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願景

鷹眼神奇,願景更神奇;人眼奇妙,遠見更奇妙。

在空中翱翔的老鷹,具備非凡的視力,可以看見兩哩以外奔跑的兔子,且能準確地在一瞬間捕獲牠。

鷹眼
鷹的眼球內有兩個凹下去之處(centralis fovea),因此牠的焦點十分準確,加上眼球上的視力細胞(cones)細小而緊密,使牠對遠處的物體一目了然。鷹的眼睛位於頭部的兩邊,所以牠擁有二百七十度的廣闊視野。當鷹閉上眼睛的時候,眼瞼是一層透明的膜 (nictitating membrane),對牠的視線毫無影響。與老鷹相比,人的視野不及一百八十度,眼球上只有一個凹位,焦點的準確性限於二十呎以內,我們閉上眼睛的時候,什麼也看不見。

靈眼
人類的肉眼雖不及鷹眼來得準確和犀利,但造物主卻替我們加添了一對靈眼,使我們能看見未來的理想和景象,導引我們的全人找到生命的祭壇和人生的焦點。因著擁有願景的視力,我們可以看見從上而來的指示,展望未來的理想,跨越環境的諸般限制,透視生命中無窮的可能性,為個人不斷開拓嶄新的領域。

金恩的遠見
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 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找到他能以死相赴的使命,他的生命就毫無意義。願景就是那個值得我們赴湯蹈火,不計代價,勇往直前的緣由。願景可說是我們心中熱切渴望實現的理想。人生難免遭遇許多事與願違的挫折,願景卻能幫助我們堅持生命的執著,不屈不撓地全力以赴。有了願景,人生便有了方向,我們的終極關懷找到了焦點,心中的豪情便有了委身的祭壇。願景更是我們信、望、愛三方面的匯集點。

耶穌的遠見
願景是「擺在前面的喜樂。」(來12:12)這未來的喜樂成為我們的盼望,不斷向我們招手,吸引我們向前。因此我們能忘記背後,不受過去的創傷轄制,不因路程上的重擔與纏累而顛仆,卻能專心積極地向前面的應許邁進。主耶穌被稱為信心的創始成終者,是因祂以自己的生命,見證了因著願景的喜樂成為信心的動力,使祂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與羞辱,完成了救贖的工程。這一幅以榮耀織成的願景,促使基督捨棄祂的生命,引動祂付出靈魂體的苦楚,也向世人展示出祂的信心,盼望與慈愛的極致。

約瑟的遠見
在奔向願景的路途中,如果我們深信神的大能與信實,祂必按祂的時候和方法引領我們達成願景,我們便能以積極喜樂的態度,面對每天的日子,也能以仁慈寬恕的心胸,對待周遭的人,正如創世記卅七至五十章所記載的約瑟一般。約瑟十七歲夢見兄長們向他下拜,這個夢卻招致他一生坎坷的命運。他的兄長因嫉妒而把他出賣到埃及,他在埃及為奴,後又輾轉被害下獄。卅歲那年,約瑟因替法老解夢而被提升為宰相,神藉著法老的夢向他啟示另一願景:七年的豐收與七年的饑荒。約瑟因此為埃及儲備充裕的糧食,使百姓免於饑荒。

當他的兄弟們到埃及購糧,向他下拜的時候,他看見第一個願景的實現。其後與兄弟們相認,兄長們羞愧難當,約瑟不但沒有苦毒報復之心,反倒以完全的寬恕接待他們。因為在約瑟的願景實現的過程中,他始終深信神的掌權,祂叫一切人的攔阻與惡意,以及坎坷的環境都互相效力,使愛神的人得到祝福。

華理克的願景
願景使我們對眼前的機會更加儆醒,敏銳地觀察環境中的每一個可能性。《直奔標竿》的作者華理克(Rick Warren)早於大學時期在一個培靈會中決志,獻身為傳道,會後講員為每一個決志者禱告,輪到理克的時候,講員感到聖靈的啟示,預言華理克將來的教會人數倍增,因而求神加添他力量。憑著這個願景,華理克在神學院時,已經為他將來的教會作祈禱及準備。即將畢業時,華理克決定要建立一所新的教會,並選擇植堂的地區,教會的對象等等策略。他的願景使他敏銳地觀察四週環境中的機會,他像衝浪者般緊緊騎在聖靈所濺出來的浪花之上,把教會帶進一個接著一個的高潮。十五年來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ommunity Church) 從一個家庭單位,增長到一萬五千人,成為美國歷史中增長最快的教會之一。

海倫的靈眼
願景為我們個人潛能的領域擬定疆界,超越感官與環境的限制。活在一個既無聲音又無色彩世界中的海倫凱勒,以她有限的感官,無限的意識、思想、創意和堅強的意志,為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添加了鮮明豐富的色彩與生氣。她認為世上最可悲的人,是那些只有視力,卻沒有願景的人。在「我所看見的前途」一文中,她分享自己的理想與願景。她希望獻上自己,幫助盲聾者的需要,她又為婦女發言,用文字頌揚生命。海倫凱勒終於學會了說話發聲,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獲大學畢業文憑的盲者。她留下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獲得無數的榮譽,更為盲聾者爭取到許多利益與關注。

最後,願景不僅讓我們的眼目向上看,注目神的啟示與指引;也使我們向前看,憧憬於將來的喜樂與榮美;更能讓我們向周遭的環境看,把握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以達成存在那刻的願景。

有願景的人也要向內看,以我們個人的恩賜、才幹、個性、熱情與神合作同工。使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環節前呼後應,相轉相承,達成整全合一的作用。讓我們擁抱今天,展望明天,以個人的資源為代價,儘全力去獲取生命的冠冕。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