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傳遞祝福

微笑中充滿祝福,傳遞你對人的友善; 稱讚中充滿祝福,傳遞你對人的欣賞; 感謝中充滿祝福,傳遞你對人的感恩; 肯定中充滿祝福,傳遞你對人的信心; 鼓勵中充滿祝福,傳遞你對人的期望; 饒恕中充滿祝福,傳遞你對人的接納。

學習方法大觀

學習的目的是在增進個人知識技能、發展潛能及培育健全人格,以達到適應社會、有效充實知能為目標。有效的學習能使個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照明、聲音、顏色、溫濕、場地等都會影響學習效率)、時間,及運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將促進個人的學習成效,學得更廣博、更精深。 選擇與運用 現將時間與感官上不同之選擇,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列舉如下: 時間上的選擇── 每個人精神旺盛期不盡相同;有些人是早雀型的,有些人則是夜貓型的。若能配合自己所屬的類型,將可提高學習之效果。 一般人的記憶能力之巔峰時間,約於上午十點左右;而長期背誦記憶已學習過之事物的巔峰時間,約於下午六點至八點。 感官上的運用── 學習時身體上各種不同感官──耳、眼、手,應妥善加以運用。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之吸收能力有異,粗略可劃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視覺型:過目不忘。要多看。 2.聽覺型:聽過不忘。要背的東西不妨唸出聲音來。 3.運動型:做過不忘。要多操作、多書寫、多作筆記。 另外,看官們謹記得學習三部曲──預習、聽講、複習。一個人的遺忘程度,第一天遺忘約25%,如果當天能立即複習,則是降低遺忘率的最佳選擇。 有效學習的方法 以下提出十二項有效的學習方法供讀者們參考: 一、概覽法 ? 需要瀏覽大量之文字敘述時,「概覽法」是最佳的選擇;以此方法閱讀之速度快、理解多。 二、純讀背誦法與嘗試記憶法 「純讀法」是將學習之內容,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唸,直到能順口背誦為止。 「嘗試記憶法」則是唸完一至三遍後,即開始嘗試著記憶與背誦;背至不順口的地方,隨即翻閱查看。 若將前述兩種學習記憶法加以比較,「嘗試記憶法」比「純讀法」之效果好些。 三、諧音法 運用音調類似的「諧音法」幫助記憶,例如將「Shenandoah Valley 」譯成「仙人豆山谷」較易於背誦;「5717488」譯成「吾妻伊氣死爸爸」…等,可幫助您多記住幾個數字與英文單字。? 四、方位記憶法 例如「我現在在你面對麥當勞時三點鐘的位置」,比「我在左邊」或「我在麥當勞的旁邊」等易於記憶辨識。 五、演繹法 即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到大,由少至多,逐次推演擴展使學習內容更趨廣泛。 六、歸納法 若要記憶二、三十項事物較難記住時,將之分類為物品類、抽象類或相關事物再加以記憶。 七、機械記憶法與心象記憶法(Mental Imagery) 「機械記憶法」就是死背、死記;「心象記憶法」則是把學習事物加以趣味化來幫助記憶。 例如:當想及娃娃時,聯想到乳齒、髮香、粉紅絲帶;想及花園時,聯想到玫瑰花、牡丹、蘋果樹、梨子樹……等串聯許多聯想與記憶,可幫助您增強辭彙之應用。 若將「機械記憶法」與「心象記憶法」加以比較,前者記得快但也忘得快;後者學習成效較高。 八、分散背誦法 需要花費三小時背誦記憶的事物,若將其分散為3個小時單元;意即,背誦記憶1小時後,立即休息一段時間,再進行第二單元之背誦,其效果比集中背誦三小時要好得多。 九、朗讀法…
Read more

太太做月子時

一九九九年的四月,我和太太踏上了教堂的紅地毯,開始了我為人夫的生涯。華人出國闖蕩,凡是要有一番成功事業的,大多會先努力進入一流的學校學習,先接受良好的訓練。可是要想做個成功丈夫,祇有一邊做一邊學了。因為即使婚前有再多的前輩諄諄教誨,再好的婚姻輔導專家耳提面命,畢竟還是紙上談兵。要真正開始學到教訓,非得身歷其境不可。 人夫●人父 二零零零年二月,我們的兒子來到世間。為夫者一年級尚未結業,我又開始了為人父的旅程。 太太的身體狀況向來就不大好。婚後,我們從親朋好友們的經驗中得知,生完孩子後的「坐月子」最為重要。月子做得好,可藉助補品等外力使婦女的體質「向上提升」。否則,「破而不立」,將來要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因此在得知太太懷孕後,想藉生產後「坐月子」,來一改她多年弱不禁風的體質,成了我們倆共同的期望。禱告中我也信心滿滿,心想神應該聽我們的禱告,必為我們成就這事。 小寶寶出世當天,前來幫助太太做月子的岳父母的飛機正好從台灣趕到美國。他們一出機場便直奔產房,見到了母子平安。感謝上帝!我們都感受到了神的特別關愛,也覺得事情朝著我們所嚮往的目標而前進。 接踵而來的考驗 然而,不順的事卻接踵而來了。太太在醫院住了兩天,出現排尿困難,導尿管先後裝卸了三次,人受罪不說,排尿問題還是無法解決。但因我的醫療保險公司對住院條件的限制,醫院祇好請太太帶著導尿管出院回家了。 第二週,太太的產道側切處傷口縫合出了狀況。不但沒有癒合,還出現縫合線崩裂的現象,並且在表皮留下了後遺症,令她一直煩惱不堪。這個問題一直糾纏她到生產後的三個半月還未解決,祇好找醫生又動了一次外科手術。 第三週,岳母十六天的寒假結束了。岳母當時尚在台灣擔任中學老師,假期結束必須回學校上班。隨著岳母邁著疲憊的腳步登上回台灣的飛機,太太在家中又面臨了更大的挑戰。 雖然當時太太初為人母,但她天然的母性還是情不自禁地表露無遺。祇要孩子一哭,她便顧不得「坐床」的禁忌而頻繁下床去抱孩子,也顧不了自身的寒性體質而頻繁地開冰箱為嬰兒抓取冰冷的奶瓶。 為此她付出的代價是之後長期的渾身關節和腳後跟的酸痛和無力,手指的關節在冬天時連常溫下的玻璃瓶都覺得寒冷刺骨。雖然我們也有為她的體質禱告,但事情的發展顯然不是盡如人意。「人意」既然可違,那麼「神意」又是如何呢? 感謝神,禱告不聽? 至於我自己,白天上班,夜裡陪伴沒有日夜觀念的嬰兒。自小到大,頭一次經歷每天的完整睡眠被哭聲分割成一塊塊碎片。而每當面對在病痛中眉頭緊鎖的太太,又讓我無可奈何。過去不知唱過多少次《感謝神》這首歌,想起其中的「感謝神,禱告蒙應允;感謝神,禱告不聽。」這段歌詞,唱唱容易啊,事情真正臨到時,要能夠信靠順服,還是免不了要掙扎的。 太太軟弱的身體不但改變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節奏,也嚴重衝擊我們以前規律的教會和團契的生活。而她也軟弱地向神哭訴,向我抱怨。無計可施的我在個人的禱告中,開始求問神在這件事背後的美意。 當時的處境,我在理智上清醒地知道是合理的,因為聖經的確從未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但在感情上我還是無法接受現實。於是在一開始我就向神說出那還帶點法利賽味道的禱告:「神哪!我可不像那小信的約伯,整天問為什麼。我只問上帝我們該做什麼…好脫離現在的困境。」 當人生遭遇無法控制的不順利,如何正確面對唯有依靠神的話。我在每一句相關經文之後,都向神提出自己的疑問,期盼神能給我具體的解答。 主啊,你三天後就復活得勝了,我們熬了那麼久,眼前又得勝在哪裡?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主啊,我們的健康受到損害,益處在哪裡?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主啊,我們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況,甚至已經影響到我們在教會團契中的事奉。神的意念到底是高在哪裡?…. 神的美意 在這場類似爭論的求告中,雖然耳朵沒有聽到任何有聲的解答,但我自己內心漸漸感到,神的美意在一步一步的彰顯出來。不久後,我開始慢慢明白了一些神藉這些事至少有兩方面的美意。 一、操練我做丈夫的愛心。我是父母的獨子,從小又大多在祖父母和親友的家中長大,造成了我在人格形成上的一些缺憾。我從小性格孤僻而且圓滑,缺乏同情心,帶著自我保護的冷漠態度來面對周遭的世界。我雖不會去主動傷害別人,卻也從未想到要主動去關懷他人。現在太太的健康狀況不佳,客觀上給我創造了許多機會去操練觀察並留意她的需要。 太太身子弱,外出上下車時均需要有人攙扶;她隨時容易口渴和咽喉腫痛,時常需要喝水;勞累一天後的腿腳需要經常放鬆;冬天外出和夏天進入冷氣充足的房間時經常需要加衣服等等。每一件事都在白白地賜給我機會來學習在行動上如何去施愛和關懷。尤其是當我行過這些我曾經覺得是細枝末節的小事後,太太的眼神中那一股感激的眼光,頓時讓我覺得幸福的暖流源源不斷。「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神的話確實是帶能力的。 二、裝備我們未來的事奉。「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如何讓神的能力在軟弱的人上顯得完全也是一門需要操練的功課。一個四肢健壯的人即便再有愛心,在關懷一個病痛中掙扎的人時,他的體會也是有限的,因為他無法真正地「感同身受」。惟有經歷相同的人才會有更多的同理心來包容、關懷、勉勵和造就那軟弱的人。 乘駕苦難的翅膀 耶穌基督之所以道成肉身,目的之一也是來到世上「擔當我們的疾病」(太8:17)。太太其實是個比我有關懷恩賜的人。雖然當時因時間,精力和體力所限到一個地步,連正常參加團契聚會的能力都不足。然而,去關懷遭同樣患難的人,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異象,放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相信,即使是一匹小驢駒,只要願意交托給主耶穌,也能派大用場的! 人生就是一所大學。患難就是那些看上去困難,但能真正學到東西的課程。而指導教授,就是神的話。凡屬基督的人,我們的畢業典禮將來是在天上的。地上碩士帽、博士帽,甚至其他有名望的頭銜和證書終有朽壞的一日。而在天家,屬神的人承受的將是那永不朽壞的、榮耀的冠冕。 太太的身體,最終沒有藉著生孩子而「向上提升」。但是我們對神的認識,卻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弟兄姊妹們,當我們經歷禱告未蒙應允的時候,祇有順服環境,緊緊抓住神的話語,祂至終必帶領我們進入豐富之地!(詩66:12)

另眼看學習

人從小就不自覺地從環境學習,形成個人的思想、行為及反應模式,久之成為自然,進入潛意識中成為反射習慣。 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藉著眼看、耳聽,無意識地學到這些許多生活模式。但當你出國旅遊或接觸到很另類的人物,你纔驚覺到世上還有人是那樣想、那樣活、那樣說。我在一九七九年初抵舊金山讀神學時,目睹老美的住宅環境及教學理念,纔覺悟到我是個徹底的華人。 華人是我文化和語言上的認同,我以此為榮。多年來所吸收到的思想及行為習慣,我不自覺地「學」了。我學到了中華文化注重兒女教育的價值觀,但也無形中秉持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我學到了華人處理人際關係的「客氣」藝術,但也無形中失落了善意批評的膽識。我學到了華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靈巧,但也無意中遺失了開車守規矩的公民基本要求。這種警覺──原來,我已經無形中學了這麼多生活思想──是我人格突破的轉捩點。 如果你也曾警覺到有些壞習慣纏累著你,比如說,賒信用卡寅吃卯糧的習慣、消極思想的習慣、脾氣急躁的習性,總是用懷疑的眼光看周圍人的態度──恭喜你,這警覺是你人格蛻變的轉捩點。因為生活習性既然是透過學習而塑成,必然可以透過再學習來改造它。 神賦予人類自由意志,有權選擇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這種「理想的自我」就像人生的指南針,驅策我們去再學習,來重塑自己的人格,往更美的方向移動。這蛻變在一個人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時,最為明顯。閱讀聖經,參加教會,和基督徒做朋友,這些環境上的有利因素,激發了一個人的學習,從與神隔絕進入與神同在的美麗境界。 如果你渴望再學習來改變自己的人生,下列這些聖經所啟示的步驟是蛻變的四步曲: 1.覺悟:誠懇地承認自己的弱點,這種認知是引發向上轉承的起步。就是聖經所稱的,「承認我是個罪人」。(路5:8) 2.懊悔:情感上為自己的錯誤而憂傷,真摯的憂傷帶進離惡趨善的動力,如經上所記,「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林後7:9) 3.回轉:下定決心要在生活上做出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決心是宣佈和舊生活告別。耶穌說,「你們若不回轉,斷不得進天國」。(太18 :3) 4.認同:心中持守所羨慕的美境,這種靈魂的注視引動人格的蛻變。聖經稱這種注目禮是「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2) 本期飛揚雜誌探索有關學習的主題,著眼於檢視提升人格與生活的途徑,非常感謝江林月嬌所貢獻的「學習方法大觀」,及吳黃蓮英所分享的「智慧輸入法」,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習。通常透過再學習來改正一個壞習慣,建造一個新習慣,至少需要三個星期才能使神經叢網路產生恆久性的變化。願上帝賜福您的再學習,靠著祂的恩典得以成功。祂對誠心尋求祂的人,總是伸出慈愛的手,來引導幫助!

眼到耳到心到手到

廿五歲時我以為我已經學會了許多事物,直到去報考駕駛訓練學校,第一次爬上駕駛座,在一所高工的操場上,差點壓死一隻小雞,我才知道駕駛那1300CC的引擎,沒那麼容易就上手。 有一個月的時間,我作夢也練習,左手握方向盤,右手握變速桿,左腳踏離合器,右腳變換踩油門或煞車。這樣過了兩個月,果然人車一身,要它去哪裡,它就去那裡;要它在哪兒停住,它就在那兒停住。回憶起學開車到今天開了卅年車的歷程,我似乎走過三個階段: 有意識無效果的初學階段,有意識有效果的學會階段,現在當然進入無意識有效果的老練純熟階段。 學習──蛻變的歷程 如果把學習定義為從無知識到有知識,從無技術到有技術,從生澀到老練所走過的歷程,那我們得舉雙手感謝上帝,賦與人類有明顯的學習能力。並且擁有自主權,可以透過有意的選擇學習內容,來模造自己成為所期許的人。 學習使你── 從不會讀寫講英文,變成會英文。 從不會使用筷子,變成會用筷子。 從不會處理情緒,變成善於處理情緒。 從不會和異性相處,變成會和異性相處。 從不懂青少年心理,變成瞭解青少年心理。 從不知道怎麼做生意,變成會做生意。 從多愁善感的性格,蛻變成喜樂洋溢的品格。 靈性上的蛻變當然也是學習的結果── 從不相信有神,蛻變成相信有神。 從不認識耶穌,蛻變成認識耶穌作救主。 從以自我為中心,蛻變成以神為中心。 從被情慾所牽制,蛻變成被聖靈引導。 從對聖經真理陌生,蛻變成熟悉聖經真理。 從不敢分享福音,蛻變成領人歸主的高手。 從不知怎樣代禱,蛻變成擅長代禱的勇士。 學習固然可以個人的修為進行,但效果及進度較慢。如果能跟從老師學習,效果及進度可能突飛猛進。在學生和老師這天枰的兩端,靠學習和教導這兩個動作,來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如果雙方都對「人類是如何學習的」有所認識,則教的人教得有趣,學的人學得有效,社會和神國都會增添許多菁英。 耶穌的教學法 耶穌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老師。祂只花三年半訓練門徒,他們個個人格都脫胎換骨。祂只靠用口講述天國真理,祂的門徒竟然背誦得字字不差,下筆寫成聖經。耶穌的教導和門徒的學習,是如此有效,絕對值得現代人花時間探索這教與學的原理。 大體上耶穌使用了下列四個極有威力的學習途徑: 一、眼看(learn by seeing) 眼睛是五官中最重要的擷取資訊器官,看一眼(眼睛攝取了一幅圖片)就獲得強過千言萬語的資訊。難怪耶穌蓄意採取和門徒生活在一起的教學方法,製造給門徒近距離觀摩祂的機會。當耶穌在約旦河邊邂逅兩個有志天國的性情中人,祂所給的第一聲招呼是,「你們來看!」祂將神的品質、完美的品德、無私的生活,和為天父而活的高貴動機,活活地顯現給門徒「看」。(約1:39) 兒女主要也是透過「看」的途徑從父母學習生活。有位作家在她所寫的孩童的學習模式裡,活生生地以短詩的體裁表達出來了── If a child lives with criticism, he learns to condemn….
Read more

智慧輸入法

近廿年來,基因學的研究突飛猛進,帶給人類各方面的生活不少影響。然而,在眾多基因學的研究報告中,對有關智商與心理傾向大都偏重於先天性的理論,是我們須格外警覺的。 因為一旦我們篤信這些先天性的質數是不能改變的,就易存有不公平的心態來面對人生,也會帶著錯誤的動機或態度去學習,而忽略了後天培養的重要性。甚至會將個人的偏見與乖謬行為,視為是先天基因所造成,而失去學習改變的動力,這些因素都足以形成個人成長的絆腳石。 不斷更新改變的過程 基因雖決定了人類腦袋的大小,但大多數人的腦細胞數目卻不相上下,都有百億萬(1011)個。其實,無論是什麼年紀,我們的思想行為都可以透過學習去不斷地更新改變。正如生物學對學習所下的定義:「藉經驗所帶來的改變,尤其指神經系統在反應上所做的改變。」 因此我們應將「學習」看為是神賜給我們的權利,並且需要懂得學習的真正目的,不是單以理性去吸收知識,還要把知識過濾、保留與真理一致的部份,運用於克服個人的心理障礙,及攻破心靈上的捆綁,務使個人的行為得著改變,做出優良正確的反應。這樣的學習過程將使知識發展成個人的智慧。 要把知識化為智慧,適當地運用在不同的場合去應對不同的刺激。我們的學習應該要包括三方面:(一)排除一切攔阻學習的障礙;(二)重塑正確健康的思想模式;(三)應用真理,與各方面的知識融合成為智慧。 一、排除攔阻學習的障礙 攔阻個人學習的障礙有許多方面,本文只集中於個人先入為主的偏見、潛伏性的負面情緒,以及對錯誤知識失去辨別力與警覺力。 許多個人先入為主的偏見、頑固的思想,都是長期經過一種稱為「聯合性學習」(associative learning)的過程所形成。當兩種不同的刺激時常一起出現,而個人所做的反應又帶來同一種獎賞與處罰。人的反應會因獎賞而被強化固定,因處罰而被否定瓦解。 例如公園中的鴨子,游往人群便得著食物的獎賞,因此學習到人與食物的關聯性。又我們小時候所接觸的師長都是道貌岸然、冷漠嚴厲,對我們的天真活潑毫無反應,並對我們的活躍頑皮加以管制。久而久之,我們對師長生出懼意或反感,遇見他們便敬而遠之。長大後我們對長輩和上司仍然無法溝通,造成學習與他們相處的心理障礙。 此外,因負面經歷所帶的心理創傷,如果未經處理,就會常常阻礙學習的進度,並且導致許多令我們後悔的衝動式反應。 在平常情況下,當外界刺激經感官進入腦部,感覺神經細胞把訊息先帶進皮質下部的丘腦(thalamus)。丘腦像一個中途演譯站,先辨別出刺激訊號的性質,然後決定訊號應否發出,並且決定傳達的方向及目的地,故此所做的反應是經過腦部下意識的過濾。 但當我們長久壓抑的情緒未經處理,被埋藏在潛意識中,在「神經挾持」(neural hijacking)的狀況下,神經細胞所傳來的訊號,則不經丘腦卻走上了捷徑,直接到達控制情緒的苦扁桃(醫學名amygdala),故此所做出來的反應是不經過意識,直接因感受而起。這種因情緒失控走火而造成的反應,只有去面對承認,經過學習才得以改變。 習慣成自然 除了聯合性的學習,我們也經非聯合性的學習(nonassociative learning)去適應外來的刺激。例如一個從鄉下遷移到大都市的人,最初接觸到都市的噪音與擁擠,腦部會產生過敏性反應(sensitization),使身體帶著清醒的意識去防備警戒 。但當這種刺激時常重複出現,沒有任何賞罰的後果,腦部便產生出習慣性反應(habituation),減低刺激頻率與身體的感應力,故此看都市的噪音擁擠為背景。 生理因而對環境的轉變產生了適應,自然是人類生存能力之一,幫助身體節省能源,避免浪費在不值得注意的地方。但對外界來的知識,尤其是不正確的概念與敗壞的思想風氣,腦部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做為警覺器,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習慣成自然,視這些敗壞的風氣為「正常」行為,而個人也耳濡目染,學習類似的行為。 以上所描述的各種學習障礙都帶有欺騙、虛假、不正確的性質,要攻破謊言,最有效的自然是真理,故此我們要排除這一切的障礙,必須以長期的學習,在腦部塑造一個以真理為本的思想模式,帶來預防與治療的功效。 二、重塑正確的思想模式 要重新塑造思想模式,讓我們先來明白神經細胞傳達訊息的方法。人腦有百億萬以上的神經細胞,細胞之間的空間稱為突觸(synapse),細胞的連絡除了藉電波之外,主要是藉分泌在突觸之間的神經傳遞質(neurotransmitter)。 若把神經細胞看為通往各方向的道路,那麼突觸便是十字路口,而神經傳遞質則是交通指示。人類思想的精密,在於可以同一時間在多條通往不同方向的思路上奔馳。要使思想抵達到一個平衡適當的反應路徑上,我們需要增強腦部各部門的突觸聯絡(synaptic connection),使理性與感受、體能與藝術、大腦與心靈得著聯絡、協調與合作。 腦部的突觸聯絡可達千億萬以上(1012)。據專家估計,我們終其一生,只用了腦部的10%的能力,甚至保守的數目是1%的能力。這顯示了大部份的突觸聯絡都是未被建立或使用的。 我們的思想易變為狹隘,習慣性地行走在同一的突觸路線上,原因可能與先前所提及的障礙有關。一方面是習慣成自然,根本不知有其他的路線存在,就如我們常說:「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又可能是我們懶惰怕冒險,或是我們故意要避免面對其他路線上的心理障礙,更可能是所走的路線是最多人採用、最流行的路線。 無論如何,要塑造正確的思想模式,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可以把真實、良善、公正的真理輸入腦部,有如讓熟路的交通警察,把守分佈在各分區的十字路口;又像電腦的掃毒方程式般去鑑別、過濾一切入侵的知識,並且攻入情緒阻隔等禁地,作出清除治療的工作,使學習的路線流暢寬廣。 運用經文背誦法 要同時達到這一系列的要求,沒有什麼智慧輸入法比聖經的真理更為有效。 方法是把具有啟發教導性的經文整篇地背誦,每天背誦一兩節,逐漸累積成整篇。背誦的時間最好在臨睡前,因為睡眠以後,背誦的話語仍然重複不停地刺激腦部細胞,加強記憶。到早上醒來,出現腦海的第一個思想,仍然是睡前背誦的話語,幫助我們以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新的一天。在失眠或日間腦部空檔的時間也可以不停地練習。 背誦經文要長期重複才能見效,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真理有如反芻動物所吃的草,一次過量地吃是不能消化的,需要時刻重複地咀嚼磨爛,當中的智慧才能漸漸被消化吸收。第二,長期性背誦經文可以加強記憶力,使注意力容易集中 ,並且提高意志力。 腦部經過一種稱為「長期強化」(long-term potentiation)的學習過程就會發生變化,神經細胞經長期刺激對神經遞質的感應力加強,傳遞速度加快,而突觸聯絡也更加緊密。彈奏樂器可以技術純熟便是經過長時間強化的學習結果。 當我們以謙虛的態度去學習,而不以經文的知識做為炫耀或攻擊論斷他人的工具,常常藉著反省默觀,以真理與個人的經歷切磋印證,健康的思想模式便會漸漸建立。 三、真理與知識融會貫通 學習的最大敵人是怕嘗試冒險,腦部突觸網絡在我們一生中能不停地改變,因此嘗試中的失敗或錯誤是塑造思想網絡的重要一步,不可或缺。真理知識如果不被應用,則只是腦中的一個概念,必須以實際的行動去應用才能更加透徹了解真理。 一切的真理都是從神而來,但真理卻不局限在聖經之中。保羅也說,神把祂的性情與永恆,透過人的良心與天地的創造向我們顯明(羅1:19-20);大衛也時常從天地的創造中去窺見神的榮耀與手段(詩19:1-2)。因此我們不要局限個人的學習,一方面要在個人的才能興趣上從事專科的學習,同時也要擴充個人的學識,培養多方面的嗜好。 除了在行為上的應用外,學習也需以觀察、分析、感受等步驟去處置知識。當我們能集合腦部的各種能力去學習,漸漸地學識溶合成為個人的風格與智慧。而學習最大的喜樂與突破,就像瞎子摸象,終於體會出所學的知識都是同出一轍,與聖經不但沒有矛盾,更是相輔相成。…
Read more

日不落

回賓州樂園農莊途中,一片燦爛注滿車內,落日餘暉,奪去了所有的關注與欣羨、一切的讚嘆和頌揚。之後,隱沒在山林或水線的背後,等待著第二天的日出;與此同時,另一經緯度上的人群,卻正迎接著光明的來到。 有位朋友,服務於一著名印刷公司的財務部門,分支遍佈世界各地,員工廿四小時輪值上班,因這裡的黑夜是那兒的白晝,此處的黎明為另地的黃昏,該企業是現代「逐日的夸父」,欲作「日不落國」的「不落日人」。 那永不歇息的太陽,是眾光之所造的光體之一,為局限在地的人,所能見到的最大光源。落日的景象,揭示人因受制於時空,無法長坐天外極目寰宇,而那輪高懸天際的火紅星球,卻被地球上的人類,每天稱作「落」日。 為什麼人把不變的永明,看成為「瞬息萬變」?而把翻滾的地球,當作是「安定在地」?神的「地心引力」定律,若像世人般「朝令夕改」,那麼,我們必被拋在空中,相互撞擊了。神對海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到此止住。」這萬古不易的定規,遏阻住全球洋面,它的狂浪至今不敢逾越。 若不是造物主親自護理這個宇宙,我們豈能享受「晨光夕照,月映波底」的美景?我們還能存活至今麼?神為保守人命、愉悅人心,所作的一切安排,小到氣管纖毛的倒豎逐痰,大至地球自轉軸斜角的始終不變,以致形成了日照長短,與四季更替的多彩。你感受到祂的顧惜和憐恤嗎?抑或認為這些都是偶然碰撞中,無意識出現的機率?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都是人類能看見的表象,不是真理的全貌。日既不落,月也不缺,那位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宇宙萬物創造者,且始終攝理主宰的那位真神,祂才是唯一的真理!「天地都要廢去,我的話卻要長存。」神的話語安定在天,除了祂那永世不變的真理外,世上哪有不變的情事?祂的道,是不滅的公義,如同永不墜落的太陽,彰顯在天、也照亮人心,從昨日、今日直到永遠!

安息日的神奇

有一個年輕人,生活緊張忙碌得喘不過氣來,卻仍絲毫不敢放慢腳步。因為他認為,生活就像小孩子在溪邊丟的石片,只有速度快的石頭才能飛躍水面,到達彼岸。速度慢的就沉入水中,無聲無息。所以不顧一切地拼命往前衝,終於太累而病倒。 一位長者去探望他,問道:「你為何要這麼拼命呢?」他說,「運氣稍縱即逝,不會等人,我要追我的好運。」長者嘆息說「愚昧的人啊,豈不知你的好運也在追你,但因你跑得太快,追不上你呢。」 以色列的奇蹟 生活競爭太激烈,壓力太大,令人不願休息也不敢休息。但是歷史上有一個國家──以色列,立國時就立法規定,工作六天,第七天就要休息,違規者要被石頭打死。這樣的法規在世上真是獨一無二,恐怕也是空前絕後。 希臘、羅馬接觸以色列人時,對這「每個人都浪費一生七分之一光陰」的民族嗤之以鼻,認為以色列人荒誕不經,以宗教為藉口,其實是偷懶、不求上進。這樣「懶惰」的民族,是否能經得起嚴酷的競爭考驗,在歷史上生存? 馬克吐溫在1897 年Harper’s雜誌上,發表以下的評論,歷經百年仍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從統計學來說,以色列的人口只佔全世界人口的0.25%,就如宇宙銀河中的一粒小沙。按照常理,以色列應是默默無聞。然而,幾乎無人不知這個國家。而且,論到在文學、科學、藝術、音樂、財務、經濟、醫學上的成就,以色列人都出類拔萃,她的貢獻和名氣與她稀少的人口,實不成正比。 從軍事來說,她和埃及、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這些大國都交過手。照說以色列早該被毀滅,消失在這個世上了。然而消聲匿跡的反是這些赫赫有名的大帝國。更不可思議的是,以色列雖歷經多災多難,卻始終屹立不搖,活力仍然充沛,智力依舊敏銳。要說世上沒有不朽之物,以色列即是例外。」 馬克吐溫遂問:「以色列常存不朽的秘訣究竟在哪裡?」流亡的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也曾拜訪以色列。他要知道的也是:在國家、聖殿都曾全毀的情況下,以色列的宗教為什麼還能保留下來? 安息日守以色列 以色列有名的思想家Asher Ginzberg,把以色列國的奇蹟歸功於安息日。他的名言是:「與其說以色列守安息日,不如說安息日守以色列。」其他民族分分秒秒拼命努力求生存,而以色列人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浪費一生七分之一的光陰 」,卻長長久久,成就非凡。安息日,何以這麼神奇? 根據歷史記載,以色列對希臘、羅馬官員解釋安息日的說辭是「一個人不能持續不斷的工作,要有適當的休息,工作才有效率」。這暗示說,「人是為要工作才安息的。」不錯,神創造的大自然(包括人)都有韻律和週期,人的心跳是一停接著一跳。「忙」而不休息,中國字說是「心亡」(忙)。 工業社會重視生產力,也認同這一點, 因此今天大家一致同意按聖經的方法,日曆以七天為週期,星期天休息。單憑星期天休息雖然會提高生產力,但仍是無法創造以色列的奇蹟。事實上,以色列也不是「為工作才安息」,相反地,是「為安息日才工作」。 分別為聖的日子 安息日不是普通的日子,是「聖日」。「聖」在聖經裡是很重要的字,代表神。聖經第一次用這個字時是創世記2:2。神創造一切大自然,「神看著是好的」(創1:1,13,18,25),然後,「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創2:2) 大自然是神創造的,而且「神看著是好的」,但什麼是神認為可以稱為聖的呢?是黃金鑄造的權杖、鑽石鑲的冠冕、巍峨的聖山、雄偉的聖殿、旭日東昇的太陽,還是皎潔的明月?神,出人意料的,選的是「日」。「日」是時間的一部分,而時間的特點是,不是物質,不是空間,人不能追求,無法征服、理解,不能累積,也無法毀滅。 時刻處在追求物質和空間的人,不能真正認識、經歷不屬於物質和空間的無限之神。在這世上要一探永恆無限神的奧妙,答案不會在物質或空間裡。但是神賜福給聖日,所以要親近神,要朝見神,不需去任何地方,也不要拜任何東西。只要在時間裡….在聖日,停止一切工作,忘掉物質和空間,人就能和神親密相處。所以,安息日是神為我們建造在時間裡與神親密相處的殿堂,是無所不在、永遠長存的朝聖所。其他宗教的神殿,是建在會毀壞的物質和空間裡;安息日,卻是建在不朽的時間裡。 與神相會的日子 以色列後來城破國亡, 聖殿被毀,百姓被擄分散各地。這建立在時間裡的神殿,就發揮了功能。只要是安息日,以色列人就與神相會。以色列人不管被驅逐到那裡,不管剩下多少人,不管是否有安身之地,安息日在,以色列就在。所以,「不是以色列守安息日,是安息日守以色列。」沒有歷史巨輪的作證,誰會明白神安排的奇妙?真是「祂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作甚麼?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甚麼?」(伯11:8)。 可是以色列不是還有約櫃和耶路撒冷的聖殿嗎?為什麼有了聖日還要約櫃和聖殿?在西乃山頒十誡時,神向摩西說,「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 19:6)。以色列人怎能稱作聖潔?是因為神的愛心,神宣告以色列人是屬於神。可是「屬於神」的以色列人軟弱,不能接受超越物質與空間的真神,寧可要有形的假神,學外邦人拜金牛犢。 為了以色列人不拜偶像,「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民7:1),所以是神體恤以色列人的軟弱,讓摩西給他們有形,看得見的約櫃。可是「聖日」,是神訂的;「約櫃」,是摩西用膏抹使之成聖的。 以色列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人手建的約櫃和聖殿會毀滅,但是神的安息日常存。所以守安息日,不是為了休息,而是要與神相會。一個禮拜工作六天,為世俗煩心,但是第七天,就停止工作,忘掉煩惱,享受與神同在。因為渴望第七天的與神相會,其他六天乃是「為安息日才工作的」。安息日,好像樂章的休止符,是神在偉大的創造上,最後加上完成的句點。 神祝福的日子 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個名叫雅各的人,住在克雷小鎮。他很窮,所以當他連續三次夢到一筆財寶埋藏在普雷城的某座橋下時,他就決定去找這筆財寶。到了該地,發現果然真有夢裡的地方,只是那地方有國王的守衛日以繼夜看守,無法接近。他就不斷在四週徘徊,尋找機會。後來守衛發現他鬼鬼祟祟,把他抓起來,問他到底在幹什麼,雅各照實的把夢告訴守衛。 守衛大笑,說「你的意思是你相信夢?告訴你,如果我也相信夢的話,我就會去一個叫克雷的地方,找一個叫雅各的人,因為我也夢到他的床下藏著一筆財寶呢。」守衛叫雅各快離開,不要找麻煩。 雅各謝了守衛,回到家後,把床搬開,果然挖掘出那一直就藏在床下的財寶。 常有人問,神在那裡,永生的天國又像什麼?的確,活在這充滿物質競爭,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世上,如何體驗未來在天國與神常在的滋味?如何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然而就像雅各踏破鐵鞋無覓處,財寶原來在家裡垂手可得。 這些看似極複雜問題的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神祝福安息日,只要把安息日分別為聖保留給神,那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天國是人活在世上就可以體會與經驗到的。

是非 選擇 應用題

「唉!我最近又『破功』了!」幾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時,一位朋友帶著失望的神情說。 「怎麼啦?妳在練氣功嗎?」大夥兒聽了都楞了一會兒,接著又七嘴八舌地問著。 「練『氣』功?我已經太容易生『氣』了,不能再練『氣』功啦!」她先是苦笑一下, 然後語氣幽默的說:「最近我正學著要時常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應該說我是在練『不氣功』才對吧!」 「那麼妳的『不氣』功已經練到幾『段』了?怎麼會『破功』了呢?」我好奇地問。 「我只是個初學者, 離『上段』還遠得很呢!」她笑了笑,語氣認真的說: 「不過『不氣功』還真難練呢!我已經整整兩個禮拜沒對孩子發脾氣了,但昨天他們又不聽話,我實在忍不住了, 又把他們霹靂啪啦地罵了一頓,事後自己後悔得很, 想想才練了兩個禮拜就『破功』,真叫人感到失望!」 大夥兒一聽此話,連忙紛紛把使徒保羅的名句給搬出來,安慰她說:「別洩氣啊!連保羅這麼偉大的使徒都曾說過:『立志行善由得我, 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我們又何必對自己失望得太早呢?」 是啊!即使一向堅強的使徒保羅在面對自己的弱點時,也曾發出:「我真是苦啊!」的嘆息, 所以當我們想學習健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又怎能期待這會是件一朝一夕的事呢? 控制情緒有妙方 心理學家說情緒是個複雜的玩意兒,大致可以分為思想、意志、與表達等三部份。所以若想學習健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接著用意志做出理性的選擇,然後再以合適的態度或話語表達出來。 這麼說來,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步驟,似乎還真有一點像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哩! 教導年幼的孩子,得先將「可以」或「不可以」向他們表達得清楚明白,並且常常提醒、 處處叮嚀,孩子也藉著對父母的順服與信任,來學習生活裡各種大大小小的「是非題」。 年紀稍長以後,孩子便比較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經常會遇到像做「選擇題」似的情況。 他們會從做出正確的選擇時得到的鼓舞、 嘉獎,而增加更多的自信與自尊;同樣的也會從做出不正確的選擇時嘗到的難過懊惱中,得到提醒與警惕。 等到年齡更大一些,他們會遇到的環境及事務,也更加的多樣與複雜,於是孩子則需像做「應用題」一般的多思考、多觀察、並多分析,然後再開始一步一步的去做。如果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或許還需要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或展開另外一種解題方法,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結果。 我們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步驟,不也是這樣嗎? 選擇希望與祝福 我們常以為會讓我們情緒失控的,是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所引起,而忽略了自己思想上的成見、妒嫉、爭競、或自私等,才是讓我們爆發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所以若我們能先在思想上先弄清「是非」,謙卑的心會讓我們不自以為「是」,而充份了解自己的不完全,就不會輕易地對人或對事發出批評論斷,或怒罵、責備等負面的情緒。 遇到高興的事,我們很自然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然而當遇到挫折、 沮喪、 或困難時,就必須無助的淪陷在「低氣壓」的脅迫之中嗎?事實上,我們若憑著信心,經常「選擇」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周圍的人、事、物時, 就等於是「選擇」了希望與祝福, 因為無論自己或他人,都能在樂觀的鼓勵聲中,激發出不畏艱難與勇往直前的動力。 學而時習之 不可避免的,即使我們再努力,也依然會發現自己仍會有情緒失控的情況, 這時候可就需要有願做「應用題」的耐心與智慧,才不會輕易的失望,而能把這些時刻當作是個可讓自己好好反省、不斷改進的機會,並藉著這些學習所累積的經驗,不但能對他人產生更多的接受與寬容, 並且會更加擴展自己的心胸,於是情緒與話語的表達,自然也就會愈來愈有理性、有恩慈、有智慧了。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呼?」可見「學」與「習」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在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是在每天生活的小節中,不斷的讓「學」與「習」同時並進。 然後才能一點一點的改進,一步一步的成長,也一天比一天得到更多的智慧與喜樂。

莫讓心情入了秋

越過不惑之年,就這樣情不自禁地愛上了花園院落。 鳳城數不清的藍天白雲、陽光普照,隨時呼喚著人們打開緊鎖的心窗,踏出密封的房門,來迎向無偽鮮活的真實晴空。 愛在天地之內,美於風吹草動之中。置身自然裡,我感動於泥土的真,青草的香,花朵的各自爭豔,樹木的衍生繁茂,和鳥兒的輕盈穿梭、小虫的地裡竄爬。 仔細思量,滿心希望能夠讀得懂上帝的工作,体會得出造物主以怎樣的恩典與堅守,才能成全的精巧藝品。生命運作是忙碌的,恆常的季節替換,萬物的生生不息,不斷地向我傳達些什麼呢?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58:11) 樂為園丁 因著多年代工的園丁突然不告而別,丈夫一向過敏於草地樹木中的花粉和空氣中飄揚的塵粒,使得習慣於優雅著欣賞自然的我,也只好開 始學習剪草、修樹 、理花。打從愚拙地推整草地,剪除橫枝旁葉,摘取成熟的果實,學到收拾墜落的繽紛、清掃殘敗的院落。多日累積的經驗,教導我珍惜揮汗辛勞的成果。 藉著積極的曝晒於天地之間,我体認陽光、風雨、大地如何不斷忠誠地提供生命的養料,以及萬物怎樣爭先恐後地以驚異的成長來回應。從修整和清理的工作裡,我突破以往的冷漠而著迷於實際參與生命的維護和建造。不經意中,竟也餵養和滋潤了自己心田的荒蕪。 平日生活的快節奏,往往使歡欣和傷痛不經思索地沈了底;汲汲營營的附屬品,可能是狹隘的眼界和疲軟的手腳。帶著歡喜待在庭園,任憑汗滴洗滌了蒙塵的心靈,開始衰敗的肉体也增添了活力。漸漸地,眼前一切視野開始寬廣,而生命的觸覺似乎敏銳地尋回了驚嘆。 現實生活的挑戰 近年來,隨著年歲增加,身旁同樣步入中年的親友都面臨了許多處境的改變,大家不約而同地面對人生旅程中最為艱鉅的挑戰。 舉凡年邁雙親的照料關懷、社會經濟蕭條或個人事業的困境、青少年子女要求擴大的成長空間、教會或其他團体給予的特別倚重和責任、夫妻共同面對体能和心智的限制、生活內容及目的填滿了索求、人際關係的複雜張力、親友遭遇意外或疾病辭世,使得「活著」大不易!似乎隨時隨處都可能出現「重重失控」的情境。 大多數華人秉持努力工作、以成就和表現來肯定自我,加上文化中不鼓勵個人成長而注重群体的榮樂,讓許多人練就一身「忍氣吞聲」的功夫。為了「家」付出無數時間和精力,卻不見得獲取感激和關愛。對人對己期望與實際的落差不知如何處理;有時採取情緒化的宣洩或表達,使所愛的對象不悅或受傷。年日一久,伴隨著年紀增加而亮起的体能紅燈,很可能成為「宿疾」統計數字之下的產物。 若是缺乏知心朋友相激相勵,不花時間與所愛者建立深入、互信的關係;遇見同齡朋友相聚,只能表示客氣的矜持。淺顯的交談中,熱絡的只有資訊的交流,情感上依舊保持了流浪和孤獨。 分享生活當然是重要的,但這些是否驗証了彼此生命的追求?是否互相提昇美麗的品格特質、增加生活的韌性? 是否有人會覺得自己是戴上應景的光鮮面具,來扮演著人生角色?台前與幕後,真假難於掌握,酸甜苦澀的滋味雜陳,不知道是否明天的我,還有能力行善給愛呢?有時候,在夜深人靜時輾轉難眠、獨坐靜思時慌亂畏懼? 人生四季 若把人生比作四季,盛夏似乎已過,而烈陽不再的秋日帶來多少感懷呢?常說:「歲月催人老」,兩鬢的飛霜可以挑染,不請自來的蕭瑟心情怎麼修補? 好比所羅門王的哲語:「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 然而,信靠基督的你我,可以不必擁有淒滄的人生寫照,反在世人認為「走下坡」的路徑中,因著信仰,轉變成「逐日上升」。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份,直到永遠。」(詩73:26) 當眼前世事、人情,彷彿繞著「無恩」和「條件」來運轉。以操縱與交換進行著互動,使得人生的真、善、美折了價,而信與愛失了值,做事鮮有傻勁,為人少有忠誠和仁慈。當我們遇見環境艱難、失去工作、配偶不睦、孩子叛逆、朋友相棄,生命還能耀眼麼?有多少人能接納而非拒絕?瞭解而非批評?參與而非控制?付出而非收取? 天父世界 在天父的國度,只有無價的恩惠、無限的給予、無盡期的盼望。父神的創造和護理,耶穌的工作和為人捨身,聖靈的安慰和引導,述說著唯有「真愛的執著」。選擇受限制,遷就對象的表達方式,才能感化人心、推動世界。若常常保守自己,安穩於上帝的摯愛真情才能接納自我、容許轉變和願意成長。 神擁有為我一生設計了與人不同的藍圖,譜寫了獨一無二的樂章。過程中每一細節都有目的,內含驚歎號的神奇,也有休止符的起承轉合的必要,我往往不能明瞭。並經常在人生階段的跨越之後,才驀然回首,感動於天父細微的關注和精采的匠心獨運。 我向來日程滿是勞碌,似乎跟著許多的「標籤」來扮演角色!但誠實省察的心卻不甘於「我就這樣過了一生」,總想在有限年日中進行無限的探索。 生活均衡 過去年輕,如今年長,從來無人能夠替我每次選擇,代我跑步行動。只有「紀律」,能幫助我堅持原則,勝過善變的「感覺」;只有「節制」,能平衡我表裡一致,以及身体心靈的健康。每個早晨到衪面前靜默、領受衪的話語,把一日行程裡可能面對的人和事,及可能的變數,一一作過禱告,取得愛的支援,和正確思想、說話行事的能力。 除此之外,向來只看重家人健康的我,對自己要求多餐少食,心中有一個秤,吃喝有所衡量。不以「盡義務」的態度處理園務家事,尋找有趣而適量的運動增添体力。不時地閱讀健康雜誌、新聞週刊、尋訪圖書館和書店的新書好材料,利用等孩子學琴練球的空暇,每天安排時間接觸、過濾和吸收有益的知識。這當中,屢獲新知、心裡踏實、生活簡化卻有方向,使我在心智体能上活潑喜悅,自然地減少無謂的浪費。 每一天,我並不需要上帝的「點石成金」,化腐朽為新鮮、轉困厄為平順。我有把握的只是神的同在。既不貪圖安樂也不必強化難處,我學著以「愛的承受和傳遞」為動因,儘量「定位於永恆」地看待短暫數十秋的工作為美,能夠心中有誠摯,口裡出恩慈,肯定他人的價值、給予再一次的機會,感激每一份的努力。人生的幸福應該就是這般的坦然,知道自己怎麼活吧! 多結美果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耶17:7-8) 這些日子,丈夫的工作不穩,公司面臨經濟危機、人事問題,我學著為他禱告、珍惜他的努力、給予信心的鼓舞、不為明天憂慮、邀約出外談心,也聯合家人分別提供愛的溫暖。四個青、少年子女學業和課外活動繁多,交友處事和個性的不定,我以祈求、信任、給予愛,聆聽他們的掙扎,撫慰傷痛,等候時機與他們分享智慧。 我提醒自己的服務,儘量做得謙虛、不帶抱怨;必須的管教中以身作則,証明人生的學習重視品德而非成就、過程而非結果。培養家庭不可少的尊重、寬恕、互助、和生活幽默感,我們藉著每日共進晚餐人人分享;常常一起看球、打球;不時分析時事新聞,檢討全家生活目標;建立相似的人生理念和家庭共識。 相隔不遠的公婆若有需要幫助,我預備愛心和熱誠,歡喜地做個好陪伴。週圍有些年輕夫婦婚姻缺少支持、鼓勵,或有新生兒女的家庭面臨著生活的調適,我就提供實際的建議和協助。青年學子遭遇課業、尋友的困難,我和丈夫常常為之代求、關懷,定時邀他們來家中吃飯、或去探望,陪著他們感傷和歡笑。週間家裡常有朋友來訪,一同查經和禱告。週末去教會,學習在人群中注意有心事的、關懷不常出現的、尋找可能等待幫忙的。 每週之中,把遠方親人好友、宣教士、牧師們的名字和需要,排列出時間表,或代禱或寫電子郵件問候。每天早晚,聚集孩子們也一同參與每日的代禱,分享祝福他人的快樂。 有空清掃庭院時,幫鄰居修剪越牆而來的樹枝果實,誠心地向運動過路的人們打招呼。利用每日數小時在外開車、辦事、購物的機會,儘可能禮讓,給自己好心情,送別人好眼神,不時為看似煩悶或有需要的人們祈禱。每月透過可靠和有經驗的基督徒組織,對殘障者、不幸遭遇的家庭有些小小的援助。…
Read more

卡城之冬

我們尚未到卡城之前,有曾在密西根州住過的朋友就告誡我們,卡城的冬天如何可怕。大風可以把路人吹跑,大雪可以淹沒膝蓋,甚至有時候連家門都無法打開,因為被厚厚的積雪堵住。聽得我們夫妻二人直伸舌頭。 到卡城的第一個冬天,老天就給我們來了個下馬威。有幾次雪大到連清掃車都來不及清掃,滿眼望去,天上地下一片白茫茫。我們只好取消禱告會,改在各人家中用電話禱告。還有一次主日的早上,由於雪後的路面結了冰,幾位參加晨禱的弟兄開車陷在路上,極其危險,只好將主日崇拜改為家庭崇拜。 不辭勞苦的通勤者 雖然卡城的冬天別有一番景致,但由於大風雪所帶來的不便,也使許多人一到冬天就想換工作、想搬家。然而,也有例外的,賴弟兄一家就是在一個雪地車禍後,決定搬來卡城的。 他們本來住在離卡城有四十多分鐘車程的另外一個小城Battle Creek。賴姐妹在那城裏一家公司工作,但那個城裏中國人不多,更沒有華人基督徒團契或教會。賴弟兄一家渴慕基督徒肢體的生活,當他們知道卡城有一群華人基督徒聚集在一起查經,就每週開車來卡城聚會。四十多分鐘的路程,對於住在大城市的人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常常塞車也要一個多小時,但在中西部小城居住,這樣在高速公路上通勤,且長年累月為著聚會的緣故,還真不容易。 有一年冬天,他們照樣在禮拜五下班後開車到卡城聚會,由於天冷路滑,他們開得極小心。快到卡城的時候,突然,一聲巨響和著車子猛烈的震動,他們的車子被後面的車子撞上了,但蒙神保守,雖然車子全毀了,一車人都安然無恙。 此次事件以後不久,賴弟兄一家搬來了卡城。雖然他們再不必在週末的時候忙著往卡城跑,但賴姐妹每天上下班卻要更辛苦。也許你會覺得這筆帳怎麼算不清,到底是每個週末往返幾次方便,還是每週往返五天方便?如果你看到賴弟兄夫婦把神家的事當做自家的事一樣,你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默默獻上自己 從此,賴弟兄一家不僅在卡城住了下來,他們家也常常接待外地來的講員和傳道人,招待弟兄姐妹和福音朋友,成為蒙受祝福也祝福許多人的地方。在教會,賴弟兄儼然是一個管家,大小事宜,無論鉅細,都在他的心上。常常來得最早,走得最晚。週間的時候還常常到教會來,做些清理和修補的工作。 在教會建堂和擴堂的期間,他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在教會工作,有時,還帶著父子兵──他的三個兒子一齊上陣,很多活都自己動手幹,為的是能為教會節省一些開支。若是看到教會有需要,他總是默默地奉獻。 他平時不多言多語,但若是你有機會和他多接觸,多聊聊,就會發現,他頭腦裏好像藏著一本百科全書,要什麼就有答案。因為他從小在越南成長,和後來隻身來美國求學的經歷,使他成為一個終生不斷的學習者。 賴弟兄的父親早年從台灣到越南工作,他父親公司的老闆是虔誠的基督徒,在工作上和對待員工都有美好的見證,對他父親有很好的影響,並帶領他父親去教會認識主。賴弟兄年幼的時候起,就隨父母去教會,上主日學,在他十六歲那年,教會的青少年團契辦一個退修會,神藉大會請來一位外國講員所傳遞的信息感動他的心,他決志成為基督徒。 患難中經歷神 那時,越南一直在持續的戰亂中,危險時時就在他們的眼前發生。一次,青年團契在週六下午如往常一樣在教會集合好,要去教會在郊外辦的孤兒院關懷孩童並傳福音。臨要出發前,負責同工告訴大家不必去了,因為前一天晚上孤兒院的樓房有一角被炮彈流彈打中,坍塌下來,許多孩子們來不及跑出來,被活活壓死在裏面。 還有一次他們全家在農曆新年外出度假,走到半路,聽人說西貢已經被越共包圍,連家也回不去了……。青少年,本當是充滿了憧憬和希望的人生,而在賴弟兄的記憶中,卻充滿了戰亂、死亡和逃亡的畫面,這也更促使他明白,人的生命何其短暫,人對自己未來無法掌控,也使他更知道學習在各種環境和條件下依靠上帝。 賴弟兄在七二年離開越南到美國讀書。隨後不久,他的大弟也相繼來到美國,戰亂直到七五年,他們一家再也無法呆下去,他父母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乘坐最後一班飛機逃回了台灣。在越南的日子裏,雖然因著戰亂的緣故,他們在經濟上有損失,但他們因著認識了主,在艱難困苦中經歷神的同在與看顧保守,成為他們生命中極大的祝福。 初到美國時,賴弟兄在喬治亞州一所教會學校學習語言。第一個聖誕節到了,同學們紛紛回家團聚或探親訪友,寒冷的校園裏更顯得冷冷清清,舉目無親的賴弟兄正不知該如何打發這個假期,他的一個室友邀請他一起回紐約過節,室友的父親是紐約中國城一個教會的牧師,他欣然同意了。 他穿上唯一的一件冬衣──離開越南時父親給他的一件人造皮夾克,也許在熱帶生活的人還不知道紐約的冬天是如何寒冷。一到室友家,師母看著瘦小的賴弟兄在薄薄的夾克裏凍得直發抖,頓生憐惜,立刻帶著他去商店,為他買了一件厚厚的大衣。這件大衣,不僅使賴弟兄在美國的第一個冬天,乃至以後的許多個冬天都有了溫暖,牧師一家對他的關懷和從神來的愛,也常常激勵他成為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人。 獄中宣教 二零零二年年初,教會得知有一群從中國偷渡來美國的同胞,被關在Battle Creek市的監獄。當牧師向弟兄姐妹分享監獄事工的異象後,賴弟兄的心被激動起來,身為宣教部的負責同工,他深知自己就是宣教的產物,若沒有宣教士進入越南傳福音、建立教會,若沒有父親的老闆向他們所作的美好見證,他也許就沒有機會認識上帝,人生必將重寫。 於是,他開始計劃和安排有負擔的弟兄姐妹們組成事奉團隊,每週三次進入監獄中,向同胞們傳福音,並在語言翻譯、生活關懷上給予實際的幫助。從頭年的冬天開始,到另一個冬天來到,或晴或雨,那佳美的腳蹤從沒有間斷。 若是有弟兄姐妹生病或是有事不能按期參加,賴弟兄就自己頂上。若是監獄臨時有特別需要,賴弟兄也是親自擔任。他還自己奉獻,向基督教書房購買了許多聖經、詩歌、福音書刊等,送給監獄的同胞。若有人出獄了,一個電話打來,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會到監獄去把他們接出來,借錢給他們買生活用品,並聯繫安排送他們到底特律上飛機或是坐汽車,回到親人的身邊,……。 甘甜的服事 每當他得知有監獄裏的同胞信主得救,他的心就雀躍不已,一身的疲憊不翼而飛,興奮得就像當年他自己得救一樣。他將監獄事工的進展製作成投影片,與弟兄姐妹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服事。看到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唱起同胞們愛唱的詩歌,激動的淚水從他的眼中流出。他知道,神是美善的,神是信實的,神的愛是無窮無盡的,服事神也是甘甜的。 冬天,雖然有嚴寒,有風雪,但也有生命在孕育,有神的愛在傳遞,有弟兄姐妹的溫情在流動。冬天,在賴弟兄的生命中發生了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都使他更認識主,更經歷主,也更愛主。

愛心的連環效應

一天傍晚,他開車回家,車子行駛在鄉間的兩線道上。在這個中西部小鎮,各行各業都很蕭條,工作機會少之又少,但他仍不死心地繼續尋找。自從李維氏工廠關閉後,他就失業了,現在冬天又逼近,肆虐的寒氣也臨到了他的家。 這條路人車稀少,他大部份朋友都離開了這小鎮,他們需要養家活口,也有要追尋的夢想,只有他仍留於此。畢竟這是他生於斯,長於斯,又最熟悉的地方,雙親也葬在這裡。 對這兒的道路,他瞭若指掌,甚至可以閉著眼睛告訴你,路的兩旁有哪些住家或商店。這時天已漸漸黑了,路上開始飄雪,他打算趕緊回家。 當他一眼看到路旁的老婦人,他就直覺到她急切需要幫助,於是他將車子停靠在她賓士車旁,從車裡出來走近她。縱使他臉上帶著微笑,她還是有點擔心,已經有一個鐘頭都沒人肯停下來幫忙了。老婦人心想,他會傷害她嗎?他看來又窮又餓,並不令人有安全感。他可以感覺到她站在冷風中有點害怕的樣子。他對老婦人說:「夫人,我的名字叫喬,我來幫你忙,妳就坐在車子裡較溫暖些。」 她的車子只不過是爆胎的小問題,但對一個老婦人而言夠慘的了,看著他好幾次必須縮緊他的腿關節,趴在車子底下找地方放下千斤頂。很快他就把輪胎換好了,但他全身都弄髒,手也弄痛了。當他在拴緊輪胎口的小鈕時,她打開車窗和他說話,她告訴他,她從聖路易來,只是路過此地,她又表示萬分感激他來幫助她,喬只微笑地幫她關上後車廂的門。 她問他需要多少錢,任何價錢她都出得起,因為如果他沒停下來幫她忙,後果將不堪設想。喬從未想到要收她一分一毫,只是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而已。何況過去不知有多少善心人幫過他的忙,所以遇見有需要幫忙的,他一向都義不容辭的伸出援手。於是他告訴老婦人說,如果她真要報答他,下次她遇見有需要的人時,請伸出援手,然後又加上一句,「請記得我……」 他看著老婦人發動她的車子離去,雖然這是寒冷又低沉的一天,但他一路回家時,心裡卻很快樂。 車子行駛幾哩後,老婦人看見路邊有一個小吃店。她想在趕最後一段回家的旅途之前,進去吃點東西,暖和一下身體。那是一家非常簡陋的小吃店,店裡的錢櫃好像一具年久失修的電話機,鈴聲很小,這些景象不是她一向所熟悉的。 一位女侍拿來一條乾淨的毛巾,讓她擦乾淋濕的頭髮。即使經過整天的勞累之後,那女侍臉上仍帶著甜美的笑容。老婦人注意到那女侍已有八個月的身孕,但她卻絲毫不因疲憊和疼痛而改變服務態度。老婦人很稀奇,為什麼有人一無所有,卻能夠對陌生人付出那麼多愛心?於是她又想起了喬。 當老婦人吃完東西,女侍拿著她的百元大鈔到錢櫃找錢時,她悄悄地溜了出去。當女侍找好錢回她座位時,老婦人已了無蹤影,女侍不知老婦人到哪裡去了,然後她注意到餐巾紙上的字,上面寫道:「你不欠我分毫,我也曾經有過困難,有人幫助了我,像我幫助妳一樣。如果你一定要回報我,請把這個愛心的連鎖傳遞下去。」 還有不少桌子要擦,糖罐要加滿,客人要服侍,但這位女侍心裡充滿了快活地完成當天的工作。那夜她回到家上了床,她想到那些錢和那位 老婦人所寫的話。老婦人怎麼會知道她的嬰兒下個月即將出生,家裡經濟十分拮据,她和她先生是多麼地需要這筆錢啊!她知道她先生憂心忡忡,當他躺在她身旁時,她輕吻他,並輕聲細語地說:「一切都會好轉的,我愛你,喬!」 李潘燕翻譯改寫自網路文章,作者不詳。 網址: www.getfed.com/texts/topics/love/chain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