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就,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認定。

「我在小學時當過班長。」
「我曾經參加過網球比賽,獲得兩次冠軍。」

一次教會小組在聚會前玩了一個破冰遊戲,遊戲規則是每個人必須講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鮮為人知的經歷或成就。講得越多,可得越多分數。那一次參加的人為了贏得那次遊戲,都絞盡腦汁努力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我記得許多人在講述時,臉上都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光彩。

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曾經有過的非凡成就,談論過程覺得自己是號重要人物,那種感覺就是「成就感」。「成就感」與「成就」是不同的。「成就感」,顧名思義,是指人們在完成重要任務後的感受或思考(The feeling of having accomplished something important.)。所謂「重要任務」可能是一件重大任務,需要全力以赴來完成。如果任務負有重要意義,就算執行時需要作某種程度上的犧牲,也甘之如飴。如果完成後能受到注意和肯定,那種滿足的成就感乃人生一大樂事。

然而,所努力完成的使命價值受到質疑,或是努力受到否定,心中的悵惘與挫折可想而知。人總是喜歡做大事、立大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做大事就一定能帶給我們滿意的成就感嗎?生活中有哪些瑣事,也可以帶來深遠影響、以致於我們一樣感受肯定與讚揚?

秦王與刺客
前幾年有一部在好萊塢受到矚目的中國影片「英雄」,我們可從幾個角色彼此的衝突,看人生目標與價值觀的問題。此片描述戰國末期群雄爭霸,最強的秦國欲併吞其他六國以一統天下,秦王就成了各國欲除滅的目標。

一位叫做「無名」的刺客隱藏了自己的身份,為了可以近距離殺秦王,他苦練「十步一殺」的劍術。他的計畫受到劍客長空、殘劍和飛雪的看重和幫助,他們一起編造謊言,使無名獲得進到離秦始皇十步之遥的機會。然而那秦王豈是簡單人物,危機當前,仍直接戳破無名的謊言,且指出他內心的矛盾。

無名的矛盾,在於關鍵時刻想起殘劍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殘劍在刺殺秦王的使命中產生內心的衝突,他悟出秦王統一天下的事業,可以停止各國的殺戮,天下蒼生便可免於生靈塗炭。所以他在得到刺殺秦王的最關鍵的時刻,做了逆轉性的決定:放棄刺殺行動。

失去意義的使命
殘劍的決定影響了無名。當無名站在秦王面前時,正如秦王對他的觀察——心中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本來他一生的努力與目標,就是為此刻的機會,他也身負所有正義之士對他的寄望和託付。然而,正當他不得不採取攻勢之時,誰也沒想到,結果他竟然只是以劍柄相向,使秦王得以劍下逃生。當然,這樣的決定,造成了無名自己慘死於秦國大軍萬箭之下。

而殘劍放棄刺殺秦王的絕佳良機,使得他的愛妻飛雪對他深深不諒解。身為趙國名臣之女,飛雪賦予自己活著的使命,就是為國為父報仇。當第一次丈夫放棄刺秦王良機時,飛雪從此不與丈夫說話;任務二度失敗時,她的人生頓然失去目標與意義。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毅然向丈夫拔劍挑戰。殘劍在無法解開愛妻的挫折與憤怒下,決定放棄抵擋,死於劍下。飛雪無法承受丈夫的死,最後也以身相殉。這樣的結局,觀者皆為之唏噓不已!

橫在無名、殘劍、飛雪與秦王之間的矛盾是:不同的使命,不同的角度詮釋自己的任務意義,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作了犧牲。然而,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或梟雄
如果只是因為需要尋求人生的意義感和成就感而犧牲一己,生命既短暫又寶貴,這代價何等昂貴啊!若是如此,放手一搏之前,更需停下腳步仔細思量。若是耗盡心力與時間之後,發現目標錯誤,所付出的也沒有意義。這時候是回頭好呢?還是繼續走?回頭顯示自己起初判斷的錯誤,而且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付諸流水,如何贖回?繼續走嗎?明知此路不通,將來付的代價更大,如何收拾殘局?

電影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犧牲,不同的傾力搏命,英雄或梟雄,待觀眾解讀與認定。真實人生中是否也有英雄存在?必有許多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為許多看似平凡卻有意義的事,做了不凡的犧牲和默默付出。我們豈不當給予喝采與掌聲?!

兩個價值體系
不管同意不同意,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價值體系之下。在第一個世界價值體系下論意義,是以實際效用與成果取向,談價值意義,乃是指完成任務,並儘可能取得最大利益與報酬。報酬多,成功的光環也相對的大。在此價值系統之下,人們汲汲營營於所謂「有價值」的成就,過著患得患失的日子,為了爭取利益,不惜犧牲別人。至於低報酬、甚至無償的工作,因為做了也沒有成就感,就乏人問津。不得不做時,就容易出現「作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無奈心態。

可欣慰的是與這個世界同時存在的,是另一個講求真理與超凡意義的價值觀。在那一個世界裡,「成就」不一定直接與成敗有關。成功固然美好,失敗的結果,意義一樣重大,在神的時間表裡,一樣可以期待開花結果。

埋入地裡的麥子
美國有五位宣教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詮釋例證。這些年輕的宣教師於1956年1月8日到南美厄瓜多爾(Ecuador),計畫向奧卡族(Auca)傳福音。起初他們只是租了一架直昇機,每日停在高空上向土人唱聖詩,並扔下餅干、麵包、花布、茶葉和兒童玩具等禮物。這些土人生平第一次看見白種人在高空上盤旋,他們很驚訝,也歡喜收到禮物。這樣過了大約一年,宣教士們以為時機成熟,就決定降落在他們的領土上,準備進一步接觸。沒想到這行動引起土人的猜疑,他們竟然以長槍將五人殺死。消息傳來,舉世嘩然,許多人為這些宣教士哀悼。

不同於那些不惜為國為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國英雄,這些宣教士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地上的國度和君王會過去,他們期待一個更高永恆的國度。為此,他們願意像一粒麥子一樣,默默地埋入土裡。看起來,他們沒有明顯的工作成果或是豐功偉蹟,但這一粒麥子的影響是驚人的,許多人因為這五位宣教士而受感召,願意繼續進入奧卡族傳福音。如今全村五百人中,已有一百人成為基督徒,也有多位奉獻作傳道人。

基督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神的愛子降卑為人,又取了奴僕的形像,最後死在十字架上。祂將自己的生命給出,世人看似失敗的行動,然而「在滅亡的人看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是神測不透的大智慧。

小事也能有意義
我們羨慕宣教士美好的見證,心中也嚮往學習主捨己的榜樣,希望在主的生命冊上,被主稱讚記念。然而平凡如我,生活中如何得到機會,為主做一番被記念又稱讚的作為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很簡單。

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曾說當祂在榮耀裡同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把愛祂、蒙祂揀選的人(綿羊)安置在寶座右邊。因為他們曾經在微小的弟兄餓的時候給他吃,渴的時候給他喝,留他住,給他穿,看顧他。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太25:40)這些只是倒杯水、照顧患難弟兄的小事,然而卻被主在永世裡記念,這是何等有意義啊!

我們何等需要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世界!也需要一位在我們工作遭遇瓶頸或失敗時,仍然為我們喝采的上帝。不管過去如何,不需悔恨與懊惱,讓我們重新釐定目標,努力奔跑,看看末後神為我們預備的,是怎樣豐富的獎賞(腓4:14)。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