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自己的生命疆土

國與國之間須有清楚的國界;人與人之間須有生命的疆界。

「心理疆界」(Boundary)這個概念,在華人的文化背景中是陌生的。2001年Dr. Henry Cloud & Dr. John Townsend合著《Boundaries: When to Say YES When to Say NO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中文版《過猶不及》一書問世之後,引起了各地華人的注意與學習。

洛杉磯有一位心理諮商師說到,華人家庭與人際關係中,許多愛恨情仇的糾葛,經常都是因為「疆界不清」的緣故。因此,縱然國人過去對於「心理疆界」的概念是陌生的,然而因它而引發的問題卻每天不斷地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認識「心理疆界」
一般人都了解國與國、家與家之間都有疆界。譬如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有清楚的國界,因此,兩國在這界線之內管理自己的國家,捍衛自己的領土。家也有它的主權和界線,比如當我們看見鄰居家雜草叢生,即使出於愛心,或看不順眼,也不能擅自闖入替他們除草整理。但是,如果有惡鄰將他的垃圾倒在我家草地上,或擅自闖入我的家裡來破壞,這種行為於法於理都是不被允許的。

有形物質(property)的主權我們很容易了解;但是多數人卻忽略了人的生命也有主權,有自己的權利和當負的責任。這正如我家的雜草需要自己負起責任來清理,別人的愛心或看不慣,都不能取代我對自己生命的責任;但是如果有人想要破壞我生命的家園時,我就有權利說:「不!不可以闖進來破壞。」

在我們個人生活中需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具備生活的能力,照顧自己的情緒,解決自己所擁有的問題;如果有人想用壞脾氣、霸道或惡毒的言語來破壞我的心靈,影響我的生活時,我也有權利保護心靈的property而說:「不!不許!不可以!」

釐定人際間的心理疆界
下面就以幾個常見的華人家庭故事來說明「心理疆界」是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快樂與痛苦。

故事一:薇昕與克強兩人相戀而步入紅毯,夢想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後,夫妻同心一起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沒想到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婆婆要了一把兒子家中的鑰匙,三天兩頭跑到兒子家幫忙,一會兒變動媳婦佈置的家具擺設;一會兒替他們添購一些她自己認為有需要的物品;每晚打電話叮嚀他們要早睡。媳婦下班回到家,經常看到自己的物品被更動,肚子裡就一把火。

有時,夫妻倆飯後挽著肩一起看電視,說說笑笑之際,婆婆突然開門闖進來說:「晚上沒事做,過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小倆口感覺家庭生活備受干擾,克強也認為自己雖然結了婚,但是母親的做法讓他覺得自己像個長不大的「男孩」而不是一個「男人」。薇昕希望由克強來婉拒婆婆的愛心,但克強卻擔心如果對母親說「不」,一定會很傷她的心。

日子一久,薇昕的心裡累積了許多不滿的情緒,也經常為這個老問題和克強發生口角。婆婆的心裡也很埋怨,經常向其他親人傾訴媳婦不擅家事,害兒子受苦,她自己一大把年紀還不能享清福。

故事二:鴻文已屆卅而立之年,娶妻生子後,仍與父母同住,房貸、水電都由父母支付,吃家裡、用家裡,自己賺的錢不夠用,孩子生病沒錢付醫藥費都向父母伸手。父母親覺得他們夫妻還像個小孩一樣,不能真正長大負起家庭責任。小倆口輕輕鬆鬆過日子,二老卻覺得擔子沈重無比,兒子長大了不但不能奉養父母,老倆口還得幫忙養他的孩子,所以只好繼續辛勤工作,家裡的花費總得有人付吧!一想到家裡養了三個長不大的小孩,心裡難免憂心忡忡又自嘆命苦!

故事三:曉昱在辦公室裡是個資深的職員,她的熱心常令人無法消受,因此表面上大家都敬她三分,心裡卻常常想避開她。她經常建議同事的穿著;追問別人的私事;也不時給與同事工作上的建議。

「她父親生病,她得請假一個星期。真是太好了,她不在大家可以輕鬆一個禮拜,她的熱心真叫人窒息,這個禮拜我們可以放心的做我們自己,不必再接受她的干涉了。」主管人事的王小姐說。

故事四:調音師:「王太太,妳這架鋼琴在哪裡買的?」王太太:「某某樂器行。」
調音師:「多少錢買的?跟誰買?」王太太:「跟唐經理買的,因為是二手的,只有五千美金。」
調音師:「妳怎麼會找他呢?這個琴又貴又不好!」「妳女兒跟誰學鋼琴?」王太太:「跟山葉音樂教室的陳老師。」
調音師:「她一小時收妳多少?」王太太:「35塊錢。」
調音師:「開玩笑!她收妳太貴了,她只有音樂學士,連個碩士都沒有,妳被騙了!」
這時王太太已一肚子火了,心想:這干你什麼事,以後休想再進我家大門,下次調音絕不再找你。
在從事多年的社區輔導工作中發現,前來傾訴痛苦的人當中,比例上有真正重大危機的人還在少數,前來求助的人多半是遇到令人生氣與困擾的人際關係,使他們受苦、不滿。

前面列舉了四個關於「疆界不清」帶來了生活困擾的例子,事實上,這類故事不勝其數,但是總脫離不了下列「心裡疆界」的最基本原則:

首要原則──尊重
在觀察了許多人與人之間的問題與衝突,不得不說,學習「懂得尊重人」是人際關係上第一個最基本的課題。「心理疆界」的概念,就是教導我們「尊重他人的主權」。兒女成年了,他「為自己負責任」的這個主權,需要父母親的尊重;兒女成家了,他家中的擺設、生活的方式、凌亂的程度…等,也需要被父母尊重,一個人個別的喜好、獨立的思想、所做的選擇與決定,一樣需要被尊重。

好比故事一裡,克強夫婦和母親之間的痛苦與困擾,就在於母親不能尊重兒子媳婦的獨立性,母親不認為他們「應當」也「足以」為自己的家庭負責任,因此,縱然出於愛的本意,一旦不尊重這個界線,跨越了對方生命的主權,雙方都會感到痛苦與抱怨。

故事二中的一對老父母也因為越界承擔了兒子媳婦的責任,因此他們的兒子可以永遠不必長大負責,直等到父母離開人世,無所倚靠了,小倆口最後還是必需面對自己的問題,不過到那時,平日好逸惡勞沒有責任感的年輕人,恐怕就得吃足苦頭了。

故事三裡的曉昱,因為不能尊重別人可以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看法和創意;她也不尊重他人的隱私,因此在辦公室中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物。故事四裡的調音師同樣因為不尊重別人的自主權,因而使他失去客戶。如果這位調音師能學習尊重界線,尊重他人,一定會對他的業務有益無損。

人生態度──負責
1. 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故事一中的母親並不了解她不應闖入別人的生命舞台,為別人的生活負責。許多人尤其是「母親」的角色,很容易跑到兒女的人生舞台,當起導演來,最後卻抱怨自己的人生是何等空洞乏味,沒有成就。這就好比有些人專愛管理別人的花圃,辛勤耕耘灌溉,反而任自己的草地荒蕪,雜草叢生,最後看著自己園地的光景,而歸咎別人害他如此下場。

故事二裡的鴻文夫婦已年屆三十,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卻沒有生活的能力與責任感。在人類成長發展過程中(Human Development),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發展任務,到了幾歲就該有幾歲的能力和成熟度。

目前社會越來越自由富庶,孩子又生得少,父母常常不小心就越界為兒女做得太多,給得太多。遂使多數的下一代無法培養出那個年齡應該完成的發展,以及當具備的成熟度。一旦兒女長大成人,個個變成了「草莓族」,缺乏面對生活與解決困難的能力。

時下華人社區裡,這種長不大的成年子女為自己與父母帶來痛苦的案例,明顯地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父母若能不越界,學習尊重子女生命中當有的成長過程,不侵犯界線為他們負太多責任;不剝奪他們的成長機會;讓他們學習為自己負責任;學會逆境中自己能站起來,如此才能指望下一代的生命開出燦爛的花朵來。

2.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前來尋求幫助的人普遍懷有:「都是他讓我生氣!」「都是他讓我受苦!」「如果他不這麼做,我就不會這麼氣,這麼難過了!」這些說法,言下之意是自己的情緒對方須負責任。只要對方改變了,我的痛苦就能消除。可惜一般常情,想要改變對方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無法輕易左右一個成年人的情感意志或人格習慣,強迫他離開他的「舒適圈」(comfort zone)做些改變。因此有許多案例,正是因為此路不通而更深感痛苦無助。

若從「疆界」的概念來看彼此的責任:改不改是對方的責任,也是對方的權利;而我的責任是「我懷有生氣這個情緒」( I own the anger) 。「生氣的情緒」是在我的疆界裡,是屬於我管理的,所以處理照顧它是我的責任,因此,縱然是對方的態度與做法令我生氣,但是當我懷有這個情緒,就應該為我的情緒負責。

一個人唯有知道解決情緒問題是自己的責任,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一想到是我「有」這個情緒,我願意負責時,接下來就想一想我可以如何換個角度來想這件事?如果耶穌在我的處境祂會怎麼想、會如何反應?我可以找哪位成熟、智慧又安全的人談一談?心情不好,可以喝杯咖啡靜一靜,想想以後如果發生同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當一個人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時,才能真正地成長更新,而不把自己的快樂交付與他人。

3. 為自己的問題負責
濰蘭的先生因為到中國經商,因而發生了外遇事件,準備跟濰蘭離婚,而且把兩人辛苦賺來的錢,逐漸轉入第三者的戶頭。濰蘭遭遇這個打擊,心中充滿了憤怒、不平、驚慌與羞恥,先生對婚姻的不忠實,帶給她莫大的傷害,也毀了她的幸福。濰蘭認為這一切都是她先生的錯,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是他使她的人生完全崩潰瓦解。經過一年,濰蘭始終走不出她的傷痛與憤怒,結束生命或殺掉對方的念頭經常出現在她的腦海,因為她認為問題是出在先生的身上,可是她卻毫無能為力改變他,改變現況。

痛苦逼得她非得尋求幫助,來到輔導室輔導員協助她關於「疆界」的概念,雖然先生擁有他自己的問題需要去面對;而她也擁有她自己的問題。濰蘭起先十分生氣,她的婚姻會破碎全是他先生和那個女人造成的,她是受害者會有什麼問題呢?輔導員告訴她,她也有她自己的問題,比如:應當如何挽救這個婚姻?應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讓傷心、痛苦、羞恥、憤怒的感覺不再主宰她的生活,接下來該做什麼?如果真的離婚,以後的經濟該如何?孩子應當如何安排?這些正是她所擁有的問題。

在輔導員的協助之下,濰蘭一一去面對這些問題,逐漸脫離了痛苦與憤怒,雖然最後仍無法挽回先生的心,但是她感覺離婚事件不再是她的傷害,反而幫助她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長與變化,她感覺自己成為一個更成熟健康有吸引力的女人,贏得了更多人的尊敬與喜愛。她了解原來人可以透過面對自己的問題,為自己的問題負責任而真正掌握自己的幸福。

經營好自己的生命園地
「心理疆界」的概念教導我們「尊重」與「負責」的正確人生態度。天父創造萬物,以祂的權能治理,祂是人類與萬物的主宰。因此,當我們尊重他人與造他(她)的天父共同對這生命的主權時,這正是對神的一種敬畏,也是對人的一種尊敬。這樣的品格,不但會贏得神與人共同的喜愛,生活中也將因與人的關係和諧,而減少許多痛苦掙扎。因為人與人的交往如果沒有設立疆界,必定會如文中的故事產生許多不良又痛苦的互動關係。

聖經裡也提到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的概念。
「那時候,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16:27)

「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14:12)

「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林前3:8)

天父量給了每一個人生命的園地,將來各個人也都必須為這個園地經營管理的成果負責。當我們誠實認真的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好好經營管理,如同一個園丁認真地管理他的花圃,使園中呈現出萬紫千紅,生意盎然的景象。他所獲得的成果若與那任憑園地雜草叢生的園丁相比,必迥然不同;在永恆中亦有大不相同的賞賜。

設置人生適切的「心理疆界」能幫助我們誠實地為自己負責;更懂得敬畏神、尊重人,增進與神與人的關係,也必帶給我們許多積極正面的祝福。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