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康熙大帝的基督思想

之前筆者發表的「康熙大帝的基督思想」(編者註:飛揚雜誌#104期),曾經論及康熙大帝乃中國歷史上,延綿兩千年封建王朝中少有的開明君主之一。此乃因著他的觀念開放,深受洋顧問新思維與西方宗教的影響。這位皇帝運用的是中醫原則,既注重今生的健康保養,又不排斥舶來醫學的妙招療治疾患,而且更是信奉永生之道,為身後之事鋪墊預備。
例如對於炎黃醫術的祖宗遺傳,康熙既遵行之,卻不盲目迷信,他覺得那些“靈丹、妙方”等均屬無稽之談,不可能延年益壽。他相信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各有定數,萬物均有定時,包括生與死在內,故應該順乎天意、服從自然律。這一點頗似《傳道書》三章一節中所闡的精神:「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允文允醫
因而康熙對於以斜門歪道、巫術謬法,來圖獲高官厚祿、錦衣玉食的江湖郎中,一概加以驅逐。對於“所學既淺,而專圖利,事應酬”立心不善的庸醫,他也予以取締。他認為:作爲一個醫生,首先得具備仁慈濟世之心,要有“不務利,不分貴賤,治人之病如己之病”的職業道德。同時有“推術奧妙、研究深微”的嚴謹作風。再就是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醫術。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要“又紅又專”。他還極力推崇醫聖孫思邈的“上醫醫未病之病”的概念,以防患於未然,預防勝於治療爲主,來保健身心。
康熙本人愛好廣泛、博覽群書。“文是基礎醫是樓”,從小自學成才通曉中醫,閑暇時興致上來,竟時常免了君臣之禮,親自給手下臣宰們斷病、開方,弄得下屬們誠惶誠恐、驚愕不已。

擷取精華
對於此時業已傳入中原的西醫,他不予禁止,不以大臣所奏的那樣“有傷風化”、有悖傳統禮教為然。他下令請當時來華傳教的法國人巴多明,翻譯出版《人體解剖學》,並說「此書一出,必大有造於社會,人之生命或可挽救不少」。可見恤民之心、崇尚科學之一斑。康熙在不惑之年曾患瘧疾,太醫們用了針灸、草藥等多方療治,仍不見好轉。他決定以身試法,用洋藥內服試治。大臣們當然是一致反對了,但他固執己見,用了金雞纳霜〔奎寧〕,從而得以痊愈。於是龍顏大悅,頒發聖旨,在全國推廣奎寧藥物以控制瘧疾。並且還撥出了專款、房舍,在宮廷裡面建立了實驗室,專門供傳教士們進行科學研究之用。所制成的西藥,除了皇家御用以外,也常賞賜給王公貴冑們。
十七世紀時﹐天花肆虐全球﹐所向披靡﹐神州赤縣也無數人中招﹐就連康熙的父親順治帝也難逃此劫﹐染上了這種烈性傳染病而薨﹐年僅24歲。後來歐洲人發明了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天花﹐康熙從洋大臣那兒得到進獻的方子後﹐即可在宮內率先應用﹐果有理想的效果,於是他下令在全國推廣使用,就連邊塞外的四十九旗和喀爾喀蒙古都不例外,普遍接種牛痘。“初時年老者尚以為怪”,康熙“堅意為之”,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天花在中國的流行。如此開明之識、開放之舉,對於至高無上的天朝,以及時值盛世、中華版圖最大的帝王來說,實在屬於難能可貴了。
其實康熙年幼的時候體質並不好,曾經吐過血,常久病,但他不是消極地靠藥物保養,而是積極地進行騎射、旅行、田園耕作等來強身。且生活簡樸,“粗食軟蔬﹐不喜厚味”,畢生又偏愛閱讀,潛修技藝,興趣多廣,因此得以正氣存內而祛外邪。五十歲時“方有白發數莖”,神形不衰,精力過人。他的健康長壽,對於開創、維持大清入關立國以來的穩定局面-“康熙盛世”,是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他也由此奪得了中國史上光是有年號的219位君主之中的高壽銀牌,活到69嵗。金牌得主則是其孫-乾隆帝。

以詩載道
然而光是今世的保養不夠,康熙對於基督教傳揚的天國永生信而不疑,積極“積財寳在天”。這一方面的史書記載甚少,宮廷檔案亦諱忌極深。但從他自己毫不避諱的詩賦揮灑中,不難拼圖出個大概輪廓來。儘管中華天子深受儒、道家之影響,被世人稱為“康熙老佛爺”,但並不囿於傳統思想的束縛,對於外來真理也探尋求所、知之甚深,就像筆者前文中所引證的那些詩詞等即是明證。
本文再次闡述並轉引幾首康熙帝所書的神學題材詩詞,藉以窺其基督信仰心跡。
「森森萬象眼輪中,須識由來造化功。體一無終而無始,位三非寂亦非空。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憑聖子通。除卻異端無忌憚,真儒偌個不欽崇。」
此篇七律,上闕道明了,大千世界、宇宙萬物都是源自上帝的創造,三位一體的神是自有永有、創始成終的,這和基督教的神學觀念一致。下闕提到了,人類始祖犯罪後,從此人便世世代代與神隔絕了,直到耶穌降世、爲人代罪,開闢了天父救恩的蹊徑。如此真理可摒除異端邪教,故連權傾天下的皇帝老兒也欽佩崇敬不已。
「妙道玄玄何處尋,在玆帝監意森森。群生蒙昧迷歧徑,世教衰微啓福音。自古昭昭臨下士,由來赫赫顯人心。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淚滿襟。」
這首七古,對仗工整,言簡意賅,把世俗諸教形容得惟妙惟肖,把人的學説比喻為歧途、死胡同,惟有基督教帶來永生之道。絕對是詩論信仰的絕妙佳作。且將“Good News”這個基督教特有語彙,假以中文的“福音”代為表述,寫入詩句,開創了至今華媒仍廣爲使用的這一文符佈達方式,實在是妙不可言。
「立天地之主宰,造人物之根宗。推之於前無始,引之於後無終。彌六合兮無間,造庶類兮靡同。本無形之可擬,乃降生之遺容。宣仁愛以博化,理微妙而難窮。」
這篇《讚詞》,重申了上帝是創世主,無始無終。人無法直接面對看見神,只能藉著耶穌的降世爲人,將上帝的形象部份地顯明,正如耶穌所宣稱的「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14:9)。聖道的核心就是愛,神就是愛的化身。《聖經》的奧秘是人難以全解洞悉的,即使是三百多年之後、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有限的頭腦仍是不能夠盡知的。這一見地跟康熙帝的另一副對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如出一轍。滿清君王之見,確實不假。

功敗垂成
回顧歷史,假如康熙朝代的羅馬教宗,接納了在華宮廷傳教士利瑪竇所建議的主張:不將中國人祭祖敬天的禮儀,視為拜偶像行爲,只不過是表達對聖賢和祖先的懷念與感恩;牌位之類的也只是符號象徵,並非有邪靈附著,一如西人掃墓向逝者獻花憑吊同理,無甚屬靈的意義。假如梵蒂岡當局不那麽盛氣淩人,自以爲是,像歷史上“以人的心,度上帝之腹”所犯下的一些裁判錯誤,那麽,清世祖的正式皈依,甚或下令朝野信奉基督的事,或許會有可能發生?如此,之前有君斯坦丁大帝,千餘年後,於遠東再現一個“康斯坦丁大帝”,在歷史中不也是件美事。
可惜羅馬教皇固執己見,十幾次派遣特使赴京逼迫清帝就範其洋規,終惹惱了康熙,他朱筆御批在梵蒂岡呈的手諭上:「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這使得泱泱大清接受天主教為國教之擧,功敗垂成,功虧一簣,至今還令叫許多教會人士每每扼腕痛惜。在康熙駕崩後,雍正王實行嚴厲禁教政策,致使天主教在神州終銷聲匿跡,直到鴉片戰爭,歐美堅船利炮轟開了赤縣神州–。
話說到這裡,人們一定會詰問:到底這些詩詞的作者本身是否為基督徒呢?沒有答案。這是任何人都弗曉得、説不清的事,只有康熙玄燁本人清楚、上帝知道。但從他的言志之詩文中可以揣測出的,則是昭然若揭,毋庸多說。其實也正像今天我們這些公開受洗、過著教會常規生活的信眾,到底是否心口如一、表裏一致,未來能不能真上天堂?一樣也是孰亦道不準的事。因爲主早就鑿鑿言之:「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太7:21),這“謎底”惟有在末日大審判的時候才會大白天下。

1 Comment

  1. 95Maik

    I must say you have very interesting articles here. Your website
    should go viral. You need initial traffic only.

    How to get it? Search for; Etorofer’s strategies

    Reply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