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乎一心

希特勒與德蕾莎的差別,耶穌和猶大的分界線,在於心。

一個人的心靈可塑性極高,它可以是德蕾莎修女的心,為印度街頭的窮人奉獻所有的愛;它也可以是希特勒的心,將六百萬猶太人關進煤氣室謀殺。它可以是愛因斯坦的心,有能力想像時間空間在近光速的運動中如何變化;它也可以是個阿呆的心,有意地拒絕思考,至終鈍化了自己的智力。它可以是耶穌基督的饒恕之心,在十字架上為釘祂的仇敵祈禱;它也可以是猶大的貪婪之心,為了卅兩銀子,竟然將自己的老師出賣。

人心與人生

如果你的心親近光明,而不是黑暗,思想仁愛而不是仇恨,愛慕耶穌的同在而不是鬼魔的異能,經常實踐饒恕而不是懷怨苦毒,追求事奉上帝的喜樂,而不是追逐名利財富的虛無,那麼你我所經歷的,將是喜樂、光明、有意義的人生。你我的天賦潛能,也會得著充分的開發。

如果你我的心被慾望所蒙蔽,被仇恨所焚燒,被害怕所掌控,你我就會失去安樂,潛能也被壓制,過一個可憐愁苦的生活。下列故事最能說明心思的一點變化,如何創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鄧靈頓(Lewis Dunnington )博士所著作的一本書《蛻變的大能》(Power to Become)第176頁記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大一新生,因為某教授的敵意而失去自信,成績低落。經過鄧博士的輔導,他的心思改變了,這一念之差,竟然扭轉了他的心情,也扭轉了他的成績。我們姑且替這位大一的新生起名叫原凱吧──

新生與教授

原凱存興奮的心踏進大一普通科教室,開學的第一天象徵著大學生活的美好前景。X教授上了講台,目光掃過這偌大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打開他的開場白說:「你們這群大一的新生,就像我多年帶過的新生一樣,你以為你一定可以通過這科目,事實上有人將會死當。我只要看看你們的臉,我就知道那些人是當定了。」說著,X教授的目光停留在原凱的臉上,兩個人對看了就像是一世紀之久。一陣涼颼颼的恐懼感,開始進襲原凱的每一個細胞,他知道自己已經被選定為犧牲品,再怎麼努力也必然死當了。

原凱的其他幾個科目都得了A,但X教授的科目他卻不及格。不是因為他的智力低落,也不是因為他不肯努力,而是因為仇恨蒙蔽了他的心眼。原凱每次想到 X教授,胸間就燒起一股怒火。該科目的筆記和書籍碰都不碰,有什麼用呢?反正已經被選定死當了。

校方請求鄧博士給原凱一些心理輔導,當這個可愛的年輕人在鄧教授面前哭訴他的際遇,人生經驗豐富的鄧教授很有智慧地引導這顆迷茫的心:「原凱,你對X教授的仇恨,反而給了他力量來摧毀你的一生,你願意將你的一生交在X教授的掌控裡嗎?我聽見別的學生也不喜歡他。想來,該教授曾經遭遇過重大的打擊,因此把他的情緒宣洩在學生身上。很可能他有某種自卑感,所以利用這種微妙的手法來補償他的自尊。」

成見與成績

鄧博士繼續輔導原凱,:「你試試看改變你的想法和態度,不再仇恨X 教授,而是體恤他。這個星期進教室上課之前,為他作個禱告,也為自己禱告,求上帝的愛和饒恕充滿你的心,以肯定的語氣鼓勵自己說:『靠著基督,我凡事都能作。在神凡事都能。』然後微笑著走進教室。課後走近X 教授,和他講幾句友善的話說:『我想,亮光開始進入這課室中了。』過兩個星期再來看我。」

兩個星期後,原凱還未來看鄧博士之前,教務長打了電話來說:「我不知道在你的輔導室裡發生了甚麼事,但原凱整個人改變了。現在他和原來他恨之入骨的教授相處得很愉快,而且最近這科成績得了 A。」過了幾天,原凱來看鄧教授時說:「仇恨一旦消失,緊張和壓力就不見蹤影,真好玩,我現在居然蠻喜歡X 教授的。」

心境與環境

當原凱被懼怕和仇恨所控制,他就失去心靈的平靜,他的成績表現水平就大大地降低。當他心靈的思維稍微做調整與改變,並學習依靠神的大愛,以饒恕來恩待對手,講和睦的話,並應用聖經的應許來鼓勵自己,他的心情就跟著美化,環境也跟著轉變。耶穌基督稱這種美境是:「天國誕生在一個人的心裡。」

從這個故事我們更能了解,為什麼一個人的心靈能決定自己的前途──一個人的心思態度,決定了他會成為希特勒或是德蕾莎。就在一念之間,人可以淪落為仇恨X 教授,摧毀自己的前途;也可以在一念之間,飛越仇恨,進入耶穌基督仁愛饒恕美境。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當一個人的心靈越是充滿光明、喜樂、自信、仁愛,他的自我整合越好,潛能較能開發,人生也比較積極快樂。

上帝應許我們:
心靈的眼睛若注視光明,人生就明亮。(太6:22)
心中有愛,上帝就與我們同在。(約壹4:12)
有信心就有力量勝過世上的艱難。(約壹5:4)
世上雖有苦難,但在基督裡有平安。(約16:33)

一顆對耶穌基督有信心的心靈,光明、仁愛、力量、平安是他一生的杯中福份。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