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深呼吸

從上帝的真理中定義人生的場景
在上帝的誡命中深飲人生的活力

跑步可以健身,鍛鍊跑步之鑰,在於注意怎麼呼吸──每一口吸氣,吐氣要徹底完全,盡情深入。

現代人制式的生活作息,造就成「輕薄短小」的呼吸習慣。活著,但常在「缺氧」狀態,雖然攝氧是免費的。

生命航向圖

深遠厚實的「靈性攝氧」可能嗎?聖經中記載一則耶穌提出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

乍看這是嚴苛,令人不悅的律法教條,而其實,它意含著的是一種盡情、奔放、激越、飛颺、熱烈去活的人生。

真理是為愛和熱情「背書」的。全人透徹,舒暢的靈性深呼吸──盡心、盡性、盡意、盡力,肇始在「愛神」的同時。

愛神,使人「知天命,明法則」,取得生命的航向圖和通行證,還得到萬物之主的示意背書,要盡情去活,不負此生。

真理為熱情背景

愛神,就是一切從祂而出發。真理導向出的水流,穿山越壑,奔行有方,行腳不疲,雖然「萬山不許一溪奔」,還是「堂堂溪水出前村」。真理背書的「激情」,不會半途觸礁,臨終翻覆,不隱含自毀性質,不落入「二律背反」困境。

聖經把美好的生命情態,以「誡命」來呈現。若誡命是一種硬性的邀約,要如此硬性,為的是幾樣的「恐怕」。

主體和客體

恐怕:我們在人與物的主體和客體的關係上迷失方向,以致活在擾攘不安的淺薄呼吸中。我們先要找到祂,就會知道「人」受託治理「物」和為「物」命名的職份,把自尊從「物役」的泥淖中拔出,開始有能力去定義人生的場景。

「處卑賤」時,知道卑賤的是環境,遭遇,不是我這個人的卑賤。在豐富中,更知道要慎「處」,免得「忘了我是誰」,將自己「物化」,豐富一場,徒然只做成一件事──壓傷別人,壓傷自己。

主動對應與被動反應

恐怕:我們對真理的實踐軟弱無力,不敢堅持,以致蟄伏在生命的淺灘裡。我們必須一窺祂大光的莊嚴威儀,發現在祂掌握下行進的歷史軌跡。唯有如此,對世俗流風,才不再只有被動的反射〈react〉,而能贖回勇氣,去主動對話和回應〈respond〉。

當天國的定律,一時似乎比不上「今世之子」的智取巧奪之功時,引航的燈火不會沒滅,「價值」不在「價格」前軟弱退怯。「堅持」成了生活中的品質,成為維護價值的扭力,成為走出新路的每一步腳印。

喜樂之因與果

恐怕:我們自掘的喜樂之泉太小了,不夠支持生命的全程,灌溉大旱之逆境,心中常懷美物易逝,歡笑只容淺嚐之憾。

我們需要一聽祂的隆隆之聲,判定喜樂要從事物的依藉中分離,因它原是從神寶座源遠流出的非賣品,認識到人之「分別心」所緣起的「善惡樹」,在救贖中已被判定無效,我們就可免去貪心之苦,知道「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喜樂先於事物存在,是生活態度的原因,不是結果。

我們因此會有多一點點的經驗,就是我們能給的變多了,要求的變少了;自由變多了,限制變少了。有什麼樣的命令,比「要喜樂」的命令這麼意外難懂,但又希望它是真的呢!一直要等我們去到神面前時,才能稍窺其中奧秘。

要求或是保護

我們常注意誡命的要求性質,而忽略它的保護意義;常抱怨「愛神」,就得如何被強制、剝奪,很少注意到人生命的活力,來自對神傾注全力的信心和愛。因為在祂裡面我們「被稱義」〈beingjustified〉〈許立中〉。得到最高層次的「接納」,從那裡再流洩出的生命,自有另一番的眼光,和熱情。

回顧今天的生活,多少時候我們蜷曲在一種生命情境,是呆滯侷促,浮掠不安的。忙碌活動的底層是「一潭不流動的水」,「一串沒風吹的鈴」〈王志學〉。好久已無所愛,亦無所憎,有的只是對周遭事物,人之生死,瞬間淺近的感覺,「繼續地存在下去,只因沒有事物值得為之而死」〈Dorothy Sayers〉。

後現代主義的學者認為「人」是歷史近期,也是最後的發現,卻又發現「人」裡面所藏的並不如想像中的可貴。人獨立於神外的實驗,可以從這個時代,或更多可以從自己的身上得到反映,就是靈性的擱淺,生命氣息的微弱。

神在創造人時所設定的保護原則,近代雖然一再面臨挑戰,質疑,甚至唾棄,卻也一再被證明不但人,就是整個文明的生機活力,在於需要對造物主真心地發出追尋與探索。以致能在社交能力朽壞的過程中,得蒙救贖。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