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健康與成就

這幾天我有點空閒,翻閱了《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這本雜誌 (US News & World Report,2010年2月號) 。雜誌主題從基因和食物、生活形式等角度探索長壽,出乎我意料的是長壽竟然和一個人的成就有關。 第五十頁的文章斷言說,你在辦公室裏的快樂指數跟食物一樣,會影響你的健康和壽命——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馬摩教授(Michael Marmot) 所作的研究指出,在社經層次上地位較低的人,工作薪酬較低的工作者,比較可能短命和有健康問題。原因是成就較低的人和下列四件損害健康的事常牽連在一起: 1. 他們比較可能抽煙 2. 比較少做運動 3. 較少吃蔬菜水果 4. 較可能常常處在壓力之下 社經低層次的工作人員,比較有工作的非安全感和被解聘的可能。在猿猴實驗發現,地位較低和社交孤立的猴子,血液裡的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素(corti-sol) 較高,有損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思路開始整理,成就和健康長壽的關係,似乎有一條清晰的脈絡。成就較高的人,比較可能養成好習慣:多做運動、多吃蔬果、不抽煙,比較有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來看,追求某種程度上的成就,不但有益於人格的自我肯定,也有益於身體的健康和長壽。 原來,成就對你的健康是一種祝福! 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大祭司的禱文裡,細述了祂在地上三十三年所成就的七項使命(都包含「已」這個字)。這種使命已成就的喜悅,和順服神完成救贖的決心,是祂面對第二天十字架的力量來源。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四章7節殉道之前,數算一生為基督耶穌所成就的工作,也是用「已經」這個字來表達。 「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這種成就上帝所託付事工的喜悅,是保羅離世之前,最寶貴的資產,甚至使徒保羅能夠自豪地宣稱:「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4:8) 主耶穌和保羅所到達的靈性和精神狀態,可以說是基督徒人生所能到達的最高境界,一種美麗、滿足、喜樂的境界。人生還有什麼比成就神的託付更大的喜悅呢?! 原來,成就對你的人格和靈性是一種祝福! 敬愛的讀者,如果你多做運動、多吃蔬果、不抽煙,又能有效舒解壓力,你將會更加健康、長壽。如果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發掘自己的屬靈恩賜,操練服事的技能,找到神的託付和使命,並盡心竭力成就神的工作,我保證您的靈性和精神狀態,也會享有主耶穌和保羅所享有的滿足、喜樂和成就感。

成就 愛 喜樂

屬世的成就,凡人;屬天的成就,聖徒。 1966年我就讀的工學院,畢業了好幾位靈性卓越的基督徒。他們在基督裡的歲月已久,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令人羨慕的屬靈品質,令我這初信幾個月的幼嫩新手,暗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追上他們。 神憐憫了我,1969年他們出國留學,我竟然蒙召做全時間神僕,加入學生工作服事的行列。現在過了四十多年,我們都年紀一把了。令我驚奇的是,他們中間有幾個擁有工程博士的學位,竟然提早退休,唸了神學道碩學位,加入全時間服事的行列,做起牧師,負起牧養會眾的責任。 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們提早退休?什麼力量引導他們投入事奉美徑?我想,從屬靈的角度來看,他們聽見了神的呼召。從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內心有一種自我期許,渴望對神的國度有所貢獻。我個人嚐過對天國有所貢獻的成就感,所帶來的滿足與喜悅。 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家說,人類有五種基本需要,追求滿足這五種需要,驅動人的主要行為── 1. 身體的需要:比如食、衣、住、行。 2. 安全的需要:比如自由、免於盜賊威脅等。 3. 歸屬的需要:比如種族、文化、國籍的認同。 4. 自尊的需要:比如人格、才幹、自信的肯定。 5. 成就的需要:比如事業、貢獻、成功等。 善用動機法則 有些滿有智慧的牧師,善用上述的動機法則,搧起會友服事的火焰,點燃了教會成長的氣氛。創造了人人動員服事的環境。他們與上述第3、4、5的法則合作── 邀請成熟的基督徒加入核心同工,每月一次在牧師家餐敘,聽牧師分享這一年的教會主要目標,討論達成目標的方法,一起同心禱告,創造了歸屬的感覺。 牧師看準了核心同工每一個的恩賜所在,託付他們適當的職責,並幫助他們參與培訓的機會,甚至作個別教練,開發同工們的自信。使用「肯定」來催化同工的成長。幫助同工在某一項服事上成功 ,對教會和神國做出貢獻。成就感所帶來的滿足,把同工們推上了一條喜愛服事的征途。 主耶穌基督就善用這三重動機法則,成功的培訓了十二使徒,奠下教會屬靈根基──主耶穌揀選了十二使徒,組成了這個天國集團的核心。(可3:13-19)他們有特權常與主同在,聆聽群眾所聽不到的信息,並蒙應許,在主得國降臨的時候,同坐寶座(太19:28),這種歸屬感,產生了非凡的向心力。 主耶穌也給了使徒權柄,可以醫病趕鬼。(太10:1)並且信任他們,差派他們兩個一組,出去傳道。這種信任開發了使徒們的智能,培育了他們的自信。這種自尊為將來超凡的事奉效果,鋪平了道路。 主耶穌應許使徒,主所做的事,信主的人也可以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14:12),並且奉主的名無論求什麼,主必成就(約14:13)。這種與主同行,必然成功的信念,給了門徒力量,為天國勇往直前。 服事的驅使力量 現在,我敢說成就感是驅使基督徒服事神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主耶穌基督於釘十字架之前,在約翰福音十七章記載的祈禱裡,祂向天父所交的一份成績報告單上,也列出了七項重大的成就,中文聖經都用「已」表達出來── 1. 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約17:4) 2. 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v.4) 3. 你從地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明與他們。(v.6) 4. 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v.8) 5. 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v.14) 6. 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v.22) 7. 我已將你的名賜給他們。(v.26) 我可以想像在約翰福音十八章,主耶穌進入客西馬尼園之前,主所做的約翰福音十七章的大祭司禱文,成就感的主旋律反覆迴盪,是祂從容走上十字架前,極大的安慰力量。當然,不是所有類型的成就感,都具有相同的屬靈價值。對於世上那些搜刮財富,賺取盛名;成就了軍事上的豐功偉業;在華爾街叱吒風雲,躍登全球的大富豪名人榜等人,上帝只輕描淡寫地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
Read more

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就,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認定。 「我在小學時當過班長。」 「我曾經參加過網球比賽,獲得兩次冠軍。」 一次教會小組在聚會前玩了一個破冰遊戲,遊戲規則是每個人必須講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鮮為人知的經歷或成就。講得越多,可得越多分數。那一次參加的人為了贏得那次遊戲,都絞盡腦汁努力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我記得許多人在講述時,臉上都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光彩。 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曾經有過的非凡成就,談論過程覺得自己是號重要人物,那種感覺就是「成就感」。「成就感」與「成就」是不同的。「成就感」,顧名思義,是指人們在完成重要任務後的感受或思考(The feeling of having accomplished something important.)。所謂「重要任務」可能是一件重大任務,需要全力以赴來完成。如果任務負有重要意義,就算執行時需要作某種程度上的犧牲,也甘之如飴。如果完成後能受到注意和肯定,那種滿足的成就感乃人生一大樂事。 然而,所努力完成的使命價值受到質疑,或是努力受到否定,心中的悵惘與挫折可想而知。人總是喜歡做大事、立大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做大事就一定能帶給我們滿意的成就感嗎?生活中有哪些瑣事,也可以帶來深遠影響、以致於我們一樣感受肯定與讚揚? 秦王與刺客 前幾年有一部在好萊塢受到矚目的中國影片「英雄」,我們可從幾個角色彼此的衝突,看人生目標與價值觀的問題。此片描述戰國末期群雄爭霸,最強的秦國欲併吞其他六國以一統天下,秦王就成了各國欲除滅的目標。 一位叫做「無名」的刺客隱藏了自己的身份,為了可以近距離殺秦王,他苦練「十步一殺」的劍術。他的計畫受到劍客長空、殘劍和飛雪的看重和幫助,他們一起編造謊言,使無名獲得進到離秦始皇十步之遥的機會。然而那秦王豈是簡單人物,危機當前,仍直接戳破無名的謊言,且指出他內心的矛盾。 無名的矛盾,在於關鍵時刻想起殘劍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殘劍在刺殺秦王的使命中產生內心的衝突,他悟出秦王統一天下的事業,可以停止各國的殺戮,天下蒼生便可免於生靈塗炭。所以他在得到刺殺秦王的最關鍵的時刻,做了逆轉性的決定:放棄刺殺行動。 失去意義的使命 殘劍的決定影響了無名。當無名站在秦王面前時,正如秦王對他的觀察——心中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本來他一生的努力與目標,就是為此刻的機會,他也身負所有正義之士對他的寄望和託付。然而,正當他不得不採取攻勢之時,誰也沒想到,結果他竟然只是以劍柄相向,使秦王得以劍下逃生。當然,這樣的決定,造成了無名自己慘死於秦國大軍萬箭之下。 而殘劍放棄刺殺秦王的絕佳良機,使得他的愛妻飛雪對他深深不諒解。身為趙國名臣之女,飛雪賦予自己活著的使命,就是為國為父報仇。當第一次丈夫放棄刺秦王良機時,飛雪從此不與丈夫說話;任務二度失敗時,她的人生頓然失去目標與意義。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毅然向丈夫拔劍挑戰。殘劍在無法解開愛妻的挫折與憤怒下,決定放棄抵擋,死於劍下。飛雪無法承受丈夫的死,最後也以身相殉。這樣的結局,觀者皆為之唏噓不已! 橫在無名、殘劍、飛雪與秦王之間的矛盾是:不同的使命,不同的角度詮釋自己的任務意義,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作了犧牲。然而,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或梟雄 如果只是因為需要尋求人生的意義感和成就感而犧牲一己,生命既短暫又寶貴,這代價何等昂貴啊!若是如此,放手一搏之前,更需停下腳步仔細思量。若是耗盡心力與時間之後,發現目標錯誤,所付出的也沒有意義。這時候是回頭好呢?還是繼續走?回頭顯示自己起初判斷的錯誤,而且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付諸流水,如何贖回?繼續走嗎?明知此路不通,將來付的代價更大,如何收拾殘局? 電影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犧牲,不同的傾力搏命,英雄或梟雄,待觀眾解讀與認定。真實人生中是否也有英雄存在?必有許多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為許多看似平凡卻有意義的事,做了不凡的犧牲和默默付出。我們豈不當給予喝采與掌聲?! 兩個價值體系 不管同意不同意,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價值體系之下。在第一個世界價值體系下論意義,是以實際效用與成果取向,談價值意義,乃是指完成任務,並儘可能取得最大利益與報酬。報酬多,成功的光環也相對的大。在此價值系統之下,人們汲汲營營於所謂「有價值」的成就,過著患得患失的日子,為了爭取利益,不惜犧牲別人。至於低報酬、甚至無償的工作,因為做了也沒有成就感,就乏人問津。不得不做時,就容易出現「作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無奈心態。 可欣慰的是與這個世界同時存在的,是另一個講求真理與超凡意義的價值觀。在那一個世界裡,「成就」不一定直接與成敗有關。成功固然美好,失敗的結果,意義一樣重大,在神的時間表裡,一樣可以期待開花結果。 埋入地裡的麥子 美國有五位宣教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詮釋例證。這些年輕的宣教師於1956年1月8日到南美厄瓜多爾(Ecuador),計畫向奧卡族(Auca)傳福音。起初他們只是租了一架直昇機,每日停在高空上向土人唱聖詩,並扔下餅干、麵包、花布、茶葉和兒童玩具等禮物。這些土人生平第一次看見白種人在高空上盤旋,他們很驚訝,也歡喜收到禮物。這樣過了大約一年,宣教士們以為時機成熟,就決定降落在他們的領土上,準備進一步接觸。沒想到這行動引起土人的猜疑,他們竟然以長槍將五人殺死。消息傳來,舉世嘩然,許多人為這些宣教士哀悼。 不同於那些不惜為國為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國英雄,這些宣教士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地上的國度和君王會過去,他們期待一個更高永恆的國度。為此,他們願意像一粒麥子一樣,默默地埋入土裡。看起來,他們沒有明顯的工作成果或是豐功偉蹟,但這一粒麥子的影響是驚人的,許多人因為這五位宣教士而受感召,願意繼續進入奧卡族傳福音。如今全村五百人中,已有一百人成為基督徒,也有多位奉獻作傳道人。 基督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神的愛子降卑為人,又取了奴僕的形像,最後死在十字架上。祂將自己的生命給出,世人看似失敗的行動,然而「在滅亡的人看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是神測不透的大智慧。 小事也能有意義 我們羨慕宣教士美好的見證,心中也嚮往學習主捨己的榜樣,希望在主的生命冊上,被主稱讚記念。然而平凡如我,生活中如何得到機會,為主做一番被記念又稱讚的作為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很簡單。 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曾說當祂在榮耀裡同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把愛祂、蒙祂揀選的人(綿羊)安置在寶座右邊。因為他們曾經在微小的弟兄餓的時候給他吃,渴的時候給他喝,留他住,給他穿,看顧他。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太25:40)這些只是倒杯水、照顧患難弟兄的小事,然而卻被主在永世裡記念,這是何等有意義啊! 我們何等需要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世界!也需要一位在我們工作遭遇瓶頸或失敗時,仍然為我們喝采的上帝。不管過去如何,不需悔恨與懊惱,讓我們重新釐定目標,努力奔跑,看看末後神為我們預備的,是怎樣豐富的獎賞(腓4:14)。

那位笑容可掬的天使

在想不到的地方,遇見想不到的天使。 人生中永遠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我決定要好好定下心來成就一番作為的時候,偏偏問題就在那時接踵而來。 當我與家人關係漸行漸遠的時候,便毅然決然的搬離那原本溫暖的家庭,一個人到外面租房子生活。或許是大環境的因素,我的新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失業潮與無薪假讓我的求職路四處碰壁,眼看著生活費越來越少,但是生活仍然要過,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花費。既然決定了要獨立生活,就沒有回頭的餘地。 或許是不服輸的個性,就算知道機會渺茫,仍然每天在外面尋求工作的機會。累了就在公園歇歇,等到體力恢復了才繼續向前。同樣的日子不知重複了多久,原本的信心也一點一滴的消磨殆盡。 微笑的陌生女子 於是我嘗試著以誠懇的心向上帝祈求,給予我一個機會,就在我閉眼默許心願時,感覺到有人向我走近。睜眼一看是一個面帶微笑的女子,向我示意後就坐在我身旁。在她臉上並沒有太多的脂粉,也沒有過於華麗的衣服,簡單而樸實是她帶給我的印象,還有那令人溫暖的笑容,似乎在告訴我:別怕!我在這裡讓你依靠。 沒有冗長的介紹詞和開場白,只是靜靜緩緩地坐了下來,問了我為何在這裡?或許是因為我的心裡嚴重失落,才會使得旁人一眼就看出來我的無助。我不假思索地告訴了她我目前所遭遇的窘境。在絮絮叨叨的講完心情後,我很謝謝她並沒有用長篇大論來開導我,只是靜靜地聽我訴苦。然後她輕輕地拍了我的肩膀,要我加油,並想要給我一些資助。我拒絕了她的好意,因為我相信只有自己能幫助自己。 在離開前,她給了我一個地址與電話,那是一個教會的地址,她希望我能撥空過去,希望對我能有些幫助,然後就揮手道別了。因為她的傾聽,讓我在那些日子裡的悶氣一掃而空,彷彿是上帝真的聽見了我的請求,派了一個天使來拯救我。看著那張字條,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我一向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就將它收進了口袋,便繼續往下一個工作機會應徵。 許多同路人 有天下午,我又一個人坐在電腦前面發呆時,突然望見那張紙條。想想沒事,就撥了通電話給她,告知待會過去。教會並沒有離家很遠。到了那裡,看到她親切地向我打招呼,並且大方的介紹別人給我認識。一陣寒暄後,她就把我的狀況分享給在場的人,原來也有人和我遇到相同的問題,奇怪的是從他們的表情中看不出半點煩惱。一問之下才知道,其實他們也經歷了經濟拮据的日子,後來因緣際會地來到教會,聽到牧師和弟兄姊妹的開導,才漸漸的走出陰霾。雖然有的人仍然沒有工作,但從談話中,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裡是富饒的。 接下來的日子,我只要有空就會到教會走走,聽那些基督徒講說自己的故事,和如何經由聖經和其他信徒的感化。頓時我覺得自己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糕,只是因為心被石頭般的重擔壓著,才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因著他們的分享與教導,我感覺比許多不幸的人幸福多了。我至少四肢健全,也有遮風避雨的住所。在他們的開導下,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認。 奇妙的安排 某天,在會友引薦下,認識了一位公司的總經理,她是虔誠基督徒。一陣閒聊後,她得知我仍在待業中,便向我詢問了工作的經歷與專長。驚訝的是她的公司正缺少我這種專長的人,她希望我馬上到公司上班。霎時我嚇到了,原來上帝真的聽見了我的請求,所以我十分爽快地答應接下這份職務。 到了新公司,我並沒有太長的磨合期就上手了,同時又得到了主管的賞識,擔任部門的重要職務。乍看下這一切好像自然發生,我卻不得不讚嘆上帝的安排。幾個月前,我還只是一個漫無目標的失業青年,轉眼已經是公司的重要幹部。對於這樣的轉變,連我自己都十分驚訝。除了感謝上帝外,我還要感謝那位帶我進教會的姊妹,她在教會裡總是忙進忙出,要拉近新舊信徒的情感,又要處理教會事務。然而在她的臉上卻不見有任何的倦態 ,似乎十分享受這樣充實的生活。 作別人的天使 生命真的值得期待,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見誰,生活中總是隱藏著上帝的旨意和豐富的智慧。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去細細品味上帝精心安排的人生。我們一生所遇到的人雖然成千上萬,但是有些人會走進你的生命,改變你的人生。對方帶給你的啟發,全憑你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 我相信上帝在每個人背後,都安排一個或者若干個天使,你也許看到了,也許看不到;他們可能是男也可能是女。別問自己的天使在哪兒?因為那必須要自己去尋找。當你在尋找自己的天使時,別忘了多多關心身邊的人,也許你就是身邊某個人的天使。 對我而言,那位姊妹就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天使,我要謝謝她將我帶進教會,讓我認識上帝。因為有她的帶領,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並明白真正的快樂是學會開心地付出自己的所有。 這個經歷讓我相信:上帝一定會守護著我們一輩子,陪我們渡過每個人生低潮及難關。

在世上的最後一天

每一天都可以是最後一天;最後一天也可以是每一天。 如果今天是你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你想作什麼?如果你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今天你想作什麼? 瞻仰祂的榮美 大衛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詩27:4)如果今天是大衛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他早上起床後,仍會先親近神,瞻仰神的榮美,從頭到腳沐浴在神美麗的榮光中,然後問神:今天要作什麼?使徒行傳13:36說:「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大衛存著順服的心、平安的心,從早到晚遵行神的旨意,然後他可以坦然無懼地去見主。 如果今天是以諾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他仍然會學習與神同行。一面生兒養女、含貽弄孫,又面對面與神交談,好像與最好的朋友談話一般。那一天神對以諾說:「既然你我這麼要好,你要不要乾脆來天上跟我一起住?」以諾說:「好啊!」以諾沒有料到,那就是他活在地上的最後一天。忽然之間,他就被提到另一個更美的世界去了。然而「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來11:5) 與素常一樣 如果今天是但以理活在地上的最後一天,他一定會一天三次、雙膝跪在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神告訴他:「你且去等候結局,因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份。」(但12:13)所以但以理活在平安中,作他今天該作的事,為著神的旨意成全在地上禱告,也充滿榮耀地盼望他所要承受的福份。耶穌要帶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但以理知道自己在神眾子的行列裡有份。 如果今天是哈巴谷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即使明天敵人犯境,他很可能被殺,他還是會吟唱流離歌:「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3:2,18-19) 仍為復興禱告 對哈巴谷而言,沒有好日子,也沒有壞日子,天天都是以神為樂的日子,天天靠著神所賜的力量,穩行在高處──在至高之處有榮光,天天都活在榮光中的日子。神發怒是在彰顯祂的榮耀,神施行審判是在彰顯祂的榮耀,神施憐憫是在彰顯祂的榮耀,神復興祂的作為也是在彰顯祂的榮耀。先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禱告,所以哈巴谷的最後一天,必然繼續為復興禱告。 如果今天是雅各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他仍然會在床上敬拜神,召聚兒子們,按著各人的福份為他們祝福(創47:31, 49:28),交待後事,指示安葬之地。最後把腳收在床上,氣絕而死。(創49:33) 如果今天是我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我會像素常一樣,早上起床先親近神,等候神兩個小時,然後進教會辦公室讀聖經,做我今天該作的事。一整天我會不時地把心舉向耶穌,感受耶穌與我同在。晚上睡覺前,再來到主面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與祂談心。如果我在睡夢中被主接去,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主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後事就交給我最敬佩、也是我最親愛的丈夫全權處理了。說不定我會像以諾一樣忽然被提,那就更省事,不必麻煩他人了。

你願意好起來嗎?

死結,打在自己這邊;耶穌,軟化剛硬心房。 一個陽光普照的初冬上午,我去探望扭傷腳踝的朋友凱琳。遠遠望去她那剛蓋好的新房子,百頁窗緊閉。心想大概要吃閉門羹了;沒想到敲門之後,只見凱琳披頭散髮,無精打采地過來開門。 一個受苦的女子 長久以來,凱琳總是匆匆忙忙、心神不寧,夜裡不得安眠,白天煩躁難以專心。我一進門,寒喧的話還掛在嘴邊,她就開始數落起丈夫:不分擔家務、不照顧孩子、不準時回家、自私、卑鄙……! 「跟這個男人根本沒法溝通!我已經在找律師辦離婚了。這房子勢必要賣掉,大家把錢分一分,再另作打算。」 「別這麼說,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太大!」我好不容易插上嘴。「千千萬萬個小孩都是這麼長大!父母離婚,總比死守在一起卻整天吵吵鬧鬧對孩子還好。」凱琳說她是學社會教育的,這方面她知道的比我多。 我沒有數據或理論,我只知道父母在我還小的時候離異。小學時,每每唱到「我的家庭真可愛」那首歌,就忍不住掉淚。我從不羨慕別人什麼,只盼望能有一個父母都在的完整家庭。 凱琳聽不進去。她說這十一年來,她的青春喪盡,健康亮起紅燈,工作沒著落,婚姻一團糟。如果現在再不趕快採取行動,新的離婚法實行之後,她老公連一毛贍養費都不用付,那她就真的是落得兩袖清風、一無所有了。 「羅傑不是這種人,你別把他想得太壞…」我話還沒說完,凱琳突然歇斯底里,對著我大吼,要我不要為她的丈夫辯護!她嘶喊的聲音中帶著絕望,兇猛的眼裡噙著淚光。 啊!一個受苦的女子!我的心跟著她一起絞痛。凱琳啊,凱琳!停止將自己看成是受害者吧!你說丈夫傷害你夠多、夠深,你無法再對他有任何信任。但是,同樣地,你也傷了他呀!你有給他一個溫馨的家嗎?你關心過他工作上的壓力嗎?你敬重他、支持他嗎? 上帝的話語改變我 能對凱琳的狀況感同身受,是因為我在凱琳身上,看見過去的自己。曾經,因為生活、經濟等方面的不順遂,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將苦毒、怨怒、憤恨積壓在心裡面,讓這些負面的情緒在心裡紮根,奪去我的歡樂和喜悅。久而久之,鏡中的自己變成嘴角下垂、眼神充滿敵意的哀怨女人,總覺得丈夫虧欠我、不值得我這些年的付出。 所幸,與凱琳不同的是:我有上帝的話語。在那段走不出死胡同的歲月裡,我不斷求告上帝,請祂指引一條道路,告訴我這一切困境與難處的意義。上帝用祂的愛托住我,不時給我鼓勵。終於,一點一滴地,我明白祂要藉著困難,讓我學習接納與饒恕,祂要操練我愛的能力。如果沒有愛,再多的物質享受都是一場空! 祂並沒有立即改善我們的現實狀況,而是轉移了我的目光,讓我不再輕易伸出食指指責別人,倒是指向自己,反問自己有沒有虧待別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決定去實行上帝的誡命。祂教導說:不能含怒到日落;不要讓苦毒、抱怨、怒氣佔據我們的心。於是我學習去原諒,即使別人沒有認錯;學習去放下怨怒,不再緊捉住自憐與傷痛。我明白:我不能、也無權去左右旁人的情緒或反應,不能改變他們的個性,但是我至少能控制自己的思維,拒絕讓環境或(在自己眼中看似)不幸的遭遇毒害我的身心靈。 走上生命之路 漸漸地,我又重新拾回喜悅,臉上再度綻放笑容,人際關係也奇妙地改善。這是一段不算短的過程,畢竟要切去我長久以來積長孕育的稜角與陋習,不是一蹴可幾。上帝忍受我的頑強抵抗,用無比的耐心守候,等待我的回頭。 聖經約翰福音書裡記載了一個事件。有一天,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的畢士大池邊,看見一個躺在地上、癱瘓了三十八年的男人。耶穌問了一個看似多此一舉的問題:「你要痊癒嗎?」隨後命令那男子站起來,拿著他的褥子離開!(約5:1-8) 耶穌希望喚起的,是那個癱瘓男子的信心與改變的意願。如果那人不相信耶穌的善意與大能,如果他怕痛、不肯嘗試、不願跨出第一步,那麼他就不能經歷奇蹟似的醫治。同樣地,我們是否能憑藉著信心,放下自以為是的主張,去走那條上帝提供的、賜與生命的道路? 我抓住凱琳的手,殷切地為她禱告。我知道:如果不是耶穌給我的教誨,開我的心眼,轉移我的目光,今天我也會是個面色蒼白、毫無喜悅、充滿苦毒、無法自拔的悲哀女人。 在耶穌那兒,我們能獲得醫治。問題是:我們願意好起來嗎?

甦醒心靈的早禱

陽光甦醒了大地;早禱甦醒了我的心靈。 一年365天,除了元旦,364天我們的教會都有早禱會,每天凌晨5:30開始。剛來到這間教會時,我對早禱充滿了好奇,同時心裏也有一些擔心,先生和我都是夜貓子,喜歡工作到很晚。對我們來說,有時清晨就是我們的午夜 。我擔心不能持之以恆地參加這早禱會。 先生過去已經有參加早禱的經歷,我問他參加早禱的感受,他只簡短地說:「很好。」最初幾天都是先生獨自參加的,因為孩子還小,我們不能同時參加。他第一天從教會的早禱回來,我急切地問:「早禱怎麼樣?」他的回答依然是:「很好。」我看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便決定不如第二天親自去體驗一番。 夜不再深沉 那天夜裏,我睡得很淺,夜裏醒來三、四次。黑暗襲來,彷彿帶著一股力量,使困倦的人們進入沉沉的睡眠。而那一夜我卻不能睡得太沉,好像在與黑暗與困倦抗爭,不讓這種力量將我投入那又深又沉的夜。我雖然需要一些睡眠,但我一定要儆醒地等待,等待著黎明的臨近,好能準時、毫不遲到地參加敬拜。當時我彷彿在經歷聖經中記載,那五個聰明的童女預備好燈油,儆醒地等候新郎的來到。 教會離我的家很近,走路就可以到。我五點鐘從家裏出來,黑暗還沒有散去,但夜已不再深沉。街上的路燈閃爍著慘淡的光,在黎明前的黑暗裏,燈光不再溫暖也不再溫馨,彷彿是一場不得不散的宴席,無論曾經是多麼的豪華、絢爛,但當日光顯明的時候,一切都將消失殆盡。 教堂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當我接近教堂的時候,讚美的琴聲從教堂裏,又彷彿從雖遠卻近的上頭飄來。琴聲純淨而輕柔,將我從黎明前的黑暗中帶入明亮的光裏,那光溫溫柔柔的,將神的愛溫暖地灑在我的心裏。 參加早禱的人陸陸續續地進入教堂,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還有一位媽媽帶著只有四歲的女兒,那天來了近七十人。我觀察著前後左右的人,大家都不像參加主日崇拜時精心地打扮自己,但我相信他們已經將心準備好了。 用生命見證主道 禮拜開始了,首先由帶領讚美隊的弟兄帶領大家獻唱。接下來是唱詩班的獻唱,之後牧師開始證道。牧師證道的時間比主日崇拜要短。先生後來告訴我,一年364天,除了出差,牧師每天都要在早禱講道,已經持續十五年了。 是啊!我想:一種儀式裏面,不一定含有內容,但一種真實而又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一定要藉著一種儀式表現出來。有著信仰的生命一定要彰顯我們所信的這位創造和掌管生命的主,而經神親自呼召的神的僕人不單是用口去宣講神的話,更要以生命和生活為主作見證。 牧師證道結束以後,就是禱告的時間。隨著教堂裏燈的熄滅,讚美的琴聲像一條清澈的小溪輕輕地流淌著,傾訴著—是水聲,也是心聲。我仍沐浴在那光裏,那光在溫暖著我,在指引著我。當我想開口禱告的時候,我意識到這將是與主「相見」的時刻,一種強烈的想跪下來的感動湧了上來,而當我跪下來開口禱告的時候,我的心、我的生命迅即被幸福感脹溢。 我的思想和意識快速地前行,語言已經趕不上去表達了,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但我的心及整個生命在傾訴著,只傾訴一個主題──感恩。一個沉浸在幸福的人是一定要感恩的,我為著一切而感恩,為著愉快、不愉快的事情;為著已經發生的事情,也為著我不能預知的未來。 向山舉目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已經意識不到時間是如何流逝的了,所以,當我從教堂出來的時候,我發現天已經大亮,街道上車輛已經多了起來,大人們在忙著上班,學生們在忙著上學。 我沿著山坡往下走,抬頭就可以看見綿延的群山。我非常喜歡山,從遠處望去,那山總是以一種神秘強烈地吸引,呼喚著我。在我看來,山是一定要攀登的,只有你進到山的裏面,你才能領略山的美,去看山泉從高處飛瀉而下,去看山上的樹,去看一看山是什麼顏色。站在山頂上看天空、看星星,坐在山坡上聽山上鳥的歌聲、去呼吸山上空氣的味道、去感受山的高大與雄偉,還有山上的小鎮、山上的農莊、山上的小木屋,和在山上生活的人們。 這是天父世界 我留戀在教堂裏禱告時與主相會的美好,也喜歡教堂外面的世界,因為這是天父的世界,而且我確信在這世界裏那光將隨時隨地的與我同在,即使在日光消失的時候。 山坡下,有一個乳白色的十字架矗立在教堂前,聳立在天地之間。我抬頭仰望著它,幸福地用手撫摸著。我想也許只有經歷過痛楚,並執著地追尋的人,才能更深地知道這十字架的份量,更多地嘗到主恩的滋味。 回到家先生問我:「早禱怎麼樣?」我也和他一樣,簡短地用「很好」來回答。在上學的路上,女兒問我「媽媽你今天為什麼這麼高興?」我對女兒說:「因為早禱讓我的感受好極了。」女兒的問話提醒我,我每天都應該這麼喜樂、高興啊! 我想和先生分享早禱的感受,並且告訴他,明天我還要去參加早禱呢!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千秋大業,轉眼消逝;萬世喜樂,耶穌頒獎。 我是1977年大陸恢復高考後第一批進入大學的生員,校園裡當時流行著一首激昂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內中的幾句唱詞:「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舉杯論英雄,光榮屬於誰」尤其激起熱血青年無限美好的憧憬,豪情萬丈。那歡快進行曲的旋律,至今仍在我耳畔清晰地迴盪著。 的確,鬧哄哄的「文革」折騰了十年,使國家建設不進反退,百廢待興;取消考學制而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當「重振朝綱」之後,經過了華夏史上最慘烈考試競爭而勝出者,被社會公認為天之驕子,個個自命不凡,無不「使命責任感」沉重在肩,「把耽誤的時間奪回來」,懸樑刺股,發奮苦讀,以圖大展一番宏圖,實現個人理想、報效祖國。 揚眉吐氣的機會 本人因為來自知識分子的家庭,出身不好,因而長年鬱鬱不得志,被極左的社會意識所唾棄。現在終於有了施展的機會,自不等閒,較之其他學子來倍加努力。果然有些收穫:在校期間即因德、智、體各方面突出表現而博得「全國三好學生」殊榮。畢業後的成績不菲而獲得「省八十年代優秀畢業生」稱號,矯枉過正地覺得為受壓久矣的父母和自己揚了眉。 工作在大學醫院裡,我繼續發憤拼搏,醫療、教學、科研三項全能,事業急起直追師輩。於公,是把與西方發達國家拉大的差距縮回來;於私,是成名成家,成為像家父一樣的學術權威,在杏林獨樹一幟,譽滿天下。不久我便被破格晉升為教授,又被評為最年輕的「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之一,入錄了《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衆人的「年輕有為」嘖嘖聲中,陶醉在功名小有的自喜中。 九三年初,我又順著出國大潮,湧出了國門,應邀先後到德、英、美、加「工業七國」中的四強遊學、科研,博採他山之石以攻玉,從零開始在海外創業。發表了更多的醫學論文,贏取了「紐約科學院會員」,載入了英國劍橋《國際傳記辭典》等,這回可是世界性的頭銜「真傢伙」,成就感更是大了,不僅為自個和家族吐了氣,還覺得為國人的臉上都添了點彩。 填補不了的空白 然而,如同古人所云「絢爛至極,趨於平淡」。在我躊躇滿志,擁有了這些夢寐以求的學術成績和聲望之後,心底反倒生出一絲隱隱的失落來──原來也不過如此,竟備感疲憊、茫然。轉目再瞧瞧一些精英們壯志未酬,韶華早逝;或者大師們退休以後的無聊惆悵,冷不丁地意識到:船過水無痕,這些在位時的長串耀眼的名譽、題錄,也都挺虛空的,它們似乎填補不了内心深處的空白。難怪有人慨嘆: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理想未能實現,然而另一缺憾卻又是夢想成了真,內中意味實在深遠。人生的目的難道就只是在於成名與成功嗎? 這時又接到大學同學的來信,邀請我回去參加廿年同學會,我驀地猛醒,一晃已經廿年過去了!當初高吭「再過廿年」之際,覺得那將是多麼遙遠的事呵!時光真是如白駒過隙,快得可怕。不無遺憾的是我正值移民、登陸加拿大,難以成行返國親蒞,老同窗們不覺惋惜,畢竟當初我是主要班幹部,也是後來系裡不多的留洋派,屬於同學們當中罕見的一個了。 不過在我定居安頓在多倫多停當以後,尋思起這事來,倒也不為缺席了聚會而恁地抱憾。儘管能夠想像得出大家相見甚歡,舉杯論英雄,個個春風得意,彈冠相慶的熱鬧情形。其實也甭用有多大的出息,我一棵小草未回去錦上添花無所謂,奇怪的是不知咋整的,我竟聯想到未來幾屆的廿年同學會。 下一個「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時,我等眾人就皆是近黃昏的叟嫗一族,不再滿面風光,神氣十足了,而且極可能皆在為後人騰地的新政策下提前退了休,邊緣化,縱然夕陽無限好,也惟餘憶當年勇的份。接下去的再一個廿年聚時,只恐怕「學友半為鬼」嘍!當初再大的學術成就和耀眼花環,都成了過眼煙雲,如老掉牙一樣,失去了光澤、紛紛下了崗。老來相見,大概只剩感懷「人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又都疾患纏身,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並為不斷逝去的同窗傷心,徒生兔死狐悲之情,不啻追思會,有啥意思呢? 之後,便不復有另一輪的再相會啦!如果有的話,也將是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人「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故每念及此,輒教我不寒而慄,搖首悵然。我這才有所徹悟,人世間的所謂成果、成就,頂多在兩個創造力最強的二十年間或可取得,而它們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呢?是今朝的曇花一現,還是青史的永垂不朽,就端看它有無永恒的價值了,可是什麼才是永恒的價值呢? 另一種成功的定義 及至後來我在教會得救重生,心竅豁開,方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那就是屬於天國的基業,屬靈的事工,正所謂積財寶在天。這種的成功與成就,毋庸擔心會生銹、變色,被蟲噬、賊偷,它是記在生命冊上,光鮮、保值,永不消逝的。我遂明白了為什麼歷史上發明了萬有引力的牛頓,後半生致力於宗教研究,寫出的神論文章竟佔了其著作總量的五分之四;為什麼周遭有諸多的這「師」那「總」的成功人士,於職場事業的頂峰上急流勇退,轉唸神學,毅然投身到屬靈聖工。 我的世界觀由此完全改變了,心靈之舟的船頭調轉了航向,由耶穌掌舵,徑直駛向屬神國度的彼岸。我不再醉心於世俗成就的追逐,畢竟業已嘗過了它的滋味,即時是不乏激動新鮮、興奮不已,過了之後特別是日久了,品起來卻如昨日黃花,味同嚼蠟。我反在業餘時間,潛心研讀《聖經》,帶領查經班等,事奉主,並且將心得體會、所經歷的見聞,以筆名寫成見證,投稿報刊發表。例如每週為《世界日報》加東版的宣教園地寫專欄,持續十數載;在歐美的多種福音刊物及報章上撰文傳福音,合計已逾幾百萬字。《海外華人福音網》還專門給我設立了文集。若是在以前,我又得為這榮譽加身、名利雙收而沾沾自欣了,可是現在卻平靜得很,連稿費都不要。因為明白這都是神在使用我,榮耀歸於祂,我只為一己的名字被記錄在天而歡喜。 重要的開端與基礎 認識神是成功的開端,服事主是成就的基礎。可憐我轉悠了近四十年,嘗盡世態炎涼與各種成就感,才覓得了真理。好羡慕那些早信主、蒙神恩的人,好似耶穌所說的那種境界:「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有福了」(約20:29)。但是,亡羊補牢,猶未遲也。而今邁步從頭來的我,欲使那些尚在徘徊尋找的年輕人,別再原地轉悠,像是一個貪玩的孩童,只顧低頭在沙灘上拾貝,全然忘記了身邊浩瀚的大海,徒勞蹉跎無功。要讓他們能早得救恩的福份,早在天國的鴻業中獻身投資。 我記得兩年前看中國中央電臺辦的「歌聲飄過三十年」節目,《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歌已被選為百首名歌中的經典之一。我們這些哼著它成長的同齡人,都已自然衰老了,雖然心卻依舊不老。但是在成為了上帝的兒女後,無須再為二十年後,從「如日中天」到「日薄西山」而擔心了。在神的國度裡,信靠基督的人永遠年輕!不論多少載後,主再來之際,「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歡呼雀躍在新天新地裡,舉杯共嚐「新郎」耶穌為「新婦」教會所預備的天國婚筵的美酒,並由天父獎賞、頒發真英雄的榮耀冠冕。這纔是人生的千秋大業、萬世英名呢!

幸有良牧 共渡難關

你們家所欠的債務,全部歸零。 我是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的,從小就跟著爸媽到教會做禮拜,父母親參加主日禮拜,我則是在兒童主日學中慢慢開始認識這位上帝。小的時候對上帝的認識並不是很深入,只有祂愛我、祂有一位獨生兒子耶穌,這樣而已。    經過了幾次的搬家之後,我們來到台灣的台中市,忙完搬家事宜後,媽媽隨後也開始找家裡附近有沒有教會,當然,很快就被媽媽找到離家裡兩條街的一間教會,在這裡,我遇見了我生命中的天使──張牧師。 幽默又體貼的牧師 我對張牧師的第一印象是:他似乎是一位嚴肅的人。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聚會,我也更進一步地認識這位天使,牧師也慢慢開始成為我們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更深認識之後,我開始改變我對他的印象。原本以為嚴肅的他,出乎我意料的,實際上是一位很體貼的牧師,常常說笑話給我們台下昏昏欲睡的年輕人聽,偶爾還會開開自己的玩笑,逗逗我們台下的聽眾。這個幽默牧師可說是有他在的地方,絕對不缺笑聲。每次我們年輕人坐著他開的福音車,車上又悶又熱,但是他卻可以把我們逗得哄堂大笑,一點都沒有冷場。 接著最近幾年,爸媽的公司發生了一些嚴重的財務問題。隨著爸爸一同打拼的工人,一個接著一個的出走,爸媽身上的壓力也就越來越重。當家裡氣氛一片低迷時,上帝曾應允說,祂永不撇下祂的兒女。於是,牧師天使出現了。牧師常常用這句話來勉勵我們一家人:「苦難,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 其實,爸媽不說,我們這些小孩子都看得出來,他們快要被金錢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了。勞力的工作對爸媽而言不容易,可不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做到養活一家六口的生活。我們能做的,只有乖乖做好自己的本分,來減輕父母身上的重擔。瞭解家中情況的牧師,總是會幫我們家仍在就學的孩子們,負擔一些學費,有任何獎學金申請的通知,他也總會搶先告知我們。 之後隨著對牧師的學習,讓我的靈命成長了許多。牧師會帶著我們去參加一些訓練課程,以及參加像約書亞樂團等青年所辦的活動。因著這些,受過洗禮之後的我,對上帝也更加的認識、更加的堅定所信靠的神。在教會,牧師也會安排我們青年上台為主做見證,講述祂在我們身上所做的一切奇妙事工。這讓我又學習到如何面對台下的觀眾,和有勇氣站在台上分享對上帝的愛。謝謝牧師的帶領與幫助,使我成長了很多。 借款全部歸零 我家的情況持續了一到兩年,向牧師借的錢也不再是一筆小數目。這位天使做出了讓我牢記一輩子的事。有天晚上,家庭聚會後的問候交談正熱烈進行的時候,牧師突然向爸爸說了一件事,其份量猶如投出一枚原子彈:「潘弟兄,你們在今年之前向我所借的一切所有,全部不算,全部歸零。」在場的家人們被這原子彈轟的完全不知所措,思考這句威力十足的話是真是假。當然,牧師也看出我們心中的疑惑,他隨即解釋說:「是上帝,是上帝要我這麼做的。」此刻,我終於明白上帝真的是位又真又活的神!祂了解祂所造的兒女、祂總不丟棄祂所愛的。在這之後,家中的經濟狀況還是沒有起色,我們仍然是過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方式。 我曾經這樣痛切的禱告著:「主啊!如果祢願意,是不是能把這個苦痛從我們身上拿走?祢難道沒有看見我們那些痛苦的眼淚、祢難道不知道媽媽動了好幾次輕生的念頭嗎?」 上帝果真是聽禱告的神,在這段難熬的日子裡,牧師與師母時常三不五時的來到家裡拜訪,我想一定是上帝感動牧師,讓他知道我們何等需要幫助。 「苦難會過去的,祝福就在前方。」牧師這句話鼓勵的話,讓我們家六顆疲憊不堪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與鼓勵。牧師的禱告總是帶給我們走下去的信心,不論在苦痛勞累時刻,甚至是在媽媽生命垂危的時候,他總是帶領著我們一起同心合一的禱告,一次又一次的向神仰望。 我生命中的天使 上帝是如此貼心,差派了一位美善的天使陪伴在我們身邊,好讓我們即使走在崎嶇的道路上,也不會走向罪惡的那端,還能不偏不倚的走在神的旨意中。 牧師也為我們現在遇到的困境做了一個很好的譬喻,他說:「我們就好比一顆不起眼的小石頭,需要經由一番好好的磨練,才能蛻變成為一顆閃動耀眼的鑽石。」 是的,我們的確有許多地方需要上帝的修剪與磨練。如果沒有牧師的這般教導,我可能從此不再相信神,不再進到教會。同時,我還會向上帝埋怨,為什麼要這樣打擊一個很愛祂的家庭?幸好,有牧師的教導,我沒有離棄基督信仰。 對這位天使,我只能感謝上帝,若沒有牧師的鼓勵,我知道我們不可能撐到現在。你說,世界上哪裡可以找到這樣肯為你全心奉獻的人?但是,上帝是奇妙可畏的,天使被上帝差派,到我們中間來幫助我們,這是上帝的旨意與恩典。 我相信未來,上帝也已為我們鋪好的路,是走向祝福的路。我也明白,天使將會一直陪伴、教導著我們。

從數字看人生

從象棋、複利、分驢、麻雀、聖經章節等數字故事,學習智慧人生。 相信大部份人都喜歡聆聽、觀賞,或閱讀故事。故事的種類繁多:小孩子喜歡童話故事;愛科技的人喜歡科幻故事;年青男女喜歡言情故事;愛冒險刺激的人喜歡驚悚故事。有一類特別的故事與數字有關。筆者喜愛數學,自然喜歡數字故事,一生中對四個數字故事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它們讓我從中領悟到四個重要的人生哲理。 象棋的故事 不知你是否曾玩象棋的遊戲?流行的象棋有兩種: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要明白這個故事並不需要懂得下棋,只要知道棋盤是由8×8=64個方格組成便可以了。 據說古時有位印度國王,喜歡玩遊戲。他下詔書重賞發明好遊戲的人,結果一位數學家發明了妙趣無窮的象棋獻給國王。國王對這遊戲愛不釋手,故召見這數學家,問他要甚麼作賞金。 數學家謙恭地回答:「請為我發明的第一個方格賞我一粒米。」國王被他弄胡塗了,大惑不解地問:「你不要金子,不要鑽石,而只要一粒米嗎?」 「是的,但請為我發明的第二個方格賞賜我2粒米,第三個方格賞賜2×2 粒米,這樣倍增下去,直到第64 個方格賞賜我263粒米。每一個方格的米數,是前一個方格米數的兩倍。」 國王答應了數學家的要求,下令立即從國家糧倉中取出米粒來送給他。但糧食大臣發覺即使把全國出產的稻米都送給數學家,也不能達到他的要求。國王對數學家的聰明佩服得五體投地,讓他得到高官厚祿。 有人曾花時間計算出數學家應得到18,446,744,073,709,551,615粒米,這是個非常非常龐大的數目。因100磅1包的米約有二百五十萬粒米,數學家應得到約7×1012 包米。中國在2005年出產約4×1010磅大米,故要一萬七千五百年才能出產足夠的大米送給數學家。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應用到勤儉儲蓄上。比方,你工作了30 年,每個月到銀行存入100 元,即有360 次存款,到30年後可以拿回多少錢呢?可以想像你有一個360格的象棋盤,每個月在一個空格放進100元,最後可以拿回多少錢? 如果沒有利息的話,祗能拿回 100 x 360=36,000 元。但如果一年的利息是6厘,一個月的利息一0.5% ,你在第一個方格的100元存了359個月,所以應得到100 x1.005359元;第二個方格的100 元存了358個月,故應得到100 x 1.005358元……第359個方格存了1 個月,故應得到100×1.005元;最後一個方格是原來的100元。把這些數目字加起來,是100,351元,差不多是沒有利息時的3倍。當然,如果每月能存入1000元,而且年利息保持或超過6 厘,30 年後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了。 分驢子的故事 有一位父親,他有三個兒子,並擁有17 頭驢子。他去世時留下奇怪的遺囑:大兒子可得到1/2的驢子,二兒子可得到1/3 的驢子,小兒子可得到1/9 的驢子。 三個兒子讀到這樣的遺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處理,因為他們都不想把驢子殺掉才瓜分啊!所羅門王當日用妙計,決定如何把一位初生嬰孩,分給兩位都想得到嬰孩的母親,成為千古美談。你有所羅門王的智慧,把這17 頭驢子分給三位兄弟嗎? 一位智者把他的一頭驢子牽來借給他們使用,問題便迎刃而解。現在共有18頭驢子。大兒子分得1/2,故得到9 頭。二兒子分得1/3 ,故得到6頭。三兒子分得1/9 ,故得到2…
Read more

走過死蔭幽谷

本文是筆者的親身經歷,希望藉此文喚起憂鬱症病人勇敢地面對疾病。先用藥物醫治身體,然後藉著禱告的力量,接受眾弟兄姐妹的幫助,走出心理的黑暗。 那天下午,挽著兒子健壯的手臂,倆人悠閒的穿梭在巷弄裡,往廟口的蚵仔麵線攤位走去。兒子關心地說:「媽,你這幾天好像心情挺不錯的!」我笑著說:「是啊!吃了醫生開的藥,心情一路很穩定。」兒子笑說:「那我們應該發給那些心情不好的人,每人一顆『百憂解』,讓大家都“high”起來。」母子倆哈哈大笑,就朝著香味四溢的麵攤走去。 崩塌的邊緣 去年十月剛下飛機,拖著一身的疲憊,恍恍惚惚的回到家。隔天清晨五點多,小妹就趕往台大醫院幫我掛號。一位老老的醫生緊盯著我看,問道:「是自己要來的,還是家人帶你來的?」 「是因為上帝不理我了,我只好自己來看醫生求解方。」 「有沒有想過要自殺?」老醫生又問。 「嗯,有想過,可是我膽子小,不知道該怎樣才可以一了百了。又擔心自殺是不蒙神喜悅的,而且上不了天堂。」我如實地說出我的擔憂。 看著老醫生在病歷上快速地用英文寫著:五月喪偶、七月退休、八月赴美探親。他開了三種藥:抗憂鬱劑、解除焦慮藥、安眠藥…… 「一天吃一次,你應該會有改善的。」老醫生很有把握地說。 走出診療室,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拳打腳踢聲。一位老兄,被警衛五花大綁的壓在病床上,嘴巴裡還唸唸有詞……悚然明白,為什麼精神科要設在醫院外的另一棟樓。 主啊!可別讓我變成他那樣,住在與世隔離的杜鵑窩裡……。人生如戲,驀然回首,我度過的年日已逼近一甲子了。如詩篇90篇所說,人生在世的日子有如生長的草,「早上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上帝讓我在美國短短的兩個月裡,經歷了一番祂嚴格的管教。 主慈聲的呼喚 「醒醒吧!飄蕩的靈魂。」我天天在惡夢中驚醒,又在淚眼茫然中睡去。其實上帝一直耐心的守候,祂慈聲對我說:「跟我來,我願意背著你,輕省地跟著我來吧。」然而我驕傲的靈魂,卻四處流浪,時而在查理士河畔流竄,時而在哈佛廣場發呆……思念著卅年前的留學生涯。一家三口的身影在 MIT (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穿梭,如今短短的Mass Avenue上卻有如時光隧道,思緒錯亂,不知身繫何處!? M1T的那座消防栓,是一家人團聚的標記。卅年前站立的是二歲的女兒,如今消防栓已被孫子孫女團團圍住……衛斯理女校楓葉火紅,湖邊景色依舊迷人,但是心愛的人啊!你卻從人間蒸發。仰望天際,不禁問恩主:「祢將我的最愛藏在何處?」 回到冷冷的家中,把自己捲縮在床邊角落,淚流不止,恐慌淹沒了一切……腰圍瘦了一圈又一圈。呼吸漸感困難,食慾不振。女兒心疼地說:「媽媽你一定要吃點東西,如果沒有體力,好不起來的話,就飛不回台灣了。」於是我把消炎藥、止痛藥、安眠藥,一骨腦地吞進去,就為了貪圖睡一個好覺,忘掉世間的一切。 近十三個小時的飛行,踏著不穩的腳步,我不敢相信自己已回到台北,包包裡還放著紙袋。女兒提醒我:緊張時,就摀著鼻子吸氣、呼氣、吸氣、呼氣。直到抱著兒子,才感到一絲的真實。摸著熟悉的傢俱、床褥,但腦子還是拼湊不起來,自已身陷何處?主阿!祢可把我修理得好辛苦,繞了地球一大圈,把我從死蔭幽谷中拯救回來。但也是主的恩典,帶我去了一趟波士頓,看看女兒及剛出生的外孫女,好讓我放心。也因著主保守,歷經波折,又把我平平安安地送回來。 靠主得安息 躺在兒子的床上,小聲地對他說:「媽媽很抱歉,自私地把你一個人留在台灣二個多月,希望爸爸的離去,沒有造成你內心的壓抑?!」兒子感性地說:「還好,我知道爸爸雖然在世時間不長,但時間長短並不重要,爸爸過得很快樂,享受他在世上每一天,更活出他自己,讓熟識他的親友永遠懷念他! 死亡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況且他沒有遭受太多的痛苦。」 我閉上了眼睛,心裡頓時踏實不少。就這樣,睡了幾個月以來不曾有的午覺,醒來時差點誤了晚上的一場婚宴。 主啊!五十多年來我與你擦身而過,我的驕傲、我的無知,在地上疲於奔命卅載。隨著先生的過世,工作的除役,一夕之間,我從熟悉的環境被連根拔起。但是主卻以憐憫的聲音對我說:「孩子!你累了,跟我來吧。我已將你的罪洗淨,我願意扶持你,脫掉你的枷鎖,釋放你的綑綁,輕省的來跟從我吧!是我造就了你,為了要你享有平安、喜樂和永恆的盼望。地上的事務是短暫的,應當仰望的是天上永恆的賞賜。」 我看到了沙灘上,耶穌抱著我走過的足跡。仰望藍藍的天空,我說:「主啊!我願意,我願意放下自己,信靠順服,為主而活。」

真心的讚賞

托爾斯泰的奇遇發人深省。 很多天才都是在他人的讚美聲中被發現的。如果沒有他人真心的讚美,優秀的人才、優秀的稿子、優秀的作品都有可能被時間埋沒。善於讚美的人,在付出讚美的時候,也成了時代的功臣。因為他們「伯樂」般的眼光,留住了時代的精華之作,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1852年,俄國《現代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收到了一份名為《童年》的手稿。但是,不知何故,作者在手稿末頁和信中,只署上了自己的姓名縮寫字母。 涅克拉索夫在看完手稿後,覺得寫得十分出色,於是決定將它發表出來。由於不知作者的全名,所以作品發表時,只能按作者留下的姓名縮寫來署名。 原來,這稿子是後來成為文學巨擘托爾斯泰的第一部作品。儘管作品寫得很好,但是由於缺乏信心,他不敢署上真名。幸好,涅克拉索夫是一個真正的「伯樂」。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時,他還向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推荐,說:「留神一下《童年》這部中篇小說吧!看來,作者是一個大有希望的新天才。」 由於涅克拉索夫的推荐和讚美,迎來了《童年》的春天,也激發了托爾斯泰的創作潛力。很多著名作家在看到涅克拉索夫的推荐和讚美後,都紛紛閱讀這部被推薦的作品。這些著名作家看完《童年》後,對這部作品交相讚譽,並寫出很多關於《童年》一書的評論。 當時,年輕的托爾斯泰正在高加索山地服役。一天,他偶爾讀到了一篇對他作品的評論文章,評論者也是一位著名的評論家。當托爾斯泰讀到那些讚美的言詞時,狂喜和眼淚幾乎使他窒息,他感受到了讚美的神奇力量,對自己產生了信心,並生發無窮的寫作欲望。 處女作獲得的巨大成功,使本來膽怯的托爾斯泰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更加潛心於寫作,不斷地提升自己。從此,世界文壇上多了一顆耀眼的明星。 涅克拉索夫的讚美和推荐,成就了托爾斯泰的寫作之路。在涅克拉索夫的讚美之前,托爾斯泰原是那麼缺乏自信與膽怯。在得到眾多名家的表揚和稱讚之後,托爾斯泰敢寫了,敢於面對自己了。他後來寫的《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都成為深受世界讀者喜愛的名著。 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評價。列寧稱讚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使「全人類藝術發展向前跨進的一大步」;魯迅也評價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的巨人」。 如果沒有當時的涅克拉索夫和其他著名作家的讚美,托爾斯泰不會那麼早就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那麼他的創作高峰,也許會來得更慢、更遲。 只要肯定他人的特殊才能,高度地給予評價,任何人都會樂於將其優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給每一個出色的人以讚美,那些讚美之詞可以使他更優秀、更傑出。用讚美來激發傑出者,留下的是有益於社會的作品,讚美者也會為善識珠玉而留芳後世。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箴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