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價值觀

鼓吹「家庭價值觀」,教會有責。

美國每到總統選舉年,「家庭價值觀」都是重要的政治議題。參選人直接間接把它當口頭禪做秀,因為好的家庭形像對票倉仍有莫大的吸引力。政治人物玩弄口號常常鬧出許多笑話。性醜聞層出不窮的克林頓常大言不慚家庭價值觀,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

家庭隨時代變遷,其價值觀也趨向多元而混淆。北美家庭歷史也不過兩百年之久,不像華人文化父子、夫婦、兄弟、長幼、友朋等倫理道德已確立幾千年。今天許多家庭支離破碎,許多工業化國家中美國最為嚴重。根據美國二零零零年人口普查報告,百分之卅三嬰兒是未婚媽媽所生,杜柏森(James Dobson)博士預測每個小孩將有好幾個父母親,又有六七個祖父母,因此他大聲疾呼搶救美國「家庭解體」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有家庭專家說美國社會正朝「家庭後」方向發展,鼓吹教導「家庭價值觀」的重任非教會牧長莫屬,責無旁貸。

以下是根據過去三十年學者專家研究結論歸納的十個必要的「家庭價值觀」,再以聖經教訓闡釋,與讀者分享:
一.建立彼此信賴(Mutual Trust)
夫婦彼此「赤身露體也不羞恥」(創2:23-25);要透明化,坦然表現真我(true selves) ,而不掩飾。夫妻要彼此信賴依靠(箴31:11) 。艾克生(Erik H. Erikson) 論述基本信賴(basic trust) 是人生八個階段的根基,進而發展自治、自發、勤奮、認同、親密、完整的心理暨社會關係。尊重婚姻,愛床不可污穢(來13:4) ,夫妻彼此有婚姻權(conjugal rights) 如鼓瑟琴,同享閨房之樂。五十年代性革命導致情慾放縱成風,隨意發生一夜情,婚外情成婚姻第一殺手。婚姻是神所配合,人不可分開(太19:6) ,夫妻應信守終生聖約(sacred covenant),休妻虐妻是神所恨惡的(瑪2:14,16)。

二.造就配偶認同(Spousal Identity)
上帝造人、各人有異,男女有別,但夫妻立足平等,彼此互補相成,合而為一。恩愛夫妻開口就發智慧 ,造就對方(弗4:29) ,使配偶結果纍纍,得以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ed) ,培養其個人 自我認同(in-dividual identity)。

近代女權運動使許多婦女不再以傳統家務為滿足。他們主張妻子應從刻版化的性別角色中解放出來,發展個別的彈性空間。現代女性要求獨立思考,發展自己領域而引起婚姻的張力衝突。事實上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若能彼此傳權授力(empowerment) ,則夫妻較能互相體貼、親密,進而敬愛。

三.分擔家庭責任 (Communal Responsibility)
擁有個人認同的自由,並非肆無忌憚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維護自我權益。每個家庭成員必須自我約束,不互相嫉妒(加5:26),要彼此推讓,扶助軟弱(羅12:10, 15:1, 2) ,分擔責任。學習關顧他人而不以自我為中心 (腓2:3,4)。

二十世紀著名人類學者Margaret Mead 等強調:母道母性(motherhood) 乃基於生理本能;但父道父性是「文化的發明」,是需經學習才能培養的。夫妻攜手好好管理自家,使兒女端莊、順服。一同管理財經,反哺孝敬父母(太19:19)。

四.培養夥伴關係 (Marital Partnership)
「在基督裡彼此順服」,以基督為首,反映男女差異、權力均分的平等合作而非惡性競爭之夥伴關係(cooperation, not competition) 。夫妻彼此賞識、欽佩、尊敬、扶持、保護(傳4:10-12) ,分享平等權利,也分擔家庭義務。雙工作、雙收入家庭更應如此。

亞裔移民家庭有些妻子雖如主流婦女一樣工作,但仍須負責傳統家務,丈夫卻不幫助分擔,引起許多妻子埋怨過勞不能勝任。事實上這是丈夫誤用兩種文化,自私不公的行為。甚至夫妻之間掌控與順服的不平衡也導致許多家暴事件。

五.表達體恤溝通 (Compassionate Communication)
溝通的目的在傳達基督的體恤,涵蓋誠懇、忠貞、信賴、體貼、尊敬、友誼等。「是即是,非即非」(太5:34-37) ,說話算話(箴10:19) ,不輕易發怒(林前13:5) ,不攻擊對方,不嫁禍於人。專心聆聽而不打斷對方說話,表現出無條件且正面的尊重。電視媒體干擾溝通,家庭必須設法避免。

夫妻有良好溝通才會有愉悅的性愛,彼此親密滿足。美國男性對性愛不滿意最大的抱怨是「太太性慾畏縮」,美國女性則是「丈夫性侵略」。追根究底,這些問題歸因於溝通困難。教會是有規範的性教育(對青少年、夫妻)適當場所。

六.堅忍面對橫逆(Resilient Coping)
無論是個人或家庭都必然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雖是危機也是轉機。健康婚姻早已有備無患(傳4:9-12) ,能解決問題,面對生老病死、喜慶婚喪、天災人禍。所謂婚姻最危險的中年,子女年屆青少年反抗風暴期,父母正是老年衰亡期,其實也是三重危機。

常人的災難哀痛過程(grief process) ,經歷五個階段:否認事實,怨天尤人,討價還價,憂鬱沮喪,接受事實。但信徒若能學習約伯,遭遇災難試煉,起初心裡哀痛,繼而順服上帝(伏地下拜),終究崇敬稱頌上帝(伯1:20-22)。靈命日臻成熟,雖受磨鍊錘打,夫婦卻能恩愛愈深。

七.計劃創意休閒(Creative Leisure)
從上帝創造天地開始第七天即是安息日。工業社會強調生產成果(productivity) ,華人文化崇拜功名利祿,往往有「要拼才會贏」的生活態度,而忽視休閒,易有工作狂的傾向。移民族裔受「衣錦還鄉」虛榮的驅使,常常對休閒有罪惡羞愧感。耶穌在世上傳道也忙裡偷閒,如參加婚宴等;祂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美國許多不正常休閒如酒,毒、食、賭、性、網路癮病等問題,葬送許多青年前途,破壞許多家庭婚姻。健康家庭實行創意積極性的休閒,如玩耍、談天、唱歌、散步和腳踏車、爬山、打球等有助心肺的運動,享受輕鬆舒解,令人再次充電。「健康運動」(The Wellness Movement)強調幽默歡笑的重要性。休閒不一定要花錢渡假,安靜下來禱告讀經、聖靈更新,神所賜的喜樂必充滿內心。

八.促進家庭團結(Family Solidarity)
家庭團結從夫妻恩愛開始,彼此互賴互惠,相依為命。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結合。缺乏家庭使命感、團結凝聚力、靈命合一,破壞了許多家庭的和諧。許多家庭成員持守最少每日同桌用餐一次的原則,不使繁忙雜事,阻礙影響溝通感情。

培養家庭使命感從四個層面著手:個人內在心態、夫妻互動特質、親友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和傳統節期。健康家庭有歸屬感,是提供成員親密、溫馨、關愛的天堂(創9:1);家族持守崇高聖約(covenant)(創9:12)。西人感恩節、聖誕節,華人農曆新年、清明掃墓等節日,家庭成員定期相聚,增進親情。

九.營造互助網絡 (Nurturing Network)
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包括夫妻子女兩代組成,勢單力薄,若自我孤立常常不堪一擊。男女離開父母合力建立新家庭(太19:5),和雙方原生家庭,及其他大家庭應保持聯繫。伯叔姑嬸等家族成員常常扮演代理父母(surrogate-parents)的角色,關愛下一代。但現代社會因為人口流動率高,往往離鄉背井,所以就地近鄰勝過他地骨肉。成立許多類似家庭的互助小組,守望相助,是值得提倡的。

基督教會是靈命的大家庭(太12:46-50;弗5:18-21),教導家庭倫理,提供扶持與制約,甚至教牧協談與社會服務。教會在移民包括華僑社會發展史上都有許多活生生扶持、網絡的案例,值得大寫特寫(特別是英文案例,可做為華裔子孫的參考,薪火相傳)。

十.委身靈命活泉 (Spiritual Commitment)
家庭若非上帝建造,必徒勞無功。教會世俗化、倫理多元化引起需要「新道德社會」(New Moral Society)的呼聲。馬斯洛(Maslow)早年闡釋人類需求的金字塔,從底部到頂端:生理、安全感、歸屬感與關愛、受人尊重和自我實現。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於老年又加上「超越自我,與神同在的巔峰經驗」(self-transcendence & peak experience)。

經常上教堂做禮拜,與個人忠貞使命感、家庭穩定有密切的關聯。獻身做活祭(羅12:1-2),靈命最優先,先求神國與神義(太6:33),如約書亞說:「至於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靈命成熟即:拜神虔敬,待人誠實,抱持希望,處世樂觀,心存公義,關懷他人,患難忍耐、超越自我,與神同在等要素。

委身信仰的婚姻家庭,必具備上述十項價值觀。

基督教家庭是見證的小教會,基督教會是關愛的大家庭。美國嬰兒潮人口百分之八十認為,他們信仰宗教;如何開放家庭歡迎鄰居,開放教會擁抱社區,是所有基督徒與教會整體面臨的挑戰。基督教組織「守約者」(The Promise Keeper) 曾號召一百二十萬基督徒聚集華府,一齊為曾經違背應許而捶胸懺悔,宣誓委身新使命,建立恩愛婚姻、營造健康家庭。教會也宜關愛參與立法遊說如反對「同性結婚」(same-sex marriage)、鼓吹學校「婚前禁慾」(abstinence)的性教育等議題。

應用於預防與治療
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制度若崩潰,社會整體必瓦解。強化家庭人人有責,尤其是基督信徒、教會。初代教會從家庭教會開始。上列十個家庭價值觀是從美國專家研究報告歸納而來,雖然可以說大多能放諸天下皆準,但有些因文化差異而需要選擇調適。譬如大男人主義者對造就妻子發展其「個人認同」這論點,或對夫妻建立「夥伴關係」必有異議。

聖經對家庭如性別差異的教訓,那些是不變的真理?那些是文化習俗?如何參考社會科學研究結論,整合聖經教訓,需要再深入研討。本文把焦點放在夫妻關係,價值觀見仁見智,去蕪存菁時,難免有一己偏見。這個嘗試期望提供家庭教育專家(Family Life Educators)、夫妻團契帶領者,或其他有負擔防患家庭問題的同工,教導或研討的重要議題。

在轉介危機調處(crisis intervention)上,建議選擇符合以下條件的家庭治療師:一. 要確定價值觀相近的,才不致誤導歧途;二.要瞭解(至少要能賞識)雙語文化的,才不隔靴搔癢;三.要經過專業訓練(最好有執照的)的才不會充當判官。協談治療要旨在促進夫妻溝通,以培養並實踐基督教家庭價值。在此謹拋磚引玉,盼望回應指教,持續對話研討。

2 Comments

  1. www.cff128.com

    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Reply
  2. Johnny Weigh

    this article must be written by woman

    Reply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