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把握人生的契機

台灣著名的企業家王永慶先生,年輕時曾經賣過米。這位當年賣米的「少年仔」,能夠成為今日海峽兩岸商場上,都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不是他遇到的好機會比較多呢? 據說,他賣米的方法的確與眾不同,因為他總是態度親切地,和前來買米的客人閒話家常,也留心客人們購米的數量及間隔時間,並且耐心的做成記錄,然後在客人家中的米缸未空之前,就先把米送到客人的府上。在許多年前那種落後的社會裡,他雖然沒什麼傲人的學歷,卻以銳利的商業眼光,加上細心、耐心及辛勤的工作來創造比別人更多的生意機會,自己發展出一套既有市場調查,還外加免費送貨服務的營業方式,為他累積了不少良好的人際關係及財富,奠定日後投資並經營企業的基礎。 哲學家培根曾說:「智慧之人所創造的機會,遠遠超過他能遇見的機會。」 美國娛樂界著名的黑人女演員、主持人溫妮歐普拉也說過:「有人問我該怎樣才能像我一樣紅?其實我只是在每一個機會來臨前,確定自己都已經準備好了。」 所以想要達成理想中的目標,可不能只是枯坐乾等著機會自動找上門來喔!如果我們能認真地將謙虛學習的態度,當作是平日努力的「心態」;並樂觀地把突破困境的經驗,當做是生活中學習的「時機」,同時讓「心態」與周遭環境中的「時機」常相「會合」,就可為自己打造出許多進步的「機會」,然後一邊兒走一邊兒學,一步一腳印地慢慢累積心得與成果,自然就會逐步朝著目標不斷地前進。 珍惜家人相處 不單是求學、找工作,或是做生意、闖事業,需要時時爭取並把握機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也是如此嗎?家庭中的夫妻及親子之間,或是與親朋好友來往時,若是自己不把握機會付出心力與精神,並且珍惜每個相處及交往的機會,又怎能期待會「不勞而獲」地擁有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與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有位朋友經常感嘆,當年夫妻倆因為都把心思放在學業與工作上,生了孩子就送回台灣請父母代為撫養,等自認各方面都穩定下來以後,再將孩子接來。沒想到多年來,他們和孩子之間,卻一直有層隔閡似的,很難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與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關係。所以現在他們只要一有機會,就提醒年輕的夫婦,可要趁著子女年幼時,努力搭建好親子關係的橋樑,否則錯過了機會,就後悔莫及啦! 至於人間最親密的夫妻關係,有時反而成了最被忽視的一環。許多人願意豪氣萬千地為朋友、親戚「赴湯蹈火」,卻沒想到該花點時間及精神,培養些夫婦間共同嗜好與娛樂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不少當年曾攜手走過「一見鍾情」的浪漫,或共同經過「愛情長跑」考驗的佳偶,後來竟然落得只有「相敬如兵」或「相敬如冰」的遺憾與怨嘆。其實夫妻感情的增進,不見得需要鮮花或禮物,只要雙方都能同心,偶而找些機會,一起吃個簡單的午餐,或是在家泡壺茶或喝杯咖啡,兩人促膝而談,互給對方一些加油打氣,或吐吐苦水的機會,這樣常常用心營造相聚相知的機會,一定會隨時讓夫妻之間,達到感情「加分」的效果。 把握機會成長 聖經中耶穌曾用「赴王筵席」的比喻,揭示了我們心中的「價值觀」,將會影響我們自己生活中排列的優先次序,並決定了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否能把握機會,做出正確及有智慧的選擇。所以我們不但在信仰上,要「趁著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好認識這位創造宇宙萬物,並賜下生命活水的真神。也要趁著親人或朋友相近的時候,即時表達關懷與珍惜,否則一旦失去機會,就可能抱憾終身了。 體諒、包容的愛會讓我們更具敏銳的「心思」,可以看出他人的需要,而隨時把握住付出關心與幫助的「時機」;凡事謝恩的習慣會幫助我們常存謙卑的「心態」,而抓住不竊奪神榮耀的「時機」;專心仰望神的帶領,更會讓我們擁有喜樂的「心態」,即使處於逆境也不致錯過經歷靠主堅強的「時機」,所以如果我們真能順服聖靈的帶領,讓神所喜悅的各種良善「心思」,與各個可學習的「時機」緊密地「會合」,就必定能把握住每一個可以成長、並不斷更新的「機會」啦!

乞丐與麵包

「快樂」,這是個人人追求,人人關心的問題。可是,如何才能得到呢?坊間有不少DIY ( Do It Yourself)的書,教人修電腦、汽車、房子等等,也有教人作生意、買賣房地產、成立公司,甚至醫病等等,形形色色,琳瑯滿目。然而談論到如何獲得快樂的書籍,卻是鳳毛麟角。 在聖經裡能否找到快樂的答案?事實上,聖經對快樂(happiness) 這名詞也相當緘默,可說是幾乎都不使用這名詞。例如查英文NIV 版聖經的索引,happy這個字在NIV版聖經裡僅出現四次。查對中文版聖經同樣的經文,因為是直接譯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NIV 版四處出現happy 的經節,也不是翻譯成快樂。所以,在聖經裡也找不到尋求快樂的線索。不但如此,聖經還警告說「快樂」(mirth, King James 版)至極,就生愁苦(箴14:13)。「快樂」(mirth, King James 版,見註)是「虛空。」(傳2:1)。 聖經既然不提快樂,那基督徒快樂嗎?有個名詞,在聖經裡一再使用,然而在日常生活裡,一般人卻相當陌生,幾乎很少使用,那就是「喜樂」(joy 或rejoice)。基督徒不見得快樂,但是基督徒有喜樂。快樂與喜樂的差別是什麼呢? 快樂 VS 喜樂 快樂的英文字是happiness,字根是happen。所以,happiness(快樂),是因為happenings:快樂是導源於或說是建立在周圍環境發生的事上。換句話說,要快樂,心中願望的事必須能 happen(發生)。中文字「樂」上還加個「快」,指出享受快樂的時間是短暫的:心中盼望的事即使發生了,快樂只在一時,不會長久;事過境遷,隨之煙消雲散。無怪乎快樂自古千金難求,是不易捕捉的夢,是無法DIY的。 喜樂(joy)與快樂就完全不同:喜樂是發自內心,不在於事情發生與否,也不受環境的影響。就像保羅,腓立比書是他在監獄寫的書信,他身繫囹圄,心裡卻充滿感恩,充滿喜樂。在短短的書信裡, 提到喜樂,就有十九次之多。處於險惡,不順利的環境,他仍不改喜樂的心境。 兩個乞丐 從前有兩個乞丐,每天到國王的城門口,國王就令人各給他們一條麵包。其中一人向國王致謝。另一人則向神感恩,感謝神賜給國王足夠的財富讓他能慷慨賙濟窮人。 日復一日,第二個乞丐的話令國王大大不悅,於是有一天,國王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一天,他命廚子做了兩條一模一樣的麵包。在其中一條麵包裡,藏了珍貴的珠寶。國王仔細的交交代廚子,要把這條藏了珍貴珠寶的麵包給那每次會感謝國王的乞丐。 第二天, 廚子親自到城門口,把那藏了珍貴珠寶的麵包交給第一個乞丐。他知道要是犯了錯,國王一定會大怒的。 第一個乞丐拿了麵包,覺得重量不對,他猜測一定是麵包做壞了,因此在回家的路上,他要求與另一位乞丐交換麵包。第二個乞丐常樂於助人,自然答應第一個乞丐的要求,於是兩人交換麵包,然後就各自回家了。 晚餐時,第二個乞丐在麵包裡發現了珠寶。他就感謝神賜給他財富,感謝神可以不必再過乞討麵包的日子了。 第二天早晨,國王非常驚訝, 因為只有第一個乞丐出現在城門口。他把廚子叫來,問他是否把麵包給錯了。廚子回答說他的確是照國王的吩咐辦的,國王只好問乞丐了:「我昨天給你的麵包怎麼了?」 「啟稟陛下,那麵包太重,一定是做壞了,所以我和朋友交換了。」 從此國王了解,一切都是在神的掌權中,神能讓有錢人貧窮,讓貧窮人富有,甚至就連國王都無法改變「王的心在神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21:1)可是為什麼第二個乞丐,不管當乞丐也好,不當乞丐也好,都能感謝神?人若不是心裡有喜樂,是不可能日復一日,自內心發出感謝的,尤其是乞丐,怎可能日日有喜樂呢? 微小的聲音 聖經裡有個很美的故事,是我們在險惡、困難、不順利的環境裡,可以尋求和仰望的例子。 列王記上(十八、十九章)裡記載以利亞是個勇敢的先知,他曾一個人對抗四百五十個假先知。但是後來生命受到威脅,就沮喪灰心, 一心求死。神同情以利亞,要安慰他,對他說:「你出來,站在我面前。」…
Read more

機會的成本

有時,我們需要別人給我們一個機會,例如解釋誤會的機會、考慮價錢是否合理的機會,或是試用某種產品的機會。有時,我們也需要給別人一個機會,例如告訴對方晚一個星期再把借去的東西還來沒關係、讓先生把話慢慢說完的機會,或再原諒別人一次。 懂得把握生命中的機會是有智慧的聰明人,而懂得給別人或自己一個機會的,不但是有智慧的聰明人,更是個有信心、有盼望和有愛心的人。 給我機會! 今年暑假,台灣的大學聯考在媒體中出盡風頭,不但因為是末代聯考,還有另一個引起社會關注的焦點──曾被冠上「華岡之狼」的性侵害犯,襲害大學女生超過廿人的楊姓受刑人,在獄中求學認真,今年考取了台大社會系,依法律得以假釋入學。面對外界大眾的關切與質疑,楊姓受刑人希望社會能給他一個機會,他說:「…我不期待給我公平機會,但祈求給我償還過去錯誤的機會。」 您的想法是什麼?雖然法務部已駁回楊姓受刑人的假釋案,您個人認為,讓楊姓受刑人重回社會的標準在哪裡?有些人認為按他在獄中的表現及獄中輔導的評估,應該給楊姓受刑人一個自新的機會。 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受刑人的合法權利,應予尊重,但他是否達到假釋標準,則應細究。也有人認為應該在「錯放」與「錯關」之間,只能有條件的給予楊姓受刑人機會,譬如注射藥物,控制他的行為,或是另闢適合的教育機會。還有人認為性侵害犯,尤其是連續犯,已屬病態,根本不應該給他重入校園的機會。 把握「這一次」 有一些人習慣生活在「下一次」機會的希望中。下一次我一定改進,下一次一定準時到,有機會下一次再做好了。然而真的會有下一次?當親朋好友都知道某人是個濫用「下一次」的人,為了給他「下一次」的機會,周圍的人都得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此還會有人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嗎?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再給自己一個機會,但有多少時候,不是別人沒有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不知好好把握機會。 如果楊姓受刑人希望社會給他一個償還過去錯誤的機會,除了願意接受並且全力配合社會的監督之外,他必須瞭解,其實在他能償還社會之前,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社會一直不斷地給他機會。一方面,許多的輔導與教授在引導他每時每刻做正確的判斷與決定,另一方面社會與校方也必須增加防範的設備與大眾的教育,為此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必須付上極大的心理與財務的代價。 機會並非偶然 給別人一個機會可以是很簡單的事,對自己影響不大,例如上班時順便載鄰居或朋友一程,或是同事因故無法配合進度,自己就先做點別的事等等。 但有許多時候,給別人一個機會,自己卻也需要付上相當的代價或犧牲。若孩子在學習上有困難,父母就必須騰出一些時間來輔導孩子,甚至還必須節省自己的開銷,為孩子找一個家教。 有時自己都自身難保時,有多少人會願意犧牲自己,給別人一個成長或生存的機會呢?父母為子女這是常有,丈夫為妻子也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則不多見,而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捨命的則鳳毛麟角。 當別人給自己一個機會時,我們往往認為理所當然,很少想過對方所擺上的代價,唯有當自己面對是否要給別人一個機會時,才能體會一個機會的產生絕非偶然。 台灣社會願意考量給性侵害犯重回社會一個機會,用意很深,但另一方面,整個社會也必須慎重考量是否有整體的配合,和思考對社會大眾及楊姓受刑人雙方都能顧及的方法,使這個「回頭是岸」的機會不致走上「狼入羊群」的歧途。 神給人的機會 神給人的機會是人無法給的。神給人的機會,是祝福,而且是不加上憂慮的祝福。人無法做到,神卻是全能;人無法預知,神卻是全知;人無法測透人心,神卻能察驗每個人的心思意念。 然而為了給我們有機會,再一次與人、與神建立一個和好的關係,神所付的代價卻也是無人能付的。神用的代價是犧牲祂自己愛子的生命(約3:16)。楊姓受刑人能再一次站起來,也是因神給了他一次赦罪的機會,讓他能有勇氣去面對神和人(8/9/2001世界日報)。 人要給人一個悔改的機會需要付上的代價,往往已經叫我們望而卻步,因此就讓我們更能體會神給人的機會是具有何等的智慧和犧牲的愛在其中。 給社會一個機會 楊姓受刑人在獄中,得到獄中提供的補習教育機會,遇到一些基督徒的輔導與老師,透過他們的努力,以致逐漸走出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但是對社會大眾而言,要突然與楊姓受刑人同行,社會本身也有許多顧慮,需要有調適與準備的機會。 對領受過神赦罪之恩的基督徒而言,這也是我們的一次機會,一次將愛化為行動的機會。無論是基督徒個人,或是透過教會,提供所擁有的資源,或實際參與,或為受刑人及過去的受害者代禱,相信不但會幫助當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有盼望,也給了我們自己一個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給神一個機會 社會給受刑人一個機會,就是讓一個懺悔的人改過自新,力求上進的空間。我們祈禱這個案例能創造出將來更完美的結果。 神給罪人一個機會,就是給予一個知罪怕罪的人,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的生路。神衷心期望祂的犧牲,死在十架又復活的耶穌,成為人類新生的起點。 人給神一個機會,就是回應神的大愛,打開心門,讓耶穌基督住進心裏,讓祂清除生命的罪污,並設定人生的焦點,以服事神做為人生的最高指標。 當社會給受刑人一個機會,最可能引發他感恩之心,從此珍惜自尊,努力進取。當神給罪人一個機會,祂竟奉獻祂的獨生愛子。當人給神一個機會,謙卑地打開心門,以感恩的心接受寶血的赦罪之恩,就是打開了嶄新人生的機會之窗。 在那裡,愛、機會、相信,結合成另一個美麗的字眼──恩典。

執子之手舐犢情

98年暑假,有機會閱讀康維夫婦(Jim & Sally Conway)共同撰寫的「中年婦女的危機」 (Women in Midlife Crisis)一書後,我開始為兩年後面對人生另一階段─「靜巢期」預作準備,作短程兩年、中程五年和長程十年的生涯規劃。 那年,大兒子升九年級、女兒升一年級,小兒子上教會辦的活動──Mother's Day Out Program。 從此,我有一週三天,每天四小時的安靜時刻,我稱它為「母親充電日」。 時間是人找出來的 有三個孩子的日子確實是「吵」了些。當小女兒加入「兩大一小,外加一條狗」的組合後,我們開始學習「一對一」的溝通與交談。同年,因越州遷徙,只得心疼地將領養的狗狗送回流浪狗之家。 面臨熱情多話的小兒子,在「兩歲小孩狗也嫌」(terrible two)的年齡,他那特別發達的語言中樞,著實教老爹五年來「右耳聽媽咪、左耳聽娃娃」的分配制度,面臨不敷使用的困境。媽咪只得割愛,自己想辦法另尋出路嘍! 於是,「午餐約會」成為我倆育兒生涯裡的最愛。 在小兒就讀的學校附近共享午餐,共續往日情懷。人為加工後的時光,將我倆的心境與情境一併倒轉,夫婦倆如初戀情人般地,天天期待相邀相會的時刻來到。 天職經驗談 愛家人時,自己不也同樣沐浴在愛的洗禮中嗎? 當美國詩人女性主義作家瑞琪(Adrienne Rich)以自身經驗,書寫母職的感受時,她說:「有時候,當我看見這些純潔的小東西(Rich之子)時,我覺得自己像隻又自私又暴躁的怪物…?甚至當我發現可能只有死亡才能解除我們「母子」之間的命運時,我開始 羨慕起那些不孕的女人…一輩子都能過著保有隱私、自由自在的生活 。」 這段描述身為母親、兼任母職的無奈與沮喪,頓時叫身處同樣境遇的我心神感傷。 人生有階段 然而,就在悲調低彈時,腦海浮現出另一個男人的故事: 「當赫伯特年老的時候,一天,有人行經他居住的房屋,聽見屋中傳來如泣如訴的哭聲。路人好奇地自窗縫探視,赫然發現,遲暮晚年的他將一生的著作──一百多本書,懷抱在胸前;感慨萬千地痛哭流涕說:巴不得我懷中不是抱著一堆書,而是我親生的兒子在懷中,與我嬉笑談話。」 缺席的父親在重新審視生命歷程後,強烈地意識到過往錯失父親天職的責任,以懊悔的眼淚、歎息表達內心真摯的懊悔。 那段刻骨銘心的懺語與前者相互比較,點出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點,道出迥然不同的人生理念,活出不同的生命領悟。 面對人生課題,你我不得不問:事業的成功、個人的成就真能帶給自己生命滿足嗎? 因此,當排行榜暢銷書《百年思索》的作者龍應台說:「上帝造女人,使她成為生殖孕育的媒介,我變成造化的一部份,心裡充滿了幸福。」我的心不期然地與她產生了共鳴。 天職與價值 生命,是不會循環不已的;生命,是有階段、有終結的時刻。 「天職」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在後現代的婚姻觀中,即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當英國首相布萊爾的第四個孩子出生後。《每日電訊報》發表的民意調查顯示,有將近五分之三的英國人相信布萊爾會騰出些時間照顧孩子──他不應老是「看店」。 當80、90年代美國社會面臨生殖科技化,人們開始重新檢視、回顧「天職」在60年代的意義。然而,歷史將見證著:無論是大官、是明星、是庶民…,只要有了孩子,就是普通爸爸。 孩子是上帝托管的產業,父母是受托的管理者。給予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十八年照顧養育、栽培管教的歲月,真是難如登天嗎? 「天職」是運用智慧、有根有基地付出愛心與耐心來栽培養育我們的下一代。…
Read more

孩子與狗

「叔叔,我想買一隻小狗。」在台北一家寵物店裡,十歲的小男孩對老闆說。 老闆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八點檔的連續劇,就漫不經心地指著角落裡一個大玻璃箱子說:「那邊有十隻小狗,都是剛出生不到一個月的,你自己去挑。」 那是個下著濛濛細雨的冬夜,沒有別的顧客上門。在連續劇的哭罵吼叫聲中,男孩很認真地挑挑揀揀。過了半個小時,老闆問:「挑好了嗎?」男孩用興奮的童音回答:「我選好了!請問要多少錢?」 那都是雜種狗,半買半送,就算你兩千元好了。」 「哦!」男孩失望地說:「我只有一千元,是我的壓歲錢。可是媽媽答應我 ,幫忙擦一次玻璃窗和拖一次地就給我兩百元。這樣,再過五天我就一共有兩千元了。」男孩又高興起來:「五天,過五天我就可以來抱小狗了。」 老闆一邊盯著螢光幕,一邊說:「這麼便宜的小狗,你如果不馬上抱走,很快就會被買光哦!」小男孩卻很有把握地說:「不會的啦!這隻一定會留到我下次再來。」 五天之後,男孩果然回來了。他興高采烈地從玻璃箱裡抱出小狗,把一張千元大鈔和十張百元鈔票交給老闆。老闆仔細看了看那隻狗,說:「你怎麼挑這一隻呢?你看,牠右後腿跛了,怪不得一直沒人要。箱子裡還剩一隻沒跛的,你去換吧!」 男孩說:「不必了,我喜歡這一隻,我找這樣的狗很久了,我懂得怎麼照顧牠。」老闆驚異地看著男孩,聳聳肩說:「隨便你吧!那我就少收你五百塊錢好了。」 當小男孩抱著小狗轉身走出去時,老闆終於知道他為何一定要選這隻小狗了。原來,這小男孩穿著鐵鞋,拖著右腳,是個小兒麻痺患者! 聖經形容耶穌基督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上帝愛世人,差祂的獨生愛子降世為人,經歷人的一切軟弱、痛苦與無助。 G. K. Chesterton 描寫得異常生動:「當初創造日月星辰的那一雙手,在馬槽中,卻小得連一隻牛的頭都搆不著。」我們也不難想像,當祂青少年時期,在地上父親約瑟的木匠鋪子裡做工時,那雙胼胝纍纍、厚繭密佈的手。最後,是那雙被大釘穿透、被全身重量撕裂的手。祂曾經餓了、渴了、哭了、憤怒了、受傷了、斷氣了。然而,祂復活了。正因為如此,祂既能同情我們的有限,又可以拯救我們。就如那個小男孩深知跛腿之苦,又有能力救助跛腿的小狗一樣。 聖經希伯來書4:15-16 說得好:「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機會之窗

一個人的成功,需要付出一半的努力,加上另一半的機運。一件事的成功,一半需要天命的祝福,加上一半個人的營造。能夠成功地整合神與我之間脈動的人,配得生命的冠冕。 習慣上我們稱呼這種人是智者,他們懂得善用天時、地利、人和的資源,順著生命的水流,創造摘取成功冠冕的機會。 種花,天候的機會 加州左臨太平洋,氣候酷似地中海。想在加州房子前院經營一片花園,就得順著這裡天候的特殊性,才能有機會成功。九月底種下毛茛花的球根(ranunculus),第二年四月就可以欣賞到萬紫千紅的花卉,一層層的花瓣像玫瑰般的造型,色彩比玫瑰更鮮艷。它就是喜歡冬天的雨水和春天的陽光,以及涼而不冷的天候機會。 競選,人和的機會 一九八○年雷根參選總統,竟然擊敗白宮主人卡特。雷根的成功主要得力於善用當時的機會。一九七六年雷根就主張維持強大的美國,國人害怕他是好戰份子,不敢投票給他。到了一九八○年局勢風雲逆轉,當時美國這隻巨鷹被伊朗這隻小老鼠,抓了五十二名人質,卻徒呼奈何,全國人民都嫌卡特無用。就在這種心理氣氛的機會下,雷根擺出敢說敢作的英雄姿態,而大得民心,輕而易舉地擊敗卡特。 成功,天命與努力 人生成敗有一半在乎機會(天命),這項法則早在三千年前寫成的傳道書裡,就已清楚闡釋了:「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9:11)快跑的,還須要上帝的祝福才能贏;力戰的,還須要機會的配合才能得勝;智慧的,還須要天時地利的合作才能得糧;明哲的,還須要人和的配搭才能得貲財;靈巧的,還須要天命的參與才能得喜悅。 知道天時如何運作,並順勢舞動的人,是創造機會的大智者。曉得天時正在運作,順勢跳上列車的人是抓住機會的聰明人。渾渾噩噩地過一生,根本不注意天時法則的人,是喪失機會的愚笨人。 抓住機會的聰明人 論到抓住機會、把握機會,還有甚麼文學手法比傳道書三章更精妙呢?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它的機緣── 栽種有時:趁著春暖日溫的節令,播種吧! 拔出有時:趁著麥秋穗搖時,收割吧! 哭有時:趁著良心受感聖靈責備時,流淚暢哭吧! 笑有時:趁著心被恩感時,歡笑歌頌讚美神吧! 尋找有時:趁著耶和華相近的時候,求告祂吧! 失落有時:趁著聖靈光照時,抖掉從前惡習吧! 靜默有時:趁著一天忙碌尚未開始,以安靜默想來得著智慧吧! 言語有時:趁著氣氛不錯時,為信仰作見證吧! 爭戰有時:趁著佈道最佳時機,攻擊撒旦營壘吧! 和好有時:趁著對方心情好時,去請求重修舊好吧! 創造機會的大智者 學會抓住機會的人,對天命的運行有基本的了解,如果更進一步,引動天時、地利、人和的搭配,必然結出事半功倍的果子來。所以創造機會的大智者是: 花時間默想吧,那是力量之源頭。 花時間閱讀吧,那是智慧的根基。 花時間祈禱吧,那是靈性的更新。 花時間工作吧,那是成功之階石。 花時間遊戲吧,那是年輕的祕訣。 花時間關愛吧,那是生命之喜悅。 花時間耕耘吧,那是收穫的序曲。 喪失機會的愚頑人 二千年前,當耶穌行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口出恩言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 )祂是在招呼人回歸神,來享受神的生命、平安、喜樂。可惜當時的人不知道神親自臨到他們中間,拒絕耶穌慈愛的召喚。論到當時人的硬心,耶穌曾感慨萬千,嘆息地說:「耶路撒冷啊,我履次願意聚集你們,如同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 忽略神恩惠的人,喪失了進入天國的機會,等到死後靈魂漂蕩到天國門口時,聖經說這些人的內心將咬牙切齒,悔恨自己在地上竟然讓救恩的機會,自指縫間溜掉! 珍惜機會的巴底買 與大都市耶路撒冷上流社會相對比的,是個小城市中的下層社會乞丐巴底買。這個可憐的討飯瞎子坐在路旁,期望善心人士給他一點賙濟。碰巧耶穌路過。他一聽見是耶穌,就扯直了喉嚨大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有許多人就罵他:「不要作聲,耶穌不會有時間理你的。」巴底買知道這是平生僅有的一次機會,哪肯讓這次機會溜走,他越發大聲地嘶喊,「耶穌啊,可憐我吧!」 慈愛的耶穌站住,叫他過來:「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創造千億銀河的神竟然慈聲對乞丐說,你可以吩咐我為你做件事!)巴底買喜出望外:「夫子,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的信心救了你。」瞎子巴底買立刻眼睛得開,從黑暗世界一腳踏入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神蒞臨時,乞丐瞎子巴底買伸手抓住了機會。 賜予機會的主耶穌…
Read more

化裝的機會

人人懂得抓住機會──經理提拔我出任高職,我會抓住機會全力以赴,回報他的厚愛。一個傑出的男士向我表達愛慕,我會抓住機會善意回應,製造交友的可能。一個出名的教授給獎學金,我會抓住機會學習,順著他的指導做出實驗的成績。一個企業家出錢支持我問鼎奧運花式溜冰的雄心,我會努力練習,實現美夢。機會的列車開到,人人都懂得跳上,趕赴成功的可能。 抓住這種機會不需要智慧和勇氣,因為它是以微笑的面目迎向你,人人都可以辨認微笑的臉所代表的善意。但有些機會化裝成窮人的愁容,坐在路旁喊救命,那就須要擁有高度勇氣的智者,才能從苦難裡看見祝福。以色列歷史上最傑出的君王大衛,就有這種過人的洞察力。 當非利士人歌利亞向以色列軍民罵陣時,全國三百萬人中沒一個敢應戰。這巨人頭戴鋼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客勒,背負銅戟,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擁有非利士全國武術冠軍的頭銜,加上巨大的身材和超級武器,把以色列全國軍民給震懾住了,誰有膽量出去送死? 然而大衛的眼光硬是不一樣,國人看見的是巨人的身量,大衛看見的是上帝的大能。大部份人看見的是危險,大衛看見的是機會──如果我打贏了這場眾所矚目的硬仗,全國人民一夜之間都會知道我的名字,哪有比這更好的機會,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廣告! 大衛深信自己擁有撒母耳先知的祝福──將來是以色列的王,男主角哪有戰死的?上帝一定會幫助我!他去溪邊找了五塊石頭,手無寸鐵,只帶了甩石頭的弦繩,迎向歌利亞。那巨人看見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人來應戰,就輕看他。哪曉得大衛甩石的技術練得如此純熟,一出手,石頭正中巨人額頭,歌利亞向前仆倒,大衛戰勝了巨人的消息,一個晚上就傳遍全國,他的名字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表徵。 抓住這種化裝的機會較不容易,因為它常以困難的面貌呈現在人類面前。聖經教導我們用另一種眼光,來尋覓上帝祝福我們的機會── ◎誤會:用行動讓周圍的人更深入瞭解你的機會。 ◎失敗:避免重蹈覆轍,邁向成功的踏腳石。 ◎創傷:來到神面前經歷屬天醫治的特權。 ◎苦難:鍛鍊信心更加純淨的爐火。 ◎壓力:增加工作效率的助手。 ◎貧窮:引動我來領受屬靈豐富的激素。 ◎失業:創造出另一番事業的契機。 ◎批評:光照我盲點的雪亮鏡子。 ◎拒絕:開啟另一道門的同義詞。 ◎疾病:人生樂曲中的美麗休止符。 本期飛揚以「機會」為主題,探討如何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我們企圖從一般人的眼光來看機會,也從靈性的角度來看上帝恩惠運作的法則。懂得將天時、地利、人和,操捏成創造發展的機會之人有福了。

機會

●A wise man will make more opportunities than he finds. Francis Bacon 聰明人不只尋找機會,更會製造機會。 ● Opportunity always knocks at the least opportune moment. Ducharme’s Precept 機會往往在最不合時機的時候出現。 ●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James Howell 打鐵要趁熱。 ● Chance reveals virtues and…
Read more

窗外

當窗外的景象映入眼簾時,我的心剎那間像凍結住了,我看見的竟然是… 慢慢地我從錯愕與懊悔中回過神來,我大聲地哭了,無視於聞聲奔入房內的護士,也顧不得胸腹中的絞痛。哭著哭著,我彷彿回到了我住院的那天。 因著疲勞過度,身體在極度衰竭的情況下我被送進了醫院,醫生吩咐我,必須躺在床上靜養,絕不可以下床。在這個雙人病房中,只有一扇高高的窗子,緊靠著鄰床的病人那邊,從我這邊看不到窗外。 為了打發時間,我們很快就攀談起來,從病情、工作、家庭、喜好,甚至連渡假去過的地方都聊了。他每天下午都要坐起來一個小時,把肺中的積水抽出來。每天這個時候都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能看見窗外的景色及發生的事情。 他告訴我,窗子面對著一個有湖的公園,經常看到鴨子和天鵝在湖中嬉水、孩子們在湖邊放船,偶爾也有情侶牽著手散步,在溫暖的午後陽光下構成了一幅好美、好溫馨的圖畫。 我只能閉上眼睛靜靜地躺著,試著用想像力捕捉一些他所描述的景象。有一天,他說看見了遠處的遊行隊伍,好炫麗、好熱鬧。 在每天枯燥的病房生活中,逐漸地我也開始期盼這個時間的到來,聽他生動地述說窗外的景色,渴望在無趣的時光中增添些趣聞。有一次聽著聽著,突然有一個古怪的念頭冒了出來,為什麼我們身在同一個病房中,只有他能享受觀賞窗外美麗風景的特權呢?而我卻只能聽聽轉述,什麼也看不到。這太不公平了! 隨著時間的飄逝,這個念頭跟著發酵、膨脹,從起初的羨慕轉成了苦毒的敵意。最後,我的心完全被不平、憤怒與怨恨所佔滿了。整天都在想,那扇窗子應該是我的才對。滿腔的怨氣,甚至讓我整夜都難以入睡。 記得是一個深夜,我兩眼瞪著天花板,一點睡意也沒有。聽見臨床的他在咳嗽,一定是被肺裡的積水嗆到了。這回他越咳越厲害,好像停不下來。在昏暗的燈光中,我看見他似乎在摸索床頭的呼叫鈕,想召夜班護士來幫助他。他一直不斷地咳嗽,夾雜著嗆到的嘔吐聲。 我靜靜地躺著,下意識地摸了就在手邊的呼叫鈕。如果我按下那個鈕,夜班護士就會進來。可是我一動也沒動,因為我討厭他,他受點罪也是應該的,誰叫他霸佔了那扇原本屬於我的窗子。 過了約莫有五分鐘,他總算安靜下來,真的好安靜,大概累了睡熟了吧,我想。 第二天早,一如往常,日班護士拿水來準備給我們清洗,卻發覺他已經斷氣了。護士臉上帶著滿臉的哀慟叫來了醫院的職工,一言不發地把他的遺體推出了病房。 我一心想著佔據那扇窗子,護士剛把鄰床整理好,我趕緊問她,是否可以把我換到窗邊的床位。我按捺住自己,焦急地等著她細心地把我安頓在窗邊的床位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她總算滿意地離開了,留下我一個人單獨在病房裡。 我吃力地用雙肘撐起上身,慢慢轉身,仰起臉往窗外望去。興奮讓我的呼吸變得急促,心想總算可以獨自享受窗外美麗的風景了…… 不料,映入我眼簾的竟只是一堵光禿禿的圍牆。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加6:10 )

愛子在心口常開

青少年主日學班上的小胖有好幾個禮拜沒來了。打聽之下才發現小胖近來身體不好,好幾個月都沒有胃口。關心地打了個電話問候她,小胖第一個反應竟然是「Peggy 阿姨,我可沒有懷孕喲!」我愣了一下,沒想到這十六歲的孩子這麼急著為自己辯護! 小胖的煩惱 細問之下才知小胖的車子在車禍中撞壞了,必須送廠修理。她隻身在美,課業之餘,還必須張羅生活瑣事,常常靠速食麵打發餐食,又因壓力過重而引起消化系統失調,一臉的青春痘也因為緊張、壓力而越來越嚴重。暑假她找了一份在藥房的工作,負責在櫃檯服務客人,由於不會說粵語,得罪了些老主顧,又因人際關係缺乏技巧,常惹老闆不高興,一個月之後被解雇。 來到主日學教室時,她滿臉愁容,自信心完全喪失。面對著當天的主日學教材「十誡的再思」我實在無法專心授課,便順著聖靈的帶領,將「十誡」放到一旁,和孩子們談談「小留學生生涯」,並為他們禱告。 親子間的代溝 最近接觸到許多小留學生,有的有父母在身邊,有的父母則遠在大陸、台灣等地,把孩子留在美國。他們忙著工作,雖提供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完全忽略了孩子心靈的需要。很可惜的,連許多基督徒父母親,在北美快速的生活步調中,也容易忽略孩子心靈世界的發展,等到孩子出現反叛的現象才驚覺「大勢已去」,想要補救,通常是全家已鬧得雞犬不寧,而事倍功半了。父母親在此時常感到一頭霧水,不知為何不知不覺中孩子改變了;而孩子心中也是一肚子委屈,認為父母只懂得要求他們傑出的表現,對他們的世界卻一無所知。 很多父母千方百計地送孩子到美國唸書,又盡力提供他們最好的物質環境,甚至買輛新車給他,也給他許多的所謂「美式教育」的自由與隱私,卻落得如此令人心痛的結果,究竟問題是出在哪兒呢? 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和小狗不同,他們有他們基本的心理需求。其實上帝創造我們,就已把這些可貴的特質賜給我們,讓我們可以享受被愛與愛人的喜樂。若這些心理需求不能得滿足,就會產生行為的偏差。加上青春期許多身心的變化,難怪這些不滿的情緒,在這時候就一併爆發了。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需要的是: 1、知道父母愛他 這句話聽似簡單,但卻是許多青少年最感質疑的。中國文化講求含蓄的美,表達情愛的方式也很保守。父母多是批評苛責,卻少用鼓勵讚賞,正面的方法來激勵孩子潛能的發揮。只注重行為上的矯正,卻忽略孩子心中的感受。總以為自己凡事為孩子犧牲,給孩子吃好、穿好,孩子理該感激;卻忘記沒有用言行表達出來的愛,怎能讓孩子明白呢? 愛的表達包括聆聽他們說話;真誠地對他們所說的事感興趣;記得他們生活中的小事;知道他們的好惡;關心他們所關心的事,以及有肢體的接觸。大孩子不願被擁抱,可先從用眼神告訴他你愛他。愛的表達是要學習和操練的,甚至要刻意提醒自己努力去實行。 2、父母的信任 小胖的第一個反應「我可沒懷孕」。代表許多孩子的心聲「不是我」,「我可沒抽煙」….等都說明在孩子心中,父母總認為他們意圖不軌。告訴父母在學校被罰,父母脫口而出的通常是:「你又做了什麼壞事?」連事實真相都沒搞清楚,便先定了孩子的罪,結果往往是驗中自己的預言。孩子心想反正父母不信任我,努力也沒用。 信任是我們給孩子的寶貴禮物。在最重要的關頭能救孩子免於失足的,很可能就是孩子心中這樣的念頭:「父母這麼信任我,我可不能辜負他們。」這種因愛而產生的自律,才是幫助孩子行在正路上的最佳保證。 3、父母的肯定 我們都有失敗的經驗,在失敗時我們最需要別人的肯定。有句諺語說,「一個人在最不可愛時最需要人愛。」願天下父母都能肯定孩子的價值,教導他們自愛自尊。即使他們偶爾失敗,也讓他們知道父母仍無條件地愛他。把握生活中每一個可以教導的機會,肯定孩子的才能及天賦的資質。容許他們失敗,卻也刻意製造讓他們能體驗成功的機會。放手讓他自己繫鞋帶,告訴他「紫色的太陽」表示他極富想像力,都可以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4、父母的支持 當一個孩子漸漸成長、獨立時,就像一個風箏越飛越遠,但他們仍需要知道父母將永遠以愛來支持鼓勵他。父母幫助他,提供忠告,為他禱告,將上帝所施的恩典見證與孩子分享,鼓勵他自己做決定,冒險犯難,並告訴他,家永遠歡迎他,父母永遠支持他。 「SAT考砸了,父母仍舊愛你;婚姻失敗,父母仍舊愛你。」透過這樣的愛,也將上帝救贖的愛介紹給孩子。這愛常有行動表示,這愛永遠是為被愛者最高的福祉著想,這愛是恆久不變又有恩慈的。 詩篇127說:「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手中的箭是要能射得遠又能射得中。養育兒女既嚴肅又辛苦,卻也是有福的事。「劍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必不至羞愧。」養育兒女沒有捷徑,也無速成班,更沒有天才班。 最好的給予──時間 這個世界不斷在改變,東西文化儘管有差異,但在養育兒女這檔事有個要求,是古今中外都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時間。沒有時間相處,以上所提四項需求就不可能滿足,不花時間相處,怎能彼此了解?不花時間相處,怎能傳遞信任的態度?若是你的「我愛你」後面總是接著「但是……」如何能讓孩子信服? 現代人傾向用時間換取金錢,但不要忘記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良好的親子關係便是其中一。 投資一些時間在你所愛的人身上吧!論到孩子,他們只有一個童年,時間和機會都是一去不復返,多花點時間給他們吧!

全球暖化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不少舊字典沒有的新名詞如電子郵件、光碟、上網等如今常出現在報章、電視及人們的口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新名詞就是本文要討論的「全球暖化」。 你一定要關注「全球暖化」,因為它會影響你的生活工作、飲食起居。它已被列入國家元首開會的議程,成為熱門的爭論話題,因為它影響國計民生,甚至人類的生死存亡哩! 何謂「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是指地球的平均溫度日漸升高,而且其速度逐漸加快。科學家分析地球上各地的溫度資料,發覺在過去一百年間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增加了約攝氏0.5度。估計在一百年後,溫度會再增加1至3.5度。但最新的估計是可能會增加到5.8度。 「全球暖化」已使全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據估計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北極洋硬冰層的厚度約減少了40%。從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其緯度範圍已往北挪移了2.8度。在美國蒙他那州有一個很著名的國家冰河公園,其冰河數目已減至約四十個。多年前當筆者遊覽該公園時,親耳聽到導遊先生奉勸各人趕快到該美麗的公園旅遊。因為估計在三、四十年後,該公園的所有冰河都會全部消失! 因為地球溫度升高,南北極的冰塊溶化,在過去的一百年海洋水平面已增高了一吋;預測一百年後會繼續增加三至六吋之多。最極端的估計是在未來的一千年間,大量南極州的冰層會溶化使海平面上升十呎。 要留意上文說到的溫度及海平面高度是平均數字而已。在某些地區和某些日子,其改變會比平均值高得多。據估計在一些地區因熱浪而死亡的人數到二○二○年將會加倍。 帶來天災瘧疾 如果高溫的日數增多,煙霧也會增加,影響人的健康。暖化的氣候,會增多水災、旱災、颱風等極端氣象的次數,結果是農產品大幅下跌。 據前中國大陸國家氣象中心主任表示,二○○○年中國大陸發生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穀類產量下跌百分之十。海平面上升的結果,會使中國沿海及美國東西岸的沿海被淹沒,大量居民被迫遷往內陸居住,可耕地面積減少。 當溫度升高時,蚊子繁殖得更快及咬人的次數更多。此外,一些本來沒有蚊子的地區也因溫度升高而受到蚊子的肆虐。結果,瘧疾更為流行。目前每天全球已有三千兒童因患瘧疾而去世。專家估計到廿一世紀的末期,受瘧疾威脅的地區人口將會從佔全球人口的45%增至60%。 本來某種瘧疾只發生在美國的加州,但到一九九○年間氣溫升高的結果,使該病在佛羅里達州、紐約州,甚至在加拿大的多倫多也發生。此外,因地球暖化而產生的洪水氾濫,也增加了瘧疾霍亂等流行傳染病發生的機會。比方在一九九八年十月中美州受颱風侵襲,一萬一千人死亡,但這不過是災難的開始。其後宏都拉斯有數千宗患流行傳染病的個案。 溫室效應 為何有「全球暖化」的現象呢?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但專家們大多同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溫室效應」的結果。 你是否留意到如果在烈日當空時坐在汽車內,該汽車若沒有冷氣且玻璃窗關閉,不久就會覺得酷熱難當。這是由於玻璃窗讓陽光通過,其後被車內物體吸收,轉變成熱能或紅外幅射能。但這些光不易通過玻璃窗跑出車外,結果陽光被「捕獲」使溫度上升。農夫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在「溫室」內種植蔬菜農作物,就是利用「溫室效應」的原理。 早在一八二七年就有一位名叫富霍耳(Fourler)的科學家解釋了地球的「溫室效應」。在大氣層中的一些氣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等被稱為「溫室氣体」。它們充當了汽車玻璃窗的作用,讓陽光通過,但不讓被吸收後而放射出來的紅外線逃逸,結果使地球溫度上升。 我們需要「溫室效應」。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到達地面的陽光大部份被反射回外太空,則地球表面的溫度會降低超過攝氏三○度,結果人類難以在地球生存。請看水星這個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它的大氣層非常稀薄,沒有溫室效應。結果是夜間沒有陽光照射時,溫度降低到攝氏零下二百度。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燃煤、石油、天然氣的消耗逐年增加。它們被燃燒後放出的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被累積起來,結果是地球溫度不斷上升。此外,樹木會吸收二氧化碳,人類大量砍伐熱帶叢林,也使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專家推測如果目前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繼續下去,到二○五○年二氧化碳將較工業革命前多出一倍! 甲烷是另一種溫室氣体,牛羊的腸胃氣脹會排出甲烷。據估計,澳洲牛羊排出的甲烷,相當於六千萬噸的二氧化碳哩!科學家正研究使動物不產生甲烷的疫苗,以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体,達到緩慢地球暖化的目的。 神的匠心 地球能夠成為人類居住的地方,是因為地球的很多特性都是為支持生命而獨特設計的。地球除自轉外,還繞日公轉,加上地軸傾斜23.5度,使地球的季節變化永不停止,正如聖經第一本書創世記八章22節所說的:「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此外,造物主又用一層含有溫室氣体的大氣層來包圍地球,使全地球由南北極至赤道的平均溫度,一直不超過攝氏四十度至零下四十度的溫差,好讓地球成為可居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也是恰到好處。太少則沒有溫室效應,太多則不單會「全球」暖化,甚至「全球熱化」。難怪詩人稱讚造物主說:「耶和華阿,你的工作何其大,你的心思何其深。」(詩92:5) 人類的責任 我們人類在地上生活,要遵行神的吩咐,「治理這地」(見創世記1:28)。由於人類污染濫用自然物,已使地球暖化日趨嚴重。但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工業國家應控制並減少使用礦物燃料。開發國家也應維持生態多種樹木。這樣,各國攜手合作,開發清潔能源推動新科技,才能避免全球暖化的繼續惡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除了要保護大自然外,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摩西是以色列民族的領袖,他對自己的同胞作出了情辭懇切的勸勉:「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且愛耶和華你的神,聽從祂的話,專靠他,因為祂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祂。」(申3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