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三D鍛練法

二月11日晚上,我和師母應邀參加核桃市蘇市長的就職典禮,核桃市緊鄰我所住的鑽石崗市。我在南加州創立飛揚十一年來,蘇市長常給我許多鼓勵。她以一個台灣來的移民,能做到五萬市民的核桃市長,所走過的歷程,帶給華裔美人極大靈感。在政治上的歷練,她從服務華人家長會開始,進入華人聯盟,選上市議員,升任副市長,最後擔任市長。廿幾年為民公僕的紀律,一路走來,鍛鍊出美好的信譽、人品,應驗聖經上的金句:「人在最小的事上做好,才可能承擔大事。」(路16:10意譯) 蘇市長的故事,讓我想到了紀律(鍛鍊)。就拿馬拉松選手來說,他們的生活──食物、練跑、生活起居、速度、體能、心理狀態,都需要經過紀律。為了保持瘦削身材,他們絕不吃垃圾食物。前面幾個星期前練到巔峰,最後幾天按序減少練跑哩程,以保持體能;前一天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儲存能量。第一哩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中間幾哩的速度調整,最後一哩的衝刺。只有紀律自己到這高等層次的人,才夠格搬回金牌。 聖經也說,在各行業要出人頭地,必須嚴格地紀律自己。「凡較力爭勝(比賽)的,凡事都有節制(紀律)」(林前9:25)。柏林音樂學院頂尖的小提琴學生,從5歲開始練習,廿歲時已經練習了一萬小時,那是每天至少三個小時的琴房紀律。1992年奧運12歲(現在已改成必須滿16歲才可以參賽)的中國跳水選手,總練習時間和廿餘歲美國選手相若。(註) 紀律就是鍛鍊。鍛鍊控制預算開銷,家庭財務才能健康運作。鍛鍊市場產品走向的敏銳嗅覺,企業家才能經營有成。鍛鍊向慕道友講道的訴求方法,佈道家才能多結領人歸主的果子。鍛鍊領導的藝術,執事會主席才能祝福教會在量與質上的成長。 世上有哪個行業不需要紀律就可以偶然成功?哪個軍隊不需要戰技的演練就可以打勝仗? 自古以來,成功是先天天資(Nature)的因素較重,還是後天鍛鍊(Nurture)的貢獻較大,這個爭論歷來是個有趣的話題,要下最後的結論也許不容易。但我個人認為,再高的天才,不經長期紀律鍛鍊,他和凡人有什麼兩樣?當然,兩個人同樣努力練習,至終天資高的人,成就上會佔優勢,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公理。 你渴望對人類、神國有所貢獻嗎?把這三個D釘緊在心門上吧── 1.Discover Yourself(發現你自己):找到上帝創造你,哪一方面賦予你較高恩賜和天資。(希臘人說,成功的祕訣是發現你自己) 2.Discipline Yourself(紀律你自己):花時間用心學習,鍛鍊開發該恩賜所需要的技能、智慧、學識。 3.Deny Yourself(忘懷你自己):紀律你自己的心志、靈性、人格,為上帝的國度,為全人類的福祉貢獻你自己。(主耶穌說,成功──有意義的人生──的途徑是,忘懷你自己。) 你看這三D成功法,是否有點道理? 神賜福你,你就照著實行吧!

世界上最長的路

家是冷凍庫,還是避風港? 世界上最長的路在哪裏?朋友告訴我一件往事,讓我感觸良深。 她說,十幾年前她還住在外州時,身邊有對夫妻鬧婚變,她和丈夫以朋友立場去調解勸和。那位一腳已踩在婚姻門檻外的先生對我朋友說﹕「妳知道世界上最長的路在哪裏嗎?」朋友聳聳肩,答不出來。 「就是從車庫到屋子的距離!」那位一意求去的先生說﹕「每天下班回到家,車子一進車庫,我就覺得兩條腿似千金重,想到門後面那個冷冰冰的家,想到那個只會對我冷言冷語的妻子,那幾步路對我來說是世界上最長的路!」 愛之窩或冷凍庫? 原來,當「家」已失去溫度,「回家」竟成了最長的路!可是結婚之初,兩人不是熱如火?不是充滿了愛意嗎?曾幾何時,「回家」竟成了「最長的路」? 朋友說,那對夫妻已經很久不交談了,兩人住在一個屋簷下,關係卻比室友還糟糕,吃飯避免同桌、說話需要孩子傳達、一個睡樓上一個睡樓下……,「家」像個「冷凍庫」,誰願意上班累了一天,下班後還要被關到「冷凍庫」去?不逃才怪!那個先生便是如此這般,「理直氣壯」的外遇了。 「真搞不懂,他們怎麼能讓家庭氣氛『冷』那麼久?」朋友歎口氣說﹕「要是他們意識到這樣不對,早一點改善,結果應該會不一樣。」 「婚姻」到底是怎麼回事?幸福的婚姻很難擁有嗎?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詩人拜倫在「唐璜」中有句話說﹕「一切悲劇皆因死亡而結束,一切喜劇皆因婚姻而告終」。詩人對婚姻持悲觀態度,但五十年後的記者兼非洲大陸探險家亨利‧斯坦利(Henry Stanley)顯然不那麼認為,他說﹕「美滿的婚姻是人生新的開始,是幸福和有益的新起點。」 婚姻生活就像一年四季,有和煦的春天,也有寒冷低潮的隆冬,當冬天來時,該怎麼辦呢? 一個婚後搬到外州的朋友幾個星期前忽然打電話來,向我討教「馭夫術」,我這才知道,素來「無為而治」的我,居然是朋友眼中「馭夫有術」的女人! 「為什麼你們感情那麼好?」她在電話裏問﹕「妳怎麼讓老公那麼愛妳呀?」 合神心意的婦人 說來慚愧,我的婚姻並非「天色長藍」,更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婚姻的良性互動絕對需要夫妻雙方的付出。在老二生下後,我經歷了婚姻中的隆冬,當時老大還不滿三歲,兩個小小孩佔據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日子過得忙碌而沒有自我,讓我整個人陷入低潮。這時候,另一半的支持很重要。只要我開口,從小孩到家務,外子一定伸手幫忙從不拒絕。他的每一次付出,都讓我心存感謝。 在情緒不佳時,我也警惕自己不要口出惡言,「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當然,更忌諱成了面目可憎愛吵架的女人,因為聖經上說﹕「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箴25:24)如果「家」不是避風港,而是驚濤駭浪的港灣,怎麼能留得住人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活上的摩擦,大家就彼此寬恕了,更不會去翻舊賬。因為聖經裏說﹕「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2)在和外子吵過架後,我從不會咄咄逼人要他道歉或要他認錯,何必呢?男人也要自尊,這時我總特別「健忘」,把不愉快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絕口不提! 我不知道怎麼讓老公那麼愛我,我只知道,時時來到主前向神禱告,求神賜我智慧,讓我做個合神心意的才德婦人,求神看顧我的幸福,保守我的婚姻,因為「我們確實知道,如果我們照著他的旨意求,他都會垂聽。既然我們知道他垂聽我們一切的祈求,也就知道我們向他所求的,他一定賜給我們。」(約壹5:14-15)在聽了朋友前述的往事後,讓我心生警惕,千萬別在家製造「世界上最長的路」;朋友,你呢?

紀律操練的禮讚

財務缺乏紀律,引爆金融海嘯; 人生鍛鍊紀律,多結佳果可期。 過去這一年來金融海嘯吹襲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冰島中箭落馬,整個國家破產。德國、英國紛紛推出銀行紓困計劃。中國大陸有上千萬民工失業,珠江三角洲倒閉的工廠有數萬家。這波次貸危機引發的風潮害慘了全世界。我們難免要問,誰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根本的問題出在哪裏? 缺乏紀律 苦果上門 你可以怪那些貪得無厭的房貸經紀商,為了佣金眛著良心推出零頭期款的房貸,包裝成有毒的套餐。你也可以怪那些購屋者,明知沒有能力支付償還款額,卻把睹注押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可能性。 別怪經紀商(當然他們該挨打)也別怪次貸購屋者(當然,他們該挨罵)。第一個應當認罪悔改的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執政黨為了再次當選,花大把鈔票討好選民,繁榮時期開拓好多社服項目,不景氣時這些項目一個也減不下來(示威可真有效哪!)只好靠借貸施行赤字預算。(現任總統、州長才不管債務多重,反正頭痛的事讓下一屆去煩惱。) 這種不負責任的財政運作,老百姓看在眼裏,經紀商會怎麼想?他們想,只消一個月這有毒的套餐,一轉手就賣給歐洲銀行,燙手山芋不干我事。次貸購屋者會怎麼想?二胎房貸的錢我已經花了,付不出每個月分期付款時,把房子扔給銀行,我拍拍屁股就可以走路。 聯邦和州的財政赤字,和經紀商、次貸購屋者的手腕都一樣──缺乏紀律的美德,十足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持這種想法的國家和個人,別以為可以輕輕鬆鬆過活,遲早缺乏紀律的苦果會追上門來的。(提前5:24) 紀律的重要 財務需要紀律,國家才能樂利,人民才能安和。服事需要紀律(操練),查經才有深度,佈道才有果效。身體需要紀律(鍛練),體能才能強化,機能才能處在較佳狀態。技能需要紀律(練習),每天八個小時的琴房練習,十年後你才可以一鳴驚人。論到靈性人格的鍛練,箴言17:3說:「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 論到運動員的鍛練,林前9:25說:「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 論到屬靈敬虔的鍛練,提前4:8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操練)敬虔,凡事都有益處。」 論到在聖靈裏的鍛練,加5:22-23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節制就是紀律) 經年累月的紀律訓練 紀律這個字對個人來說是一種自我管理,按著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原則,採行自我鍛練。世上任何行業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鍛練才能專精。醫生、企業家、國會議員、飛行員、政治家、建築師、農產品種改良員、新聞播報員、財政分析師等等,都需要漫長的紀律訓練。 我在廿五歲時蒙召作傳道人,在學生工作中學習個人談道、門徒訓練,舉辦營會、禱告讀經、領導學、帶領團契 、關懷、講道、佈道法、人際關係等,這樣紀律了自己十年終於有點了解傳道是怎樣一回事。在傳道初期我就選定了佈道及文字寫作做為我一生的核心目標,從廿五歲到六十五歲這漫長的鍛鍊歷程,我胸懷間充塞的是佈道和寫作的熱誠。我很用心去了解慕道友心理、聽眾的注意力、台上台下交流的藝術、信息的組織結構、比喻例證所要達到的效果、呼召人決志的技巧、聖經裏的佈道神學、幽默的穿插、救恩對人類需要的訴求點、如何避免聽眾的反感、運用視覺的幫助等。這樣紀律自己四十年,神在這方面使用我比其他方面更加有效。別的我不敢誇口,我只敢說,神記念了我四十年的操練。至於文字寫作,我個人的操練歷程也跟佈道一樣,一路走來,神恩覆庇,有山有谷,多彩多姿。 向神禱告求問 你敢向神這樣禱告嗎?父神,我的呼召及主要服事領域在哪裏? 你肯否誠實面對自己面對神?父神,我的恩賜何在? 你願否向神委身?父神,我願意在某方面紀律自己,鍛鍊自己,鍛鍊十年。 你現在可以大膽向神訴求,父神,懇求給我機會服事,多結佳美的果子。 紀律就是佈道家把每一篇信息,推敲到盡善盡美。 紀律就是牧師把每個會友的處境掛在心坎,虔誠代禱。 紀律就是小組長把帶領小組聚會的技巧,練習到收放自如。 紀律就是主日學老師把課程內容背的滾瓜爛熟。 紀律就是執事把教會的行政工作,照顧到圓滑順利。 紀律就是團契輔導,盡心竭力做好門徒訓練的工作。 廿五歲時,我屬靈的導師張明哲先生常說,一個基督徒要到四十歲,才能大大被神使用。當時年輕氣盛的我,嘴巴不反應,但心理頗不服氣。四十歲?我還得等十五年哪!畢竟神樂意使用我們每一個人!現在我六十五歲了,差不多是張先生當時的年齡,我可以稍微了解張先生的意思:要在真理(聖經)上,靈命上、生活上(基督徒信仰的應用)、事奉上顯得老練,沒有十幾年的紀律(鍛鍊),成熟度是不太可能達到的。 屬靈先賢的榜樣 保羅就曾紀律自己,不論是患難、危險、刀劍、困苦、絕不讓它破壞個人與基督之間的關係(羅8:35)。他也勉勵提摩太紀律自己,挑旺所得的恩賜,驅除膽怯的心,培養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6, 7)亞伯拉罕曾經紀律自己,讓信仰駕馭情緒感覺,將自己的獨生子以撒獻在祭壇上。(來11:17-19)。 摩西曾經紀律自己,放棄埃及皇宮的高位,選擇向神的百姓認同(來11:24-26)。 基甸曾經紀律自己,驅逐了害怕,只靠三百個軍兵就敢挑戰數十萬米甸大軍(士7:8)。 當然最高的表率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紀律了自己,馴服了情緒,從容地走向各各他十字架的約會,順服父神的旨意,完成了救恩(腓2:8)。信仰、情緒、意志、價值觀的管理,在這些先聖先賢身上到達最高境界。 紀律生活的實踐 不論是天國,或是事業;不論是家庭財務,或是個人技能,都需要紀律(鍛練),一個人才可能充實自己的人生。您就從下列這幾件事鍛練自己吧── 1‧財務上紀律自己:量入為出,絕不寅吃卯糧,編預算,絕不隨便瞎拼。堅持每個月儲蓄10%;遵守十一奉獻的原則。 2‧情緒上紀律自己:保持每天與神同在的平安、喜樂、盼望。絕不讓逆境、困難和每一天的操勞,攪動我的正面情緒。…
Read more

種子的定律

成功人物經歷許多失敗,但他們播下更多的種子。 你看一棵蘋果樹上可能有五百個蘋果,而每個蘋果有十顆種子,那樣就有一大堆種子了。 我們也許會問,只是要長幾棵蘋果樹而已,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種子呢? 自然界有些事情啟示我們,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生長,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部份種子都不會生長。 如果你真的想作成什麼,就必須再多嚐試幾回。意思是如果你有廿次面試機會,只得到一個工作;你面談四十個人,只找著一個好員工;你跟五十個人談話,才賣掉一棟房子、一部車子、一個吸塵機,或一個保險,或一個生意上的主意。另外,你也許邂逅了一千個人,才找到一個特別的好朋友。 一旦我們瞭解了種子的定律,對某些不如意的事就不致太過失望,不會覺得自己好像犧牲品。我們比較知道如何去面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自然界的律不要將它個人化,只需去瞭解它,儘量順應它;從它的啟示來擷取人生的智慧。 成功的人經歷過許多失敗,但他們播下了更多的種子。 當你無法掌握某些事時,切記!下列的事千萬不要作:你不要認定這世界應該是怎樣的,也不要為別人的言行訂下規範,很多時候這樣的思想會讓你心情更低沉、更不快樂。 換句話說,你可能期待:朋友應該回報你;人們應該感激你;飛機應該準時到達;每個人都應該誠實;你的丈夫或好友應該記得你的生日。這些期望也許是有道理的,但往往事情並不盡如人意,以致你會感到大失所望。 所以更好的對應策略,就是要求少一點,或對一些事只存平常心,不存太高的期待,因為事情往往不在你的掌控中。最好告訴自己:我比較希望事情會…,但結果若變成…,也沒關係。 你期望人們有禮貌,但如果他們魯莽,你也一樣過得好好的。你期望陽光普照,但如果下雨了,那也無妨! 要使自己活得更快樂,只有兩種方法:不是改變世界,就是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思想,當然較容易得多。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但你對這問題反應的態度才是問題;並非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決定你是否快樂,而是你怎樣想這事,才決定你是否快樂。 「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

安上信心的翅膀

上帝給人類希望,生命給人類自由。 生命給人類自由,飛吧信心的翅膀 人類自古就無法抗拒「自由」的魅力,西方文明一直以來從各個角度論述什?是「自由」。探究起來,西方思想史的自由概念主要經由哲學家和神學家來推動,但大致說來基督教神學家的自由思想,對人類起了更深的影響。當我們凝視基督教思想史那條睿智的長河,若論及對近代基督教及我們現代人影響最大的神學家,無疑要數十九世紀上半葉丹麥的齊克果。 與我們耳熟能詳的其他基督教神學家像聖奧古斯丁、安瑟倫、阿奎納、馬丁路德等人不同的是,齊克果並不算是一位建構體系的神學家,他也從未擔任過專職傳道人,甚至他竟始終對當時的基督教會持切中要害的批判立場。可是因為齊克果作品裏表現出來的哲思,使他成為哲學家們最為看重的近代神學家,一位以懷疑著稱的神學家。這個著述頗豐的人,在他死去的時候其思想還不為世人所理解。但在一個多世紀之後,歷史還了他公道──他的思想成果被認為是診治人類精神領域問題的良方。 與大師相識相知 多年前我在大學的二樓圖書館裏被一本書深深吸引,書裏面的一段話語讓當時處於失意的我如飲甘泉:「我的生命開始於一種令人驚駭的憂鬱,這種憂鬱早在我童年時就已驚惶失措於它最深的基底。我不敢相信我能消除我本質中這個根本的悲慘困窘,在這種情況下,我攫取了永恒,並極度幸福地確定:上帝的確就是愛,即使我必須在整個生命中承擔痛苦。」接著還有一段:「人類的非凡之處就在於選擇,也就是自由。而關鍵是要找到對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找到我願意為它而活、為它而死的觀念,我會透過內心最深的熱情去攫取,並且將它緊抱不放。」書的作者是一個我陌生的名字──齊克果。 我就懷著這樣的驚喜和感動闖入了齊克果的世界,我們相遇在我的大學圖書館的書架面前。好似經過了很多年的相識相知,這位上兩個世紀的基督徒喚醒了我一個深埋於心的長久疑惑,也重燃了我一度冷卻的熱情。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我發現了根除憂鬱尋找真理的路徑方法。離開圖書館時,我的書包裏多了兩本新借的書──《懼怕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 焦慮與失望的根源 在這兩本書中齊克果從自身被悲慘的憂鬱侵襲的經驗出發,描寫了他認為的人類本體論的兩種狀態──焦慮和失望,他不僅將這兩種情緒視為他個人的命運,而且特別理解為人類的基本處境。 《懼怕的概念》從理論的層面來談關於焦慮的問題,齊克果研究的焦慮與他的墮落學說相聯繫。他用有關亞當與夏娃吃禁果的事件作為墮落這個符號的說明,並以這一事件入手對人類進行深刻的心理透視。 他將人類的焦慮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無法實現」的焦慮,因為受到限制,而有不能實現自己的焦慮;另一方面,是想要實現自己和害怕實現自己的雙重焦慮。人類墮落之後就會產生焦慮,而後會生出內疚,內疚又帶來焦慮,焦慮的極限就是失望。當人的精神與物質相衝突時,由於人的精神有限,人體驗到在他自己之中的衝突,於是有了想要擺脫自己的想法卻又無法如願以償的焦慮。 在《致死的疾病》一書中,齊克果把失望乃至絕望視為人類「致死的疾病」,它的折磨實在是求生無望卻又求死不得。他理解的絕望是不接受自己不想要的自我,最終「失去自我」,類似於基督教所講的原罪。最低層次的絕望在無知的人,一心只知世俗物事,這類人沒有自我意識,不認識自我的永恒性,更不知道自己陷於絕望;另一些人意識到自己為渴望得到某些世俗事物而絕望,但仍沒有自我永恒性的意識;還有一些人開始意識到自我和永恒性,也意識到自己為世俗事物而絕望的軟弱,為此他們也就不願接受這個自己,結果陷入另一種絕望。 齊克果直率地說出了一個可怕的事實──絕望具有普遍性,正如在醫生眼中人皆有病一樣,在心靈醫生眼中人皆有絕望。人在不同存在層次也就有不同的絕望,感性的人為世俗事物而絕望,理性的人也就為拒絕自我,或選擇視絕望為最終真理而絕望。 信心的跳躍 既然人類無可避免地生活在「焦慮」和「絕望」之中,怎?辦呢?齊克果甩開理性的思維方式,轉而用激情的語氣說,信仰是擺脫恐懼和絕望的唯一方式。人只有靠著「信心的一躍」跨越不見底的深淵進入宗教的層面,相信在無限的神中凡事皆有可能,才能使人重獲希望重新攫取平安。為了掙脫命運的無情操弄,人必須藉著決心,也就是齊克果宣稱的「信心的跳躍」,以內心的熱情轉向上帝,從而擁抱真理獲得真正的自由。 我們看到齊克果關心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生問題。因為人的有限和人生的短暫,人總得要面對時常相隨的焦慮與絕望。可是上帝給人類許諾了永恒,為現世的人預備了通向永恒的道路。人活一生,就是為了找到上帝的路標,沿著它走向永恒的樂園。這是人在世的任務,一個艱巨的任務,因為那「信心的一躍」既是一個意志的行動,也是驚險的一躍、艱難的一躍。 真自由的降臨 於是當戴著重重精神枷鎖的我們向著信仰縱身一躍,也就實現了齊克果關於自由的定義──「自由就是緊緊抓住可能性(上帝、真理)」。上帝給人類以希望,真理給人類以生命,生命給人類以自由。當赤裸的生命向著上帝敞開的瞬間,自由便降臨了。 作為探求自由概念和人生真理的思想家,齊克果在一板一眼的思考之外始終有種近乎瘋狂的激情。可是幸好,這種激情源自靈魂的呼喚,始於生命中恐懼的折磨和絕望的纏繞的長久體驗。我經常想,雖然他的時代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不管你有沒有找到你的信仰,他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引路人,他會把你指引到一個通往生命家園的地方。那裏有自由,只要你願意將你的心安上信心的翅膀。

失去的麥子

神以他人的眼淚,擦乾我的眼淚; 以他人的無助,建立我的剛強。 那天的陽光很藍,空氣有些冷颼,可是心情卻挺輕的。那幾天因著灣區一位工程師在遭受裁員後,持槍殺了原公司的三位主管,在灣區引起了軒然大波,收音機裡不斷播送著相關的時事評論,甚至請了心理專家來做分析及提醒。 我靜靜聽著,為那人美好的前程就此斷送頗為惋惜,另一方面也琢磨著,心理專家的評析,究竟有多少實用性。不過這一切都像窗外風中的樹,關起了窗,只看見枝椏在冷空下搖曳,零亂的分合,卻未曾真正款擺進入心裡…。 接到裁員通知書 進入公司,隔鄰同事在收拾東西,正奇怪他是不是又要遷移座位了,老闆突然走到我面前,說「請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我看著他嚴肅的表情「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嗎?」我傻傻地問。 關上門,他緩緩拿出一個信封「公司上一季又嚴重虧損,所以我們不得不再次裁員。我幾天無法睡好就在為這事煩心,我已盡了我最大的努力想把你留下,可是我不得不告訴你,我仍然失敗了…這是公司的裁員通知書…」 我抬眼看著他憔悴的面容,我完全沒想到幾分鐘前,還在窗外搖曳的枝椏 ,竟在剎那間就張牙舞爪的闖入了我平靜的世界,那些我以為是「事不關己的故事」,竟在措手不及時,就成了我貼身的體驗…。我被裁員了,在老闆信誓旦旦的向我保證工作不會有問題後沒有多久! 開著車從剛才來的路上回家,我告訴自己神取去的,祂必以自己來代替。我甚至有些好奇,這回祂會給我怎樣「出人意外」的禮物? 坐在電腦前打開e-mail,一封幾天前寄出的關懷信有了回音,我喜悅的讀著,心卻逐漸冷卻,我完全沒有想到信中回覆的,是預期以外的冷漠和指責。我平靜的心,開始有了些漏洞…。我告訴自己,不可以流淚,許多人受的冤屈比我更多,我還不算配得為主受苦……。 我決定要為教會中一些找事許久卻仍在苦苦等候的肢體禱告。我爬上樓,跪在床前,才開口,眼淚就成了斷了線的珠子…在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弟兄平常在禱告會中交通失業的心情,姐妹私下分享被誤會的痛心,像一張透明的玻璃紙,啪的一聲貼上了心頭,赤裸裸的,一下就全看了明白。 驚人的惡耗 隔一天,禱告會正進行到一半,電話忽然傳來一個驚人的惡耗,團契同小組裡,一個我熟悉,愛主的弟兄,在下班跑步健身後,突然倒地不起,就這樣撒手人寰,享年46歲。 衝到醫院,病房裡,那妻子面無表情的,站在丈夫的身旁,一遍又一遍的摸著他的頭,他的手。看著她因過度震驚而哭不出來的呆滯表情,我心裡的河一下失了控,嘩嘩的就爭先恐後的往外流…。 我從沒想到,神給我「出人意外」的禮物,會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我從沒想到,生命中的「失」可以是這樣的一部連續劇。 我一肩扛起了籌辦喪禮的全部責任。上帝讓我在最合適的時間失業,原來為的是要我全心全意的來幫助一位身心靈都陷入完全無助的姐妹。陪著她看墓地,接洽殯儀館,籌劃所有喪事禮拜的程序。神奇妙的以他人的眼淚,擦乾了我的眼淚,以他人的無助,建立了我的剛強。 陪著姐妹走在墓地的草坪上,好山好水的平靜,疊映在似近卻遠的山陵,腳下有許多安眠了的靈魂,站著的心靈卻是波濤洶湧的。我聽著她一遍一遍的問著:「為什麼?為什麼?」,看著她擦了又流,乾了又濕的眼眶,我不知道能用怎樣的言語來安慰這心中才被掏空了的手足。人世間還有什麼樣的痛苦,能與一個剛喪偶的年輕寡婦相比呢?比起她得不回來的失,我的暫時從塵囂中退下來的歇息,豈不是神額外的祝福嗎? 教會團契中,因為這位年輕弟兄的遽逝,掀起了不小的波動。多年未來聚會的肢體都回來了,許多人在金融風暴和生命短暫的衝擊中有了不同的省思。 坐在小組裡,看著那個永遠缺席的位子,和許多重新被填滿了的位子,我的心中有太多不同的江河流過,那些日子,我常常想起聖經中一粒麥子的教導,沒有人瞭解這樣一位年輕,愛主,又一向身體健康的弟兄,為什麼會就這樣落在地裡死了。 神的意念似乎是那樣難測,又似乎是那樣易見…沉痛的失去,才看見難得的回頭。椎心的落空,才得回暫時歇息的反思。 許多個夜晚,我也開始思想,神讓我失去了在職場廿幾年種下的麥子,祂要我結出的,又是怎樣的子粒呢?祂難測的意念,在這時段,是要帶給我怎樣易懂的心意呢? 主恩夠用 我卻沒有想到神是這樣一位分秒必爭的設計師。教會的一位傳道人正在此時,需要到英國渡假及寫書二個月,她一直帶領的查經班,福音班,面臨了人手短缺的急需。當不同的呼聲臨到我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是像約拿一樣──逃! 我害怕自己的恩賜不足會使原本興旺的事工凋殘,自己的經驗不夠會使剛長的生命枯萎。我在神面前禱告,祂告訴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 二個月的時間,我嘗試以往未曾嘗試過的服事,帶領老人查經班,和未信主的慕道班。在無數個清晨夜晚準備的時候,我沉浸在神的話語裡,思想琢磨,默想修改分享的內容。神奇妙的藉著許多聖經的話,安慰了我的心,開啟了我的眼「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我曾求在失去工作的打擊中不怨天尤人,祂卻教我要更「喜樂」我曾求在人生的挫折中,不憂愁掛慮,祂卻應許會保守我的「心懷意念」。 在我「施」以前,祂讓我先「受」。祂還讓我看見那死了的麥子,是如何長出累累的子粒…… 福音班一位伯伯,因共產黨員的身份遲遲不願信主,居然在一次聚會後,告訴我他要信主和受洗了;一位因人的傷害不願打開心門的慕道友,居然能主動向我敞開自我,流淚傾訴她多年身心靈曾飽受的痛苦。 這些禾場上的小麥穗,一點一滴的建立了我對神奇妙作為的信心與嘆服。 得與失的功課 原本只是懷著雇工的心態撒種栽種,當這些竄了根,長了穗的禾苗突然臨到眼前,我剎那間才真正經歷到何謂「唯有耶和華叫它生長」的奇妙! 老人查經班的事奉,是神給我的另一個驚喜的禮物。看見聚會的人數日漸增多,老人家服事神的熱忱有進無退,我的心是那樣深深被感動。他們都叫我「老師」,可是二個月下來,我在他們身上學習愛人愛主的榜樣,卻勝過我廿年來在職場上一切的學習和知識。 老人家的愛常是那樣不經修飾的。他們可以過來緊擁著你說:「我好喜歡你」。他們可以擺上最好的宴席慰勞你服事的辛勞,他們把家裡爭豔的盆栽送給你。最後一次當我從他們手裡接過簽滿了名字的卡片和禮物時,我的淚再也忍不住在心裡泛濫成河。 人生中有多少的得與失是能用尺衡量得清的呢?有多少的取與捨是能用筆算得完的呢?在神國度裡的得失、取捨、輸贏、成敗,完全與人的想法和世俗的標準不同。 我以為我「失了工作」,我卻在「失了丈夫」的姐妹身上學會了原來我還擁有許多。我以為我「受了冤曲」,我卻體會到過去我對別人受冤曲時所給的安慰,是多麼的膚淺。 我以為我「失去了一位愛主的弟兄」,神卻讓我看見更多軟弱的肢體因此得以被尋回。 我以為我「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神卻讓我看見原來價值的衡量,不一定是在金錢賺取的多寡,而更多時候在人感激的愛中被發掘;在迷失的靈魂願意回轉時被肯定。…
Read more

耶穌使用的七個視窗

試用耶穌的七個視窗系統來看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的腦袋就像一台電腦。它的運作常被自己潛意識中的視窗系統(觀點)支配。 同是一位坐在街道旁吸菸的乞丐,有人看見他是一個詐騙錢財的富人;有人看見他是個可憐的窮人;有人看見他是個需要戒菸的癮君子;也有人看見他是個靈魂失喪的人。為何他們對同一個乞丐有不同的圖像?原因是他們各人的視窗系統不同。 如果我們的人生景況,缺乏動力前進,這時就需要檢查自己的視窗系統,看看是否出了問題。 我們的腦袋需要按裝哪個視窗系統,人生才能正常運作呢?早在兩千年前,四福音的作者已把耶穌的視窗系統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按裝耶穌的視窗系統。 甚麼是耶穌的視窗系統呢?筆者查考記載耶穌生平事蹟的四福音,發現耶穌視窗系統最少包括七個視窗。 一. 牧人視窗 牧人喜歡羊隻,否則不會選擇牧羊這個艱辛的職業。他要帶羊群到較遠的草場吃草。在晚秋與冬天牧草枯時,牧人要為羊群尋找飼料,又要找水源,甚至挖掘水井讓羊喝水。 耶穌常以牧人的視窗看人,看見人需要祂的照料如同羊需要牧人的照料一樣。聖經指著耶穌說:「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 牧羊人要常帶禦寒衣物糧食袋和防衛武器,也常帶著杖柄彎曲的長杖,用來引領保護羊群教訓不聽話的羊。他們在晚上會按著更次看守,以防野獸與?賊傷害羊隻。當羊兒迷路時,會翻山越嶺把羊找回,並特別照顧那些軟弱的無法自己回到羊圈的小羊。 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約10:11,14) 二. 漁夫視窗 以色列的漁業發達,不少人選擇打漁的職業。因加利利湖很大,且出產二十多種不同的魚類。耶穌也常以漁夫視窗看跟從祂的人。漁夫工作的目的是要得到更多的魚,同樣地耶穌的門徒也應以傳福音,引人信主為己任。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太4:18- 20) 耶穌聰明地稱基督徒為魚,因為「魚」的希臘文是選取「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救主」這個稱呼的每一個希臘字的頭一個字母,剛好組成「魚」這字的希臘文。早期基督徒受迫害,他們需要在隱密的地方聚會,聚會之處的外牆劃上魚形的圖像,信徒明白這圖像的意義。 漁夫們勤勞、耐苦、勇敢、又單純,這也是信徒作得人之漁夫所需要具備的品格。如果漁夫沒有出海捕魚,他們會在岸邊作晒網和補網的工作。信徒在家中,也可以作研讀聖經等捕魚的預備工作。 三. 農夫視窗 在巴勒斯坦的城鎮鄉村,到處都是困苦無依的人群。他們不單生活窮困心靈更是空。他們需要聽見福音。耶穌看見一望無際的田野,長出了綠的莊稼幼苗。雖然當時距離收割尚有四個月之久,但耶穌透過農夫視窗看到的人,都是成熟待割的莊稼。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4:35) 耶穌看到成熟的莊稼後,立即手拿鎌刀收割。祂今天仍是這樣做,故使徒約翰看見天上的異象包括手拿鎌刀的耶穌。(參啟14:14) 農夫把收成的莊稼捆成捆運到禾場,或用牛踹穀,或用銳利的器具打糧,然後用簸箕揚開糠殼與麥粒,糠用火燒掉。收成完畢後,便聚集收成的穀物,歡喜慶祝,並將初?一捆帶給祭司為供物。耶穌的農夫視窗也看到這歡樂的情景,故祂在農夫撒種的比喻中,說到農夫的收成有一百倍、六十倍,和三十倍。(參馬太3:8) 四. 園主視窗 巴勒斯坦地盛產葡萄、無花果和橄欖等果樹,故有不少人以種植果樹為職業。他們或是作園主擁有果園,或是作僱工在果園工作。園主常留意果樹的健康狀況,看是否需要施肥或修剪樹枝。耶穌在釘十字架前夕,通過園主視窗看將要離別的門徒如結葡萄的樹枝,對他們說了一番肺腑之言。 耶穌期望門徒多為主作美好的見證,就如園主期望果樹的枝子結實累累一樣。要達到這個目的,門徒必須花時間與主親近,藉此獲得靈力,就如枝子要從樹幹得到養料才可以結果子一樣。所以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15:5) 此外,園主有時需要用剪刀修剪樹枝,以便樹枝能集中養份結出肥大的果子。同樣地,耶穌也需要把妨?我們靈命長進的攔阻除去,以便我們能夠不白佔地土。所以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15:1-2) 五. 自然愛好者視窗 耶穌喜愛大自然,常花時間觀察田野的花草樹木和空中的飛鳥。通過自然愛好者視窗,祂看見並領悟了不少人生道理,而且把它們與人分享。現舉數例如下: 1. 天父既然養活卑賤的小鳥,也必供應貴重之人類的需要。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太6:26) 2. 野地的百合花自然生長,我們也不要為次要之事而憂慮。耶穌說:「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太6:28) 3. 野地的草壽命短暫,尚且有美麗的妝扮,比小草名貴和長壽得多的我們要對神有信心。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你們呢?」…
Read more

看《海角七號》

遲來的情書,遺憾!及時的救恩,福音! 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海角七號」,在台灣電影陷入谷底近二十年之後,掀起票房高潮,締造全台4.6億元的超高賣座紀錄,也帶動起全面性的「海角熱」,從影視、消費、觀光、文化、甚至政治等層面都受影響。 矛盾中的和諧 這部帶著濃厚台灣鄉土寫實味,穿插著時空差異下兩段異國情愛的故事,夾雜著今昔、虛實、美醜,雅俗的矛盾衝突卻又巧妙融合;看似零散雜亂,卻又有著不和諧的和諧,彷如台灣社會的一種有趣縮影,外界人若只從發生於台灣政壇、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紛擾不休的現象來「看」,會以為這裡充滿了混亂不安,及至踏上這塊土地,卻訝異這裡的生活是安定有序、活力充沛的。因而容易引發生活於當地的觀眾一種微妙的共鳴。 影片中也十足地表現出後現代潮流的特色──過去傳統、權威的價值、理念紛紛被解構,從前被奉為準則、主流的都一一被檢驗、質疑,甚至顛覆。每一個人,即使再卑微的小人物都可登上台面,展現他獨特的聲音與身段;各吹各的調,無人能置喙其高低、強弱,與美醜。 就如片裡那個臨時湊成的烏合樂團,反映出在現今講求自由民主、有多元價值的台灣社會中,過去被人尊崇的傳統權威、價值觀、道德觀日漸式微與瓦解。因此拉弦琴的茂伯雖一再自詡是國寶人物,最後卻被無情地撇在一邊去打鈴鼓。當道德禮教、傳統權威再難去規範現代人的思想言行,是非黑白的標準也難以界定時,如何向人訴求具有絕對權威的信仰立場與理念,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這部影片如果缺少最後那場美妙動人的音樂會,就會大為遜色。 音樂藝術之美的感動力不容小覷。人性中對具有永恆價值的愛、真、善、美的渴慕與追求是恆常不變的。基督徒向人傳福音,若以「吸引」,而非「說教」來彰顯信仰內涵的真、善、美,帶出的感動與影響力將更深遠。 不完美的美 影片中人物的言行時而表現得粗魯不雅,雖有荒腔走板的突兀,但又帶著一種不虛矯的直率與真情。如阿嘉的繼父,看來像是個粗鄙、橫行霸道的地方代表,一知道阿嘉曠職多日,沒送出去的郵件堆積如山,就馬上找人為他說情脫罪,還開著轎車幫阿嘉大街小巷的送郵件。而桀驁不馴的阿嘉,原與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一遇到他心儀的友子,雖被她疾言厲色地責罵,卻只能愣在一邊噤若寒蟬。 在這些言行粗俗的小人物身上卻可看到其善良與柔情的一面。而這些人彷彿也是我們生活中不時會遇見的身影─平凡又熟悉;可惡又可愛。在片尾歌曲中倒是貼切地唱出,我們不妨帶著包容的眼光,去「欣賞」這種不完美 (差異的觀點、個性、語言、文化……)的美。 片中以今昔兩段異國愛情故事為對照,似乎增加不少浪漫吸引人的色彩,然而真有「可歌可泣」的內容嗎?阿嘉與日本女子友子那段突如其來的「激情」,禁得起時間與環境、文化變遷的考驗嗎?在他們醉酒後發生了一夜情,隔天醒來,發現自己衣衫不整地躺在一起,兩人還強拉被子,欲遮掩裸露,這樣的反應行為似乎可追溯到人類老祖宗,當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後,「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創3:7) 人「犯罪」後,若非知其有錯,產生羞慚與不安,就沒必要去找個遮掩的東西( 像無花果樹葉、被子,或有形無形的藉口),來掩蓋其過犯和羞恥。 影片中屢屢唱著「無樂不做」的歌詞,就如現代人振振有詞地辯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說來瀟灑豪放,其實是逃避或是無意、無力去負責甚麼後果。 在罪的權勢下,人只有「五十步笑百步」,卻無人有免疫力。人要如何解決犯罪後帶來的羞恥與愧疚不安呢?聖經為我們指出:「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32:1) 又「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詩85:2) 人無法靠任何方法洗去天良的虧欠,解決罪的問題,只有謙卑地認知真相,知道自己無能無力除去罪的轄制與綑綁,而來到那位大有權能,又有慈愛憐憫的神面前,接受祂的救恩才有出路。 遲來的情書 相對於六十年前,發生在同樣地點的異國之戀,出自那位日本教師寫下幾封「情書」(或說是表達自己愛情的自白書),文詞含蓄優雅,配上溫柔感性的語調,聽起來浪漫動人,恰與發生在現今那種強烈,勇於表達的愛情,成一個強烈的今昔對比。 仔細分析在這含蓄、詩一般美麗的愛情故事背後,可能也不堪細究。那個看似深情的男日本老師,始終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感情,即使最後在船艙上,在船啟動離港之際,眼看著女友苦苦尋找他的身影,他還是躲在人群之後,不敢露面,坦然接受她的道別。若不是他的女兒在他過世後,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這些情書,將它們寄出給他昔日的女友,這些「情書」也只有無聲無息地陪他下葬。而那位當年「等唔人」惆悵離去的女人,六十年來她心裡或許還始終懸掛著他的身影,杳然地等待著他的一絲音訊,若沒收到這遲來的書信,可能要抱憾終身了。他的情書寫得雖真摯深情,引人同情,但所表達的很多是他的歉疚與遺憾。 為有源頭活水來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真愛帶來的是包容、恩慈、信任、不致羞恥、懼怕……(林前13:4-8);因此帶給彼此生命的,應是甜蜜與慰藉、充實與滿足,即使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留下的也應是美好溫馨的回憶,而不是悔憾與傷痛。 「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裡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詩62:9)下階層的人的言行,往往不加掩飾,直接就陳現粗魯、可笑的一面。上流人雖經過文化教育的洗禮,甚至宗教敬虔外貌的「包裝」,顯得斯文得體多了。然而人的內裡若沒有堅實的愛、信念、力量為生命的根基,一旦遭遇人生風暴的嚴峻考驗,就很易土崩瓦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註)。不完美帶有有罪性的人,只有連結於生命的源頭,不斷得著活水泉源的供應滋潤、更新潔淨,才能歡然地唱出一首和諧美麗的人生之歌。 另外,我們應把握時機對我們周遭所愛的人,及時表達心中的愛與謝意,不要為時已晚,徒然留給自己與他人生命空白的遺憾。 註:宋朝.朱熹的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美人救英雄

這不可思議的故事倒彰顯了神的大能。 妻子的美貌給丈夫帶來殺身之險,但因著妻子的順服,禍患轉化成為祝福。 古往今來,我們聽過無數英雄救美人的故事,但美人救英雄的事兒卻極少耳聞。剛強是男子漢的象徵,軟弱是女人的代名詞。沒有人會笑話女人的軟弱,但如果一個男人在遇到危難之時,表現出軟弱的樣子,人們自然會瞧不起他,會恥笑他是一個懦夫或「狗熊」。捨妻保命? 在一個偏遠荒僻的鄉下,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趕上飢荒,不得不背井離鄉。當他們經過一個城時,得知這個城的王是一個貪愛女色的人。丈夫心裡甚是害怕,因為自己的妻子非常漂亮,保不住被那個王看中。這可如何是好?他面臨的不但是自己的妻子可能被搶走,而且連自己的性命也可能保不住的危險。左思右想,沒有兩全之計,但可能有一個保命之法。 他喚過妻子,小聲地對她說:「老婆,你是一個容貌俊美的大美人,我怕這城的王看上你的美貌,將你搶去,卻把我殺了。求你逢人便說,我是你的哥哥,好不好?這樣我就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可以保住。」妻子默默無語地點了一下頭。 果真如丈夫所料,妻子的美貌轟動了全城。風聲傳到王的耳朵裡,這位美人被王接進了宮,美人的「哥哥」也因與「妹妹」的關係得到許多厚禮。 讀過聖經的人可能已猜出這對夫妻是誰了。這個男人就是信心之父,以色列國的始祖亞伯拉罕,這個美人就是九十歲生以撒的撒拉。 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是世人少有的,對神要他做的事兒一點不打折扣。亞伯拉罕一生中作了無數蒙神喜悅也令人欽佩的事跡,可以說,他是我心目中的一個英雄。 信心偉人的「真面目」 但看到聖經記錄他捨妻保命的這個故事時,我心中的偉人形象頓時矮了一大截兒。這算哪門子的英雄!我以為公義的神一定會責備亞伯拉罕的懦弱和小信,通過一個小小的管教,讓他有所覺醒,並表現出一個剛強壯膽的男子漢氣概。 沒想到,神並沒有按著我所期望的那樣行,反而親自出面,在夢中對那個王說話,告訴他那個他娶來的美人是別人的妻子,他必須把她還給亞伯拉罕。如果他膽敢不還,他和他所有的人都必要死。 那個王感到很無辜,他一邊責備亞伯拉罕不該撒謊讓他差點得罪神,一邊又把許多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而且把撒拉還給他,外加一千銀子作為撒拉的遮羞補貼。 這個故事的結局頗讓我費解,好像神是在鼓勵並嘉獎亞伯拉罕的懦弱和小信行為。其實,這已不是亞伯拉罕第一次經歷這樣的事了。類似的情形曾發生在他們去埃及暫住的時候,那一次,他採用的手法類似,懇求撒拉在人面前說他們是兄妹關係,結果撒拉被埃及的法老接進王宮,也是神親自出面幫助他們化險為夷。這兩次的經歷,好像並沒有讓亞伯拉罕變得更有信心。 在我看,一個把妻子當成擋箭牌並躲在她身後的行為,更像一個懦夫的行為,一點兒都不光彩。但神顯然並不以亞伯拉罕所做的為過,不但寬大處理,還把他當英雄般地嘉獎他。莫非神看亞伯拉罕的角度與我看亞伯拉罕的角度不同? 如果,一個今天重女權的太太處在撒拉的位置上,她才不會那麼乖乖地順命,她可能會對亞伯拉罕說:「虧你想得出來!你可是一個男人!怎麼只想到保自己的命,卻沒有想到保護自己老婆,反而把老婆往火坑裡送?你侄子羅得被人搶去的時候,你怎麼一點兒都不怕死,英雄般地豁出命去救他。現在輪到我,你為什麼表現得像個「狗熊」,就不敢為我挺身而出呢?」假如亞伯拉罕娶的是一位非常「屬靈」的太太,她也許會說,「老公,那個王有什麼好怕的?他在我們那位創造天地萬物的神手中,比一粒沙子還小呢!讓我們一起禱告,把這件事交託給神吧,神一定會保守你的性命的。」 美人的捨己與順服 但撒拉是如何對待亞伯拉罕的呢?她既沒有嘲笑亞伯拉罕的軟弱和自私,讓丈夫去獨自承擔男子漢的義務,也沒有唱高調,把責任推卸給神去解決。這個美人卻如同一隻溫順的綿羊,毫無怨言,心甘情願地接受了亞伯拉罕的請求。 撒拉的美貌,差點兒給丈夫帶來殺身之險,但撒拉的捨己和順服不但幫助丈夫脫離了危險,還為他帶來豐盈的財富。撒拉讓我想到箴言書中描述的那個「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的賢德女子。 那麼順服給撒拉本人帶來了什麼?損失嗎?正相反,她既沒有失去貞潔,也沒有失去丈夫。她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更尊貴也更牢固了。她的順從給丈夫和她自己帶來了雙贏。 毫無疑問,美人救英雄,靠的不是美貌,而是美人的順服。然而,美人救了英雄,誰來救美人呢?美人知道她的英雄救不了她,因為他連自己都救不了,如何還能救她。既然,她的順從不是基於她對她的英雄的厚望上,美人從哪裡獲得這般順服的力量呢? 合神心意的順服 撒拉得力的秘訣在於她知道誰能救她。她是一個敬畏耶和華並知道神心意的美人。 神的心意是什麼?「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5:22-24)這裡的順服在希臘文是一個複合詞,意思是「把位置放在…之下」;「屬於…的」;「受…支配的」;「受…管束」。 撒拉正是按著神的心意,把自己的位置擺在丈夫之下,順服亞伯拉罕,如同順服主。不管別人看亞伯拉罕是高還是低,但在撒拉的眼中,亞伯拉罕卻是一位令她無比欽佩,並配得她捨棄一切的英雄,他所做的事和講的話沒有不高明的。當一個妻子站在一個神讓她站的位置看丈夫,自然而然地,她就能高看他、仰慕他、信賴他,順服自己的丈夫就變得容易了。 撒拉對亞伯拉罕的順服是合神心意的順服,也是蒙神祝福的順服。撒拉的得救,以及後來不育之年生以撒的福分和一生的尊榮,無一不是從神而來的獎賞。誠然如箴言31:30 所言:「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 我心頭的那團疑霧漸漸消散了。美人救英雄的故事背後,原來有這麼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用意。撒拉的順服不單讓她的丈夫收益無損,她的順服也讓她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贏家,撒拉的順服也會變成你我的祝福。神的美意原來如此!

小單張 大影響

6歲收到的單張,13年後開花結果。 幼年識主,渴慕快樂 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裏,父親很少在家,良善的母親常常為了息事寧人而委曲求全,忍受許多親人不公平的對待,心裏經常為母親受欺打抱不平。除了家裏負面的事,也看見居住環境十分複雜,左鄰右舍都過著煙酒賭色的生活,為他們的家庭帶來無止息的爭鬧,家人彼此咒罵,打架流血,甚至跳樓自殺。目睹這些人間的悲苦事,小小心靈不但對人生活的惡習十分恨惡,更對人生恐懼和悲觀,並產生疑問:「為甚麼人活在這世界上這樣不快樂?」 猶記得六歲那年的某一天,從家裏的門縫收到一張小紙張,幼小的年齡根本看不懂紙上寫些甚麼,只知道上面有兩張圖畫:一個愁眉苦臉的人背著一個大包袱站在懸崖邊,望著另一個懸崖邊,有一群人正在歡呼跳躍歌唱,在兩個懸崖之間夾著一道木橋上面寫著一些字。在另一張圖畫裏,這愁苦的人已經過了木橋,溶入那歡呼跳躍的人群裏,背上的大包袱早已經不見,臉上洋溢著歡欣的笑容。 當時圖中愁苦人轉憂為喜的笑臉深深吸引了我,心裏何等羡慕能與他一樣快樂。因此,這張圖畫在我小小的腦袋裏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下意識地埋藏在我的記憶中。直到十九歲信主後,這隱藏著的記憶奇妙地浮現在腦海裏,六歲時不明白單張字句和圖畫的含意,信主後才清晰地展現在心靈裏,知道小紙張稱為「福音單張」。那愁苦人所背的包袱,代表人犯罪後所帶來的各種痛苦;那歡呼跳躍的人群,就是因信耶穌而蒙恩得救的人;那道木橋就是耶穌基督,人只有藉著信耶穌才能脫離罪的捆綁,進入神歡樂的國度,正如約翰褔音14:6耶穌宣告的救贖真理:「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少年拒主,毫無快樂 從六歲接觸單張直到信主的十三年期間,冥冥中神又賜給我許多機會去接觸和認識衪。在我初中時,我的二姐已經信了耶穌,在聖誕節期間,她帶領我去參加教會的聚會。由於負責執行聚會的神職人員,言語態度不友善,使我對他十分反感而對基督徒質疑:「信耶穌的人理當和藹可親,為甚麼講話口氣卻和不信的人一樣?」因此從小打抱不平的心理使我對神職人員不滿,而拒絕相信耶穌。如今回想這個經歷,也成為我生活的警惕,謹記聖經教導:「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 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言語上有過失是極容易絆倒人,並影響人認識神。 在修讀美術專科學院期間,一位男同學向我和同學們傳褔音,沒想到我的五位要好同學,在短期內都陸續相信了耶穌,唯獨我仍然拒絕相信,並且經常與他們辯論基督教的信仰,並否定有神的存在。有一天在課餘時間與一位已信耶穌的同學交談,突然間她貿然問我一句話:「你快樂嗎?」這句問話雖然只是簡單四個字,卻再次激發我思想小時候對人生的疑問:「為甚麼人活在這世界上這樣不快樂?」 青年歸主,洋溢喜樂 感謝神的恩典和憐憫,賜我機會再去思想並認識生命的真諦,也藉著研讀聖經,使我明白人因犯罪的緣故使世界充滿痛苦,沒有真實的快樂。唯有相信並接受耶穌為生命的主,人與神、人與己,和人與人之間才能重新建立和睦關係,活在真正永恆的樂園裏,因「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4) 感謝神,如今信主已廿八年,無論親朋、鄰舍及主內弟兄姊妹都見證我是一個喜樂、年輕的人。許多分別十幾、廿年的老朋友,重逢時都問我共同一句話:「為甚麼妳都沒有改變?」我也藉此機會向他們見證喜樂年輕的秘訣,就是信靠耶穌是生命的主。因真正的喜樂是從天而來,是耶穌應許賜給信靠衪的人:「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6:20, 22,24) 一生靠主,永遠喜樂 如今回想起六歲時接觸小小單張的奇妙經歷,心裏對神的愛和恩典充滿了感恩,並藉此奠定了我信靠衪的根基,因此我為自己取名Grace,以資記念神的救贖恩典是何等的偉大和奧妙,衪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天地何等大,世人何其多,衪竟然顧念到一個小小孩子心靈的需要,藉著福音單張來尋找我這不快樂的孩子,並且耐性等待我十三年之久才歸向衪。 因著福音單張認識神的經歷,使我在信主後樂意分發單張傳福音。在我的聖經、皮包裏都放著各樣的福音單張,只要有機會接觸到未信耶穌的人,就按著他們的背景需要給他們單張。雖然我笨口挫舌,不善詞令,但單張卻幫助我傳褔音。每當人願意接受單張,心裏就有說不出來的喜樂。相信神的福音種子要在人的心田裏發芽成長,有一天也能像我一樣蒙神的救贖恩典,不管這種子要等待多長年日才能開花結果,深信神的愛必忍耐等待人歸向衪。正如路加褔音15章浪子回頭的故事,神就像仁慈的父親,天天盼望衪的孩子早日回家,因為神愛世人,「衪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提前2:4, 彼後3:9)

給孩子工作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教堂的崇拜正在進行,在莊嚴的聖曲中,會眾正在傳遞奉獻袋,並往裏頭放入奉獻。突然一個少年人站了起來,伸手到奉獻袋裡抓住一把錢,就飛也似地逃出教堂。 作為一個普通人,會對這種情況作何反應?憤怒,還是報警?不過位於南洛杉磯的菏曼衛斯理教會的牧師亨利‧馬斯特卻有不同的反應。他目睹這位兩手抓著錢跑出教堂的少年,同時清楚地明白上帝對他的呼召,他知道在他的教堂所在地是屬於較貧窮的地區,街上有許多流浪的少年,教會有義務去幫助這些少年人。 於是在下一個主日,馬斯特牧師作了一篇以舊約約瑟被賣到埃及的故事為背景的講道。馬斯特牧師向會眾挑戰,要他們為這些貧窮的少年人作些有意義的事情。 這是發生在2001年的事。當天,會眾捐獻了五萬元,並開始了一個名為「給孩子工作」的事工。該事工為有需要的14歲至18歲的少年人提供每小時八元的工資,讓他們有工作謀生。這些少年人工作的場所有商家、律師事務所,或是非營利機構。每周五,孩子們會集中在教會,參加由教會組織的有關個人品格和人際關係的教育課程,不少孩子通過工作,找到了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 六年來,會眾不斷捐獻支持「給孩子工作」事工,今年夏天,至少有四十個孩子受到該事工的支持。馬斯特牧師勉勵這些孩子:「你無法選擇你出生和生活的環境,但你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們。」

父子情深

父親給了兒子身體的生命,兒子給了父親靈性的生命。 親愛的爸爸: 記得我在美國新澤西撰寫「七十祝福」一文,賀您古稀壽辰的情景宛若昨日,一晃竟過去了十年﹗時光真如白駒過隙。今天兒子在加拿大多倫多濡墨握管,又修書慶您杖朝華誕,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在三千五百年前,希伯來先哲摩西就曾詠詩:「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90:10)。孩子對雙親的認識,起初大都模棱朦朧,變幻多端,只有在自個做了父母以後,才開始臻於完整﹔只有在自己有了人生閱歷之後,才漸趨清晰,並隨年齡的增長,日益洞悉。您過去不就是經常在我們面前,屢屢慨然數算自己爹娘的英明決斷,從而改變了您一生的閱歷往事嗎﹖如今懷舊感喟興嘆的,又輪到了我們,始能粗略地體會到了您同樣的心情。 仰之彌高,即之也溫 在孩兒的眼裡,您老人家是既高不可攀,又平易無間:高不可攀的是,您那令人難望項背的功績成就﹔平易無間的是,您那質樸仁慈,金子般的性德情愫。近看您老人家,也是既撲朔迷離,又實實在在:撲朔迷離的是,您那近乎「矛盾」的對立﹔實實在在的是,您那渾然「辯證」的統一。不能不令人疑惑,您究竟是影像學家,還是哲學家,抑或亦醫亦文的聚合體﹔這便不能不叫兒驚嘆,恐怕一輩子也讀不完您的人生寶卷。 您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家,畢生致力於技術研究,碩果累累,蜚名中外。但您又曾以為科學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萬靈藥,它只不過是發現了天然法則和早已存在的「然」而已,卻詮釋不了其起因與「所以然」。故難免有局限性,只可用做手段工具,而不是金科玉律,真理準繩。「人人都不懷疑實驗,輒引以為證,只有實驗者不相信試驗」,此言的個中哲理,意味深遠,應是每一個科研人員都該自儆和借鑒的。端正的學風讓您能夠出於科學而不拘泥於科學,功夫常花在專業以外,每每大有斬獲,發出不同凡響的見解,得以「出奇制勝」,獨樹一幟。 身教言教好榜樣 您看似是一個「唯物」論者,對所從事的偉業嚴謹得一絲不苟,一切輒以事實為依據,絕不偏聽,迷信、盲從。但又不恁地絕對化,走極端,還不失那麼一點點「唯心」觀:相信冥冥之中萬事皆有定時,諸物均有定數,是由看不見的造物主在掌管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種「似非而是」並沒有妨礙了您宏圖的大展,反有助於在受挫時的超脫,逆境中的順受,被困時的突圍,甚至或可謂是您多彩人生的「畫龍點睛」之筆。使您能隨遇而安,以退為進,不急功近利,硬掙強求,悖客觀規律。因為「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能勝」(傳9:11)。凡事就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結果事半功倍,享其成於情理之中。 您是一代享譽四方的名醫,懸壺濟世半個多世紀,救人無數,功德無量。但也難免中招,「淪為」病人。糖尿病 、冠心症、高血脂等自中年起就「不請自來」,可是樂觀飽滿的情緒,鎮定自若的神氣,委實叫人難以窺出痼疾對您的傷害與折磨。對於疾病,您常常掛在嘴邊上的治療原則是: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先發制之,在意念上壓倒它,再輔以起居有節,不斷運動,適當藥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從而可以有效的制伏它,逐漸進入「久病長壽」之境。您這是「以身試法」,破了「世上最難醫治的病人是醫生」之說。晚近,更因著歸入基督,常藉著禱告,求神醫治看顧,成為了戰勝病魔的力量與見證,給醫患雙方極大的鼓舞。 您是一位高產的作家,著作等身,炙手暢銷,屢獲嘉獎,成功地啟蒙,培育了杏林的莘莘學子,天南地北多少人多少年伴隨著您的著述成長。然而「著書多,沒有窮盡」(傳11:12), 您更注重做人,遠過於作文,毛是長在皮上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寫一個「人」字只需要兩筆,做好一個「人」則需一生奮鬥。您向來主張文如其人 ,實事求是,不投機取巧,抄襲剽竊﹔不單為出名而出書,為賺錢而撰稿,這是自貶自殘。文章須是經驗,發明的集成,字字珠璣的精品,嘔心瀝血的結果,方有生命力,經久不衰。可以說,您本人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常年來影響,帶動了一批高足和我眾子,在各自的創作,寫字中薪火續傳。 您是一個傑出的教育家,桃李滿天下,凡聽過您課的無不為其廣博專深的學識,精闢的見解所感動。可您所傳講的又豈只限於放射學﹖亦不止於授人以「漁」而非「魚」,貫穿始終的還有醫德和人為本的理念。您說「德為才之帥」,醫者高於醫技,病人重於病疾,不可將患者當做迷人疾恙的乏味載體。郎中須具備悲天憐人之心,無德之人不能為醫。而您自身屢屢廢寢忘食為遠道而來上門求醫的工農診斷的情形,打小就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您一生都在身體力行著自己所持守的「愛人如己」的信條,而非光說不練的「口頭革命者」。這在當今醫風日下的社會是何等的寶貴,值得發揚光大。 您是一位聲名顯赫的學者,常登國內外的大雅之堂,氣度翩翩,大儒風範,極「陽春白雪」。但在日常生活中,卻隨和謙祥,從不擺譜,恃才傲物,很「下里巴人」。能上能下,能伸能屈,心裡謙卑跟窮乏人來往(箴16:19),樂善好施,寬容待他,與人為善,實是難能可貴。您一貫堅信「老實人常在」,「誠實人必得多福」(箴28:20),歲長日久,天道果酬厚道人,天父眷顧敬虔人,同時也贏得了大眾自然由衷的敬重。可以說,您的知名不只憑象牙塔尖的學術地位,還由於您坦蕩熱誠處世為人的口碑。「盛名之下,其實難負」,在您身上不能言中﹔而「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18:12),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您是一介飽學之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滿腹經綸,但卻不是「不聞窗外事,只讀聖賢書」來的。您四體勤,五穀分,熱愛勞動,豐富實踐,「上山下鄉」,雲游四方。既「腦滿心縝」,才思敏捷﹔又「虎背熊腰」,膂力過人,可謂「文武雙全」,故不曾有半點文人墨客的迂腐,「酸騷」。您以為最好的課堂不是教室,而是社會﹔最好的學習不是閉門啃書,而是世事淬煉。經年練就的強筋壯骨,自成為您與大自然和疾病搏鬥的雄厚本錢﹔永保的廣泛興趣和獵奇,自使您博古通今,對各科各業融匯貫通,遂得以出口成章,言簡意賅,亦土亦洋,妙語連珠,雅俗共賞。 您是一位極負責的丈夫和父親,對妻子摯愛忠實,對兒女嚴慈並加。多少著作是坐著馬扎(註:是大陸的一種坐凳 ,折疊式的,中間是繩子或帆布連接),伏在方凳上,妻子於旁不時搖扇驅熱趕蚊的艱苦條件下呵成的,但您從沒在作品扉頁上留下「此書謹獻給我夫人」云云的虛套話去致達謝意,而是以縫補洗濯,贍老撫幼的實際務家行動來表示感激。賢慧的妻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箴19:14),在漫長的金婚歲月中,您們歡喜吃飯,快樂喝酒,患難與共 ,鶼鰈情深,不啻為眾人樹立了好榜樣。箴言道,「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箴7:6),您在晚年更得享天倫之樂,為自己的成行兒女小有所成,孫兒的嶄露頭角而愜意欣然,深蒙神的祝福。 綿綿孺子情 我多麼希望能像而立之年以前那樣,時時偎倚在您膝下,垂聽講論和教誨哇,就算是拉家常,也浸透寓滿了睿智與哲理,長多少見識,受多少安慰,得多少力量﹗只可惜星轉斗移,時空不再,眼下只能藉著越洋電話,隔空聽聲,聆教丁點兒,「杯水車薪」也。 但願兒子這微小的心聲,如泣的傾訴,能像一縷省親的和風,伴鴻雁飄洋過海,拂去,抹乾二老牽掛遠方遊子的縱橫老淚﹔又能化作感恩的細雨,隨書信潛入故鄉,慰藉,滴潤生我養我的父母心田。 呵,親愛的爸爸,您雖然壽登耄耋,卻仍壯心不已,老驥伏櫪,退而不休,發光發熱,造福一方。它鞭策激勵著兒子繼續學習,多多受教,快快成長,全方位地發現父母,改過自己,效法耶穌。書罷擱筆,我已經又開始為轉瞬即到的再一個十載之後您的鮐背大壽要誦的歌,搜尋亮點,醞釀激情,積累素材,譜寫新篇章了。巴不得那時候兒子對雙親的解讀,對人生的理喻,對真理的認識,對永生的信心,能夠更上一層樓,愈加準確、深刻與完全 ,真正達到您滿意的境界,得上帝的愉悅喜歡。      耋年慨悟 我的八十歲生日前後,我所供職的醫院為我隆重賀壽,外地的學生們也藉我出席其地區的學術年會之際,分別一併為我慶生,頗叫我驚喜、感動。投身杏林六十餘載,我醫療 、教學、科研並舉,桃李遍地,虛名浪得,今蒙如此尊敬際遇,算是社會對己一生辛勤耕耘的肯定,欣慰不已。然讀了兒子從海外發來的賀辭,字裏行間閃爍著聖經箴言,如銀網子裏的金蘋果,悅心奪目,大不同於收到的其他眾多壽表之套話凡響,教我感悟升華,更思想人生意義之深。 我畢生致力醫學,但囿於歷史緣故所成的「唯物」觀,一心只重實驗、理性,兩耳不聞宗教、信仰,客觀上無暇顧及,主觀上認為「迷信」。不過,波瀾生活中所閱歷的那些非「命運」無法解釋的千巧百合、機遇注定;常年懸壺中所見慣的那些科學無法闡明的機體精密、病癒奇跡,總教我感覺似乎有天成、命定之理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探究的愈深,愈茫然於「進化論」的不可理喻。 在我每每的外出旅遊,或居家收看《動物世界》電視,大自然的斑斕繽紛,光怪陸離,亦叫蕩氣迴腸的我時時詫生:「分子的隨機碰撞」何能演化衍生出龐大複雜卻又和諧有序、相互制衡的生物鏈?我真的寧願「唯心」地相信,它們應是出自「神工鬼斧」的締造與鋪排。因此,這輒令我下意識地「辯證 」行事、過活,以近乎中道。 我的兒子自費出國後,信奉了基督教,遂於信札、電話中不斷回傳福音,還寄來許多相關材料,使我頭一遭真正「觸目」「神學說」,頗覺得「心驚」、不無道理。它並不似想像的那樣艱澀、玄奧,我開始不排斥,並談論之 ,隨著逐漸地接近了主。原來「第六感覺」有的「老天爺」確實存在,那就是上帝,他通過「天書」《聖經》曉諭世人的。腦筋這一急轉彎,過去冥思半世紀不得其解的那些奇特現象的謎底,一下子就昭然若揭了。 晚年悟道,我總算沒白活一生。而跨逾這認知的障礙,也不像以為的那般困苦,感性的決堤,如高屋建瓴、醍醐灌頂,水到渠成了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路轉捩。於是我不再「隨心所欲」,而是「耳順」了,「知天命」,再也「不惑」,於神的國中「而立」了。九九年在兒子媳婦一家回鄉省親時,我們老倆口跟著做了決志禱告,從此成為了神的子民。 哲人智士恭候多時 念我一介老儒,為科技奮鬥了一輩子,到頭來竟歸入了耶穌,實在始料不及。但見到單張上的那句話「當科學家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艱難地攀上了知識的巔峰,卻發現神學家們早已在那裏恭候多時了」,不覺扼腕拍膝,相見恨晚;再跟數不清的基督徒學術巨匠、諾貝爾獎得主比,我不禁啞然失笑,自相形慚,惟由衷感激上主對我的揀選。 現我嘗以普通一民的平常心來學聖經,覺得主的話該叫人明白的都不含糊,假如將那些因「愛子心切」而反覆重述的耳提面命「合併同類項」的話,經卷其實會薄許多。何況耶穌基於「神是愛」這一個中心,更把它濃縮、精煉成「愛神、愛人如己」兩個基本點。記住了它,舉一反三、類推廣之,一切都盡在不言中、迎刃而解了。這大概便是「精意叫人活」的涵義所在吧。故而我將兒子送的「愛篇」書法條幅,懸掛於正廳牆壁,每日舉頭目誦這《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經節,提醒自己照著去做。 揚帆航行天國道 雄心天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人師表了一甲子,我又重新當起小學童,是基督的門徒;專業著述幾乎等身,我卻重新習作記敘文,是見證上帝的心靈之寫。行百米者半九十,萬里長征跬步積,我精神抖擻,老當益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