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倍增效應的教會

1+1大於2,1+1也可以接近無限大

無論是成長快速的教會,或是效率極高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找到了倍增效應(Synergy)的途徑,使團隊配搭進入高生產能力,創造了美妙的結果。美國加州的馬鞍峰教會,講道、敬拜音樂、兒童事工、家庭小組、和復原小組(Recover Group)都做得非常好。韓國的中央純福音教會,崇拜的信息、同工的訓練、小組和傳福音等等事工,也都組合成極有效率的團隊配搭。我們稱這些教會進入了倍增效應的美境。

良好的團隊配搭
所謂倍增效應就是,團隊分工合作配搭的結果,遠大於個體工作結果的總和。換句話說,1+1〉2,甚至於1+1 接近無限大。就拿製造汽車來說,一部汽車的產生,可能涉及了好幾千人。從各種零件的製造,到生產線的裝配。這幾千人各司不同職份,配搭的結果,遠大於個體工作結果之和。如果要幾千個工人,每一個人各自生產每一個螺絲釘,各自造輪胎、自製煞車、引擎,及油壓系統等,最後再裝配汽車,可能他一生都造不出一部汽車來。但分工合作的結果,各人做最專長的動作,再組合其工作結果,效果就十分驚人。

教會的成長也靠團隊配搭來製造倍增效應。有人很會帶敬拜、有人很會講道、有人很會關懷、有人很會帶查經、有人很會代禱、有人很會建立小組、有人很會領慕道友歸主,這種配搭把上帝的豐盛與尊榮,彰顯到最高極致。就像交響樂團,在指揮的帶領下,小提琴、喇叭、橫笛、豎琴、大鼓、法國號、鋼琴等配搭出最和諧美麗的音樂,是個別樂器無法達成的。

聖經稱這種合作關係為肢體配搭。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12-31裡,以身體為比喻,描寫手、腳、耳、眼、頭的互相依存,正如在教會裡的使徒、先知、教師、行異能、醫病、幫助人、治理事、說方言,這諸般恩賜的互相成全。手、腳、耳、眼若是拆散了,因無血液循環的供應,個體至終將死亡。但若在身體裡,與肺、心、腎等配搭,就可以執行複雜的打球、學英文、組裝電腦、看網站、演講、開車等動作。可以說,眼耳手腳心腎的倍增效應是無限大的。

教會想要成長快速,就得學會進入倍增效應的秘訣:
● 每個人的恩賜特色都被發掘。
● 每個人都被接納、被珍惜。
● 每個人都扮演適當的角色,都有 貢獻。
● 每個人都被訓練,使恩賜所在的技能更純熟。
● 每個人的熱誠都被點燃。
● 每個人都在基督領導下,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 每個人都在事奉中找到成長與滿足。

但上述的境界不容易達到。很多教會、團體落入事倍功半的處境,常是互相牽制,而不是彼此成全;精力耗損於內爭,而不是用在外展。因為教會成員之間,個性的差異、背景的不同、神學思想上的分歧、利害關係的衝突、理念上的出入,使得倍增效應(Synergy)甚難達成。大部份教會的現實狀態,與理想的狀態大體上有下列落差:

理想的境界是彼此信任(腓2:2),而不是保護自己。理想的態度是敞開,而不是猜疑;說話是公開建設,而不是背後閒話(弗4:29);人際關係是彼此信任,而不是防衛自己。
氣氛是合作,而不是爭競(加5:15)。情緒感覺是安全,而不是緊張。表達的是欣賞,而不是責怪。

理想教會的特質
達到上述美境的教會,通常都具備下列特質──領袖享有安全感,不會覺得被有才華的下屬威脅,有寬大的心胸,去幫助下屬開發潛能成功。
2. 領袖享有成就感,自己有成就,就有雅量去成全同工,給予機會,去開發他們的天地。
3. 領袖擁有使命感,透過分享將組織的異象與使命,清晰地傳遞給同工,領導同工群齊心服事。
4. 會眾享有參與感,極大部份會眾找到了自己的一片服事天地,以參與神國度的服事為榮。
5. 會眾享有合一感,認同整個教會的神學、異象、使命,並全心投入在現階段的建造。

漫長的教會歷史長廊,常有宗派分家,教會分裂的事實。為了神學上的觀點不同,教派就鬧分裂。為了服事上的意見不同,教會就鬧分家。在歐洲某城的華人教會,有不少間都是小小的,就是從起初的一間教會分裂而出。似乎領袖們都比較注意保護自己疆界的安全,採取防衛措施,較少有敞開信任的氣氛。在這種環境下,教會較難創造倍增效應。

歷史上教會分家,有的情形是善性的增殖,結果是擴大了福音的影響圈,增加了總人數。有的分家是惡性的分裂,結果是分散資源,每一家教會更萎縮、更蕭條。鑑於大部份分家是惡性的,因此,如何繫住會眾的向心力,儼然成了經營倍增效應的先修課題。因為撒旦做分裂的工作,神做和好的工作;魔鬼做分爭的工作,神做合一的工作。所以如何創造會眾在情感上的向心力,成為教會領袖的重要課題。
產生倍增效應的關鍵因素
一般來說,進入倍增效應的教會都具有下列美德:
1. 珍惜差異:
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把兩刃的利劍。差異可以引發摩擦,差異也可以彰顯神的豐富。越是能容忍差異的教會,享有越大的機會創造倍增效應。越是恩賜不同的人配搭在一起,越能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人認同,教會有較佳機會成長。鬧分裂的教會常因一些事而對立,輸的一方離開,另起爐灶,固然很不容易,贏的一方留下也是元氣大傷。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9節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盡量在差異中保持和諧,是Synergy(倍增效應)的第一要訣。

2. 成全同工:
領袖須存著給同工機會,幫助同工成功的心理。人都有尋找生命意義的本能,有機會服事使人覺得人生很有價值。會眾被領袖重視,又蒙領袖幫助成功(empowerment),個人經歷到神的同工與成長的喜悅,必然對領袖敬愛有加,並對教會有非凡的向心力。給予機會、供應資源、幫助成功是領袖製造倍增效應的最佳法寶。盡量給予同工適當的表揚(recognition),很能挑旺繼續服事的動力。就如以弗所書四章12節所說:「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3. 角色恰當:
神所造的活物都有牠的優缺點,地鼠會鑽洞但不會飛翔;鳥會飛但不會游泳;魚會游泳但不會跑;豹會跑但不會使用工具;人會使用工具但過份自私。每一種活物的長處都可以用來榮耀神。創造倍增效應的教會擅長將有心服事的會友,擺在適當的位置,給予空間發揮,又能包容其缺點。符合以弗所書四章16節所說:「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服事得有效,服事得愉快,才會服事得長久。

4. 異象鮮明:
吸引人的教會大體上展現出活力與成長的氣氛,而這種高參與度須靠明確的目標來維持。領袖所分享的異象合乎聖經,具有時代性,又有極大的成功可能性,所設計的達成步驟又很可行,對會眾來說是成長的挑戰。一旦激起共同的熱誠,倍增效應就容易達成。正如腓立比書二章2節所描寫的:「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志,有一樣的意念」(意譯)

5. 溝通流暢:
講臺的信息傳到謙卑受教的耳,會眾的意見也都有敞開的管道可以溝通給領袖。領導者的談話也都使用建設性、鼓勵性的語言,而不具威脅或責備性。這種互信的氣氛較能化解成長過程中的矛盾誤會,緊緊繫住向心力。

達成倍增效應的教會,固然需要許多條件,但大體上有了基督耶穌的愛心,又有應用聖經的智慧,就可以有個好的開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