參與建築的設計者以及工匠,全都被挖去眼睛和砍斷手臂,以防再有第二座同樣的陵寢。這不義而殘忍的私心,使許多無辜的人被埋葬在個人的私慾裏。 天上永恆的家鄉 耶穌來到世上的時候,沒有接待祂的地方(路2:7),活著的時候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死的時候死在十字架上(腓2:8)。祂是榮耀的神子,在地上卻找不到任何的建築遺址來記念祂。世人算什麼,卻在有限的年日裏,為可朽壞的房子耗盡心力,死的時候,又在為看不見的居所煩惱。 談到享受,所羅門是最有心得了。他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買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不但積蓄無數的金銀和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但他在年老時,卻大嘆這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以下毫無益處。這樣一位享受榮華富貴的國王,最後的勸勉竟是:「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4)他在離開這世上的時候,跟所有的人一樣,雙手帶不走任何一樣屬於地上之物。 聖經上說:「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來11:13)也說:「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11:16)這地上可留戀的都將成為過去,耶穌在天上為我們預備的家鄉,才是永恆沒痛苦的福樂之地。

金色布拉格

從奧地利維也納要搭四個鐘頭火車才能到達捷克首都布拉格。我們的行李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一路增重。弄妥了行李坐定後,火車也漸漸離開維也納市區。 窗外的布景一幕換過一幕,廣闊連天的大草原,綠色清澈的湖泊、河流,和屋頂俏麗、煙囪典雅的農舍一一從眼前飛逝而過,偶爾草原鑽出奔忙的野兔和迷糊的麋鹿,增添原野的情趣。前幾天的白雪未溶,樹梢和草堆還掛著閃閃爍爍的雪花,大大歎了一口氣,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和舒坦。 進入捷克,街景越來越富裕,色彩越來越鮮麗,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景觀迥然不同。因為捷克的河川或支流都流向鄰國,所以在地理上一直有歐洲屋頂之稱,它又是中歐的心臟地,地理結構上大多是森林山丘和肥沃谷地,所以也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和東歐社會主義的交會樞紐。 福音的硬土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蘇聯與東歐的共產勢力一夕瓦解,資本主義與自由浪潮跟著也吹向東歐,吹醒了捷克的民族自覺,但物質經濟的繁榮也讓宣教工作越發艱難。捷克的無神論者占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96年布拉格被明定為無神論在世界最珍貴的遺產,可見這片土地是一塊福音的硬土。 在捷克,大部分宣教機構和教會是不分的,上個世紀末,教會以「慈善工作」展開福音的外展,具體的認養孤兒,建立醫療中心和青年戒毒所,也用大量文宣和圖書接觸未得之民。 其實十五世紀時捷克曾因宗教革命,發生過三十年的「胡斯戰爭」,所以捷克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自由的,可惜教會缺乏合一的共識,沒有掌握福音契機,窒礙了事工的發展,保羅不是說:「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2:1-2)嗎?幸好,今天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等地的宣教團體,正不斷的在為東歐的宣教聯盟(Alliance of Ministry)更加努力。 兼容並蓄的藝術之城 火車抵達布拉格的時候已是夜幕低垂了。我們住宿的旅館離布拉格市中心不遠,顧不了旅途的勞累和暮色晦暗,在微雨寒凍中裹著雪衣,搶著去看夜色朦朧中的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可說是東歐最典雅、最浪漫的城市,有東方巴黎之稱,如果不談歷史,光論城市,它的風味可能略勝巴黎,沿著山丘層層疊疊的教堂和鐘樓,使得布拉格被譽為「百塔之城」。這裏曾是貴冑、富豪、貴族爭奇鬥艷的場所,他們以各種華麗建築顯赫雄風,所以城中羅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義式等各式建築櫛比鱗次,讓布拉格又被稱為是「建築的博物館」。 早在西元九世紀末,布拉格已經是波希米亞中心,到了1344年,盧森堡王朝將布拉格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府。十八世紀後改由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二次世界大戰後落入蘇聯共產主義轄下,所幸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對捷克造成太大的破壞,幾凡古老建築大多完整無缺的保留下來,羅馬式建築、文藝復興時的尖頂、巴洛克和哥德式建築到如今依然屹立在街頭小巷。 布拉格的美,也因為它兼容並蓄讓各種風格和年代的經典建築、藝術和裝飾百花齊放,瀏覽部分布拉格街頭,很快的就可從卡夫卡、弗札克、木偶劇、波希米亞水晶,勾勒出捷克一種特殊風味的夢幻。 發源於德捷邊境,縱貫蜿蜒的河域,流經整個布拉格城市,將布拉格城市區分為左岸城堡區(Prazsky Hard)及小區(Mala Strana),右岸為舊城(Stare Mesto)、猶太區及新城區(Nove Mesto)。 站在活潑的伏爾塔瓦河岸邊遠眺,十七座古典橋樑整齊的橫跨在河面上,讓伏爾塔瓦河悠揚而壯觀。過去皇族都喜歡居住在舊城區,新城則是舊城的延伸,也是一般布拉格市民主要的生活區。 人文氣息濃厚 在陽光和煦的午後,當地宣教士帶我們步行進入舊城廣場(Staromestske Namesti),那是布拉格的核心地帶,想要觀賞布拉格最精彩的博物館及城堡,一定得走到這個區域。歐洲人很喜歡在廣場閒坐,我們也找了廣場附近的露天咖啡座,悠閒的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等待那個天文鐘的整點報時。 原來這個天文鐘很特別,每到整點,天文鐘上方的窗戶就會自動打開,耶穌和十二個門徒會依序出現,末了,死神出來時還會鳴鐘,上頭的雞也跟著振翅啼叫。每當整點報時時,我看鐘樓前的遊客各個就像暫時停止呼吸一樣,注視著整個動感的報時過程,那種萬眾一心的企盼,簡直就像時代廣場前的跨年倒數,真令人感動。 建於第九世紀的布拉格城堡是以石頭及灰漿為建材,它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也是捷克政治權力的中心,目前也是總統的官邸,附近的黃金小巷、卡夫卡故居及購物點、城堡內的聖維塔大教堂、聖喬治教堂等是舊城區的旅遊重點。 宣教士Bob帶我們參觀這座城堡時,特別介紹聖維特大學及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這裡還收藏著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權杖,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鐘,鐘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腳力不錯的人可爬完教堂高塔裏的287級樓梯,登高眺望整個布拉格城呢! 黃金小巷(Zlata Ulicka)曾經是居住許多煉金術士的貧民窟,20世紀中重新規劃成觀光區。入夜以後的黃金巷,在昏黃的煤油街燈、蜿蜒不整齊的石塊步道、各種歐古風味的酒館和餐廳陪襯下,有一種幽雅的藝術氣質,陳列在可愛櫥窗的藝品和水晶,點綴著越夜越熱鬧的小街,聽說卡夫卡就是在這黃金巷的陋室裏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他的文學大作《城堡》的。 在布拉格一定得去走一走查理大橋(Karluv Mosti)這座查理橋是東歐最古老的石橋,建於西元1158年,1342年曾被洪水毀壞,1406年重新建造完成。中世紀時期查理橋是伏爾塔瓦河上唯一的橋樑,也是布拉格居民的交通要道和經濟命脈。520公尺長、9公尺寬的查理橋純粹是行人專用道,橋上有卅個複製的聖人雕像,左右各十五個,這些聖人大多是波希米亞的守護聖者,或宗教聖徒和聖母、耶穌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由這些雕像中敘述出來。 橋面上有各種領有執照的街頭藝術家,音樂彈奏或即興彩畫,可都是一等一的表演。有一位彈奏美國錚的音樂家,除了用優美的樂音吸引我們外,他的音樂簡介竟然是中文說明,不得不佩服他在演藝之外的靈巧頭腦。 相較於舊城的古典,新城區的溫瑟拉斯廣場(Vaclavske Namesti)就顯得現代化了,從廣場一直延伸到街尾的新潮商店、餐廳,形成一個酷似巴黎香榭大道的購物街。這廣場的盡頭肅立著波希米亞守護聖人溫瑟拉的雕像,它象徵著捷克人屢次爭取自由和民權的見證,也意味著今天能夠愜意浪漫的呼吸自由的空氣,是因為有許多人曾經在這廣場上的犧牲。 亟待福音宣教之地 在共黨統治時期的捷克,教會受盡逼迫,許多傳道人被迫妥協,甚至放棄信仰。如今政府開放宗教自由,教會反而不再涉入政治。在整個捷克,天主教約占60%以上,基督教約有8%,但天主教徒甚少上教堂,新教中也只有14%常態性參加禮拜。 當地傳道人極度缺乏聖經訓練,文字刊物也很少,倒是外國宣教士非常熱心傳福音。接待我們的那位宣教士來自英國,她因為來到布拉格旅遊,發現當地沒有青年的福音工作,在沒有任何支援下自願留下來宣教,憑信心過生活,承擔青年人的事工。 這是一塊等待復興之火燃燒之地。心中不禁禱求:「莊稼的主,求你打發更多工人出去,收你的莊稼。」(太9:38)

夕陽斜度鳥

從小就在白居易、蘇東坡的詩句上讀到歌詠蘇杭美景的詩詞,對春花秋月伴西湖充滿美麗幻想,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到底長得啥樣,為甚麼詩人筆下的杭州西湖像是人間仙境呢? 第一次遊西湖,也許選錯了季節,在炎炎烤火的七月天,雖然站在楊柳垂岸的荷花池邊,看著微風搖曳中的田田荷葉,卻也聞得池水臭氣沖天,幻夢西湖一下子完全破滅。這一次可就對了,不僅是秋晚送爽的深秋,而且此時坐在小艇遊西湖,茗著杭州著名的龍井茶,隨著微風飄動的細柳,陶醉在沒有人聲喧嚷的黃昏,讓幽靜中划動的水聲盪進心田。 小船搖啊搖,划進了伸向天邊的湖面,已是向晚的日暮時節,搶在日落前作西湖的最後巡禮,心中興奮不已。船行水面激起平靜湖面的水波盪漾,掛在天邊的火紅太陽灑下金光,晚霞輝映在湖上閃閃亮亮,山郭已經昏暗,雁鳥低飛濺起一點點水花,林苑中的歸鳥成群飛向落日的天邊,西湖上的水在夕陽餘輝中映得殘紅,孤獨的雷峰塔背著山嶺,遠遠站在暗沉沉的暮色裏。 西湖很大,因位於杭州的西面而得名,除了東面直接連於市區之外,其餘的南、北、西三面環山,依著四周的特色和四季變化,出了名的「西湖十景」:斷橋殘雪、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曲院風荷、蘇堤春曉、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雷峰夕照和柳浪聞鶯,展現出四季特色景緻,只可惜所有景觀不是隨時可以全然看盡,有些景色需要季節變化才觀賞得到。 我們好不容易趁著昏暗前來到「花港觀魚」,好大的錦鯉悠遊池水,群山在靜謐中息了一天的勞苦,湖水在溫暖的陽光下慢慢沉靜,而嘈雜的人聲也漸漸退去,獨留殘斷的雲掩蓋夕陽餘輝,也聽不見南屏晚鐘消失在群山中。 朋友說他生長在杭州,數十個春秋伴著西湖更迭的四季變化,看膩了一樣的山水、一樣的朝陽落日、一樣的起伏湖水,大學畢業後,巴不得遠離這種沉悶凝重的詩情畫意;豈知離開了半年,竟思念起這裏的碧樹垂柳、山峰綠水,思念起秋天的桂花飄香,終於收拾起行囊打道回府,再也捨不下杭州西湖的煙霧月光。 由於近幾年來政府引進洞庭湖的水,使得西湖的湖體面積加大,水也動了起來,這次再訪西湖時,發現它跟上回不一樣,也因為水量充沛,這裏成為奧運獨木舟冠軍選手的熱身場,在暮色中,一艘艘矯捷快速的獨木舟,好像一片片葉子點綴在湖面上的秋波。 西元610年因為開通了「大運河」,杭州變成交通要道,經濟文化也跟著繁榮,人口逐漸增加起來,在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建都於此,南宋建都時改名臨安府。 中唐時代官宦擅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白居易生長在那樣的世代,自幼心向官宦,刻苦勤學,十六歲時已經用怨恨的曲調作詩紓發情懷,嶄露風流雅士,社會詩人的風範。立志振興家道的白居易,宦途起落都跟他的直言敢諫有關,歷經政治環境薰陶與洗鍊,慢慢體會政治玄機的他,曾經擔任杭州刺史,滿懷文人浪漫氣質,卻又沒有凌人的氣勢和耀眼的光芒, 他疏理六井、築堤蓄水,使水利方便,民生樂利,深得百姓的愛戴和懷念,那種「曖曖內含光」的特質,正如他那連老嫗都能讀懂的通俗平易詩詞,在《琵琶行》裡,他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來代表無數客旅他鄉的心聲;在「長恨歌」中,他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來表明有情人之間的深摯愛情和信諾,這些都是白居易對民間情感共鳴之作,這位晚年放意詩酒,外號「醉吟先生」的詩人,他那深厚麗密的詩境,著實深受杭州景物的牽動。 北宋時代的蘇東坡,也曾經作過杭州的父母官,幾經貶抑,顛沛流離,過著「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的清苦生活,幸好溫婉賢淑的妻妾相隨在側,布衣荊釵伺候他,因為清貧,所以只能用黃州廉價的肥豬肉,微火慢熬作出香糯滑軟、肥而不膩的肉塊,來作為日常佐餐的妙品,想不到這道菜成了蘇杭一帶膾炙人口的「東坡肉」,不僅如此,還有「東坡魚」、「東坡酒」和「東坡墨」,也成了一時的名牌。 雖然蘇東坡一輩子都被排擠在主流政治之外,但他晚年重返杭州出任杭州知府時,為了解決杭州當時的饑荒和瘟疫,除賙濟災民度過荒年,更重修西湖,築堤堵淤,廣植蓮荷、芙蓉和楊柳,從此春秋之際花開如錦,綠絛拂堤美化了湖景,也整治了湖水,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的德惠,把那條長堤取名「蘇公堤」。 真所謂「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般詩人的寫作,都是人的作品,不是哀憐身世,就是悲感人生命途,詩中充滿哀怨、諷刺、虛空或謗瀆,似有人道卻無真道;我們所喜愛的詩篇卻是充滿信靠、讚美和生命力,因為聖經中的詩篇是神與人合作的作品。特別是一生變幻無常的大衛,他所寫的七十三篇詩篇中,有純情、樂觀和幸福,也有患難中的堅定、指望和祈求,常常令人感同身受的體驗到神是患難中的盼望。當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廿三:1-6) 他心中充滿的是堅實感恩的愛。 世上詩人在描寫風花雪月時,多少帶著美景中的哀傷或心境的渺茫,而詩篇裡舉凡描寫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時,都是充滿著澎湃昂然和光明雄偉的讚嘆:「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詩十九:1-2)。即或一般詩人看透人生苦境,卻解不開靈魂和永恆的困頓。但是詩篇中的人生,除了慨嘆:「一生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如飛而去。」(詩九十:10)但終結時都會將心情轉變,帶到全能慈愛的上帝面前,將苦愁轉換成喜樂。這樣的詩篇,正鍛鍊著基督徒靈命和心靈禱告的洗煉,把人生價值提升了。 妄誕的事跡為世俗人所徵逐,上帝透過詩人留下來的言語,足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修練,從詩篇中的覺悟和喜悅可以滿足我們平凡的心。 【默想】: 在忙碌噪動的日子裡,功利短視關閉了智慧之門,心靈之鎖日益沉重,怎樣才能看清楚這世界,遠避妄念?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有聰明」變成人生的標準答案,既然生活本身就是一次十分困難的測驗,並且上帝隨時都在打成績,你認為詩篇中對生活境遇的描述,是不是很棒的考古題呢? 【禱告】: 慈悲的上帝,求你只給我一個渴求:相信你!幫助我,無論在憂傷或喜樂,知道我的幫助是從那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我要向山舉目,我要倚靠你那恆常肯定的愛。阿門!

老忠實泉的啟發

前些日子一位學生送了我一塊「老忠實泉」(Old Faithful)美麗景觀的吸鐵,勾起了我去年和孩子們遊黃石公園的回憶。 從加州出發,車子走了2600公里,終於進入黃石公園區。途經愛達荷州(Idaho)時景觀開始變化,這裡是馬鈴薯的故鄉,因為火山岩的黑土和充沛水源,使得這裏的馬鈴薯特別鬆甜( 聽說薯條特別好吃的溫蒂漢堡發跡於此),綠色農田的景象有別於黃土一片的內華達州。 翻山越嶺,忽然跳出一個「冰山」的偉大奇觀,已經是盛夏的六月,大堤頓公園(Grand Taton National Park )山上皚皚白雪,部分溶化的冰雪變成清澈流動的「蛇河」,想不到這不太起眼的河流,卻是著名的科羅拉多河的源流,這不就像詩篇上的:「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詩133:3)的光景一樣嗎? 進入公園,園內一百多哩的環狀公路成8字形,每一圈的環形公路都有不同地形。以湖泊、峽谷和溫泉著稱的黃石公園,其實處處暗藏危機,所以在積雪深厚的冬季不會開放,三、四月融雪後的春天,山嶺殘留白雪遍地,河水涓涓地流,才是最宜人的季節。這個時候來黃石公園最舒適,陽光下的天空靚藍,積雪白皚,山色翠綠。我們很幸運,沒遇到前幾天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雖然到了海拔七千多呎的黃石公園,氣溫有點低,氧氣稀薄,但冬眠剛過的野生動物不斷出現在青草地、河岸邊。橫過馬路的成群野牛,三三兩兩的麋鹿,鬼鬼祟祟的狐狸和到處亂竄的松鼠,輕脆歌聲的鳥鳴,都讓人興奮。 全民遊樂的國家公園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黃石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是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在1978年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988平方公里的黃石公園,面積範圍很大,它本來是印第安人的聖地, 1872年在少數國會議員的推動下,被劃定為國家公園的原始森林區。 這個大部分地理位置在懷俄明州的黃石公園,北方入口的石頭上寫著「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 People」,意思是「這裏是全民的權益和遊樂的公園」,因此整片土地上的水利、森林、野生動物等資源全歸屬國家,禁絕私人開發。經由保育成功的這個國家公園,已經成為全世界最豐富的地質、礦物、植物、動物和鳥類的研究實驗場,也是現今全世界一千多座國家公園或保護區的先趨。這種保護自然資源和景觀的觀念,為自然生態的保護帶來一線生機。 「黃石」原是一個巨大的火山口,在人類歷史上,這個活火山還沒有爆發過,但在地質年代卻曾經爆發過三次,它的火山地殼原理和夏威夷很像,是地幔裏的一個熱點,而不是地殼板塊的交匯處,所以板塊飄移的時候,熱點並不移動,造成好像熱點在板塊間挪動的感覺,熱點經過的地方就形成一系列的死火山,那些曾經噴發出來的熔岩,就變成美麗的地熱地形,不斷有地下熱水補充的就稱為熱泉(Hot Spring),不斷噴發出來的稱為噴泉(Fountain),定時或不定時噴發的稱為間歇泉(Geyser), 還有噴泥和不噴泥的分別,各種噴泉熱氣千奇百怪,五彩繽紛,分佈在黃石公園的幾個主要盆地區。 大自然述說神的榮耀 地熱引發的熱噴泉在黃石公園裏到處都是,就是流在山間的河流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所以水質含毒。你很難相信在遠處山上緩慢流動的小溪,經過兩側黃色峽谷俯衝而下,能沖刷出一瀉萬丈的瀑布,也就是在陽光下偶爾出現彩虹的黃石峽谷。那種隱藏的壯麗令人叫絕,想起上帝對約伯說:「雨有父麼?露水珠是誰生的呢?冰出於誰的胎?天上的霜是誰生的呢?諸水堅硬如石頭,深淵之面凝結成冰。」(伯38:28-30),而約伯回答說:「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每一個噴泉或不噴泉的地熱區溫度都很高,只要伸手觸摸溫泉就有生命危險,然而含有豐富硫化氫的溫泉,正好吸引各式各樣細菌來這裏生活,不同色彩鮮豔的細菌,把熱氣染成奪目豔麗的地階。 公園西北角的一個白色梯田,曾經就是幾個熱泉從山坡奔流的階梯式地形,2002年的一次地殼變動,忽然熱泉不再奔流,殘留一片白色粉末狀的梯田,變成一個不毛之地,詩人說「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看祂使地怎樣荒涼。」(詩46:8),所以我們的神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黃石公園的地熱盆地主要集中在南區,分為上間歇泉盆地、中間歇泉盆地和下間歇泉盆地。其中膾炙人口,象徵著黃石精神的老忠實泉(Old Faithful)最值得一提了。由於老忠實泉一直以來,每隔30分到120分鐘就噴發一次,日以繼夜,歲歲年年都不改變,所以稱為老忠實泉。人們運用數學原理,計算出老忠實泉平均70分鐘到90分鐘噴泉一次,噴出的溫泉氣霧可以高達五十多公尺,每次維持一分半到五分鐘之久;但是近年來黃石地熱有稍為北移的跡象,而老忠實泉也呈現老態,噴泉時間越來越難測得準,若想把握觀賞噴泉的時間,就得提早作準備。 聰明的童女●忠心的管家 老忠實泉雖然有一個噴泉時限,卻沒有準確時間,這也正像「十童女」的比喻。五個愚拙的童女,拿著燈,卻不預備油;五個聰明的童女,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半夜新郎來了,愚拙的童女借不到聰明童女的油,趕著去買。回來時,聰明的童女與新郎進去坐席 ,門也關上了,那五個愚拙的童女只好在門外哀哭切齒了。(太25:1-13)主來的那日子、那時辰我們不知道,但是必須要做好準備。屬靈的裝備不能在最後一刻鐘去賒借,與神的關係更要恆常維持。 老忠實泉無論是春夏秋冬,有沒有遊客欣賞,照樣顯明它的威力;有沒有掌聲的鼓勵,它照樣忠心噴泉,正如主耶穌所求於管家的,就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基督徒在生活上也當為主忠心,「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裏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弗6:6)主耶穌長闊高深的愛也是如此,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祂用祂的威嚴和尊榮,以能力和慈愛顯明祂不誤事、不耽延,祂的信實直到萬代。 每一個蒙神呼召的基督徒,都必須用生命和生活來見證神,你是否會用時間、才能、恩賜作藉口,成為一個懶惰和憎恨主人的僕人?請記得一切的時間、才能和金錢都不屬於我們的,我們只是神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就是要忠心。

尼克森紀念館

不管你拿到手的是怎樣的一副牌,你都可以盡力把它打成一副好牌。 加州陽光是出了名的燦爛,在春天卻是乍暖還寒,不過對美國人來說,任何季節,只要是週末都很好玩,所以我和兒子特別選了週間去「尼克森紀念館」(Richard Nixon Library),可以不必大排長龍。這個紀念館是兒子女兒特別推薦的好地方,何況兒子還自願充當司機呢! 「尼克森紀念館」就在南加州大洛杉磯橙縣的約巴林達(Yorba Linda),離他們住的地方不遠,雖然人們稱它為「紀念館」,我倒覺得稱它為「尼克森圖書館」更加貼切。這座於一九九○年完成的紀念館,是加州人的驕傲,因為它是一座占地九英畝,所有館內外設施都沒有動用公帑,全是私人募款與捐獻,又不屬於國家文獻的唯一美國總統私人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裡陳設了幾項重要的歷史文獻,包括尼克森與甘迺迪電視辯論的實況、尼克森與阿波羅二號太空人對談的熱線電話、水門事件的檔案及尼克森離職聲明,更有一九二一年亞當斯「獨立宣言」原稿,還有當年尼克森與幾個重要國家領袖的塑像,以及尼克森在白宮的休息室、私人座車。館內的一隅陳列很多中國風味的收藏,細緻的陶瓷器皿和文房四寶,凸顯尼克森刻意地表達對中國的友好。為了紀念第一夫人,旁邊還有一間美麗的「第一夫人花園」。 展現童年溫馨 紀念館的後園保留著尼克森童年成長的小屋,屋前屋後都有可愛的小花園,屋內的設備簡單而溫馨,顯示尼克森家族是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尼克森的父親原不富裕,後來經營加油站和雜貨店成功,家庭經濟一路改善。從廚房的許多炊具看來,尼克森的母親是一位擅長烘焙的好廚師,窗前的聖經和起居室的鋼琴及幾種不同樂器,可以想像當年這小屋裡曾經有老尼克森夫婦頌讀聖經的朗朗聲,三個兒子鋼琴、小提琴的詩歌伴奏聲,他們是貴格會的會友。 紀念館中間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花園,平時可外租作婚禮之用。雅緻的花園一角,有兩個紀念墓碑,就是美國第三十七屆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跟夫人Pat 長眠安息的地方,結束這座圖書館的瀏覽,隱約可以感受到這位平凡的加州小子一路奔向白宮權利之路的心路歷程,他的一生不算傳奇,但有許多與世局變化相關的變數。 尼克森的功過 尼克森大學時代主修法律,在他當選總統之後,逐漸發揮他對國際事務的廣泛認知,他擅長談判,在任內與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ger)結束中南半島戰爭,改善與中國、蘇聯的外交關係、促使以阿戰爭提早結束,並努力維持中東的和平。尼克森總統雖然在外交上有卓越的成就,但因涉及水門事件醜聞而被迫辭職。 也許是民族意識的關係,一般台灣人對這位造成台灣與美國斷交的總統並沒有好感,但1994年四月尼克森辭世後,許多人開始感念當年他對中國大陸採取的開放政策,由於他所採用對中國的策略,使得共產主義的中國有機會親向西方,慢慢開啟民主的門戶,在當時也紓緩了美俄冷戰時期的對立。如今,仍有不少遊客經常來憑弔,不管尼克森用什麼人生哲學經營他的一生,相信他能夠在跌倒時奮力爬起,就已經值得敬佩。 世上有才氣,有理想的人很多,如同鑽石深埋在人跡罕至的曠野山嶺一樣,有些人懂得自我啟發,「深耕」生命中的恩賜,找到運作生命的操作方式,從奮鬥過程中熬煉生命的耐力,用積極正面的思考接受挑戰。尼克森的成長歷程跟一般人一樣平凡,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有得有失,但他願意將自己的一生記事剖開在紀念館裡,讓人憑弔論證,也算是心裡正直的人。 基督徒的成敗 其實基督徒的成敗功過,並不見得像世人所說的可以「蓋棺論定」,正如保羅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到稱讚。」(林前4:3-5)我們的成敗很難自己或別人來評論,自有主的評價和賞罰,我很同意保羅對我們待人處事的建議,他說:「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弗6:6) 歷史上也有不少人立志成為偉人,為了達成「偉大」之功,付出無限代價,最後才發現自己輸得很慘。所羅門王在《傳道書》上帶我們巡視他的一生,他曾以君王之尊,擁有無限智慧、權力和財富,但在晚年之後他洞悉了人生,發現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荒謬、愚昧、毫無意義,這並不是說他要我們消極的去看人生,他同樣地肯定了一切知識、智慧、工作勞苦、和享樂的價值,但提醒我們要將這一切擺在正確位置,把追求的萬事寄託在真神身上,用永恆的眼光來衡量短暫事物的價值。 所以他同樣提出「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3-14)這樣規勸的目的是期望後來的人,能夠在獨一上帝面前找到真正的福樂。 就像玩橋牌一樣,每一個人手上都有一副牌,不管手上拿到的那副牌好不好,你都要盡全力去經營它,好好循著遊戲規則玩到底,否則你就必須棄權退場;人生也是一樣,每一個人的恩賜能力不同,上帝的計劃也有不同,不要羨慕別人,要好好掌握手中已有的籌碼,盡心盡力經營你的人生。 世上所有的成就,終有一天要成為過去。但願我們有屬天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成功時不驕傲自滿,失敗時也不灰心氣餒。只要行完神帶領的路程,成就祂託付的使命,就不虛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