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人就是饒己

古時候天府之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現代興修的鐵路公路早已讓天塹變成了通途;可是人心這小小方寸,卻亙古“饒人難”及今仍“難於上青天”,始終寬容貫通不成、逾越不了那道坎。大至對侵侮塗炭中華的日本之民族舊恨,小到周遭人際間的個人新怨,很不易釋懷。某些過節甚至讓人至死都不依不饒,耳熟能詳的近例是大文人魯迅,臨終遺言即為“不饒恕人,也不求人饒恕”,迥異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凡響。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以至於此,遑論小肚雞腸的莘莘小民了,恕人之艱辛由此略見一斑。

其來有自
或許這怨不得屬乎血氣的今人,追根溯源到始祖,人與人的關係從“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相愛合一,到犯原罪後變成哥殺弟–“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憎恨強詞。人性打那時起就退化變質、一路墮落下來,後裔們就是想出於污而不染,也身不由己,惟餘“人心不古”的傷感,足以窺出世道風氣每況愈下的頹勢。
通常人在遭受到心靈打擊與委屈後,會有大致三種不同類型的反應:
想方設法還手報復,不管立馬伺機,或十年不晚、代代接續,似已被公認為“人之常情”了。連《舊約》亦認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然而此乃前約的白璧微瑕(來8:7),並非神終極意屬的反饋,因必形成“冤冤相報何時了”惡性循環、沒有窮盡。仇報之際僅片刻痛快,抑或反生一絲惆悵,未幾便會面臨著另一輪更兇險反擊,人與社會永不得安生。即損人亦損己,故屬於下品下策。
逆來順受、消極地忍吞,憋在心底暗自咀嚼消化,表面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任憑“時間”這個“最好的外科醫師”來處置,隨著時光的流逝創口逐漸弭平。然心結與積怨剪不斷理還亂、亟難解鈴冰釋,長期的思緒折騰、悶悶不樂,能引發機體肉身的疾患,像范增被項羽解聘後抑鬱成疾、終致背疽惡發而卒於歸隱途中,就是明例。浪靜無波之下其實暗潮洶湧,這雖利人卻損己,只能是中品中策。

和為上策
肚大能撐船跑馬,以和為貴、不計算人家的惡,從良好的出發點去理解人與事,“善”解其意,微微一笑了之。縱然自己佔理也“讓三分又如何”,不強辯相譏,權當“得饒人處且饒人”,篤信老實人常在,吃虧是福,天道酬忠誠。這可大降精神刺激的烈度、減少合併症出現,重創變輕、輕恙變皮毛蹭癢,等於積極主動地舐傷療治,能迅速走出陰霾。它於人於己俱佳,誠屬上品上策。
縱觀芸芸衆生,能以夠格上品者殊少,中品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條件反射式地採取著下策,匯成了以中下品“化合物”為眾的社會主流,難怪人類歷史亂象叢生,不足爲奇。然而,人不能由於這“根劣”遺傳因素,便有了將此缺陷發揮盡至的藉口,畢竟上帝還賜下過一劑良方讓我們自救:不可恨人,恨人便是殺人。這是從人自身根兒上防患於未然、解決不完美社會的治本之措。

極品表率
神還為尋求者另立後約啟示—“打右臉給左臉”、不以惡報惡;替劊子手求赦“因爲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樹起以德報怨的超凡胸襟和偉大人格。這就是神家裡的處世準則,是神滿意悅納的。能夠做到“為仇敵禱告”極致,在不得饒人之處且能饒人,便成全了“愛人如己”的精意,化敵為友,天下自然大同。這榮神益人利己,是上上品上上策。兩千年前上帝的獨生子降世、身體力行出了此人間極品的表率,旨在要我們實踐效法追隨。此乃從救恩上爲人類作挽回祭、醫治罪惡塵世的神來之擧。
遺憾的是人多自高、寬於待己,遇事總會找到各種理由自我安慰,錯皆在對方。想要饒恕別人,就得反其道而行之,己所欲的施與人。鄭板橋“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也所見略同。而《聖經》早已明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提醒人若照著神的應許去行,會積財寶在天得福,更有積極的動力。上帝強調的原諒寬恕、寧可讓步,就是矯正人類罪質的慣性,從以惡報惡,提升到以善勝惡,將日下的世風扳回到原應的安樂中。只要人們皆以耶穌作標杆、彼此饒恕,自會進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境界,將世界變成人間天堂。
基督徒應比古賢更“識高一籌”:饒恕人其實就是在饒恕自己!《聖經》中有諸多的實例和金句明闡之,如“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可11:26);“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若想蒙神赦免,須先饒恕別人。放人一馬瞧著是“失”,實質上是“得”,“吃小虧佔大便宜”也。世事從來有得必有失,就算爲一己的私利也要寬恕人。否則便是與己為敵、跟自個過不去,劃地爲牢、獨嚙心囚、自虐自殘,卻毫髮無損對方,何苦來哉?

知易行難
事情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誤會發生、惡人相向時,當局者情緒極易失控,惱羞成怒不可遏。可是“氣急”卻不能“敗壞”,「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37:8下)當下應儘快穩住、駕馭脫韁的心馬,勒緊口舌勿出污穢之言,待稍弛緩再儘快掉轉轡頭,進行理智的調整,從長計議善對。
信主之後,我和內子的實際操作是:想不開、氣不過之際,無人在場就大聲朗讀《聖經》的有關章節,有人的處所便默默背誦金句箴言,強行灌引得聖靈充滿、“正氣存内”,鎮住心頭的煩躁憤懣。此時此刻,人的任何言辭勸解都蒼白乏力、不足以解恨排憂,借酒澆愁愁更愁。惟有“天籟”之錚錚聖音才具備振聾發聵、猛醒向上的引力,拽自己蹴出忿憤的泥潭,以善勝惡。

正面思考
對於涉及的人:“凡事相信”其出於無心或並非歹意,嘗試著換位思量;多多記念對方過往的好處,莫因一個“對不起”,忘卻人“對得住”的地方。人無完人,切忌論斷咒詛、當那第一個扔石頭的定罪者。即使對惡者,也牢記神的教導“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主責備你吧”,就是把炭火堆在了他的頭上(箴25:22)(引人悔改),只聽憑主怒,由神伸冤。
對於牽扯的事:持正面思考,盡量往好處想,畢竟每朵雲都鑲著銀邊,禍福相依,可能它是化了妝的祝福呢。金無足赤,事無盡善盡美,遺缺殘憾的本身就是美。再思念有些事自己也曾給人家搞砸過,甚至一塌糊塗了還懞在鼓裡渾渾然,也就扯平了。就學著就事論事,不擴大泛化,接受改變不了的現實,迫切禱告神因勢利導,讓“壞事”變好事。

勝利在望
如此或許較容易釋念嫌隙、淡化受傷的後遺症,越過去這座“火焰山”。萬事開頭難,能先做到了原宥一次,七次就勝利在望,往後的七十個七次也就不那麼困難。原本中下策集一身的我倆,在屬靈的爭戰中經歷了無數個回合後,所總結出來的戰略戰術,雖然戰績迄今仍未顯赫到“含怒不到日落”的程度,但已取得了“不輕易發怒”的小贏,自許能晉身中上品的“混成族”?至少比起以前常飲恨不消、徹夜輾轉難寐,算挺卓著了,目前正在繼續朝著上上品的高地,奮力挺進登攀。
無論關乎國家民族間或是人與人之間的芥蒂仇恨,不妨假設縱身躍上造物主的高台,鳥瞰天井裡的子孫孩童,像在頑劣吵閙鬩墻,狗一天貓一天的,無須摻合。“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恒的友誼”,各執一詞不相讓,均基於己利,不管冠以啥名堂。
至於自習寬恕“功課”的進度,就先從數算生悶氣的頻率入手吧。生氣會導致生病,神教人饒恕,除了未來能“及格”進天堂外,也是爲了大家今世肉身的好處: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魂魄,活得悠然自得、平安喜樂。如果慪氣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則可說靈修得當,人性日臻成熟。最終必會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憐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心裡柔和謙卑的式樣,成就上帝讓你我來地上走一遭的使命。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