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管理我們的舌頭

2011年8月5日,星期五,標普(Standard & Poor,一家債信評等公司)把美國政府的信用,從AAA 降低一級成為AA+。標普公司的一句話,引起奧巴馬政府和芸芸眾生的嚴重關切。因為聯邦借錢的成本,會因公債利率上揚而增加,老百姓的房屋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賒賬,一起同步上漲。撇開標普公司和聯邦政府的恩怨不談,從這個事件我們明顯感受到標普公司說話的威力。 果然,8月8日,星期一,美國股市一開市就大幅下滑。歐洲的股市和亞洲的股市也在前幾個小時慘跌,全球籠罩在經濟W型雙次衰退的威脅中。聯邦的財政部和儲備局(中央銀行),在這緊要關頭都站出來講話,提振信心與士氣。2008年的金融海嘯,靠政府的喊話和量化寬鬆政策(QE),話語和行動雙管齊下,總算穩住了市場的信心,走過了驚濤駭浪。這第二波的考驗,就看當局的智慧和反應了。 上述事件說明了「話語」的威力。有權威的人士(政府、父母、老師、牧師、老闆……),他們的話語和行動,會影響周圍的人(百姓、兒女、學生、會友、員工……)的思想、情緒、意識、信念。講的話是祝福還是咒詛,是信任還是懷疑,是鼓勵還是責備,是尊重還是輕看,是希望還是絕望,都有相當程度的威力。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扮演多重角色,我們被別人影響,也影響別人,所以我們當求神管理我們的舌頭,作多人的祝福。 論到話語和行動的威力,路加福音24:19說,耶穌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從這節經文和上述事件,我作了以下的合理推演: 行動和話語,是外面的人。 思想和情緒,是裏面的人。 意識和信念,是深層的人。 如果這六個層面完全統一結合,一個人無論想什麼做什麼,都是會成功的! 整合這六個人生層面最有效的方法,是相信耶穌、歸依基督,接受祂的祝福──主耶穌應許說: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約11:40)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約14:13)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 15:5) 「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約 16:33)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約 15:9) 「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 6:35) 這些應許聖化了我們的意識信念,導引了我們的思想和情緒,這兩層根基保護我們,不受外來負面話語的摧殘,維護了我們人格的整合和自尊。進一步從基督化的意識、信念,和積極的思想、情緒,發射出祝福的話語,美化了周圍人的生命。 飛揚雜誌這期的主題「話語」,編者群指定了三個目標,鼓勵讀者: 1.接受聖經話語的薰陶,來塑造基督化的人格。 2.抵抗世俗話語的污染,來保護自己的思想情緒。 3.順從聖靈話語的引導,來祝福周圍朋友的人生。認同這三個目標,必然能美化人格!

話語的威力

上帝說話言出必成;你的說話威力大哉。 最近這期的「成功」雜誌( SUCCESS,此英文雜誌在美國已出版一百餘年)2011年8月號第34-35頁刊載一篇有關「影響力」的文章。這本雜誌內容豐富,取材正派,採訪社會各階層有所成就的人物,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每一期都帶給我啟發和靈感。 化被動為主動 這篇「影響力」的短文,是雜誌記者訪談夏迪尼( Robert Cialdini) 的實錄,夏氏是「語言」領域的頂尖高手。讓我驚訝的是連求職面談這高難度的過程,都可以運用話語的影響力,化被動為主動,讓面談的考官說出對我有利的話來!夏迪尼示範了下列的談話模式── 「我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裏面談 ,我會給你更詳細有關我的資訊。首先我想請教您,您為什麼覺得合適邀我來面談呢?」面談者自然會解釋,他/她所認知的你個人的優點。此後的面談過程,他會努力去尋找證據,來印證他自己所說的(因為人類有保護自己的一致性之傾向)。用這個簡單的話語,來導引對方的意識形態,這算是運用話語的力量之上乘境界了。 話語是活的,具有巨大威力! 神說話極有威力,祂說「要有光!」(創 1:3) ,光子就擊穿幽暗的太空。神說話攜帶著成全的能力,「事就這樣成了!」(創 1:9) 祂一說話,就從無生有,引發物質、空間、時間、能量的存在。 耶穌基督說話,同樣攜帶著不可抗拒的威力。祂對死去的十二歲閨女說:「我吩咐你起來!」那小姑娘就復活,起來行走。(可 5:41-42) 保羅說話,攜帶著非凡的權能,他宣教的腳蹤到達腓立比,在城外河邊聚會講道的地方,有個被污 鬼所附的使女,干擾聚會。保羅發令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他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徒 16:18) 摩西說話也是話出必成,帶著能力和權柄。他率領了出埃及的三百萬以色列人,來到紅海邊。法老王指揮全國軍兵,迫近以色列人紮營的地方,百姓眼看死亡將臨,就抱怨說:「難道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麼……」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 ,看耶和華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出 14:11-13) 摩西向紅海伸杖,神用東風分開紅海,以色列人全體過了紅海。法老的軍兵也下了紅海追擊,摩西再次伸杖,海水回流,淹沒了軍兵,連一個也沒剩下。 話語攜帶大能 聖經歷史留下這些記錄,目的是告訴我們一項重要真理:話語是有能力的。特別是當事人的話語與其思想、意志、努力完全結合,它更是會應驗的。所以我們應當小心善用這項原理,來引導周圍的人際關係,往美好的方向移動── 父母對兒女總是講祝福的話語,而不是咒詛的惡言。上司對下屬應該講建設性的鼓勵,而不是破壞性的批評。老師對學生多表達積極的期望,而不是消極的失望。基督徒對慕道友多講正面的語言,而不是負面的語言。 聖經所記載的歷史故事,述說著話語的奇異能力: 大衛出生卑微,在伯利恆的野地牧羊,認份地做他最基層的工作。就連家庭地位也是靠邊站,哥哥們跟大人物同席吃飯,他得留在曠野看羊。那一天全國最偉大的先知撒母耳,拿了一牛角的油,膏立大衛說,「你是以色列的王」。這祝福的話語,翻轉了大衛的人格。從前只能做摘星的夢,現在胸懷間激蕩的是君王的態度和思想。 有一天考驗終於來臨,以色列和鄰國非利士打起仗來,三百萬以色列人沒有一個敢出戰巨人歌利亞。被膏的大衛此時展現了君王的勇氣和風範,請纓出戰,凱旋而歸,奠下王權的紮實根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牧羊童,搖身一變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顯赫的君王,只因為先知撒母耳一句祝福的話。(撒上十六、十七章) 新約的故事中深具傳奇色彩,與舊約大衛的故事同樣撼人心弦的是,彼得從小漁夫蛻變成大使徒的奇異故事。這個加利利的中年漁夫,只知道撒網、收網,只知道捕魚、賣魚,只知道餵飽肚子、餵飽妻小。別談什麼天國、教會,別談什麼悔改、重生,別談什麼信主、愛主。但有一天耶穌在加利利湖邊呼召他說:「來跟從我,我必叫你得人如得魚」(太 4:19),彼得就放下漁網跟從了主。 有一天耶穌給他一個期中考試 :「你們說,我是誰?」彼得被聖靈感動,脫口而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看出彼得身上的靈氣,祝福他說:「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太 16:15-20) 從此彼得展現了大弟子的勇氣和風範,五旬節時站起來講道,帶領了三千人歸主,引動了歷史上第一間教會的誕生。一個加利利湖邊「沒有學問的小民」漁夫,蛻變成初代教會的主要基石,只因為耶穌一句信任的話。 士師記中傑出的英雄基甸,他的奇異故事同樣令人拍案叫絕。當時以色列人被鄰國米甸人轄制,極其窮乏困苦,他們就呼求神。神的使者造訪橡樹下的基甸,呼召他說:「大能的勇士啊,我差遣你從米甸人手裏拯救以色列人。」基甸說 :「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最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最微小的。」耶和華說:「我與你同在。」至終基甸以三百人打敗了十二萬米甸軍隊。一個不起眼的貧農兒子,蛻變成為民族英雄,擊敗敵人大軍,只因為神一句肯定的話(士 6:11-18)。…
Read more

話語影響品格

父母的說話對兒女有莫大影響力;老師對學生的祝福能建造他們健康的自我形像;老闆對員工的欣賞,激發出他們的潛能。 這些祝福的話語,當事人誠心接受,會在他的意識,潛意識中,產生根本的人格變化,往美善的方向移動,至終祝福成真。聖經明言 ,話語本身帶有莫大威力。可惜,世上許多民族常說咒詛的話,而不是祝福的話。 愛俄華州的一位小學老師,把他班上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藍色眼睛的,另一組是棕色眼睛的。有一次他把藍色眼睛的孩子安排坐在前面,棕色眼睛的孩子坐在後邊 ,當天不斷重複地向藍眼睛的學生說,你們的算術能力很強,棕眼學生根本不能跟你們比。果然,當天的數學成績,藍眼學生遠勝棕眼學生的表現。 第二天老師把座位反過來,讓棕色眼睛的孩子坐在前面,藍色眼 睛的坐在後邊。當天反覆向棕眼學生強調說,你們的文法及作文能力很優秀,是藍眼學生望塵莫及的。當天的英文成績,果然棕眼學生遠比藍眼學生優異。 老師只用一天的時間薰陶學生,學生就接受老師的評價。可見老師的話語有何等的影響力,左右學生的成績。 美國家庭關係學院 (American Institute of Family Relation)問小學老師,多少句積極的話,才可以補償得過一句消極批評的話?這些小學老師認為,要四句積極話抵一句消極話,才能平衡過來。 該學院又問,一般父母說積極的話與消極的話比例如何。他們估計一般父母對孩子說話,大約是說了十句消極話,才有一句積極話。(註) 許多父母慣用批評責罵的語言來糾正孩子。在情緒失控時,咒詛的言語更具殺傷力,接近用語言虐待的程度( verbal abuse)。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人格易受到傷害,自我形象低落,將會有形為偏差的問題,及人際關係的困難。 事實上,許多負面語言都可以用正面語言來表達。一個常受祝福、鼓勵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容易養成和善與樂觀進取的品格。 註:Ron Jenson, Make a Life, 《not Just a Living》(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95), p.124

提高你的語言智力

《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hip) 一書的作者布克比(Henry Blackaby),曾提到,屬靈領袖應該是語言和溝通的學生。即使最有效的溝通關鍵是聖靈同在,也不否定領袖需要在語言技巧上不斷地鑽研與提升。 想來在很多事工上,若能幾句話就搞定;一席之談就定神國江山,豈不達成每位基督徒的美夢。但現實裡,許多基督徒卻常覺得自己語言無力,不管是神的信息、個人見證,或是簡單地解釋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有時費盡口舌也說不清楚。 除了禱告尋求和忠心準備,在服事裡,我們缺的是生動的語言?豐藏的字彙?還是思路的條理?我們弱的是對會眾的了解?傳遞方式的掌握?還是對當代文化的抽離? 和句子談戀愛 寫《領導思維》( Leading Minds)一書的作者迦納 (Howard Garner),也觀察到大部分領袖都展現出一種「語言智力」,就是用語言或文字來領導或說服的能力。但這種語言智力卻並非每一位領袖都與生俱來 ,可以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許多領導苦於駕馭不了語言,進而推動不了異象,苦口婆心說出來的道,卻字字句句旁落,無法生出影響。 在這方面,邱吉爾最清楚語言的力量。他知道如何善用語言、文字來影響民心,鼓舞士氣。他說:「我能奉獻的沒有其他,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這句話後來成為當代凝聚民心的一句名言。但是邱吉爾的掌握語言卻非天生,而是下過一番苦工琢磨的結果。 邱吉爾自幼口吃,年輕時便大量沉浸在經典文學名著中,包括莎士比亞戲劇和欽定版聖經 (King James)。從閱讀中,他培養出對文字的敏感,知道不是每個字都一樣有力,有些文字或句法會在人心內燃起熱情,在腦海裡留下生動的圖像。他的用字遣辭,具有高度詩意和小說想像,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和句子談戀愛」。 故事力決定影響力 不只邱吉爾,也不只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有說故事的能力。布克比說傳統裡,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說故事。許多有關「領袖」的書籍也都看重如何說故事,才會產生一個新名詞:「故事力」。而且強調沒有故事力,就沒有感動力,故事力可以決定影響力。置入我們的服事,異象是否可以傳遞得令人有如眼見?事工是否可以激勵人投 入?各樣見證是否說得清楚神聖作為?也靠基督徒的說故事力有多少。基督教的傳遞,基本上便脫離不了話語,整本聖經也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傳遞神的作為和拯救心意。 敬畏文字 所有基督徒要努力的是,學習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說出豐富的基督教信仰。而這包括提煉內在語言,捕捉圖象,學習把故事編入教導,化為一篇篇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講道、見證文章、小說、廣播或劇本。 盼望所有屬靈領袖和正在參與服事的基督徒,都能受文字力和故事力的裝備。也盼望透過一些文字培訓,基督徒能如畢德生在《反璞歸真的牧養藝術》書裡所說的──敬畏文字。也願天下有心的基督徒,都能心有神聖動念,便知何以表達。

愛彌補了殘缺

如何化解姊妹間多年的心理情結呢? 一進家門的過廳裡,靠牆擺著張半圓形桌子,桌上陳列著幾幅黑白照片。最新的是兒子兩歲時的笑臉,最老的是公婆六十五年前的婚紗照片。每張照片紀錄了我們家庭的一段歲月,歲月裡藏著一些故事。迎賓送客時,賓主常會駐足看著照片閒聊幾句。 「這張照片裡哪個是妳呀?」朋友指著一張四位女生的合影。 「這個最小的是我。」我指著後排梳著娃娃頭的小女孩說。 「那抱著妳的是妳媽吧?」朋友是指那位站在後排,穿西服戴眼鏡的。 「不是我媽,是我大姊。 」多少年來,我已經習慣了別人聽後的驚訝眼神。 令我又敬又愛的大姊 難怪別人猜錯,當我剛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時候,大姊已經是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的高材生了。論年齡,大姊可以做我同齡人的母親。在我的生命中,大姊所扮演的角色確是介於姊妹和母女之間。 年齡的差距,讓大姊在我的記憶中多了些稚童趣事。大姊在外地上學,我問母親大姊何時回家,母親說過年的時候;我又問何時過年,母親指著書桌上的台曆說,撕到最後一頁就該過年了。我便天天嚷著撕日曆,還要多撕幾張。 大姊對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文學。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李白的《將進酒》,岳飛的《滿江紅》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都是大姊一句句背誦並解釋給我聽的。大姊博聞強識、引經據典、幽默風趣以及出口成章,不僅令我羨慕,更成了我的楷模和自學動力。大姊能寫一手漂亮的小楷,為此,中學時代,我為了能寫出漂亮的字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並背會了很多唐詩宋詞和現代詩詞。 從前,全家人都喜歡大姊回家。她口才好,妙語連珠,什麼事情從她口中出來就變得有滋有味,家裡原本安靜的氣氛立刻變得歡快熱鬧了。 大姊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精明強幹的女性。她不僅繼承了母親操持家事的能力,而且又有主外的能力。我們幾個小妹們常常遇事繞過母親去求教大姊。我們都很敬重、佩服她。 敦厚善良的父親、善於持家的母親,加上精明能幹的大姊,讓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裡,直到 1988年父親病重。父親身患癌症,二十四小時需要有人照顧。雇來的人晚上陪侍,白天則是家人輪流值班。雖然姊妹四家,加上父母撫養成人的堂兄,共五家人。但三姊夫婦在美國,我的丈夫也在美國,人手便打了折扣。本來大家應該齊心協力,妥善安排和處理各項雜事,可是一向有主見有能力的大姊卻不願多承擔責任,帶著姊夫以及堂兄堂嫂往後縮。安靜的母親更加忍痛負重、沉靜寡語。 揭開數十年的祕密 一個隱藏數十年的祕密,在安葬父親後的一天晚上,母親給我講了這個家庭的故事,口吻平靜卻夾雜著歎息。這是瞞了我三十年,等我長大成人,父親去世之後才揭開的秘密。母親保守秘密數十年,是怕我們年少時,心靈幼稚經不起不完美的事情,並和大姊產生情感上的隔閡。 母親和父親結婚前各自有一段坎坷的婚姻。母親講述了自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哀,大姊五歲時其生父病逝,聰明伶俐的大姊成了母親唯一的希望。母親活著的目的很簡單,守著家業,將女兒培養成大學生。然而戰爭和時局的動蕩,破滅了母親廝守女兒和家業的願望。 幾年後,父親的出現帶給母親新的生機。母親講善良的父親如何對大姊視如己出;她對大姊不能盡心盡力地照顧父親深感失望和痛心。那晚,父母的悲喜人生讓我震驚不已,而父母的坎坷遭遇更讓我哀泣不止。安葬了父親,我帶著母親到了美國。初衷是讓母親換個環境療傷,後來因母親可以合法居留,便捨不得母親回國獨居。 母親有多年的心臟病,年事已高,五年之後,心臟越來越弱,並因急診住過院。因為沒有醫療保險,不得不送母親回中國安居治療。母親回國後十個月的日子裡住過三次醫院。大姊雖然照顧母親,但牢騷滿腹,並和二姊彼此結怨。安葬母親後,大姊和二姊不相往來,對我也很冷淡。 母親去世後,我常常在夜深人靜,回憶父母在世時闔家歡樂的往事。原本親密無間的同胞姊妹變成陌路人讓我苦惱。我可以忍耐大姊的百般挑剔,但絕不能原諒大姊對母親的傷害和抱怨。我和大姊天隔一方,彼此心靈之間更像是築了一堵牆,受傷的心久久得不到痊癒。 饒恕拆下隔斷的牆 煩惱中我思前想後:母親雖然受到感情上的傷害,但她絕對不願我們姊妹們彼此失和。為著活在我心中的母親,我願意和大姊和好。於是我主動和大姊聯絡,關心和問候她,讓她感到被尊重,我們之間的關係一步步地恢復。 然而聖靈光照我:「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弗 4:31-32)原來,表面上我對大姊寬容禮讓,其實我心中仍然記得並數落大姊的種種不是,仍有不平和惱恨。我沒有徹底饒恕大姊。 人,生而有對愛的渴望,然而人的愛是有限的、殘缺的;人,倘若沒有感恩之心,就不懂得珍惜擁有的愛,並會心生苦毒,苦自己毒對方。殘缺的愛使我們彼此受傷害;饒恕是恩典,可以彌補心靈的創傷,使愛得以完全。饒恕不僅對別人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更是饒恕別人之前,先求神光照自己、饒恕自己。所饒恕的或是自以為義;或是自尊和驕傲;或是只見別人眼中有刺,不知自己眼中有樑木等等。饒恕如同良藥,良藥苦口,甚至難嚥。當醫治了自己內心的不潔不義,饒恕帶來的是內心的感恩、平安和喜樂。饒恕是何等奇妙、何等恩典。 2007年年底,七十歲的大姊來美度假,並與我同住了兩個月。我打定主意,讓大姊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每天下班回家,陪大姊聊天、散步;星期日帶她去教會,向她傳講福音;週末假日帶她出門遊玩。大姊是個愛講話、重感情的人。回國後,她將在美國的照片編輯成冊。這段日子成了大姊生命中另一段美好的記憶,並將伴隨她往後的日子。 與大姊朝夕相處的兩個月中, 讓我有機會享受更多的如煙往事。從她描述與生父對坐受教三字經等情形,體會到她對生父充滿懷念。 親密姊妹花 我以寬容的心思考我們這個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每一段故事。從母親的婚姻到大姊的出生和成長,以及命運對一個人的影響。雖然大姊和善良寬厚的繼父感情頗深,但終究不能彌補喪失生父的缺憾。不幸的童年,加上敏感要強的性格,使大姊在過去的歲月中,難免會受到創傷,留下些許疤痕和殘缺。 歲月使我漸漸成熟,聖經的教導開啟我的心智,饒恕撫平了我心中的傷痕,時間也縮短了我和大姊在年齡上的差距。我和大姊不再僅是母女式的關懷和長幼間的對話,而轉變成姊妹間的促膝談心。神讓我的生命中能擁有大姊,是蒙福,當感恩。 那天,和大姊通電話,她高興地講述參加大學畢業五十週年聚會的情形。一位大學好友,還問她:「你那個撕日曆的小妹妹呢?」電話裡傳遞著地球兩端親密開懷的笑聲。 得獎感言 我曾在二十五層的辦公室裡工作了三年。樓下是該市最長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街上的汽車不分晝夜川流不息。在一段日子裡,我欣喜地迎來了兒子,悲痛地送走了母親。俯瞰窗外,高度使汽車變得渺小且緩慢。 我常想:車裡究竟載著怎樣的人物?何等的心境?行駛的方向?赴喜筵還是奔喪?接新生兒回家,還是送父親進醫院?是要訂婚的戀人,還是去打離婚官司的夫妻?是赴職高就,還是被解雇回家…… 人生就像一輛行駛在崎嶇路上的車。嫉恨苦毒讓平坦變得泥濘,寬容饒恕使障礙成為通暢。山窮水盡疑走投無路,奇妙恩典使柳暗花明又一村。 饒恕正是神給人預備的奇妙恩典。以掃饒恕了佔有其長子身分的弟弟雅各,使雅各全家能回到迦南地;約瑟饒恕了陷害出賣他的兄長們,荒年中拯救了以色列民族。夫妻因著饒恕恩愛;手足因著饒恕同心;教會因著饒恕更加合一。人生路上,饒恕是何等奇妙的恩典。 不久前,我搬進了新的辦公室…
Read more

暗夜倖存後的一扇窗

她從信仰裡找到療傷的大能。 諮商室裡,鵝黃色澤的兩張舒適單人麂皮沙發,隔著圓型的白色茶几九十度角地相望著。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踏進諮商室的M小姐有點扭捏畏縮,眼神無法直視我,身穿鬆垮垮的暗褐色針織上衣,配上皺巴巴的卡其長褲。她一坐進鵝黃色的麂皮沙發,整個人就陷了進去。一團米黃背景透著她畏懼黯淡的眼神,好像一團陰霾團團圍住她,蜷蜷瑟縮的肢體動作,讓我立即感受到她的不幸。 M小姐終於在幾次的信任晤談後,開始打開壓抑了許久的痛楚回憶,也揭露出強迫症與憂鬱症的病灶根源。 痛不欲生的經歷 「那是一個一如往常的夜晚,後來回想起來,那夜的天空特別黑黯,加完班已近晚上十點多,機車停在大片停車場的一角,我整整疲軟的衣領大步往前,拉緊鉚釘背包 ,心裡甚麼都沒想地往機車走去。 不料在這途中,我被黑暗中猛然伸出的大爪強擄住,下意識地張開嘴,欲使出全力嘶喊我的驚恐,我的嘴巴卻被摀住無法成聲。他, 強行將我拖向數十步之遙的灌木樹叢下,頓時失去平衡的我額頭撞著地上碎石子,微微滲出血,嘴角因被用力摀住瘀血腫痛。我沒有哭喊的時間,腦袋只有求生本能地飛轉:「我要想辦法活下去!」 忘記我的手握成拳頭胡亂揮舞了多久,不但無法阻止他,而且換來更殘暴的激怒後的攻擊。臉上、頭頂、身體都承受沉沉的撞擊,不斷累增的痛苦侵占著我的每條神經,僅存的意識冒出了一個問題:「我還可以活下去嗎?」最後,我陷入深不見底的昏厥中。 「我在哪裡?」我醒過來了,卻希望從此不再醒來,下腹部的疼痛讓我覺得自己很羞愧且污穢。外在的傷結痂復原了,我內在靈魂的傷繼續淌血化膿,發出腥腥惡臭,我厭惡我自己! 我開始陷入不斷洗刷身體的強迫症,與暗不見天日的晦暗憂鬱症裡,載浮載沉了大半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過日子的。我無法工作 、生活、不哭泣,甚至無法活下去 。我不理任何家人朋友,而孤絕我自己,心裡滿是怨恨,怨恨他毀了我的人生!更恨,為何挑上我?」 尋找改變的契機 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多年,越來越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專家,真正驅使受輔導者改變的不是我,而是來自他們自身。那麼如何激發受輔導者內在的療癒力量呢?其實是我一直不斷在探詢與思考的問題。 每次的晤談都讓我覺得M小姐的人格破裂、瓦解,甚至體無完膚,一次又一次剝洋蔥似地挖掘內在,反反覆覆地重新經歷創傷。她痛恨自己骯髒,深覺自己罪疚莫名,認為上帝遺棄了她。她把對那邪惡之人的憤怒投射到自己身上,形成扭曲、低賤的自我形象。 不管是系統減敏感法、空椅法、觸鈕法、洪水法,還是彷彿法(註:這些都是心理治療中的技術),對M小姐似乎不太管用,終於她在信仰裡找到了力量。說來神奇,似乎時候到了而水到渠成。就在M小姐處理傷口之時,也是她最不知所措,找不到信念支撐的時候,她被朋友鼓勵邀約,來到教會。 神話語的療癒力 M小姐說,在牧師佈道的時候,她隨意翻閱手邊的聖經,赫然映入眼簾的字句,使她震驚地感受到似乎上帝正在對她說話……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 6:14-15) 「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愆。」(來 8:12) 「我必搭救你脫離惡人的手、救贖你脫離強暴人的手。 (耶 15:21) 這些字字句句都精準地敲進 M 小姐的內心深處。於是她從信靠主的過程中,一步步地找到了力量,並吸取聖經裡頭蘊含了飽滿充足的勇氣:「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賽 40:29)並學習饒恕的功課:「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羅 12:17) M小姐開始醒覺饒恕他人,自己才有可能重拾自己的人生。「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19:11) 她感受到自己並非被神棄絕於門外,相反地,神眷顧她。她遂萌生改變信念的勇氣,學習要饒恕他人,才是寬恕自己,也才有幸福的人生可言。 最後一次的晤談,M小姐用這段經文向我做了個告別:「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 12:10) 從M小姐身上,我清楚地看到信仰紮實地改變她的信念,信念改變讓她的想法感受也隨之而變;使她產生希望與力量去饒恕、去愛自己。她,從信仰裡找到療癒力! 回顧我心理諮商的經驗,我一直不斷地尋找神奇的療癒復原力,以撫慰受傷者心靈的疼痛。我發現原來在信仰裡有這股療癒的能力,因為M小姐讓我看見──學習饒恕後,將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得獎感言 人,何來的勇氣從傷痛中復原?那麼,人,又如何長出力量去寬恕他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呢?我覺得是信念帶來的力量與勇氣,可是信念從何而來?從信仰而來,有信仰的人清楚自己正往神光明的應許之道前進,堅信上帝會適時地指引與扶持。我們的生活將越加美好,生命會越加豐富,於是我們有力量站起來,繼續邁進。 這是一個我在工作場域中真實的案例。即使諮商過程中曾經牛步不前,但我和案主都相信任何風暴都會過去,我們都會從這當中學習成長;那股前進的力量滿溢心靈。…
Read more

走出心靈的囚籠

維持婚姻生活並不容易。我也和尤塔一樣,時不時就想「落跑」,用拆散、爭吵,或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夫妻倆人朝夕相處在同一屋簷下,還在教養下一代、經濟、身分地位等各方面唇齒相依、互相影響,對彼此的依賴與期許越多,失望與傷害也就越大。尤其在一起久了,戀愛時期的新鮮感消失,因為熟悉,也不再討好、迎合對方。這時,雙方的真面目便會顯露無遺。

聽從父訓受益多

我前半生命運的轉折,受父親的點化良多。在當時沒覺出他怎樣的遠見卓識,心比天高的少年人自以為是得很,惟不願悖逆,惹得老人家生氣,只好屈從罷了。直到若干年後開花結果「摘桃子」了,方悟出他的睿智正確來。僅舉兩例為證。

結出口中的美果

說所當說,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長久以來,在職場宣教的領域裏,讓我深刻感受到職場基督徒所面對的信仰思想,與各種現實環境的衝擊。 基督徒被裝備進入非基督徒的世界,有時不僅要解釋信仰的疑難,更需要謹慎地藉由適當的言語,將神的愛、接納、饒恕表達出來,好使人從真理的認識中得到完整的醫治。 決定優先次序 難就難在,身邊有人婚姻受挫時,到底是神學真理的討論為先,還是關心傷心破碎的心靈為要?有人經濟受困、瀕臨破產時,是信心的真理優先,還是迷惘心境的安慰重要?年輕孩子偏差走迷時,是先罪惡道理的探討,還是希望破滅、傷心欲絕的體恤為先? 有一天,耶穌同著門徒及一群跟隨的人進入加利利的拿因城,迎面來了一個送殯的隊伍,是寡婦送葬她的獨生兒子,耶穌看見那寡婦(想像一下那絕望傷透的寡婦),就對她說:「不要哭!」(路7:13) 就是這麼直接,沒有多餘的說教與討論。耶穌試圖止息寡婦的眼淚,最後還把那少年人復生,還給他母親,使絕望的寡婦重新有了盼望,眼淚轉成歡笑。 從前我有一個遲婚的女學生,當醫生告知她懷的胎兒不健全,周邊的人力勸她墮胎。她非常徬徨難過,覺得那些人怎沒有想過那是一條小生命?在她極度沮喪無助的時候來找我,我看到的是一個為母的心。我告訴她:「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 127:3)理當接受上帝的安排,如果生下一個天生不全的孩子,唯有用更多的愛和耐心照養,她立刻說:「只要是上帝給我的,我願意無怨無悔地接納神的旨意!」 她每次去產檢時,我們都迫切禱告,並宣告耶和華的醫治已臨到這未成形的體質,胎兒的肺腑已被神覆庇(詩139:13)。到了產期,我看到她滿懷信心地走進產房。神口中的話語真的厲害,當嬰孩哇哇出生時,竟是一個健康的寶貝。如果當時我沒勇氣說當說的話,這寶貴的生命早已斷送在眾人的無知中,感謝神,祂的話語句句帶著能力。 說當說的話 上帝差遣我們將「當說的話」傳出去,這也是歷世歷代上帝差派先知的最主要事奉。耶利米蒙召時,神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耶 1:9)於是耶利米成為列國的先知。在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眾民的反對下,仍然可以成為堅城、鐵柱與銅牆,去喊叫、去勸誡;以眼淚和堅忍,忠心地把神的話語傳給墮落而岌岌可危的猶大國,只可惜忠言逆耳,最後耶利米眼睜睜地看著猶大敗亡在巴比倫人的手中。 教會建立之初,猶太教士常質疑保羅為使外邦人較容易歸信,而將福音真理淡化了;保羅卻覺得猶太教士在福音上附加許多律法規條 ,模糊了福音真理。就在彼得、保羅和猶太教士,與一群外邦信主的門徒聚集在安提阿時,保羅為了真理的緣故,當面指責彼得的行為像是偽君子。他勇敢地說出「當說的話」,以杜絕這樣的歪風繼續漫延(加 2:11-12) 有能聽的耳 在職場或教會,許多人為了不想正面衝突,常常迴避話題,或在妥協中將當說的話吞下,結果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違背了真道。如果為了討好和迎合,將當說的話噤口或掩飾了,那是信仰的扭曲,只恐怕在待人處事上會更加危險。 在我們的事工配搭上,同工們長久受困於一位同工的「完美主義 」,這位完美主義的同工甚至有人際潔癖,所以很多探訪和牧養工作被耽擱;又因為對自己要求很高(當然也對人高度苛求),而禁不起任何打擊,沒有人膽敢指出她的問題來。 有一天,當她發現自己邁不開腳步,也跳不出自己定規的框架時 ,她痛苦地大聲哭叫:「為何沒有人向我說真話!」這時,我才告訴她,如果不是出於她的自省,如果不是她現在發覺盲點,那些別人口中「當說的話」將會造成她的反彈和衝突。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25:11)願我們都有從神而來的智慧,在善上聰明,從口中結出美善的果子。

奇妙的領航者

神的話語是人生最佳導航儀。 2003 年我們移民來美,那時我已是不惑之年,雖說是年入不惑,然而踏入異國,卻是疑惑又驚恐。所有人事環境的不熟悉,讓我在不惑之年,開始了一段與神對話的奇妙經歷,也真實地體會神話語的威力。 舉目無親心茫然 兩只皮箱,身無絕技,一口破英文,還帶著一個不諳英語的孩子 ,我憑著甚麼在這塊土地立足呢?記得第一次到加油站加油,我緊握小紙條,裡面註明著加油的步驟,小心翼翼地反覆背誦,深怕弄錯一個步驟。 我當然看不到自己的臉色及表情,可是一位路人告訴了我。他問我:「你還好嗎?你是不是迷路了?」沒想到我的緊張害怕,竟讓人一眼看出?!如果這點加油小事都讓我心神恍惚,更遑論其他了。那麼我到底可以憑著甚麼開始我們的新生活呢? 神話語給予勇氣 「萬軍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亞4:6) 神的話語,如當頭棒喝!我要倚靠祂!也唯有倚靠祂,方能成事。我鼓足勇氣挑戰每一天的來臨。年幼大衛擊敗巨人歌利亞,不就是憑著一句話:「我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嗎?於是我開始大膽地支取神的恩典與應許。 第一次開車上高速公路,萬分忐忑,真想閉著眼睛,不看兩邊熙來攘往的車輛。神的話臨到我,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29:11)於是我鎮靜下來,因為神是賜平安的神啊!一路上神與我同行。 在一個我不認識人,人不認識我的大環境裡,我如何賺取第一筆收入?我捧著自己的手工作品,停在藝術村的商店門口,遲遲不敢再跨一步。神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書1:9)好吧,神既然這麼說了,我就硬著頭皮,毛遂自薦,將手工作品給店家看。當我走出商店,我是兩手空空且面帶笑容。原來神的祝福可以來得這麼快! 定睛在祂身上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 ,就是在一所教會學校。我高高興興地想,教孩子不難吧!一個星期後,棘手的事來了,除了教孩子外 ,老師們得輪流主持每天早上的禮拜,並主講聖經章節。 我既不是牧師又非傳道人,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就在我卻步時,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神要求我定睛在祂身上。我只管準備功課,其他的交給祂。就這樣,我完成了首次的經文分享演說。 神的話語,總是適時的出現。神的應許,也會是在最恰當的時候來到。好幾次,工作上遇到挫折,情況似乎變得很糟,不知會繼續壞到什麼程度?我變得沮喪!這時,神的話語又來了:「雨雪從天而降 ,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 ,絕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賽55:10-11) 神的話這麼清楚表明了,事情的好壞都有神的計劃,背後是有祂的祝福。神的慈愛,一如雨雪從天而降,滋潤地土,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我所要做的只是相信祂,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 航行中的明燈 人生有許多的新起點,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色的轉換、工作的遷移……。每一次的起點,都是一項人生挑戰!幸運的是,我有一位始終如一愛我的天父,祂的話語,帶領我走過無數的幽暗山谷。祂的應許一如航行中的明燈,是我生活中的盼望。我依靠祂,每一段的人生路,不會是孤單無靠。 幾個月前,我們舉家從外州搬來加州,我的人生航道,是否也轉變了呢?這又是一個新起點。雖然我不明白神的計劃,但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神為我預備的道路,一定更適合我自己。 人生的航行中縱有風浪,神的話語卻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將這些風浪化成感恩的風景。航行也許到大洋,或到小川,而我只管安心地搖槳,因為深知我的船上有最好的領航者──神(的話語 )。

聆聽神的聲音

五心妙法,清晰聆聽神的聲音。 我常常思索,神為什麼不用很嘹亮、很清晰的聲音與我說話?這是一般人慣用的溝通方式。祂卻喜歡用迂迴、間接、隱晦的方法與人溝通。當我發現,人有靈魂而且靈魂也需要溝通的時候,才瞭解個中原因。 以心靈溝通 人體用肉耳來聽世界上的聲音的,它是經由空氣或物質的波動或震動,達到耳朵引起共鳴,再傳輸到聽覺神經。我們若處在真空中,就都要成為聾子了,因為沒有傳遞聲音的媒介。神不願意用有限制的工具來表達祂自己,神希望開發人與生俱來的另一種聽力,是不受外在條件或環境限制的溝通能力,也就是靈的溝通。 靈的溝通必須靠靈的語言與聽力。其實人是有超越聲波的聽覺能力。靈魂的聽力,可以經由文字、環境、表情、冥想、靈感來獲取。只是我們人類不注意,也不常使用這種聽力,所以它就會變得遲鈍了。另外這個世界的雜音太多,以至於無法從肉耳聽得見的聲音裡,分辨出感應靈魂的聲音。神的聲音就是要感應你的靈魂。 要聽到神的聲音,受到神的感應,必須具備五個心,缺一不可。這五個心是虛心、誠心、專心、清心與信心。 虛心 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祂的門徒彼得也說過,神抵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不是神要把人壓低,是因為柔和與謙卑正是耶穌的屬性,人只有柔和與謙卑,才能與神的靈產生共鳴。這個世界的競爭法則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天國的法則恰恰相反,而是「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太 23:12 )只有虛心的人,才能領受天國的感動。 誠心 第二顆心是誠心。曾有一個婦人問耶穌在哪裡敬拜上帝比較好,耶穌說,敬拜神不在乎地點,敬拜神的人必須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誠心是人與神溝通的工具,因為心誠則靈。誠心的祈禱,可以穿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超時空的神那裡,神也必定給他回應。 專心 神說,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就必尋見。 (耶 29:13)專心是尋求神的第三個心。求世界的學問都必須專心,何況尋求創造宇宙的神呢?當我們專注在一件事物時,集中的能量最大,感應度也最強。專心尋求神的人才能聽到神的聲音,領悟神的啟示。 清心 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保羅也說過,人非聖潔,就不得見主的面,因為神是聖潔的。有一次,耶穌到聖殿去 ,發現裡面充滿了買賣牛羊鴿子的攤位,或者兌換銀錢的人,於是用鞭子把他們都趕了出去,說我父的殿是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了。新約保羅說,豈不知你們的身體就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面。如果我們的裡面充滿了牛羊鴿子或銀兩,神是不會住在裡面的 。如果你要在內心看見神,你就必須「清心」。 信心 第五顆心是信心。有一個患了嚴重血漏病的婦人,在擁擠的人群中來找耶穌,希望得到醫治。但是擁擠的人太多、太嘈雜,她心裡想我只要摸到祂的衣裳,就必得醫治 。她很努力地擠到了耶穌跟前,摸了耶穌的衣裳,血漏立刻止住了。耶穌轉過身來,問是誰摸我的衣裳,周圍的人很詫異,說這麼多人擁擠你,你還說誰摸你。耶穌說,不然,有人摸我。那個婦人戰兢地到耶穌跟前,承認是她摸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碰擠耶穌,耶穌獨獨感到婦人在摸祂?其他的人都是看熱鬧的、好奇的,只有這個婦人是憑著信心來摸耶穌的。聖經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凡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一個人到神面前來,必須要有信心,才可能得到神的恩典與回應。 如果你具備以上五顆心,你內在的心靈就能夠聽到神的聲音,感受到神對你的回應。這是歷世歷代的信徒所經歷的、試驗過的。他們不但聽到神的聲音,更領受從神來的生命與豐盛,使他們的人生因此而改變。朋友,你不妨也試一試,看靈不靈?

廿世紀美國兒童讀物之王

把話說進漫畫裡、兒童讀物裡、韻律裡。 美國兒童如果沒有讀過休斯博士(Dr. Seuss, 1904-1991)寫的書,那簡直就是沒有讀過兒童讀物了。 休斯博士寫的兒童繪本書是過去五十年來最暢銷的書,不但廣受兒童歡迎,連成人也樂於閱讀。他一生共寫了四十餘本書,並獲得了 1984年度的普立玆特別獎,表彰他為兒童教育和閱讀的不凡貢獻。 休斯博士於1991年逝世,享年87歲。1998年,全國教育協會為了紀念他為美國人民所帶來閱讀上的享受,將每年的3月定為全美閱讀月;而各種介紹休斯博士和他作品的文章及網站也十分豐富,休斯博士顯然是20世紀美國兒童讀物之王。 休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專注於書寫既有趣,又富韻律節奏的童話故事,他的用字精簡傳神,讓兒童們因能讀懂趣味十足的文字而愛上閱讀。 他所書寫兒童讀物的特色可簡單地定為:注重故事的完美結局、創作靈感的自由發揮,及文字上的韻律感。 把事情做得完美 小時候他的父親不斷教導他:「無論你做什麼,都要把它做得完美。」休斯把這句話牢記在心,並付諸實行,不過他並未如父親所願去從事體育活動。他更喜歡聽母親每天晚上為他所講的故事,他對故事的情節並不在意,倒是對母親講故事的聲調和節奏深感著迷。 少年時代的閱讀和所接觸的人和物,休斯都牢記在心裏,在後來所寫的書中,許多人名和事物都是來自他青少年時的親身經歷。休斯從小就顯示出他注重事物的完美,因此他看重的不是事的本身,而在於其終結。 注重文字的韻律感 漫畫創作的成功,並沒有讓休斯忘記幼年迴盪在腦海裏的兒童故事韻律感,然而當他開始創作一本帶有韻律感的 ABC兒童讀物時,卻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 1936年,休斯坐船前往歐洲,當航行於風暴中的船發出有節奏的聲音時,休斯的靈感來了,他嘗試寫出和發動機有相同節奏和韻律的故事──《瑪博瑞街見聞錄》(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 注重故事完美性的休斯寫出來的書,開始時並不被出版商接受,正如許多名作家的遭遇一樣,休斯博士的這本書至少被二十家出版社退稿。幸好休斯並未放棄,否則今天的兒童就少了許多閱讀上的享受。這本終於得以出版的兒童書,一上市就賣出一萬本,至今這本書銷售量已超過幾百萬本了。 受到《瑪博瑞街見聞錄》出版成功的鼓勵,休斯開始構思下一部童書,並連續出版了好幾本童書。休斯博士的名字開始引起兒童和成人讀者的注意,讀者在買到一本休斯博士的新書後,就會期待他的下一本書出版。 雖然休斯的書廣受歡迎,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追求故事的完美性。比如著名的《葛林奇怎樣偷走了聖誕節》(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休斯只花一週時間就寫成,但卻整整花了二個半月才完成故事的結尾。 《帽子裡的貓》(The Cat in the Hat)一書,更能說明休斯對故事韻律的專注和執著。當初出版商要求休斯用少於四百個單字寫一本書。休斯就精選出225個字認真研究,直至找到一對押韻的詞才開始寫作,最後僅用了220個單字就完成了這本著名的兒童讀物。 寓教於樂的故事 另一本名著《綠雞蛋和火腿》(Green Egg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