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禮物

聖誕節是個充滿歡樂的節日,也是分享愛的節日。然而,在這個被包裝得愈來愈商業化的節日背後,又有多少人明白它的意義呢?
原來,它有一個與人類有密切關係的意義──那就是救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將救贖的恩典帶給我們,讓相信祂的人與罪隔離,得享永生的福氣。如經上記著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 3:16)。這是無價的禮物,是愛的禮物,也是永遠生命的禮物!

神就是愛
在聖誕節,人們互相餽贈禮品,以紀念神將最為寶貴的禮物賜給我們。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捨命,立下了一個愛的榜樣。人們相愛,或因為美貌、才幹,又或是合我們心意的人。可是,神愛人不是因著人有什麼可愛之處。無論我們是怎樣卑微渺小,經歷了什麼不堪回首的生活際遇,神總是來尋找我們,對我們不離不棄,用愛來吸引我們回到祂那裡去。
世上的宗教大多數只是勸人修心養性,行善積德,卻很少說到神愛你這樣的道理。一些民間信仰甚至完全沒有要求你行善,只是一味要你用金錢和禮物供奉它,它就賜你想得到的「福氣」。明顯地,這個互相利用的關係不能說是愛。而聖經所形容的神又是怎樣的呢?「神就是愛。」(約壹4:8);「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出34:6-7);「應當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代上16:34);「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詩36:5,7)。聖經中談到神的慈愛之經文實在多不勝數。

愛的學習
在學習愛的功課上,我有一個難忘的經歷。某天晚上,正準備上床就寢,接到某間教會一個姊妹的電話,問我可否帶一對母子到教會,因她所屬教會太遠,不方便接送他們。
原來,這位單親媽媽自從丈夫離世後,十九歲的兒子因抵受不住重重的打擊而出現了心理障礙──對他呵護備至的爸爸突然離世,頓時失去了安全感;連續兩年高考失敗,感到人生沒有希望,整個人陷入了極大的抑鬱中。雖然電話裡,那位姊妹只是輕描淡寫,但我聽後心裡有一種戚戚焉的感覺。掛斷電話後,不知怎的,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於是默默地為他們禱告。奇妙地,我彷彿覺得有一股力量在推動我。於是,在聖靈的感動下,立即起身找到兩篇關於兒子抵抗逆境所經歷的故事,準備送給他們。
星期日上午,我按照相約地點去帶這對母子參加主日崇拜。散會後,我們一起共進午餐。席間,言談甚歡,感謝上帝的愛架起了溝通的橋樑!在幾個鐘頭的傾談中,單親媽媽娓娓道來她不幸的遭遇,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恍如走進她的心靈世界。那份相知相惜,也許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來形容是最貼切不過了。我感受到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高言大智,也非人生道理,而是一顆真誠的愛心和傾聽的耳。惟有經歷過苦難,我們的心才會更柔軟、更悲憫,也更能設身處地體會他人的疾苦與不幸。
過了幾天,得悉他們在收到這份特別的「禮物」──兩篇我用血和淚撰寫的文章──之後,深受感動,並引起共鳴。特別是那個年輕人,看到我兒子所經歷的苦難,與他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得到很大的鼓勵,重拾了信心,不單去報讀英文,而且買了基督教詩歌的光碟來聽。對我而言,能夠與身處患難的朋友分享神的愛,內心的喜悅非筆墨所能形容。
在往後的日子,單親媽媽經常將她的難處告訴我。每次聽到她傾訴內心的苦澀和酸楚,我除了扮演同路人的角色,「與哀哭的人同哀哭」,也不忘與她同心禱告,求神賜她喜樂的心,使其經歷更多神的愛。當我了解到這對孤兒寡婦的經濟困難且徵求對方的同意後,便將他們的需要告知教會牧者。幾個同工獲悉後分別探訪這個家庭,然後以各種方式對他們施予援手。

愛中見光
後來,喜見母子倆經常結伴參加主日崇拜,並加入不同的查經小組,我很是感恩。從而認識到,當我付出愛的時候,我的生命就發出微小的光芒。也許這光不太亮,就像螢火蟲一樣,但這小小的光,卻可以照亮小小的角落,讓黑暗的夜晚,有了生機和溫情。
世間悲苦未必是缺衣少食,乃是沒有愛。聖誕將至再思神愛。回應神的最好方式就是立志成為傳遞愛的管道,使更多人因認識耶穌基督,心靈被愛觸摸,學習愛並付出愛,再寫生命翻轉見證。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