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角七號》

遲來的情書,遺憾!及時的救恩,福音!
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海角七號」,在台灣電影陷入谷底近二十年之後,掀起票房高潮,締造全台4.6億元的超高賣座紀錄,也帶動起全面性的「海角熱」,從影視、消費、觀光、文化、甚至政治等層面都受影響。

矛盾中的和諧
這部帶著濃厚台灣鄉土寫實味,穿插著時空差異下兩段異國情愛的故事,夾雜著今昔、虛實、美醜,雅俗的矛盾衝突卻又巧妙融合;看似零散雜亂,卻又有著不和諧的和諧,彷如台灣社會的一種有趣縮影,外界人若只從發生於台灣政壇、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紛擾不休的現象來「看」,會以為這裡充滿了混亂不安,及至踏上這塊土地,卻訝異這裡的生活是安定有序、活力充沛的。因而容易引發生活於當地的觀眾一種微妙的共鳴。

影片中也十足地表現出後現代潮流的特色──過去傳統、權威的價值、理念紛紛被解構,從前被奉為準則、主流的都一一被檢驗、質疑,甚至顛覆。每一個人,即使再卑微的小人物都可登上台面,展現他獨特的聲音與身段;各吹各的調,無人能置喙其高低、強弱,與美醜。

就如片裡那個臨時湊成的烏合樂團,反映出在現今講求自由民主、有多元價值的台灣社會中,過去被人尊崇的傳統權威、價值觀、道德觀日漸式微與瓦解。因此拉弦琴的茂伯雖一再自詡是國寶人物,最後卻被無情地撇在一邊去打鈴鼓。當道德禮教、傳統權威再難去規範現代人的思想言行,是非黑白的標準也難以界定時,如何向人訴求具有絕對權威的信仰立場與理念,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這部影片如果缺少最後那場美妙動人的音樂會,就會大為遜色。 音樂藝術之美的感動力不容小覷。人性中對具有永恆價值的愛、真、善、美的渴慕與追求是恆常不變的。基督徒向人傳福音,若以「吸引」,而非「說教」來彰顯信仰內涵的真、善、美,帶出的感動與影響力將更深遠。

不完美的美
影片中人物的言行時而表現得粗魯不雅,雖有荒腔走板的突兀,但又帶著一種不虛矯的直率與真情。如阿嘉的繼父,看來像是個粗鄙、橫行霸道的地方代表,一知道阿嘉曠職多日,沒送出去的郵件堆積如山,就馬上找人為他說情脫罪,還開著轎車幫阿嘉大街小巷的送郵件。而桀驁不馴的阿嘉,原與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一遇到他心儀的友子,雖被她疾言厲色地責罵,卻只能愣在一邊噤若寒蟬。

在這些言行粗俗的小人物身上卻可看到其善良與柔情的一面。而這些人彷彿也是我們生活中不時會遇見的身影─平凡又熟悉;可惡又可愛。在片尾歌曲中倒是貼切地唱出,我們不妨帶著包容的眼光,去「欣賞」這種不完美 (差異的觀點、個性、語言、文化……)的美。

片中以今昔兩段異國愛情故事為對照,似乎增加不少浪漫吸引人的色彩,然而真有「可歌可泣」的內容嗎?阿嘉與日本女子友子那段突如其來的「激情」,禁得起時間與環境、文化變遷的考驗嗎?在他們醉酒後發生了一夜情,隔天醒來,發現自己衣衫不整地躺在一起,兩人還強拉被子,欲遮掩裸露,這樣的反應行為似乎可追溯到人類老祖宗,當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後,「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創3:7) 人「犯罪」後,若非知其有錯,產生羞慚與不安,就沒必要去找個遮掩的東西( 像無花果樹葉、被子,或有形無形的藉口),來掩蓋其過犯和羞恥。

影片中屢屢唱著「無樂不做」的歌詞,就如現代人振振有詞地辯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說來瀟灑豪放,其實是逃避或是無意、無力去負責甚麼後果。

在罪的權勢下,人只有「五十步笑百步」,卻無人有免疫力。人要如何解決犯罪後帶來的羞恥與愧疚不安呢?聖經為我們指出:「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32:1) 又「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詩85:2) 人無法靠任何方法洗去天良的虧欠,解決罪的問題,只有謙卑地認知真相,知道自己無能無力除去罪的轄制與綑綁,而來到那位大有權能,又有慈愛憐憫的神面前,接受祂的救恩才有出路。

遲來的情書
相對於六十年前,發生在同樣地點的異國之戀,出自那位日本教師寫下幾封「情書」(或說是表達自己愛情的自白書),文詞含蓄優雅,配上溫柔感性的語調,聽起來浪漫動人,恰與發生在現今那種強烈,勇於表達的愛情,成一個強烈的今昔對比。

仔細分析在這含蓄、詩一般美麗的愛情故事背後,可能也不堪細究。那個看似深情的男日本老師,始終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感情,即使最後在船艙上,在船啟動離港之際,眼看著女友苦苦尋找他的身影,他還是躲在人群之後,不敢露面,坦然接受她的道別。若不是他的女兒在他過世後,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這些情書,將它們寄出給他昔日的女友,這些「情書」也只有無聲無息地陪他下葬。而那位當年「等唔人」惆悵離去的女人,六十年來她心裡或許還始終懸掛著他的身影,杳然地等待著他的一絲音訊,若沒收到這遲來的書信,可能要抱憾終身了。他的情書寫得雖真摯深情,引人同情,但所表達的很多是他的歉疚與遺憾。

為有源頭活水來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真愛帶來的是包容、恩慈、信任、不致羞恥、懼怕……(林前13:4-8);因此帶給彼此生命的,應是甜蜜與慰藉、充實與滿足,即使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留下的也應是美好溫馨的回憶,而不是悔憾與傷痛。

「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裡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詩62:9)下階層的人的言行,往往不加掩飾,直接就陳現粗魯、可笑的一面。上流人雖經過文化教育的洗禮,甚至宗教敬虔外貌的「包裝」,顯得斯文得體多了。然而人的內裡若沒有堅實的愛、信念、力量為生命的根基,一旦遭遇人生風暴的嚴峻考驗,就很易土崩瓦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註)。不完美帶有有罪性的人,只有連結於生命的源頭,不斷得著活水泉源的供應滋潤、更新潔淨,才能歡然地唱出一首和諧美麗的人生之歌。

另外,我們應把握時機對我們周遭所愛的人,及時表達心中的愛與謝意,不要為時已晚,徒然留給自己與他人生命空白的遺憾。

註:宋朝.朱熹的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