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布拉格

從奧地利維也納要搭四個鐘頭火車才能到達捷克首都布拉格。我們的行李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一路增重。弄妥了行李坐定後,火車也漸漸離開維也納市區。

窗外的布景一幕換過一幕,廣闊連天的大草原,綠色清澈的湖泊、河流,和屋頂俏麗、煙囪典雅的農舍一一從眼前飛逝而過,偶爾草原鑽出奔忙的野兔和迷糊的麋鹿,增添原野的情趣。前幾天的白雪未溶,樹梢和草堆還掛著閃閃爍爍的雪花,大大歎了一口氣,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和舒坦。

進入捷克,街景越來越富裕,色彩越來越鮮麗,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景觀迥然不同。因為捷克的河川或支流都流向鄰國,所以在地理上一直有歐洲屋頂之稱,它又是中歐的心臟地,地理結構上大多是森林山丘和肥沃谷地,所以也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和東歐社會主義的交會樞紐。

福音的硬土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蘇聯與東歐的共產勢力一夕瓦解,資本主義與自由浪潮跟著也吹向東歐,吹醒了捷克的民族自覺,但物質經濟的繁榮也讓宣教工作越發艱難。捷克的無神論者占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96年布拉格被明定為無神論在世界最珍貴的遺產,可見這片土地是一塊福音的硬土。

在捷克,大部分宣教機構和教會是不分的,上個世紀末,教會以「慈善工作」展開福音的外展,具體的認養孤兒,建立醫療中心和青年戒毒所,也用大量文宣和圖書接觸未得之民。

其實十五世紀時捷克曾因宗教革命,發生過三十年的「胡斯戰爭」,所以捷克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自由的,可惜教會缺乏合一的共識,沒有掌握福音契機,窒礙了事工的發展,保羅不是說:「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2:1-2)嗎?幸好,今天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等地的宣教團體,正不斷的在為東歐的宣教聯盟(Alliance of Ministry)更加努力。

兼容並蓄的藝術之城
火車抵達布拉格的時候已是夜幕低垂了。我們住宿的旅館離布拉格市中心不遠,顧不了旅途的勞累和暮色晦暗,在微雨寒凍中裹著雪衣,搶著去看夜色朦朧中的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可說是東歐最典雅、最浪漫的城市,有東方巴黎之稱,如果不談歷史,光論城市,它的風味可能略勝巴黎,沿著山丘層層疊疊的教堂和鐘樓,使得布拉格被譽為「百塔之城」。這裏曾是貴冑、富豪、貴族爭奇鬥艷的場所,他們以各種華麗建築顯赫雄風,所以城中羅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義式等各式建築櫛比鱗次,讓布拉格又被稱為是「建築的博物館」。

早在西元九世紀末,布拉格已經是波希米亞中心,到了1344年,盧森堡王朝將布拉格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府。十八世紀後改由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二次世界大戰後落入蘇聯共產主義轄下,所幸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對捷克造成太大的破壞,幾凡古老建築大多完整無缺的保留下來,羅馬式建築、文藝復興時的尖頂、巴洛克和哥德式建築到如今依然屹立在街頭小巷。

布拉格的美,也因為它兼容並蓄讓各種風格和年代的經典建築、藝術和裝飾百花齊放,瀏覽部分布拉格街頭,很快的就可從卡夫卡、弗札克、木偶劇、波希米亞水晶,勾勒出捷克一種特殊風味的夢幻。

發源於德捷邊境,縱貫蜿蜒的河域,流經整個布拉格城市,將布拉格城市區分為左岸城堡區(Prazsky Hard)及小區(Mala Strana),右岸為舊城(Stare Mesto)、猶太區及新城區(Nove Mesto)。

站在活潑的伏爾塔瓦河岸邊遠眺,十七座古典橋樑整齊的橫跨在河面上,讓伏爾塔瓦河悠揚而壯觀。過去皇族都喜歡居住在舊城區,新城則是舊城的延伸,也是一般布拉格市民主要的生活區。

人文氣息濃厚
在陽光和煦的午後,當地宣教士帶我們步行進入舊城廣場(Staromestske Namesti),那是布拉格的核心地帶,想要觀賞布拉格最精彩的博物館及城堡,一定得走到這個區域。歐洲人很喜歡在廣場閒坐,我們也找了廣場附近的露天咖啡座,悠閒的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等待那個天文鐘的整點報時。

原來這個天文鐘很特別,每到整點,天文鐘上方的窗戶就會自動打開,耶穌和十二個門徒會依序出現,末了,死神出來時還會鳴鐘,上頭的雞也跟著振翅啼叫。每當整點報時時,我看鐘樓前的遊客各個就像暫時停止呼吸一樣,注視著整個動感的報時過程,那種萬眾一心的企盼,簡直就像時代廣場前的跨年倒數,真令人感動。

建於第九世紀的布拉格城堡是以石頭及灰漿為建材,它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也是捷克政治權力的中心,目前也是總統的官邸,附近的黃金小巷、卡夫卡故居及購物點、城堡內的聖維塔大教堂、聖喬治教堂等是舊城區的旅遊重點。

宣教士Bob帶我們參觀這座城堡時,特別介紹聖維特大學及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這裡還收藏著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權杖,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鐘,鐘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腳力不錯的人可爬完教堂高塔裏的287級樓梯,登高眺望整個布拉格城呢!

黃金小巷(Zlata Ulicka)曾經是居住許多煉金術士的貧民窟,20世紀中重新規劃成觀光區。入夜以後的黃金巷,在昏黃的煤油街燈、蜿蜒不整齊的石塊步道、各種歐古風味的酒館和餐廳陪襯下,有一種幽雅的藝術氣質,陳列在可愛櫥窗的藝品和水晶,點綴著越夜越熱鬧的小街,聽說卡夫卡就是在這黃金巷的陋室裏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他的文學大作《城堡》的。

在布拉格一定得去走一走查理大橋(Karluv Mosti)這座查理橋是東歐最古老的石橋,建於西元1158年,1342年曾被洪水毀壞,1406年重新建造完成。中世紀時期查理橋是伏爾塔瓦河上唯一的橋樑,也是布拉格居民的交通要道和經濟命脈。520公尺長、9公尺寬的查理橋純粹是行人專用道,橋上有卅個複製的聖人雕像,左右各十五個,這些聖人大多是波希米亞的守護聖者,或宗教聖徒和聖母、耶穌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由這些雕像中敘述出來。

橋面上有各種領有執照的街頭藝術家,音樂彈奏或即興彩畫,可都是一等一的表演。有一位彈奏美國錚的音樂家,除了用優美的樂音吸引我們外,他的音樂簡介竟然是中文說明,不得不佩服他在演藝之外的靈巧頭腦。

相較於舊城的古典,新城區的溫瑟拉斯廣場(Vaclavske Namesti)就顯得現代化了,從廣場一直延伸到街尾的新潮商店、餐廳,形成一個酷似巴黎香榭大道的購物街。這廣場的盡頭肅立著波希米亞守護聖人溫瑟拉的雕像,它象徵著捷克人屢次爭取自由和民權的見證,也意味著今天能夠愜意浪漫的呼吸自由的空氣,是因為有許多人曾經在這廣場上的犧牲。

亟待福音宣教之地
在共黨統治時期的捷克,教會受盡逼迫,許多傳道人被迫妥協,甚至放棄信仰。如今政府開放宗教自由,教會反而不再涉入政治。在整個捷克,天主教約占60%以上,基督教約有8%,但天主教徒甚少上教堂,新教中也只有14%常態性參加禮拜。

當地傳道人極度缺乏聖經訓練,文字刊物也很少,倒是外國宣教士非常熱心傳福音。接待我們的那位宣教士來自英國,她因為來到布拉格旅遊,發現當地沒有青年的福音工作,在沒有任何支援下自願留下來宣教,憑信心過生活,承擔青年人的事工。

這是一塊等待復興之火燃燒之地。心中不禁禱求:「莊稼的主,求你打發更多工人出去,收你的莊稼。」(太9:38)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