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難人

現代好男人身兼父親、盟友、良師。

「老婆,小寶的尿布又髒了,你去看看吧!」永明在客廳中喊著。

「光宇,下週三晚上Alice在學校將參加籃球賽,這是她的小學今年第一次球賽,我們可不要錯過。」淑美提醒著光宇。

「佳薇,Jack最近悶悶不樂,不知是否為了申請大學的事感到困惑,晚飯後你跟他談談好嗎?」維勇向太太道出心中的關切。

從以上的對話,這三對夫妻針對不同年紀的孩子,談論他們所面臨的喜悅與挑戰。有人說:「一日父母,終身父母」,這句話確切地道盡華人父母對兒女關愛的深切。

孩子小時,我們希望他們長得高又壯,入學後,父母又使盡渾身解數,幫他們報名參加各種學習班,任勞任怨地充當司機,只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當孩子邁入青少年階段,除了擔心他們受到過多負面的同儕壓力而不知如何應對外,又須面臨孩子日後升學就業的正面壓力,現代的父母真是難當啊!

近廿年多來,在社會科學領域裡,父親角色的話題已獲得專家學者廣泛地注意,在報章雜誌上也不難看到賦予新好男人的口號以及社會所期許好男人形象的相片與短文。似乎現代的父親已無法過著將收入交給太太後,便可以翹起二郎腿,喝茶看報嗑瓜子的悠哉生活。

除了社會對現代父親的期許提升外,現代的女性因著普遍提高的教育水準及經濟生產力,對男性在家人關係參與的要求上遠超過上一代女性的標準。

新現代好男人
筆者嘗試描述現代社會對新好男人的幾項期許:現代男人在工作上要有非凡的表現,盡其所能地在工作上不斷升遷,直到衝破升遷的極限。在家庭生活方面,現代男人,站起來可以刷油漆,及在廚房作菜;坐下來,可以陪太太、兒女天南地北地閒聊;趴下來可以和兒女玩耍及辦家家酒;晚上躺下來,不能立刻打呼睡覺,還得陪太太15分鐘枕邊細語,聯繫感情。男人,真是難做人啊!

那麼該如何提升父親在家中的參與呢?筆者在本文對父親參與的定義為:父親直接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提供生活所需的金錢,健康的溝通與情感表達,以及道德或信仰上的指引和教育。一般而言,研究父親角色的學者通常將父親參與分為下列幾大項。

學齡前
從孩子出生到三歲的這段日子,孩子通常消耗父母親的體力遠高過心力。父母不太需要擔心他們的交友,及其他外來的負面影響。但照料嬰兒的飲食、換洗,及睡眠則佔去大多數父母的時間。任職於美國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研究父親角色的學者Michael E Lamb指出,當父親參與孩子的活動時,多數的父親比較願以有意義的遊戲導向與孩子互動(例如:打球、堆積木、教孩子騎單車之類的活動),而母親則較多表現出照顧關懷的行動。

由於,從父親的觀點,多數的嬰兒無法與父親產生上述具有意義的活動,大多數父親較不擅長照顧小嬰兒。華人年輕一代的父親中不乏新好男人,期盼積極參與養育嬰兒的責任,當他們因缺乏經驗而打翻牛奶,或甚至幫倒忙時,妻子不妨給予言語上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說「我就知道男人不會帶小孩。」諸如此類的話,只會減低他的參與意願。

家庭婚姻的文獻中指出,許多太太認定家務事是她的管理範圍,丈夫參與的增加便意味削減她的權力,因此抱持著「守門員」(gatekeeper)的精神,有形無形地減少丈夫的參與,甚至使用較多挑剔的話語激走丈夫。

然而,箴言25:11建議我們調整言語的內容,「一句話說的合宜,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裏。」有智慧又希望鼓勵丈夫參與的妻子通常會這麼說:「明昌,牛奶打翻了沒關係,我也打翻過,再倒一杯就好了。」妻子這番話讓明昌感到更有信心,同時也得到配偶的支持與鼓勵。

三歲到六歲的階段,孩童在生理、認知,及情緒發展上快速無比,時常帶給父母親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多數的孩子可以跳的比以前高,會書寫自己的名字,也會表達不同的情緒。因此,父親的參與程度在此階段通常會高於嬰幼兒期。父親可以逐漸將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傳遞給學齡前的孩子,例如:一般的禮儀(教導何時說「請」、「對不起」、「謝謝你」);不是自己的物品不可隨便取用;不可搶別人的玩具等。

申命記6:5-7「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由於孩子的心單純,這個時期,父親若能將耶穌的救恩講得清楚明白,福音的種子將會在小小的心靈中慢慢地扎根,到老也不會偏離。

雖然,父親的直接參與對男孩和女孩的健全發展有關鍵性影響力,然而,學者卻提醒我們,夫妻關係在此人生階段扮演相當重要的功能。當夫妻間維持健康的互動關係時,多數的丈夫較願意參與教養兒女的活動。

因此,來自妻子的正面認同與鼓勵,會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丈夫參與的意願,因為他知道教養兒女是夫妻共同經營的人生事業,而非妻子單打獨鬥的獨家企業。如此,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將更可能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否則,在夫妻惡眼相對,惡言滿天的關係下,多數的丈夫將原本可以投入於父職角色的心力轉向工作。最後,吃虧的是全家人。

中小學時期
孩子入學後,會將大多數的時間投入在與同學或老師間的相處。來自學校課業的壓力,同學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身心靈的發展所伴隨的必然轉變,以及大眾傳播媒體不斷地給予孩子似是而非的混淆信息,造成此階段的孩子面臨許多的困擾。Dr. Henry B. Biller 提出:高品質的父親參與可以提升孩子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及生產力,同時也可促使孩子有較正面的自我形象、道德觀,和社交能力。

由於入學後的孩子,必將面臨許多人生實際的挑戰,例如;課業、交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時間或零用錢的管理等等。有些父親可能需要轉變以往較為高姿態的父子關係,多以「戰友」或「盟友」的姿態與孩子相處,讓他們了解父親與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相互幫忙,一同戰勝挑戰。

此外,一般的學術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普遍低於他們在小學的階段,可能是因為青少年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增加,或是參與校外的活動頻率提高,其中特別是父親與女兒的相處時間格外偏低。主要的原因乃是多數父親不太知道如何與女兒談論有關生理轉變的敏感話題。

於是有些父親增加與男孩的相處時間,因為父親較能了解男孩所面臨的處境。一般而言,青少年的男孩特別需要父親在言語及情感上,成為他們的生活榜樣。藉著與父親的互動,他們可以學習如何成為健康的男人。相對地,當父親感到與正值青春的女兒談話尷尬時,不妨給予配偶更多的鼓勵與支持,使得她們的困惑與迷惘得著母親的關愛。

成人期
理論上,成年的孩子在此階段應當已經獨立,特別生活在北美的華人,許多孩子早在上大學後便已離家生活。因此,父親在成年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須適度調整,最好是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成年的孩子在工作或交友婚姻上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父親可以告訴成年孩子,如果需要幫忙,爸爸隨時歡迎。特別是交友婚姻方面,父親可以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個性的優缺點,以及交往對象的個性特質,並討論在交往期造成衝突的可能性。

父親切記要保持健康的溝通模式,避免先入為主,惡意批評孩子的選擇。「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雅1:19)多給成年孩子說話的機會,仔細聆聽他們所要表達的觀點。盡量讓子女了解父親衷心希望他們的婚姻幸福快樂,同時建議子女思考親密關係的正反面,讓他們知道你的關心。一旦孩子確定交往的對象,甚至婚姻的伴侶,學習接納他(她)所愛的人。當兒女成立家庭之後,父母親當學習放手,保持聯繫,時常關心代禱。

父親──無可替代的角色
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扮演著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Dr. Richard Dobbins說:「不論我們的工作多麼地需要我們,我們的老闆總是有辦法找到另一個人來替代我們,因此,你的職位並不是非你莫屬。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卻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在孩子生命中的影響力。」的確,父職是他人無法替代,而父親在孩子生命的旅程中所留下的美好回憶,將會一輩子停留在孩子的心中。

你希望孩子在成年後對你說:「爸爸,由於你努力工作,提供給我們舒適的居家環境。然而,在我求學的期間,我多麼盼望你能更多抽空參加我的活動,我卻一再地失望。」或者是你期盼孩子在成年後,回想起成長的歲月便充滿無限的感恩。雖然,不一定有大房子及名牌的用品,然而,他的腦海中卻佈滿父親的笑容,與各種家人共聚的歡樂時光情景。華人父親們,你將如何雕塑孩子的生命呢?決定權就在你的手中。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