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新眼

1981年來美進修時為了繳報告,花了一百多美金買了個電動打字機,抱著投資的心理,心想雖所費不貲,但這可是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則,說不定用得好,這「兄弟」(Brothers)電打還真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哪。誰知學位還沒拿到,寫報告的「利器」新秀──電腦就毫不客氣地將電打一腳踢開,短短的三五年之間,在校園中就完全取代了電動打字機。

這還沒完呢!本以為就像計算機(calculator)取代算盤,電腦也不過就是大型的電子計算機,快速代行一些繁複瑣碎的運算功能罷了。誰知個人電腦(PC)出爐後,人類的行為模式從此整個被顛覆了。

廿年後的今天,高科技幾乎在各個行業中都造成工作型態上的改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誰會想到不過將十進位變換為二進位的一個運用,造成的影響居然可以「顛覆」所有人的生活型態?

任何型態的變化、創作、突破、轉型,或視野座標的轉換等,都有可能造成人在生活型態或行為模式上的改變,有些改變程度較深,甚至會挑戰傳統的思維。但無論程度是深是淺,可以肯定的是:適應生活與思想模式的快速變化已成為廿一世紀人類的必修課。在人類歷史中,已有許多先知先覺先行動的開路先鋒,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先學一些功課。

美國現代舞蹈之母
十七歲的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第一次去觀賞心儀已久的聖丹妮絲(Ruth St. Denis)帶著東方神秘色彩的舞蹈。瑪莎仔細地望著舞台上聖丹妮絲的動作、眼神、與舞衣,她知道自己的一生將與舞蹈成為結下不解之緣。

雖然比一般人都起步得晚,但葛蘭姆很快地就展現出她在肢體動作與空間感方面的才華,十年的習舞就已追上同儕,並成為舞團中的台柱和教練。

不但在舞台上被認可,葛蘭姆也將舞蹈正式帶入學院。但對接近三十歲的葛蘭姆而言,肢體語言只是一個工具,雖然她的舞蹈技巧已超越一般同行的水準,但是卻苦於無法將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感受,透過傳統貴族式的芭蕾舞蹈表達出來。因此葛蘭姆進入人生的一個極具挑戰的景況──如何改變舊有的思考與表達的模式。

葛蘭姆花了另一個十年來揣摩,如何創作出一套更能表達現代人感受的肢體語言。另外她也拓展出相關領域的瞭解,特別是在音樂上,開創了為舞蹈而作曲的先例。為了創作出屬於美國文化的舞蹈,她花費了許多時間到美國各地旅行,而體驗出印地安人的生活與心境,這些經驗都成為她後來編舞的最大靈感來源。

有人說瑪莎葛蘭姆對舞蹈的貢獻,就是把觀眾從「欣賞舞蹈」帶入「思考人生」,將舞蹈的視野提升到更高的座標。因而被推崇為美國現代舞蹈之母(註1),

導路先鋒
以提出「多重智商」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而聞名的哈佛大學人類成長學教授郝爾嘉納(Howard Gardner),曾研究廿世紀七位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他們的創作如何改變了許多人的思考和表達方式(註2)。

嘉納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挑戰傳統思維與形式,開拓新疆界的傑出人物,雖然才智各不相同,但卻具有五個共同的特徵:
赤子之心:最單純的人往往最容易看見問題的核心。
專長所在:在自己最專長或熟悉的領域中嘗試改變或突破,較容易成功。
時機配合:所謂「時勢造英雄」,環境往往是最有效的催化劑。
愛的支持:在嘗試改變當中,身旁若有人鼓勵、支持和討論,過程將會更順利。
肯付代價:當衡量改變所帶來的結果是值得的時候,個人的犧牲往往在所難免。

基督徒的福氣
但在此我不得不說,有一群人是非常有福的,就是基督徒。

在人類歷史中,影響人「行為與思考座標轉換」最大又最深遠的,就是耶穌。是祂將人類從「律法時代」帶入「恩典時代」。

因此,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是經驗過「心靈視野座標」改變的人,用基督徒常用的形容詞就是「重生」的經歷。這樣的經歷使人對行為與思想模式的改變有第一手的經驗,因此對自己的成長與改變有信心,有期待。而這些特徵與嘉納教授的研究結果也相互輝映。

赤子之心
將物理世界從「絕對論」帶入「相對論」的愛因斯坦,自小對自然界中的物體就很有興趣,他在自傳中提到,他所探究的事情其實都是他在孩童時期就開始思索的。

也由於他前半生投入物理的研究,在後半生就對人、哲學和信仰有更多的學習與思考。愛因斯坦因而建議著名的人類教育學家匹葉杰(Piaget)針對孩童時期的心智成長(cognitive development)做深入的研究(註3)。匹葉杰接受了愛因斯坦的建議,後來也成為這個領域的開山祖師。

孩童的心充滿好奇並且極其開放和柔軟。耶穌曾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一個成年人若在豐富的人生智慧之外,仍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對未來存有期盼和夢想,就很容易在平凡瑣碎的事物中看見不平凡的真理。

專長所在
能夠創作成功,或轉型成功的人,通常對所做的事「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將基督徒的思維從「地球為宇宙中心」帶入「地球非宇宙中心」理論的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同時精通數學、天文、醫學與神學。

與哥白尼同樣生長在十五~十六世紀,將「因行為稱義」帶入「因信心稱義」的馬丁路德,13歲就開始在大學中學習法律,21歲時在一個類似使徒保羅的經歷中決定成為修道院士。大約30歲左右在教學與研究中悟出「因信稱義」,突破了一千多年來的基督徒思想和行為模式(註4)。

時機配合
改變或開創新方向最好的時機是在覺得有欠缺,或與別人想法與做法有相當差距的時候。但許多轉型或創作成功的人,他們卻都坦承,在過程中,有許多事情配合的完美,與想法的產生都是超過自己所能想像的,是很神秘且奇妙的經歷。以賽亞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賽40:31)神的恩惠具關鍵性的地位。

愛的支持
在嘉納原本的研究計劃中,情感上的支持這個因素雖然未納入他的理論中。但是在他所研究的這七個對象上,嘉納卻發現,每一個人不是有他所愛的親人、朋友在旁邊鼓勵,就是有忠誠直言的工作伙伴一起打拼。在聖經中有關愛的教導在此更是不用多說,「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林前16:14)

肯付代價
然而,思維、理念、行動或創作不為當代人接受,甚至被攻擊的比比皆是。

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當時大約不超過一打人能真正懂得「相對論」是什麼;哥白尼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甚至不被同代神學大師馬丁路德接受,直到死後才由伽利略為他正名。當耶穌出來傳道時,人說:「拿撒勒能出什麼好的嗎?」(約1:46)此外,孤獨感往往也是在改變,轉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敢付代價的決心是座標轉換成功的堅持力之源。

你我的挑戰
在新約聖經中,行為模式改變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應當算使徒保羅了。從一個維護傳統宗教的法利賽人,攻擊基督教、基督徒,轉變為傳基督福音的使徒,並擁有一般人無法體會的「三層天」經歷。因他的特殊經歷使他在新約中所寫的十三封書信中,顯出他豐富的生命內涵和坦然釋放的處世態度,他說道:「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2)

雖然很少人有如同保羅那般奇蹟式的人生座標轉換,但我們卻也曾經歷過神改變的大能,知道神賦予我們無限的資源。身為天父的兒女,只要常保一顆如孩子般敞開、單純的心,從我們熟悉的事上做起,加上神與親友的支持,我們只需再付上點代價,等候神的時間,相信一定能看見神為我們所畫的人生疆界是座落在那何等豐盛的佳美之處。

除了嘉納的五個要素之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座標轉移方法──相信耶穌。

註1: Gardner, Howard. Creating Minds, New York:Basic Books, 1993, pp.266~353.
註2: 同(註1),此書所研究的對象包括弗洛依德、愛因斯坦、畢卡索、史特文斯基、艾略特、瑪沙葛蘭姆及甘地。
註3: 同(註1),p. 89. Piaget在孩童心智成長方面的貢獻可參考www.piaget.org
註4: Galli, Mark & Ted Olsen editors. 131 Christians Everyone Should Know, Nashville, TN: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2000, p. 34, p. 346.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