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萬能的迷思

二零零三年二月一日,也是農曆的新年,當天上午九時,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發生了。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球時發生爆炸,機上七位太空員全部罹難。價值超過二十億美元的穿梭機,在一瞬間化為烏有。美國布希總統趕返白宮,向全國民眾宣佈這不幸事件,各地下半旗致哀。全球各地的善良人們都同哭哀悼。記者及一般民眾很自然地想到了十七年前,美國太空署已發生過太空梭「挑戰者」遇難的悲劇。往後一再強調安全第一,為何又有空難發生呢?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以防止悲劇重演呢?

相信經過一段日子,專家們會找出發生的原因,及應付的對策,但誰又能擔保以後永不再發生意外呢?

筆者在美國太空署任職二十年,對這次意外尤感切膚之痛。雖然從事的是大氣的研究,對太空探測完全是外行,但深深覺得從中要學的最重要教訓是,科學並非萬能,不能完全信靠科學。

我們知道,美國的每一枚錢幣都刻上「我們信靠上帝」的字句。美國是以神為立國的根基,開國元老大多信靠神。據統計,到今天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美國民眾相信神,故錢幣上寫「我們信靠上帝」的字句也很合理。可惜的是,一些對神存反感的人,要以別的東西代替神,作為信靠的對象,其中一個想取代神的東西,就是科學。

我們信靠科學?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號的《科學的美國人》月刊,就以「我們信靠科學」為該月的社論題目。

有趣的是,該刊物雖然主張信靠科學,但在該文的第一段就指出了四件在二零零二年發生,影響科學聲譽的事件,讓人質疑科學是否值得信靠。

第一件,是一位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多年來在著名的物理學期刊發表很多文章,獲得許多人的尊崇。但在二零零二年,他的底細被揭穿了,原來實驗的數據是他自己捏造出來的。問題不單發生在他一個人身上,也發生在他同儕的身上。

他的科學論文上,也列出他同儕的名字,這些同儕也是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居然容許人把他們的名字加在論文內,成為作者之一,卻對論文內容不仔細過目。如果他們稍為留心地閱讀自己的文章,必定很容易找出破綻。此外,一篇科學論文要刊登出來,一定要經過在不同機構工作的幾位專家過目同意,才可刊登。那些審稿者,以為作者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且其他幾位同具名的作者群都是當今響噹噹的大科學家,便輕易讓錯誤的學術論文矇混過關。

第二件科學界的醜聞,是宣佈發現了第一百一十八個化學元素,後來又更正撤回。

第三件是不少婦女聽從科學家的建議,服用荷爾蒙藥丸,來舒解因停經而產生的
病痛,現又宣佈荷爾蒙有不良的副作用,讓人無所適從。

第四件是科學家們對減肥的建議各不相同,甚至持相反的意見。

科學非萬能
該文指出科學家舉旗不定 的建議、造假賬的醜聞,以及小題大作、胡亂吹噓,會影響人們對科學權威的信賴。

不錯,科學技術的進展給人類帶來幸福,但環境污染、核子武器也同樣來自科學。不錯,科學界的壞蘋果不多,我們不應因噎廢食,仍應該在一定的程度上信賴科學。但問題是,科學可以取代上帝作為我們信靠的對象嗎?

過去,代表科技成就的鐵達尼號郵船、挑戰者太空梭、紐約市雙子世貿大樓,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沉沒或消失。就在《科學的美國人》月刊喊出「我們信靠科學」之口號不到兩個月內,代表人類科技高峰的「哥倫比亞」太空梭也發生了意外。這一切都提醒我們,「科學萬能」、「人定勝天」是錯的,科學絕不應該,也不可能取代神,成為我們信靠的對象。

我們信靠上帝
二千年前,一位大有智慧的人,寫下一段引人深思的話,他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神,不單藉自然界的奇妙來啟示祂自己,更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來到地上,讓人藉耶穌的言行舉止,認識肉眼見不到的上帝。後來又藉耶穌的捨身流血,讓接受祂的人罪得赦免,得以成為神的兒女。

美國布希總統在哥倫比亞號意外發生後,下午二時向全國人民的演說中,建議民眾「舉頭仰望天空,誰創造穹蒼呢?是這位造物主,他數點星宿的數目,一一稱它的名,因為祂大有能力,沒有一顆星星失落。」這位造物主宰,今天要來尋找你,盼望你能像每枚美國錢幣的口號那樣,對祂說:「我信靠上帝!」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