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王夢蓓

從小就對愛著迷,28年以前信主也是被上帝的愛吸引。從小也最在乎和睦的人際關係,為了緩和朋友的怒氣,可以蹲在她課桌腳旁低聲道歉。這麼多年來,神就不斷地在這兩件事上幫助我成長。以前認為能被愛、愛人,就是生命最大的滿足。現在逐漸體會「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的愁苦必加增。」唯有上帝自己才是我唯一的滿足。

愛子在心口常開

青少年主日學班上的小胖有好幾個禮拜沒來了。打聽之下才發現小胖近來身體不好,好幾個月都沒有胃口。關心地打了個電話問候她,小胖第一個反應竟然是「Peggy 阿姨,我可沒有懷孕喲!」我愣了一下,沒想到這十六歲的孩子這麼急著為自己辯護! 小胖的煩惱 細問之下才知小胖的車子在車禍中撞壞了,必須送廠修理。她隻身在美,課業之餘,還必須張羅生活瑣事,常常靠速食麵打發餐食,又因壓力過重而引起消化系統失調,一臉的青春痘也因為緊張、壓力而越來越嚴重。暑假她找了一份在藥房的工作,負責在櫃檯服務客人,由於不會說粵語,得罪了些老主顧,又因人際關係缺乏技巧,常惹老闆不高興,一個月之後被解雇。 來到主日學教室時,她滿臉愁容,自信心完全喪失。面對著當天的主日學教材「十誡的再思」我實在無法專心授課,便順著聖靈的帶領,將「十誡」放到一旁,和孩子們談談「小留學生生涯」,並為他們禱告。 親子間的代溝 最近接觸到許多小留學生,有的有父母在身邊,有的父母則遠在大陸、台灣等地,把孩子留在美國。他們忙著工作,雖提供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完全忽略了孩子心靈的需要。很可惜的,連許多基督徒父母親,在北美快速的生活步調中,也容易忽略孩子心靈世界的發展,等到孩子出現反叛的現象才驚覺「大勢已去」,想要補救,通常是全家已鬧得雞犬不寧,而事倍功半了。父母親在此時常感到一頭霧水,不知為何不知不覺中孩子改變了;而孩子心中也是一肚子委屈,認為父母只懂得要求他們傑出的表現,對他們的世界卻一無所知。 很多父母千方百計地送孩子到美國唸書,又盡力提供他們最好的物質環境,甚至買輛新車給他,也給他許多的所謂「美式教育」的自由與隱私,卻落得如此令人心痛的結果,究竟問題是出在哪兒呢? 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和小狗不同,他們有他們基本的心理需求。其實上帝創造我們,就已把這些可貴的特質賜給我們,讓我們可以享受被愛與愛人的喜樂。若這些心理需求不能得滿足,就會產生行為的偏差。加上青春期許多身心的變化,難怪這些不滿的情緒,在這時候就一併爆發了。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需要的是: 1、知道父母愛他 這句話聽似簡單,但卻是許多青少年最感質疑的。中國文化講求含蓄的美,表達情愛的方式也很保守。父母多是批評苛責,卻少用鼓勵讚賞,正面的方法來激勵孩子潛能的發揮。只注重行為上的矯正,卻忽略孩子心中的感受。總以為自己凡事為孩子犧牲,給孩子吃好、穿好,孩子理該感激;卻忘記沒有用言行表達出來的愛,怎能讓孩子明白呢? 愛的表達包括聆聽他們說話;真誠地對他們所說的事感興趣;記得他們生活中的小事;知道他們的好惡;關心他們所關心的事,以及有肢體的接觸。大孩子不願被擁抱,可先從用眼神告訴他你愛他。愛的表達是要學習和操練的,甚至要刻意提醒自己努力去實行。 2、父母的信任 小胖的第一個反應「我可沒懷孕」。代表許多孩子的心聲「不是我」,「我可沒抽煙」….等都說明在孩子心中,父母總認為他們意圖不軌。告訴父母在學校被罰,父母脫口而出的通常是:「你又做了什麼壞事?」連事實真相都沒搞清楚,便先定了孩子的罪,結果往往是驗中自己的預言。孩子心想反正父母不信任我,努力也沒用。 信任是我們給孩子的寶貴禮物。在最重要的關頭能救孩子免於失足的,很可能就是孩子心中這樣的念頭:「父母這麼信任我,我可不能辜負他們。」這種因愛而產生的自律,才是幫助孩子行在正路上的最佳保證。 3、父母的肯定 我們都有失敗的經驗,在失敗時我們最需要別人的肯定。有句諺語說,「一個人在最不可愛時最需要人愛。」願天下父母都能肯定孩子的價值,教導他們自愛自尊。即使他們偶爾失敗,也讓他們知道父母仍無條件地愛他。把握生活中每一個可以教導的機會,肯定孩子的才能及天賦的資質。容許他們失敗,卻也刻意製造讓他們能體驗成功的機會。放手讓他自己繫鞋帶,告訴他「紫色的太陽」表示他極富想像力,都可以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4、父母的支持 當一個孩子漸漸成長、獨立時,就像一個風箏越飛越遠,但他們仍需要知道父母將永遠以愛來支持鼓勵他。父母幫助他,提供忠告,為他禱告,將上帝所施的恩典見證與孩子分享,鼓勵他自己做決定,冒險犯難,並告訴他,家永遠歡迎他,父母永遠支持他。 「SAT考砸了,父母仍舊愛你;婚姻失敗,父母仍舊愛你。」透過這樣的愛,也將上帝救贖的愛介紹給孩子。這愛常有行動表示,這愛永遠是為被愛者最高的福祉著想,這愛是恆久不變又有恩慈的。 詩篇127說:「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手中的箭是要能射得遠又能射得中。養育兒女既嚴肅又辛苦,卻也是有福的事。「劍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必不至羞愧。」養育兒女沒有捷徑,也無速成班,更沒有天才班。 最好的給予──時間 這個世界不斷在改變,東西文化儘管有差異,但在養育兒女這檔事有個要求,是古今中外都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時間。沒有時間相處,以上所提四項需求就不可能滿足,不花時間相處,怎能彼此了解?不花時間相處,怎能傳遞信任的態度?若是你的「我愛你」後面總是接著「但是……」如何能讓孩子信服? 現代人傾向用時間換取金錢,但不要忘記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良好的親子關係便是其中一。 投資一些時間在你所愛的人身上吧!論到孩子,他們只有一個童年,時間和機會都是一去不復返,多花點時間給他們吧!

女人─妳是「幫助者」

女人,妳的名字不是弱者;女人,妳的名字是幫助者。 大部份的女性自小就為將來的家編織美夢,也許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假想的伴侶,在人群中一望見他的背影,耳邊就響起了教堂的鐘聲。這個憧憬是一個頑強的心願,在不斷的尋尋覓覓中,一次又一次地造訪我們。 是誰把這樣一個吹不熄的蠟燭初次點燃在女孩的心中?縱使一再地為愛所苦,又一再地大失所望,絕大多數的新娘在婚禮的那一天,仍然像一個天真的女孩,在看似成熟世故的面紗底下,隱隱約約可見的仍是一雙充滿期盼的眸子。更遑論那些所謂幸福的少數,愛情的路上一帆風順,她們的心裡更是洋溢著無限的憧憬:「等我長大的時候,一定要和我所愛的人結為連理,我要奉獻所有的給他,和我們的家,做個幸福滿足的妻子。」這幾乎是所有女性的期盼,不管女權運動如何高漲,新女性主義如何抬頭,每一位步入禮堂的新娘,仍是帶著為愛奉獻一切的心情,虔誠地跪在聖壇前,求上帝賜福成全。 美夢難實現 直到第二天,第二個月,第二年…似乎伴著丈夫鼾聲入眠的永遠是自己沒講完的話,而會在乎襪子有沒有捲成一團的,也是自己。努力想建立更親密關係的,似乎也是女人。自己猶如孤島上的生還者,面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心中的吶喊只有自己聽得見。 面對一臉無辜的丈夫,只有一再向自己重述婚禮上的誓言:「或順境或逆境;或富有或貧窮……」為了愛的緣故,咬緊牙關憋住氣,勇往直前,然而她的心已冰冷,好些中年婦女因此走上了絕望的路。當責任完成,兒女長大離巢後,便像是卸任的奴僕。心想我已還清債務,仁至義盡,從今以後我倆互不相欠,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往後我只想清清靜靜地過日子,好好地對待自己。上焉者尚能相敬如賓,少來夫妻老來伴。下焉者則可能落入情感的試探,步入中年後仍擺脫不了婚外情的引誘,走上了不歸路。 男女差異大 對一個男人而言,家的意義可能和一個女人不盡相同。在一個男人心目中,當他結婚的那一天,他覺得自己已經跑到了終點,多年來辛苦的追求,如今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在心態上他覺得成家的心願已達成,餘下的精力和時間必須另外尋找投注的對象,可能是事業,也可能是知識的追求。 然而對一個女人而言,從結婚的那天開始,就是她摩拳擦掌,大展鴻圖之時。她的事業就是經營這個新家,如今有共同努力的夥伴,正是方興未艾,充滿了潛力與契機,怎不令她興奮呢? 男女兩性看待婚姻的心態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如何能同心攜手經營美滿的婚姻生活,確是值得加以探討的課題。 妻子的角色 其實造物者和婚姻的創立者──我們的神,早已告示我們雙方各負的職責。對於做妻子的,神說要做個「幫助者」。我們若能返璞歸真,回到大前提,遵守「使用手冊」上的說明,婚姻生活定可成為祝福,就像神當初的心意「那人獨居不好」,叫我們有了配偶,在身心靈各方面都能支取神的應許,過更豐富的生活,享受更豐盛的生命。 在婚姻生活中,妻子必須放棄童話式的美夢,認清事實,那就是人間中無一人能滿足她所有的需要,即使是自己所託付終身的丈夫。這份滿足感只有神才能賜予,不要受那些美麗動人的詩詞歌賦的矇騙,以為有了白馬王子或完美先生(Mr. Right),人生就圓滿無缺了。 聖經上告訴我們:「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16:4)如果期望先生來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這個願望必定落空。神的使用手冊上,已明明指示:「若喝別的水,必定會再渴。」賜生命的主才是惟一滋潤女人敏感,又詩情畫意心靈的源頭,而要求先生扮演上帝的角色,無疑是緣木求魚。 真愛與接納 男人最怕女人嫌他不好,不夠能幹。做為「幫助者」,妻子要學習那位大幫助者──「上帝」的榜樣,因我們的丈夫是與我們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愛他、肯定他、接納他。 有一位幼稚園的老師,定意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對班上每一個孩子說一句肯定讚美的話。當一個個孩子排隊經過她面前,仰起他們天真期待的臉,她總能想到他們一天之內或多或少值得嘉獎的地方,「小明,你很會幫助人。」「小莉,妳很安靜看書。」唯有這一天,小華站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竟想不出一件可以褒揚他的事。這孩子又搗蛋,又不聽話,十分令人頭痛。但當她看著小華時,她靈機一動,說:「小華乖乖,你眼睛的顏色好漂亮。」小華充滿自信而快樂地離開教室。明天小華是否乖是另一回事,至少今天老師和小華都很滿足,因為他領悟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能做什麼,而在於他是誰。」要能完全接納對方,必須先謙卑地看到自己的不完全。 抓住他的胃 有人說:「要抓住男人的心,必須先抓住他的胃。」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裡有一頓熱騰騰香噴噴的晚飯等著你,是一個現代人的奢求,但全家人一起吃晚飯的確是很好的凝聚力。對於新新女性,也許不屑做個傳統的女人,更不願受柴米油鹽的捆綁,於是紛紛走出廚房。但是神創造女人,比男人心思細膩,觀察敏銳,柔軟的心也較易受教。只要稍微用心,事先預備,請教友人,加上豐富的資訊,在家做出一頓廚房自產的晚餐,比在辦公室設計電腦程式,對家庭有更長遠的影響。 肯定與讚揚 肯定丈夫本身,和他已經做到的,並公開表揚,也是「幫助者」可以努力學習的。「爸爸很努力賺錢。」「爸爸急公好義,是最好的朋友。」「爸爸愛我們。」「爸爸很積極進取。」都是鼓勵、肯定、讚賞的話,可以多多益善。也許多年的婚姻生活,令我們忽視了丈夫的優點,要回想當初為何選擇他為終身伴侶,他必定有吸引人的地方。何妨再用放大鏡看看,他有那些優點和特質,求神調整我們的視觀和心胸,多一份欣賞和感激,是婚姻生活中的維他命。 不越俎代庖 「幫助者」不是一味的搶救、縱容、溺愛,或代打。幫助者願意忍心看所愛的人受苦,因為那也是一條學習的途徑。做丈夫的也有自我成長的責任,所謂「好漢做事,好漢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過度的維護和縱容不見得對他有益。終極的幫助者是上帝,做妻子的不必扮演全能者的角色。若有不負責任的行為、言語,或精神、身體上的虐待,一定要事先談好後果,且須嚴格執行。讓後果成為後事之師,使他學到寶貴的功課。 做妻子的要用愛心支持他,並靠上帝堅忍的愛,永遠對他有盼望,就如上帝愛我們,希望我們做正確的抉擇,但祂不勉強也不代替我們做我們份內的事,只是永遠等待我們自動自發,上帝是隨時的「幫助者」,也是最好的榜樣。 婚姻靠神繫 神設立婚姻制度,要人類從婚姻的經驗裡窺知合一的奧秘。然而在這墮落的世間,再美的婚姻也會有它的缺憾。但是神應許要成為我們的避難所和拯救,祂將兩個不完全的人結合在婚姻裡,不是要他們彼此折磨,也不是要他們灰心喪膽,乃是要藉著天天捨己的經驗,體會祂浩大和源源不絕的能力,在各樣的試探裡,經驗祂的保守與信實,使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苦難的人生中,享受那最大「幫助者」的幫助。 讓我們在有血有淚,也有歡笑的婚姻中,靠主堅強,每天過著「願神的國降臨,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13)的日子,直到我們迎接天上新郎的那一天。願這個主禱文,不止是婚姻中祝福的一首詩歌,也是所有身為人妻所盼望的。畢竟「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是值得珍惜與嚮往的少女夢,因為神的原意本是如此。

心有千千結

在痛苦中尋求解脫,是人性自然的反應。但是有些解脫只是暫時的,它的結果也許帶來更多的問題和痛苦。有些解脫只逞一時之快,結果也許是毀滅和破壞。最有建設性的反應,是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進行。看似費時費力,甚至愚拙,心靈的壓力也不會頓覺輕省,但結果卻是建造自己的品格,鍛鍊生命的韌性,帶來心靈的平安,顯出愛的光輝,彰顯上帝的榮耀。這樣的方式在眼前看來也許不划算,在永恆中卻是智慧的。情緒上的急就章,危險在於一旦情緒決堤,便無法用理性思考,容易導致負面的結果。 高品質的情緒管理 然而,如果在情緒激憤的關鍵時刻,仍能執著於一個更崇高的理念,以求得著將來更美更大的回饋。為了達成更具永久價值的目標,而寧可放棄眼前垂手可得的解脫,則是成熟的情緒管理,也是情緒智慧高的表現。這種高品質的情緒現象,包含了克制衝動(Impulse Control)和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是良好人際關係和快樂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種高品質的情緒,大部份是可以透過早期學習獲得的。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情緒反應模式,你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以下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在情緒高壓的狀況下,一念之差會造成多麼不同的結果: 情緒反應五案例 一位母親在教剛拿到學習駕照的兒子開車,眼看兒子倒車越倒越歪,快要壓壞園丁剛剪好的草坪,母親心裡的焦慮在幾秒鐘內加速到臨界點,在壓力暴增的情緒下,她急需解壓,於是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一連串斥責的話,的確減輕了她的情緒壓力,但看到兒子低垂的頭和驚惶失措的眼神,頓時又覺得後悔不已。為了一時情緒失控,造成孩子在學習中的挫折感及自尊心受貶損,值得嗎? 一對大學生情侶在回家的路上,論及畢業後兩人將來面臨的問題。他們的歧見已僵持許久,女方家長 堅決反對男方的 計劃,男方堅持要女孩在他和父母間做一抉擇。眼看畢業在即,女孩在兩難之間,只好在離家不到五十公尺的地方,衝進人行道旁的快車道上,一死了之,以求解脫。 拿著男友寄來的機票,耳邊響起他的誓言:「跟我在一起,我保證照顧妳和妳的孩子。」望著無辜的孩子和牆上的結婚照,想起婚禮上的誓言,和對家人孩子的責任。她一面流淚,一面撕毀手中握了一上午的機票。 最近她總覺得丈夫心神不寧,又常以加班、出差為由,長時間在外。小時候母親為「阿姨」的事和父親爭吵的情景一一浮上眼前,母親的眼淚歷歷在目。憤怒、妒嫉、懷疑、自卑、自憐的情緒席捲而來。丈夫一進門,便像母老虎一般張牙舞爪地興師問罪,丈夫一臉錯愕、無辜,卻在毫無機會溝通的情況下調頭離去,留給她一屋子的問號和怨恨,徒然懊惱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本想以愛和耐心挽回他,卻弄巧成拙,將丈夫推離得更遠。 女孩的男友移情別戀,近日即將和自己的好友踏入禮堂。心碎之餘,幾乎答應隔壁從小單戀自己男孩的求婚,但轉念之間想起團契輔導的話:「婚姻是個盟約,不可輕易立約或毀約。」決定暫時不輕舉妄動,即使寂寞難奈,也要稍安勿躁,日後再重新考慮。即使五年十年,也要安靜等候,為終身大事作最明智的選擇。 這些案例中的主角,都經歷某種程度的壓力,有的是暫時性的,有的是長期性的,但若處理得當,益人益己,不但在 EQ上享受不斷改善的人際關係,而且周遭的人也蒙福,在輕鬆愉快又充滿愛的環境中一起成長。若處理失當,小則影響人際關係,耗費無謂的精神體力,人生衝突連連並失調。大則身敗名裂,害人害己,甚至一命嗚呼。 情緒反應的模式 有效的管理、疏導情緒,並不等於壓抑情緒,麻木不仁。在情緒壓力下產生痛苦、煩躁、憤怒等強烈的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譬如:悲傷時痛哭一場是無可厚非的,眼淚甚至可以舒解些許痛苦。正視自己的情緒,接受它、認清它,然後適當地表達,可以幫助我們在情緒逐漸減壓,較能掌控的情況下,重新評估壓力的來源,將精力集中在接受挑戰,解決問題上。 反之,告訴自己沒什麼好哭的,哭是弱者的表現,或麻木自己等反應,則是否認自己的情緒,抵制它,埋葬它,好像駝鳥把頭埋在沙中,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看起來息事寧人,長久下來卻可能造成冷漠的人際關係,和遲鈍的心靈,失去熱情和同理心,更糟的是當引起壓力的人、事、情景重複出現時,我們仍會下意識地以慣有的方式反應,這好比在暗中被怪獸偷襲而胡亂自衛,成功的機會當然很少。 自古以來「如何克服已身,叫身服我」就是人人常有的掙扎。連使徒保羅也感嘆:「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7:19)但聖經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出路:「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7: 25) 「靠著主」說明這是得勝情緒反應的祕訣,也是必須學習的方向。學習的心態則是不堅持已見,願意改變固有的反應模式,摒棄方便舒適的老習慣,重新學習,不再作暗中怪獸的犧牲品。而是打開天窗,引進光明,與怪獸面對面,謙卑地承認自己過去的失敗,聽從大元帥基督的戰略,即使看來不合理,做起來又彆扭,短期內又不見成效,但憑信心相信「堅持到底,必定得救」。以下是幾項控制情緒的體操,持之以恆地練習,會強壯你的情緒管理肌肉,使你在情緒世界中,做耶穌基督的精兵。 情緒控制的體操 1.自我策勵: 要養成任何好習慣,「嘉勉」是必備的工具,每一次小勝利都給自己鼓掌加油。「今晚沒嘮叨孩子,家中氣氛愉快,孩子反而聽話。」不妨在日記上給自己加一分。 2.自我對話: 每日進行一段自我對話,反省自己的言行,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誠實地面對自己。「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詩51:6)「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詩19:12)一次踏出一小步,設立一些短程目標,如「生氣前先數到十」。 3.自我反思: 回想最近發生的五件事情(學校、公司、家裡…)試問自己如果有機會重做一次,我會如何處理?結果會不同嗎?例如:「如果早起十分鐘,也許不會這麼匆忙,以致心煩氣躁,頂撞老闆。」 4.延後反應: 試行一個月,在任何反應前,停止六秒鐘,讓大腦皮質層有機會取得匯報,參與決策,可作出更妥善的反應。一個月結束後,與家人討論試行結果。 5.承守諾言: 強化情緒管理肌肉最有效的另一途徑,是承守諾言(對自己及對別人)。「這禮拜每天早起五分鐘」或「這個月,每星期三我和你去打球。」 6.規律運動: 有恆心有規律的運動,是保持情緒穩定的另一祕訣。不管是蹓狗、有氧舞蹈、騎自行車、游泳,一天一小時,不僅健身,同時刺激大腦產生使情緒高昂的賀爾蒙,身心靈平衡受益。 7.自我評估: 假設一分等於「衝突行事」,五分等於「深思熟慮」(你也可為自己設計更實際合用的評估表),在看電視,閱讀書報,聽新聞的時候,不妨為劇中人評評分,進而養成內心自我評估的習慣。如「唉!剛才不該吼叫,兩分!」 不論你面對的是羽量級或重量級的挑戰,只要你肯鍛鍊,定意棄絕壓抑、爆發、後悔的惡性循環。好像箴言書中的智慧人「不行惡人的路,不走壞人的道,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則必蒙祝福。」「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4:18)祝你有個充滿愛和光明的明天。

現代人的哈巴谷書

雖然…然而,展現古先知的信仰底線。雖然…然而,寫出現代人的信心凱歌。 卓越的信心是──當一切都不順遂不如意時,仍能因救我的神喜樂。?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3:17-19 年輕的時候,被這段經文的詩 意深深吸引,並極其羨慕其中那股意氣豪情。立志要親身體會哈巴谷先知的生命經驗,要擁有那種兩袖清風、超凡脫俗的道德卓越感。背誦這些經節時,沉醉在革命家般激昂的情緒中,好像看見自己孤注一擲,放棄一切,跟隨耶穌的豪情。 結婚生子之後,才慢慢認識自 己。發現當生命中的人、事、物不照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展現時,仍能耐心等候神,安靜在祂懷中,並單靠救我的神喜樂,竟是那麼難的一件事。掙扎許久,才找到問題的癥結:信心不夠。好比雙手緊緊抓住自己認定的東西,愛情、事業、名譽、音樂、親情等,以為這些會為我帶來人生終極的滿足。 神的救恩在柴米油鹽醬醋茶此 起彼落的呼聲中,不知不覺成了錦上添花的奢侈品。當愛情褪色,青春逝去的時候,憂懼攫走了愛主的誓言,失去了這一切,生活頓時黯然失色,人生似乎再也沒有活下去的價值,遂用盡方法拼命去抓取,甚至弄得頭破血流。 直到有一天,主對我微聲呼喚 :「放手,放手。」我說:「主啊,不行,我一放手立即會粉身碎骨。主又說:「放手,放手,當你放手時我就會接住你,你若不放手,我怎能抱你到彼岸,賜你安息與恩典呢?」 生命會令人疲倦,是因我們拼 死要抓住自己認為不可沒有的世界,和它其上的一切。放手的功課很驚險,但卻是唯一得救的途徑。要能放手,必須相信上帝必接住你,且能賜你真正的滿足和安息。那樣,我們便能歡唱新哈巴谷的凱歌:「雖然婚姻不完美,先生(妻子)不懂我心,孩子也終必長大離去,家裡錢不夠,健康又不佳,事業頻受挫。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EQ大補帖

情緒發展健康的孩子,具有較高的EQ。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也較大。 我的父母親是鄉下人,不識字,當我年輕時常常想,若是我父母是知識份子該有多好,我就會以他們為榮。記得有一次,我父親到學校來找我,我好尷尬,同學問我他是不是我父親時,我竟支唔以對。現在我也身為人父,想起這段往事,心中十分愧疚,為自己曾以父親為恥的錯綜情結深感自責。為了避免兒子重蹈覆轍,只要他們有同學朋友在場,我一定避得遠遠的,不希望兒女帶著一顆愧疚的心步入成年。」 「每當我稱讚別的孩子時,我的女兒就故意與那孩子疏遠。我偶爾好意建議她向某某同學請教功課,她卻不肯接受,反而不願理睬那位聰明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她不肯虛心向人求教,卻總是排斥比她好的同學?」 看了上述兩個例子,你有什麼感想? 高EQ者的特質 最近學術界和教育界出現了EQ這新名詞。提到智商(IQ)高的孩子並不見得會擁有更成功快樂的人生。比智商更具決定性的是情商(EQ),也就是情感智慧,或情緒智慧。雖然EQ定義仍在尋求、琢磨、和實驗比對中,EQ的測試也正在發展階段。不過,一般專家認為高EQ的人有幾項特質:就是認識瞭解自己的情緒走向,較能有效地掌握情緒,並適當地溝通表達情緒和感受。不壓抑,不爆發,不轉移,不為情緒找藉口,不因自己情緒失控責怪別人。同時也尊重別人的感覺,不質疑,不輕看,不取笑別人的主觀經驗。而且對別人的快樂、痛苦等各種情感充 滿了體恤,感同身受,從而培養出愛人如己,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高貴的情操。 接納自己是關鍵 輔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情緒,有效地處理情緒,是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很重要的一環。一個人能接受自己,才能接納別人,才可能有良好的人際互動。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很難欣賞別人,信任別人,更談不上接受別人的愛。人際關係呈現僵化、疏離、孤立、緊張甚至羞愧的現象。前面兩個例子中,那位後悔的父親,和不願向人討教的女兒,都不能自由地享受父子朋友和諧的關係,乃是因為他們無法接納自己。 那麼為人父母者如何可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呢?且讓我們先看以下反面的例子,父母如何否定孩子的感受,用意雖好,卻傳達了一項致命的訊息,就等於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不對,你這個傻瓜,讓我告訴你,你應該如何感受。」 親子感受的互異 孩子:「媽媽,我好熱!」 母:「什麼?天氣這麼冷,怎麼可能好熱?把夾克穿上,少囉嗦!」 孩子:「爸爸,我的烏龜死了。嗚…」 父:「唉呀,我以為什麼天大的事,只不過是一隻烏龜,再買一隻不就行了。」 孩子:「我好睏!」 母:「你這個人怎麼搞的,才剛睡醒怎麼又睏了?你就是喜歡找麻煩,快穿上衣服,我們要走了。」 孩子:「我真的好睏(開始大聲) 母(不耐煩):「你真討厭,走開!」 孩子:「這個節目好難看,so dumb!」 父:「別這麼說,這節目很富有教育性,你應該多看這種節目,別一天到晚看你的…那才dumb呢!」 瞭解孩子的感受 有的時候父母忘記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縱然他年紀小,見識淺,人生閱歷有限,雖和父母不同,卻有他個人的想法、喜惡、和感受。父母出於善意,希望孩子免受許多成長過程的痛苦,常常提出忠告批評。像那堅持要孩子穿夾克的母親,有時為了省麻煩,沒有弄清楚真正的情況。也許他剛才玩瘋了,所以熱得滿身汗。也許外婆替他在裡面加了兩件衛生衣。有時沒聽明白可能話中有話,烏龜死了,其實他是說:「我好傷心,需要安慰,或需要有人和我同聲一哭。」 父母急於抓住機會教育孩子,為他們指出一條正當的路,卻忘記了「學習」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適合你的學習方式,不見得適合你的孩子。父母親愛子心切,卻疏忽了孩子的感受。試想,每當孩子表達他們對世界、人、事、物的看法或感受時,做父母的總是有一番批評、指教、糾正、或取笑。每當孩子告訴父母,他們覺得「無聊」,「好煩」,「氣死了」等負面情緒時,總遭致父母一番訓誨或奚落。久而久之,孩子難免下結論:「算了!反正無論我講什麼,媽媽都有更高明的看法。」「不管我的感受如何,爸爸都不以為然,總要試著說服我,證明我還小,什麼都不懂。」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中,自我形像日益低落,步入成年後,不自覺地會以外在的成功或別人的讚譽來肯定自己,若缺乏這些,便不能自我肯定,變成一個不能接納自己的人。當生活遭遇逆境時,辛苦堆砌的自我形像瓦解,頓時陷入痛苦的深淵中,無力自拔。 尊重孩子的感受 要幫助孩子接納自己,不妨從接納他們的感受做起吧!讓我們重寫前面的對話。 孩子:「媽媽,我好熱!」 母:「讓我看看你穿多少,哇!穿這麼多,難怪會熱囉。來,脫掉夾克,等一下冷了再穿上吧。」 信任孩子有辨別冷熱的能力,他覺得熱的感受是沒錯的,雖然媽媽覺得不熱,不表示他也不熱。 孩子:「烏龜死了。嗚…」 父:「唉!多令人傷心,牠是你的好朋友。」 傷痛的感覺一旦被分擔,已是癒合的開始。 孩子:「我好睏!」 母:「哦,你睡了午覺還睏。嗯,讓我想想,要不要先靠一會兒再穿衣服?」 也許你很難瞭解,也不一定同意,但感受是不需要爭辯的。 孩子:「這個節目好難看。」 父:「你似乎很不喜歡這類節目,告訴我,你喜歡那個節目?」 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感受,給予適當表達情緒的空間,是幫助他們接受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一個情緒發展健康的孩子,具有較高的EQ,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要比EQ低的人大得多。而彼此尊重的基礎,來自於聖經對人的身份、地位、價值的肯定。離開了真神話語的啟示,這個世界就成了適者生存的競技場,各人看自己比別人強,又何況是父母眼中少不更事的孩子,當然談不上受尊重了。 人人受造的尊貴…
Read more

行行出狀元

上帝造人,天賦潛能各異。因材施教,綻放獨特風采。 有一天我去上課的時候,帶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盆栽,分給每個學生各一盆(這些學生都是有學齡孩童的家長)。有的盆栽是迷你玫瑰,有的是辛香料,有的是橘子幼苗,有的是雜草,有的是半死不活的梔子花,有的是開得茂盛的非洲紫羅蘭。每盆大小有異,植物種類也不同,生長的狀況更相去甚遠。學生們看著眼前的盆栽,張口結舌,不知老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膏藥。 盆栽的故事 我問他們:「如果你面前擺著的是我要你帶回家培養的盆栽,你有什麼看法?」一屋子的人都開始紛紛發言: 「老師太不公平,我的已半死了,你看他的長得多好!」 「我不喜歡rosemary,它有股怪味道。」 「仙人掌有什麼用,又不能吃,又不開花,還長那麼多刺。」 「我寧可要仙人掌,多好養,又不需要常澆水。非洲紫羅蘭太嬌,水多也死,水少也死。」 「我要橘子,不喜歡…」 那天我們的課題是:「行行出狀元──認識你孩子獨特的才能」。孩子是上帝的賞賜,作父母親的像是細心的園丁,責任是盡力的澆灌、培養自己的兒女,認識他們,根據他們的特質,引導他們成為上帝計劃中最美的人。孩子小時,好像剛萌芽發旺的小樹苗。一句呀呀學話的兒語,也能博得父母的驚喜,為之鼓掌雀躍。歪歪倒倒初學步的可愛模樣,也能讓做父母的欣喜不已。好比勤勞的園丁,看到心愛的樹苗發了嫩葉。 橘子呢?蘋果呢? 但若有一天,當園丁一心一意以為他所栽種的是橘子,卻發現小樹苗原來是一株蘋果樹時,心裡頓時大失所望,又憤怒又懊惱。在埋怨受騙之餘,也許望著車房裡堆積的橘樹肥料、培養指南,心不甘情不願地照顧蘋果樹。下意識裡卻總希望有一天蘋果變黃,得以享受橘子豐收的快樂。於是我們聽到這樣的話: 「你喜歡繪畫固然好,但畫圖那能當飯吃。」 「想學音樂?你可知道音樂家都是窮光蛋?」 「什麼?你想當体能教練?那些人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你應該作律師才能賺大錢。」 「別整天跟著我在廚房混,沒出息,去唸書,作個工程師。」 「你整天就喜歡寫東西,一點也不務實,光會作白日夢,作家爬格子的日子多苦。」 「我們家親戚的孩子都是唸醫的,你成天就喜歡運動,真丟我們家的臉。」 人類才能各異 且慢,中國俗語說:「行行出狀元」。孔子也曾說:「因材施教」。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科教授Howard Gardner 也說:「人類的才智至少可分為七種,每個人至少都擁有一項獨特的才能。若能發掘、培養這些天賦,每個孩子都可享有成功快樂的人生。」這七種才能中的兩項──語言和數理,一向較受重視,但其他五項也不可忽視。你的孩子擁有那幾項才能呢? 一.語言(Linguistic) 學話早,詞彙多,學得快,記得牢。小小年紀便喜歡閱讀,嘗試寫詩、寫故事。從報章、雜誌、電視上學到很多大人沒有教他的字。 二.音樂(Musical) 喜歡樂音,對各種聲響充滿好奇,見到鋼琴喜歡玩弄琴鍵,發出「音樂」。聽得出熟悉的曲調,兒歌一學便會唱,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被小聲而熟悉的旋律吸引。 三.數理(Logical Mathematical ) 對數字有興趣,對數字的對換特別敏感(例如發現二天也等於四十八小時)。注意到模式的異同,下得一手好棋。連幻想中也充滿了次序和條理。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也是一位數學家。 四.空間觀念(Spatial) 特別有空間感,會拼圖,喜歡搭拼模型,立體感敏銳。通常攝影家具有這方面才能。 五.體能動感(Bodily-kinesthetic) 協調掌握身體動向,運作物件(如球類)靈活正確。能跑能跳,平衡感好。一些出名的運動員、舞者便是例子。 六.自我認知(Knowledge of Self) 擁有這方面才能的孩子比較不易為星探父母發掘,通常要長大些這種才能纔顯露出來。這類孩童瞭解自己的優缺點,並能充分掌握、運用發揮自己的特長。喜歡探討內心世界,對自我的評估有興趣。 七.他人認知(Knowledge of…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