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裡的沉思

看到街上張燈結彩,人群熙熙攘攘,採買送禮的滿天飛,便知道又到聖誕節了。此時的福音刊物,照例會闢出聖誕專集來。其實關於這個西方第一大節日的由來,內容見地不外乎兩大派觀點。

聖誕之日非要旨

一種較「真」的堅持認為,12月25日這天並非聖子的真正生日,就連目前國際通用紀元公曆法所計算的年代都有所偏差。以這一天作為聖誕日算是「將錯就錯」,以訛傳訛。這一點確實已被廣大基督徒所公認,不過如今社會已經把這節氣極大地偏離了主旋律,逐步滑向了商業與世俗化的邊緣,令原本聖潔、單純地紀念主的初衷幾乎喪失殆盡了。所以亟需正名,而不該這般大事慶祝。

另一種則委曲的詮釋,當初基督教剛剛被羅馬皇帝康士坦丁(Con-stantine, 272-337AD)立為國教不久,算是出於護教之目的,特意將這個原係拜太陽神之生日的異教節期改作了慶賀耶穌降世,用此來沖淡、擠掉舊陋習俗對世人的不良影響,屬於「明知故錯」、因勢利導。加之現今世風日下,一些人也僅僅是在這特別的時日才想起教會來,跑進裡頭瞧瞧,沒準兒能被那熱烈的氛圍所感應,由著聖靈的召喚便奇妙地歸信了。緣此慶祝一下也沒啥不妥之處。

翻開新約聖經,確實找不到聖子誕生日子的記載。按照人之常情,如此重要的事,上帝理應默示人類,以便讓萬民有個歡祝喜慶的準確依據。可是偏偏就沒有,或許神刻意隱去,因為耶穌降世主要是為了最後作挽回祭的,祂的死及復活才是焦點、重頭戲,較之生辰來更具有非凡意義。四福音書中一致詳盡記錄了耶穌受難前後的細節及確切的死期,便支持了這一論點。因此基督徒紀念主的受難和復活節一事,就不存有什麼爭議分歧。

可見聖子的華誕究竟何日,並不恁地打緊,重要的是祂曾經「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就足矣了,然後循之去思考祂降臨的原委和用意。

神子降生的真諦

無庸置疑,過生日是我們人類的特定習俗,放之四海皆然。蓋因吾等是被造之物,壽命有限,出生入死,有始有終。而造物主卻是無限的,自有永有,創始成終,祂怎麼會像區區人類那樣去慶生呢?其實神的兒子在兩千年前道成了肉身,來到凡間走了一遭,為的是擔當全人類的罪愆,如沉默的羔羊被宰殺於十字架,以其寶血成就天父對人類的浩大救恩。而三天之後祂的復活、四十日後的升天,這些神蹟在在表明了祂確確實實是天地萬物的主,而不是一般的先知聖賢、宗教教主。

除卻耶穌,古今中外的所有偉人賢達都無一不在死亡面前一籌莫展,難逃其毒鉤。這罪的工價若是追溯到始祖的根源看,係人咎由自取的(創2:17)。正是這不可逾越的終老大限,發人深思那永生之道。正如《舊約》所言:「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7:1b-2)。由此也不難窺出死是重於生的。所以我們基督徒紀念耶穌之死,意義超過為祂慶生。

復活的盼望

當然啦,更為關鍵的是死而復生。如果耶穌像世人那樣「一死了之」,那麼信徒們便會作「鳥獸散」了,也就不會有基督教和後來歷代歷世數不清的追隨者。可是祂確確實實復活了,人類史上惟有耶穌一人勝過了這死亡的權勢,從而成為普天下所有信祂之人的美好盼望。祂也將永生的靈命賜給信祂而重生者,未來祂們也必會死裡復活,在天堂永享福樂。只要今人悔改認罪,接受祂作自己的救主,就一定可以在末日之際劫後餘生,或從墳裡走出來,在空中與主相見;同在天國樂園裡直到永遠。

據史載,早期的基督徒在主後三百多年間裡從沒慶祝過耶穌的生日,大家只是持守主日、過復活節
。後來出現的這個以「行政手段」人為設立的聖誕節,才流傳到了今天。究竟它在屬靈的里程中起了多麼大的護教作用,這很難說得清楚。在此容我外綴一筆:其實神的道「法力無邊」,祂的靈自如地運行在宇宙人間,無處不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需人來「保駕護航」。反過來,人類倒是需要時刻靠著祂來保守看顧,不遇到試探,脫離凶惡。

在這個時刻我們靜下心來,瞧一瞧聖誕節的光景吧。從Christ’s Mass縮寫成Christmas,已經變為了Xmas,後者也可作如是解釋: X代表莫名其妙;m代表錢財 (money);a代表娛樂 (amusement);s代表時節 (season),成了人們縱歡享受的大好時機。到底還會有多少人在這一日真正去思想主降臨的意義呢?

正本清源

再冷眼看一看節後的翌日,那將有餘的禮物置於箱盒(box)裡分送給窮苦人家,以「憐憫人的人有福了」之習俗 (即Boxing Day的由來),亦都轉變為起早貪黑、蜂擁至各大商場搶購便宜貨的瘋狂「群眾運動」。而且在這長假期中,宴樂消費等擋不住的誘惑,弄得多元文化民主社會中的其它教徒們也有了微詞,發聲呼籲政府另闢別的宗教教主的誕生節慶,也作為公眾假日來慶賀享受,以完全憲法中的信仰自由平等。甚至連不信教的國家,現也都紛紛興起來過聖誕節,成了聚集大吃海喝、收送禮物、滑潤社會關係的又一個藉口。

這一些怪現象不能不讓神的子民們感到一種尷尬,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在這虛華的熱鬧的背後,在這喧嘩的雜音之中,基督徒難道不應該深刻檢討、好好反思一番,我們為主做了什麼樣的見證呢?從而當發憤「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進行徹底的心靈、風俗上的「撥亂反正」,回歸到義的康莊大道上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