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你心勝過一切

韋后,馬后;兩種風範,兩種心地。

不同的人在環境變化時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兩位皇后的故事。

韋皇后是唐朝皇帝唐中宗李顯的夫人,她是歷史上有名的敗壞朝綱的人物。李顯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三子,高宗死後繼位,當皇帝不到一年就被武則天廢了。被廢後又被放逐到房州,當時身邊只有韋氏。李顯在房州時惶惶不可終日,因為他與韋氏的小命真可謂朝不保夕。

李顯知道,他母親武則天為了篡位已經親手殺了兩個兒女了:她為了嫁禍於高宗的前任皇后,曾親手扼死了自己在襁褓中的女兒;她又怕大兒子李弘會威脅到她的權力而把他毒死。李顯在房州終日想的就是這些事情,他最怕朝庭來的人了,「每使至,帝輒恐,欲自殺。」他尤其怕他們帶著盒子來,因為說不定盒子裏放的就是一條白綾或一壺鴆酒。朝庭的人一來,他就篩糠似地發抖。

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的韋后
李顯在被廢的二十一年裏沒有被嚇死,完全歸功於韋氏在心理上的支援,韋氏經常安慰和鼓勵他。 李顯很是感激,他對韋氏說:「一朝見天日,不相制。」李顯等了半輩子,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武則天因年老生病不理朝政,張諫之政變得手,逼武則天退位,李顯復辟成功。

這段歷史頗有西方童話的味道:漂亮女子在經歷千辛萬苦後,終於等到王子的出頭之日,自己又夫榮妻貴成為皇后。這是西方八股。童話的最後往往是:「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然而環境的突然變好卻是韋皇后走向邪惡的開始:她利用中宗的信任逐步培養自己的勢力,架空中宗;她重用外戚把持朝政,賣官鬻爵,濫用權力,秘密地籌劃著推翻唐室江山,效法武則天,做第二代女皇。只見一時間朝綱混亂,烏煙瘴氣。她又縱容女兒安樂公主天天去纏著中宗要當皇太女,遭到中宗的拒絕。

西元710年,韋氏與安樂公主趁中宗批閱公文時送上蒸餅,中宗吃後一命嗚呼。韋皇后親手毒死了曾經與自己休戚與共的丈夫,而她自己也因此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在中宗的侄子李隆基(日後著名的唐玄宗)發動的政變中,她被殺死。

孟子云:「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韋皇后正是這樣:她在觀念上已完全認同她的婆婆武則天的做法,行動自然就會跟進;而她的行為也就危及山河社稷,殃及平民百姓。她的前半生由於環境的限制,邪惡的一面沒有顯露出來。一等到環境許可,她那猙獰的面目便表露無遺。

才德賢慧的馬皇后
另一位也是從苦難中走過來,而最終成為皇后的女士。她的為人和做法與韋皇后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她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

朱元璋出身貧寒,十歲時父母雙亡,連飯都吃不飽,只好去和覺寺當和尚。他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由於生在八月初八,就叫「重八」,一個怪難聽的名字。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他就去投奔了起義軍領袖郭子興。

郭子興有個姓馬的養女,不知為什麼沒有裹腳。在那個年代不裹腳的女子就是異類,就算是臉蛋再好看也沒有用,都被男人視之為豬八戒。所以馬姑娘到了十七歲還找不到婆家。郭子興一咬牙,就把她嫁給朱重八。朱重八喜出望外,趕緊雙膝跪地叩頭謝恩。郭子興可能覺得叫女兒嫁給「重八」確實有點為難,就給新女婿改了個名字叫「元璋」。

朱元璋有勇有謀,加上又是郭子興的女婿,沒多久就在起義軍當中有了名氣,因而引起郭子興兩個兒子的妒忌。他們害怕朱元璋會危及到他們當繼承人的地位。有一天他們把朱元璋關了起來,斷水斷糧,想渴死餓死朱元璋。馬氏在丈夫失蹤三天後才知道他的下落,但她不知道是她的兄長幹的,還以為是郭子興的意思,只好偷偷送飯給丈夫。《明史》記載:「後竊炊餅, 懷以進,肉為焦」。她為了送飯給丈夫,灼傷了胸口的皮膚。

朱元璋稱帝後,在群臣面前提起這件事,說她跟唐太宗的長孫皇后一樣賢慧。馬氏聽了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藉這個機會提醒丈夫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群臣同艱難。且妾何敢比長孫皇后也。」馬皇后這樣說是因為朱元璋過於防範功臣,動不動就大開殺戒。甚至連太子的老師宋濂也不想放過。有一天在吃晚飯時,馬氏拒絕進食,被皇帝問及時她說:「民家為子弟延師,尚以禮全終始,況天子乎?」說罷淚流滿面。朱元璋不敢怠慢夫人,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

馬皇后也是個成功的母親。她的兒子朱棣在繼位後每天早起晚寢,工作認真,生活節儉。他在位的二十一年間,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安定。朱棣曾公開說他這樣做是仿效他的母親。當提到他的先母時,明成祖朱棣當眾流淚。

行為──內心的表現
看完兩位皇后的故事,我們會問:既然不同的人在環境變化時會有不同的表現,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呢?《曾廣賢文》裏面有這麼一句:「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這麼說來,人們的行為模式其實是由他們內在的價值取向決定的,而價值的取向又由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而定。也就是說,人們的行為只是他們內心的表現,外部環境的變化不一定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除非這種變化首先改變他們的世界觀。

聖經明確地告訴我們:「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如果我們希望在環境變化時仍能走在正道上,我們就應該首先從心思意念上著手。實際上,人是那麼的軟弱,假如我們不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事到臨頭時是不可能靠意志來控制我們的行為的。

聖經上說:「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7:18-19)我們的意志常常無法控制得了我們不正當的慾望,我們唯有依靠屬天的力量:「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願萬能的神保守我們,不論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能活在祂裏頭,不偏離左右。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