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自由誠可貴

紐約港灣裏的自由女神像,擎著火炬,以高舉的手臂題醒著曼哈頓區的金融資本家和雇員,自由是繁榮的基礎。她以欣喜的眼神,祝福著每天進出的數十艘貨輪,微聲說,自由貿易是世界與盛的命脈。 廿世紀九十年代,世人突然再次發現自由的可貴。當計劃經濟體系中的國有企業卻欣欣向榮。人類經過半個世紀的徘徊 ,又重新認定自由的價值。 當人可以自由的投資,你就擁有了企業。 當人可以自由的選擇工作,你就擁有了科學家和工程師。 當人享有言論自由,政府腐敗的機會大減。 當人享有受教育的自由,國家的人力資源得以開發。 當人可以自由地思想,你就有了發明和技術。 當人有免於被鬥爭的自由,國民自然將精力投資於積極的建設,快速提升經濟成長率。 自由與責任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伴隨這自由而來的是個人的責任。 你既享有選擇配偶的自由,你就得負起婚姻成敗的責任。 你既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你就得擔起自己一生成就高低的責任。 你既享有行動的自由,你就很承擔觸犯法網的後果責任。 在自由世界裏,如果我們一生窮苦潦倒,我們不能怪罪國家政府,也不能怪罪上帝,唯一能怪罪的是我們自己。畢竟,我們的現狀是自己從前無數次選擇累積的後果。 在歷史上的某個階段,自由所加諸在個人身上的責任,變成沉重的擔子。自由要求每個人都得顧自己的事,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離,孤單寂寞的感受漸漸成為生活的特徵。情感上的孤寂成為生命的重擔,即使是活在擁擠的都市,人與人的距離卻如此遙遠,窮者無處可以求援,苦者無處可以訴懷,寒者無處可以求助。 規避自由與集權政府 許多人承受不了這孤單無助的重擔。他們的潛意識裏,渴望有人能替他們解決煩惱的擔子。這種規避自由的心理,很容易被野心的政客所利用,以美言來煽動人民。 那烏托邦似的幻想境界,吸引了群眾的支持,甘心將個人權利交付獨裁的領袖,寄望他來肩負照顧人民生活的責任。於是不滿地主的農民,不滿資本家的勞工。捧出了集權的政府。廿世紀中葉的德國納粹政府,和蘇聯共產政權,都是人民集體規避自由的悲劇。 卅年代的德國社會,比較聰慧的人民求得了個人的利益,忽略了人類的手足之愛和休戚與共的精神。希特勒抓住了機會,善用了中下階層渴望翻身的心理,將民心結合,創造了一個團結的政權——可惜基楚礎建立在仇恨和鬥爭上,以鬥爭猶太民族為目標。集體規避自由是何等悲慘啊! 工作與愛心 聖經啟示我們,解決這伴隨而來的非安全感,最好的方法一是交出權利給獨裁者,而是努力工作和愛心分享。 在努力工作中,我們創造了生產價值給社會。有愛心分享中,我們照顧了那些需要關懷幫助的人。在這個體系中,每一個人既保持了個體的自由與尊嚴,又顧及了另一個體的自由與尊嚴;既不忽略自己的責任,又能協助別人承擔個人的責任,我們稱這種人是美麗的自由人。 可惜,這求諸於己的境界,在政治理念上甚難找到一個恰當的表達形式。人人肯努力工作,又肯付出愛心照顧袍澤,這種美境只有在宗教的領域裏才能達致。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1節說:「又要立志作安靜(自由)人,辦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這兩種品質的美麗融合,正反映出耶穌基督的榜樣—「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耶穌基督以愛上帝又愛人類的熱誠胸懷,貢獻其生命為人類求最大福祉,堪稱人間第一個美麗的自由人,向祂又負責任又有愛心的信仰理念認同,就能在某一程度上傳承這真自由美境給世人。 相信耶穌基督的好處,不只在愛心和工作上達到真自由的美境,還能在習慣、品格、生活、創意上享有美麗真自由。耶穌曾應許:「你們必認識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2節)真理有能力釋放人類脫離迷思的轄制,使被綑綁的心靈得享自由。 心靈的自由 被自卑和低自我形像所囚禁的心靈哪,別再相信「我是一無是處」的慌言;請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聖經真理,你就能經驗到開發潛能的自由。 被吸食毒品惡習所綑綁的人哪,別再相信「我不可能戒毒成功」的慌言;請相信「靠著復活的主耶穌,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的聖經真理,你就能經驗到新生命的自由。 被罪惡感所俘虜的人哪,別再相信「我是罪無可赦」的慌言;請相信「耶穌的寶血洗淨我裏外一切的過犯」之聖經真理,你就能體會到赦罪的平安與自由。 被磋跎處月所苦的人哪,別再相信「生命毫無意義」的慌言;請相信「事奉耶穌是生命最高意義」的聖經真理,你就能享受喜樂和有意義生活的自由。 廿世紀九十年代,自由市場的經濟重顯天賦人權自由的可貴。但願市場的自由,也能催促人們注意到心靈自由的寶貴,伸出信心的手,接受耶穌基督所賜,在真理裏的自由!

侯斯坦尼的抉擇

有些抉擇無關緊要 有些抉擇影響較大 有些抉擇攸關一生 刺骨的深秋寒風,滿頭大汗的侯斯坦尼看著閘門緩緩昇起。歡呼聲如一長串巨雷般響入雲霄,數十萬東德民眾怒潮也似的湧向西柏林。時為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夜間十一時廿分。 按下東西柏林邊境波厚馬克街閘門電鈕的,是東德警衛隊長聶維侯斯坦尼。他當時做夢也想不到,就這樣小小的一個動作,竟會使東西德統一的歷史進程急轉直下,旋即引發東歐共產政權接二連三垮台的骨牌效應,使世界局勢在短短數月之間呈現出不可思議的新貌。 千鈞一髮的決定 那年四十一歲,已守衛東柏林邊境達十八年的侯斯坦尼,驟然成為媒體追逐的人民英雄,得到無數鮮花、香檳、熱吻。侯斯坦尼後來當過拆除柏林圍牆的工人,現在是怪手司機。他回憶起十年前那關鍵性的一秒鐘,仍覺如夢似幻。有時午夜夢迴,還是不敢相信一切都真的發生了。 「完全就在那一念之間!」他如此強調,八九年十一月九日那天,成千上萬東德民眾擁擠在侯斯坦尼負責把守的閘口前,吵著要到西柏林去,已持續了整整十晝夜。而在整個東德的動亂中,上級自顧不暇,邊境警衛隊早就成了自生自滅的孤軍,無從報告,無處求援,連電訊也斷絕了。換句話說,侯斯坦尼必須單獨作出決定。 扭轉乾坤的按鈕 按照十八年來所受的嚴格訓練,面對闖關者,侯斯坦尼和他的部下理當想也不想,就啟動那惡名昭彰的標準程序:大鳴警笛、打亮探照燈、開火掃射,放出狼犬。若不如此,被撒職、苦刑、甚至槍斃,都是必然的下場。 但是,這次意圖闖關的人數實在太多了,而且萬眾一心「自由!自由!」的巨大呼喊是那麼撼人心魂!更何況,一旦開了殺戒,他們這幾十名「兇手」勢必被憤怒的人潮踏成肉泥……。終於,在疲憊、焦慮、恐懼和良知的煎熬下,侯斯坦尼向指揮哨控制板中央那枚綠色按鈕伸出了右手大姆指……。 非同小可的影響 你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必須做決策的時刻。有些是無關緊要的,例如:吃什麼早餐?穿哪件上裝?買何種水果?有些是影響重大的,例如:上甚麼學校?找甚麼工作,與誰成為終身伴侶?然而,也有許多抉擇,就如侯斯坦尼的抉擇一般,看似小事一樁,影響就非同小可。例如:改搭一班飛機,結果避過空難:提早五分鐘出門,結果免遭車禍(而你自己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參加一次郊遊,邂逅了未來的配偶;臨時起意參與某個社團,遇見了日後最重要的事業伙伴;與朋友多聊了幾句,竟能幫助他打消秘而不宣的自殺念頭;真摯地稱讚了兒女,自此激勵他發展一生的獨特成就……。 攸關一生的抉擇 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生命之主,更是「動作簡單,影響深遠」的抉擇。聖經羅馬書十章10節說:「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這種信心與意志的決定,能使我們從那一刻起,生命中的柏林圍牆土崩瓦解,贏得為所當為,止所當止的自由,獲得享受真愛和付出真愛的喜樂,且能蓄積超越環境,戰勝苦難的能源。更特別的是,在行完充滿熱力、生命力的人生旅途之後,還可以進入永恆的歸宿。 當然,這樣的抉擇,與侯斯坦尼的抉擇有本質上的不同。當我們考慮是否要成為基督徒時,不必在焦慮恍惚中投降,更不必在前途茫茫中被迫下賭注。相反地,我們是抓住那早已向我們宣告的應許,追隨古今中外無數的見證人,朝著必然的更美境地踏出一步。 當你我做了這個最重大的抉擇,彷佛提綱契領一般,人生中任何其他抉擇也都會變得有方向,有把握了。

心靈的翱翔

人人愛好自由,一個十八歲的大學新鮮人,更是一心響往脫離父母的管轄,在校園中盡情享受各種獨立、自由的滋味。 但是,根據康乃狄克大學醫務室的主任報告,大學學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因無法適應突來的自由,學習方式的改變,有的甚至再加上一個兼差,他們生病的頻率非常之高,從感冒到心理問題,及引發其他身體的疾病等層出不窮。醫務室建議的解決之道是—這些學生需要學習如何在自由的校園中,規劃自己的生活。註【1】 對許多第一代的北美移民而言,相信也有許多類似的經驗。自由對大多數人而言,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抓住機會,努力地工作。雖然知道可以爭取更多的自由空間,然而因為語言的障礙,或是文化的不同,我們常感覺在一個自由的國家,卻過一個不真正自由的生活而苦惱。 反觀已為自由努力了二百年的美國人,有許多人天天卻又因擺脫不掉的壞習慣—飲食過量、酗酒、色情、賭博、和毒癮等,而過著受捆綁的日子。 為什麼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人卻依然感到失落,無奈與受捆綁?格林菲德(Meg Greenfield) 說:「現代人對生活的目標,個人的嗜好,對錯的標準,和責任的歸屬等的看法大部份仍是建立在—我是屬於那一群人,那種階層或那個團體;而非建立在個人的性向與喜好。」註【2】換言之,大多數人已熟知政府、經濟、生活的自由,但是對什麼是個人靈與思想上的自由卻不清楚。 自由靠學習而來 對一些覺得已經被父母約束了「一輩子」的青少年而言,自由的定義就是脫離父母的管轄。孩子或許如此想,然而事實的真象並非如此。為人父母都知道,若孩子不具備夠堅強的意志和獨立的思考能力,結果就如同前述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結果,他們雖然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並不能真正的享受到所期盼的自由。正如一個人的成熟需要時間學人生的操練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也需要靠不斷學習操練,才能被正確地運用。 學習善用自由的步驟 1.明白真自由之道 不受謬誤想法和邪靈的捆鎖就有心靈與思想的自由。因此,想要有心靈與思想的自由,最基本的就是必須要先培養辨別真理學謬論的能力。 2.積極認識真理 認識真理帶給人能力去抵抗邪說惡習。如果不主動去認識真理,就等於放棄心靈與思想的自由,任由各式各樣的說法影響自己的心靈與思想。 在聖經裏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個人心裏被一個鬼轄制,他就想辦法把這個鬼趕了出去。本以為就此輕鬆無事了,卻沒想到,被趕出去的這個鬼找不到其他的地方可待,又碰上了其他幾個和它情況相同無家可歸的鬼,便說,還是回到原來住的地方好了。回去後,發現那個人把心裏都打掃乾淨了,卻讓它空置著,於是就把其他幾個半路碰上,比它自己更惡的鬼一起帶進去住,結果那個人後來的景況比原先更慘。(路加福音11:24-26)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一個有關自由很重要的原則—我們若不以真理充實內心,謬論便自然乘虛而入。讓錯誤的想法來影響我們的思想的結果,就是失去正確思想的自由。 3.練習辨別謬論 明顯的謬論很容易識別,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卻很難分辨:譬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愛老大,我就愛老二。書中自有顏如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只不過高中畢業,能有什麼出息。年過三十還未婚,表示此人一定有問題。四十歲以前還沒有什麼成就,這輩子大概也沒多大希望了。五十多歲的人了,要改這些老毛病是不太可能的了。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人云亦云,有時卻會奪去心靈與思想的自由。 分辨是非需要經常地練習才能做到。為人父母若希望孩子離家進入大學時,能不受錯誤想法所影響,真正自由地選擇過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應當幫助孩子練習分辨正確與錯誤的思想。 4.遵循真理而行 聖經中說,「你們若常遵守我(神)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1-32)按著神的真理而行就會使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經歷到自由,因為當我們按著神的真理而行時,自由就會排除錯誤的想法。 有一個年輕人在感化院等候法院的判決時,心中被各種不滿、絕望和挫折感纏繞,因而想起以前曾去過的教會,心想或許他們可以幫助自己走出這團迷霧。 來探望他的牧師鼓勵這位犯人,建議他開始每天去觀察神藉著聖經告訴我們的話是否真實。將所見記錄下來,並且為此向神禱告感謝。當他真的如此去做後,他的思想和行為中逐漸浮現出一些美好的東西。他的努力使他的思想方式開始發生變化。他發現以往隨心所欲,懷恨和報復的想法不但毫毛價值,並且徒增煩惱。 一段時間後,這位犯人不但不以自由被囚禁而苦,反而看見牢獄中有寬敞的休閒室與圖書館,並且藉機結交了不少新朋友。 結語 無論我們目前的景況如何,即使身體與行動或外在環境有多少限制,如同本文開始所提的移民困景與惡習纏繞,但是當人的心靈與思想和神相遇,並按神的真理而行的時候,就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必能得到完全的自由。因為「主的靈在那裏,那裏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3:17)盼望我們因心靈與思想完全的自由,在生活中就能活出更豐盛的生命。 註1.USA Today Magazine,Dec.96,Vol.125 Issue2619,p6. 註2.Greenfield,Meg.,Newsweek 3/23/98, Vol.131 Issue12,p76.

行止有方

為所欲為,並非真自由; 止所當止,纔是真自由。 「媽!喬伊在車上很不乖耶!」兒子放學,才踏進家門,就忙著開始做「每日見聞」的報導。 「就是嘛!他打噴嚏時都不用手把嘴遮起來,口水亂噴的,好惡心喔!」女兒也皺著眉頭,在一旁幫腔。「剛才他在校車上大吼大叫,坐他旁邊的人問他能否小聲一點,他還態度惡劣地說:『嘿!你難道不知道美國是個自由國家嗎?』唉!大家都受不了他。」說完,兒子女兒兩人相視苦笑,似乎也沒有什麼策略可以應付這類「自由人士」。這種一手高舉自由大旗,另一手妨礙他人自由的人,並非只會發生在孩子的世界裏,我們只要開車上上馬路,或到公共場所逛逛,就可發現周遭不少專顧自己自由,而造成他人一便的情況。有時還真讓我們對自由二字又怕又愛,但也又想又怨的,因為各種不同的解釋與標準,讓我們對自由的真諦都一知半解了。 天賦的自由 傑弗遜曾說:「上帝在賦予人們生命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自由。」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中也提到,神釋放了我們,為要我們得自由。可是為什麼我們卻感到受限制,被約束,無法享受自由呢?前陣子,一位主日學的小朋友也問起,神既要人得自由,何以當初創造亞當和夏娃時,卻不讓他們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這個規定不就剝奪了人類的自由了嗎? 事實上,神所賜的每條誡命,都是源由祂對人類無盡的慈愛,而最崇高的愛,即是祂對人類的尊重。因祂賜給人類自由意志,可以自由地做選擇。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享受了神所賜的一切豐富,他們沒有選擇相信及順從,反倒選擇了懷疑與背逆,所以失去了原有的福氣,並被趕出伊甸園。 誤用的自由 我們為人父母的,似乎較能體會些許神對祂兒女的心意。我們養兒育女之時,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我們若警告孩子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到馬路上去玩的誡命,是出於我們對他們的關心;當我們倚老賣老地對孩子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呢。」豈不也盼望兒女們能信任我們的閱歷與眼光嗎?但是當這位創造天地的主宰,用祂的榮美與大能,呼喚我們回到羊圈時,我們卻常以懷疑的目光,不信的態度來回絕祂的慈愛帶領。 所以神並非沒有賜下自由,而是我們用自己的私慾和驕傲,把心靈禁錮在一個「自我中心」的框框裡。我們高舉自己的重要,在意的只有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想法與自己的目標。於是放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愛自己想愛的,也恨自己想恨的,以為這樣的為所欲為就是自由。孰不知,也就在這種人類自定的自由中,我們逐步陷在仇恨、紛爭、混亂的深淵中,無法逃脫。 自制與自由 而唯一能讓我們從這個枷鎖中釋放出來的,就是承認自己的有限與渺小,願意信靠神的信實與慈愛,像個單純的孩子,全心信賴父母的教導。 因著對神的信心,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與遭遇是出於祂無限的大愛。神所賜的聖靈也會親自在我們心裏加添我們順服的力量,使我們逐漸萌發關懷他人的心,行事為人總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與處境,而不致我行我素。於是「自制」不再是遵守嚴苛的教條,而是因著信,選擇用順服來回應神的大愛。 寫到這兒,兒子的叫聲突然打斷了我的思緒:「媽!現在可以吃甜點嗎?」 「不可以!吃完晚飯再吃甜點,你先吃點水果吧!」我用柔和但肯定的語調回答。 兒子點點頭,打開冰箱,抓了個蘋果出來啃著吃。 瞧!當孩子願意相信,我們晚飯前不讓他吃甜點,是出於父母的愛心與保護,便能生出自制的力量,克制了貪吃甜食的慾望,而選擇以順從的態度,改吃對他有益的水果,不是更能享受到健康飲食習慣的自由嗎?所以,為所欲為並非真自由,能止所當止纔是真自由。 品德與自由 英國詩人柯勒里治說過:「愈有品德,就愈有自由。」所以我們若有盼望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該如何來塑造自己高尚的品德呢?只有回到神的面前,謙卑地放下自己,順服聖靈的帶領,讓天父的榮美有我0們的心中萌芽生長,並反映出神自己的形像。 聖經加拉太書五:22-23:「聖靈所結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當我們能自然又自在地活出如此真善美的生命,不再被仇恨、爭競、惱怒、紛爭、嫉妒的邪情私慾所纏繞時,就是個自由,也最能享受自由的人了。 (作者原專攻化學,現專心在家教養一子一女,為亞利桑那州鳳城華人教會會友)

三個自由的詮釋者

耶穌:自由是一種能夠為所當為的能力。 法蘭寇:自由是有能力選擇超越環境的反應。 海倫凱勒:自由是在感官的不完全中享有靈魂的整全。 一八六三年美國的南北戰爭結束,黑奴制度也正式宣告終結,一直到兩年以後,黑奴解放的條例才被正式加入美國的憲法。令人不解的是,在以後的幾年中,許多的黑奴雖已聽聞南北戰爭所付出的代價,林肯總統為此被暗殺,以及黑奴解放條例的頒佈,但他們卻仍過著為奴的生活,這不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嗎? 同樣可悲的是,神已經將獨生的愛子犧牲,作為贖罪祭,基督已戰勝了死亡及罪的權勢,聖靈也居住在信徒心中。然而,今日的基督徒卻活得像個戰敗的逃兵,甘願作罪的俘虜,浮沉於「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無奈中。 自由人耶穌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6)自由並不是為所欲為,自由是一種能力,一種能夠為所當為的能力。基督的一生充滿自由的能力,被賣的那一夜,祂屈身為門徒洗腳,設立了愛的榜樣。秘訣是祂知道自己的來源、去處,以及一切賦予祂的能力(約13:3)。 這份對自己身份與能力的認知,帶給祂無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因此,屈身為門徒洗腳無損他的尊嚴。祂的能力不是一種威嚇、操縱、和權勢等手腕的玩弄,卻是一種完全敝開與傾倒自己的能力,這是真正的釋放,是振翅高飛,獲得自由的印證。 我們若要效法基督,活出自由、透明、充滿喜樂的生命,首先要回到神的面前,從祂絕對的標準和不變的真理,去認識自己的來源、去處、及所賦予的能力。然後才能以行動來表達頭腦上對自由的理解,及內心的釋放。「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自由人法蘭寇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法蘭寇( Victor Frank 1 )被囚禁在納粹黨的集中營。在監禁的過程中,他領略到肉身的被禁並不能剝奪內心的自由。在和外在環境的對應中,他有能力選擇自己所作的反應,這便是他的自由。這種有能力選擇的自由,才是人類最終的自由。 我們的來源,我們的被造,絕不是偶然或粗製濫造的,而是神絕頂奇妙的精心傑作,帶有祂的形像,可以反射祂的榮耀(創1:26賽43:7)。可惜這榮美的形像,因亞當夏娃背叛神的命令而扭曲了,自此,人類成為罪的奴隸,內心有了恐懼、羞恥、埋怨、人際間產生了虛偽、猜忌與鬥爭。 人類本是以神為中心,以祂的絕對標準來衡量是非善惡。伊甸園事件後,人類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的觀點,感受及事情的相對,作為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其中最大的影響,是自我觀的迷惑。 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失去了神的準則,我們不是把自己看得如動物般低(如進化論),就是看得如神般高(新紀元運動)。惟有接受基督,有聖靈的內住,我們才能重新與神和好,以祂的準繩來重建自我觀,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羅12:3)。 始祖的犯罪,為人類帶來肉身的死亡和與神的隔絕。感謝基督,因祂的復活征服了死亡,使我們的身軀將來得著榮耀的改變 ( 腓3:21)。一旦接受了基督,我們便成為神的兒女,掌握了諸般的福氣(弗1:3)。基督已經修復了我們與神溝通的路,世上再沒有任何因素,可以阻隔我們與神的愛,這是我們自由的保障。 自由意志是神賜給人類的特權,早在伊甸園中,神只吩咐亞當夏娃不能採食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其他任何果子都可隨意採食。這個自由選擇的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然而他們卻硬闖唯一的禁區,限制了自己自由選擇的領域,以致跌進撒旦的試探中。 同樣地,我們也常傾向於浪費對力去挑剔埋怨我們生命中的各種環境或遭遇,我們愈集中心力在這些非我們能力範圍之內的刺激上,我們愈限制了我們的自由。如果我們能善用自由意志,便能走出禁區,享受廣闊範圍的自由。 自由人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從小便失去視覺,聽覺和發音的能力,但她從不怨天尤人,卻十分熱愛生命,以無比的意志去克服一切的困難。她寫了一首首歌頌自由喜樂的詩章,詩中提到神容許她的感官不完全,卻使她的靈魂更加自由,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完全無缺的人。 要發揮自由能力,我們必須集中精力在我們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要採取主動,以行動實踐頭腦上的認知,選擇出最恰當的反應。如此,我們不但得到真正的自由釋放,也同時擴張了個人影響力的範圍。 在運用自由意志的時候,切記要以真理是非作為界限,以自己個人的屬性作為依據,才不致濫用自由。耶穌基督一生所作的選擇,都印證了祂懂得在真理的範圍內,有效地運用自由意志。 當祂被捕的時候,雖然可以求天父派遣十二營多的天使去解救祂,但祂卻明白自己的使命,選擇遵循天父的心意( 太 26:51—54)。肉身雖然被捉拿,心靈卻有無比的自由。在十字架上當兵丁們嘲弄祂,祂可以同本能的反應惱恨這些人,祂的選擇寬容饒恕他們(路 23:34)。 我們在基督裡既成為一個新人,擁有聖善的屬性,有能力活出神兒女的風範。我們的行動便應當符合我們的身份,達到裡外一致,思想與行動貫徹地善用自由。 朋友,你是否得著了心靈上的自由?神已經賜給你一顆添了翅膀的靈魂,可以逆流而上,不受罪的捆綁,期盼你也能展翅上騰,舞出自由生命的色彩。

舌裡乾坤

同一道大菜,既是最為鮮美,又是最難下嚥,為什麼? 愛情小說裡,常看見戀愛過程曲折,困難重重的男女主角情深似 海,纏綿悱惻。憑著信誓旦旦,海誓山盟,最後克服重重困難,有情人終成眷屬。讀者雖然陪了不少眼淚,但放下本書,總算鬆了口氣,因為兩人應該從此恩愛圓滿,白頭偕老了吧。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婚姻是否真正如此呢? 國王遴選大臣 有一位國王要在眾臣中選一位輔佐大臣,他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測試大臣的方法。這位國王喜歡美食,最後決定要每位大臣選一道他們認為最美味的菜。國王一面品嘗佳餚,一面問大臣,為什麼他們要選那道菜? 這位國王平常喜歡牛舌,因此人人都知道選以牛舌為主的菜,討國王的歡心。為什麼牛舌是最好的菜呢?有一位大臣說:「天下還有什麼比舌頭更美好呢?舌頭可以講故事,舌頭可以建立友誼,舌頭可以讚美別人,陛下您不是用舌頭鼓舞士氣,成就您的夢想嗎?」這回答深深打動國王的心。 最好也是最壞 接著他又出一道考題,是要他們選一道認為最難吃的菜。國王以為牛舌應該不會再出現在餐桌上了,但是出乎意外的是,仍然有一道牛舌上桌,而且與上次完全一樣,並且是國王最喜愛的人送來的。 國王仔細品嚐這次的牛舌,盡量回味上次吃的有何不同,最後不禁好奇地問,為什麼同一道牛舌既是最好吃,又是最難吃的菜?大臣回答:「天下還有什麼比舌頭更壞的呢?舌頭會說慌、毀謗、破壞家庭、剝奪快樂、詆譭名譽,製造爭端。在國與國之間製造猜疑,挑釁戰事的,不都是舌頭嗎?」 常言道,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國,舌頭既是最美好又是最惡毒的。在人際關係裡,使用適當,能獲得人心;使用不當卻具莫大的殺傷力。下面是聖經記載,發生在二千多年前一對戀人的故事,結局雖然深深令人惋惜,卻是暮鼓晨鐘,警惕萬代世人。 米甲愛戀大衛 聖經裡的愛情故事,大多是男子心甘情願為愛女子而付出。例如雅各愛拉結,甘心被騙做工達十四年;大力士愛大利拉,洩露自己力氣的來源,因此被擄。 只有一次聖經從女子愛男子的角度記載愛情故事。那就是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掃羅的次女米甲愛大衛。然而掃羅嫉妒大衛,因為以色列人喜歡大衛,擁護大衛。掃羅計劃殺大衛,晚上派人監視他,是米甲將大衛從窗戶裡垂下去,並同神像放在床上以被遮蓋,瞞騙監視者。等天亮掃羅下令捉拿大衛時,他已逃之夭夭,了無蹤影。 大衛米甲結褵 大衛是否愛米甲呢?掃羅要大衛殺二百個敵人才肯把米甲嫁給他,其實他的陰謀是借敵人的手除掉大衛。但是大衛卻勇往直前,真的殺了二百個敵人回來娶了米甲。婚後掃羅逼殺大衛,米甲助大衛逃跑,大衛逃亡在外,掃羅逼米甲改嫁別人。然而大衛「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登上王位以後,還是重新娶米甲為妻,並立她為妃。 經過這許多波折,大衛與米甲好不容易重聚一起,豈不像小說家筆下的連理枝,比翼鳥,雙雙恩愛,白頭偕老嗎?不幸的是大衛與米甲在重聚以後的短短幾年間,就因小事而情斷義絕。 舌頭破壞姻緣 大衛與米甲婚姻的轉折點,也許特別令人惋惜的,是發生在一個本該歡樂喜慶的日子。那天大衛抬回在戰場上失去的約櫃進大衛城,心裏歡喜異常,不禁在約櫃前踴躍跳舞。米甲覺得大衛有失君王體統,諷刺大衛:「以色列王在臣僕面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阿!」 大衛的反應呢?在忿怒中他也失去理智,他選擇對米甲一生最大的傷痛——掃羅和米甲三個兄弟全死在非利士人的手——作最無情最殘酷的打擊。他說:「是神揀選我,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 緊接著這句話,聖經撒母耳記下記載這場婚姻的結局:「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六章廿三節) 聖經記載大衛後來的故事,再未出現米甲。換句話結束了大衛米甲偉大的愛情。可哥可泣的愛情竟在二句氣話中收場,豈不令人扼腕,豈不令人嘆息? 謹防舌頭傷人 這個聖經故事,要提醒我們的是米甲的話雖然刻薄,卻只是導火線,不是大衛米甲婚姻失敗的唯一原因。大衛對米甲的諷刺不能忍耐,不能心平氣和的解釋,反而在米甲的傷口上抹鹽,才是婚姻無法挽回的主因。時下的心理學告訴我們,壓抑怒氣是不好的,生氣時最好把怒氣發洩出來。但是聖經雅各書警告我們,「舌頭是百體中最小的,卻沒有人能制服,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各書3:1-12)。 大衛與米甲的故事清楚的提示我們,生氣時的舌頭殺傷力一發不可收拾,不可不慎。偉大的愛情,甚至親情,友情,在生氣的舌頭下都能輕易毀於一旦,無法維持。婚姻圓滿長久的秘訣,也許不在乎過去是否曾經海誓山盟,乃在乎漫長的婚姻生活中,生氣時仍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舌頭。

不能震動的心

震災,大地遽爾糜爛。 賬災,同胞慷慨輸愛。 振哉,上帝喚醒心靈。 自小未曾經歷如此的震撼,由睡夢驚醒的那一霎,我本能地抱住猶熟睡的稚子。主啊,怎麼回事?您可不能撇下我和我的家人。 踩過滿地玻璃碎渣,漆黑沉寂中我不住揣測。不到兩個月的夜半驀然斷電停水,流言驚恐生活不便記憶猶新,這回莫非真的天崩地坼。摸出手電筒遞給丈夫,一面回身安慰偎依著的女兒,一面撿拾掉落一地的雜物,還好不過砸了鏡框翻了書本,倒了瓶瓶罐罐,廚房流理台滑落了抽屜。「醬油好香。」「小心別摔交!」一句話未完,又一個天搖地晃。女兒躲到餐桌底,兩手抱頭簌簌發抖。我伸手想扶住冰箱櫥櫃。「媽!冰箱會倒!」說得也是,需要照料的是人,不是傢俱。 震災 一陣死寂過後,有幼兒驚嚇的號哭傳來,接著四下人聲俱響。丈夫走下四樓再走上來。「地下室裡、外面街上都是人,很多人開車到園區避震去了,恐怕還會有大的餘震。看樣子這次的震央不會太深,離新竹也不會太遠。」看看還熟睡的幼子,我猶疑不決,能跑去哪,那兒是平安的? 略略收拾地板,挪回移動信置的傢俱臺北新竹親人朋友問安的電話絡繹於途,收音機把各地已知的災情陸續傳來。心神撼搖中我一邊感恩親友的平安,一邊牽掛台中埔里附近的朋友。拉開窗簾,雨不知何時停了,融融月色驅走些許陰霾不安。我知道,主一直掌權著的。躺回床上,卻無論如何也睡不著。略一闔眼,溪頭日月潭草嶺集集往昔流連不捨的勝景,一幕幕迎面而來,那一片朝露夕影燦若珍珠的勝地,如今不知有多少人正受困於殘山剩水的險阻之內,或苟喘於土石瓦礫的崩坍之中。大地遽爾糜爛,不只明山秀水蒙塵,恐怕更是遍野哀鴻,許多生靈瞬息之間已人天永隔。 「放心,在基督裡是平安的。」丈夫用掌心包緊我手。我的膽怯不是怕死,而是很複雜的心情。上次斷電如同預警,丈夫身在南部,恢復供電之後返家,看我神色灰敗驚疑不定。這次更是宛若置身駭浪驚濤之中,地震之前,一夜莫名地感到靈裡荒涼,一種欲哭無淚的凝重滯,悶緊揪胸懷。 「媽媽,地震裡死掉的那些人好可憐,是不是好像被水龍頭的水一下子沖掉的小螞蟻不樣可憐?」嗯,我該怎麼回答上幼稚園大班的兒子?「小螞蟻和人都很可憐,不過上帝的手很有分寸,祂不會亂開水龍頭的……」,兒子搶著接下去,「因為祂很愛螞蟻,像愛我一樣,是不是?」 牽著孩子軟軟的手,爬上爬下,不管電來電停,每日用雙腳走上幾趟樓梯。要感恩,嗯,我有家有親人,有衣有食,心靈未受恐懼折磨,免於驚嚇破碎。孩子的腿矯健年輕,上下樓梯還有餘力和我一起唱詩讚美。夜裡全家聚集在溫柔光暈裡獻上感恩禮拜,孩子仔細問起地震與停電的緣由。「哦!是上帝輕輕地用很生氣的手打人。」兒子伸伸舌頭,「祂力氣好大,可是,可是……」女兒替囁嚅的弟弟接下去「可是,祂也很愛人,不是嗎?」 震怒 當災變傾倒在地,誰能逃於神的震怒之外?雖說祂的審判是憐憫的榎楚,捫心自問,有誰能擔當得起?我好像受責不甘的女兒,這回看清父親動了怒氣的眼底深沉的憂傷,於是驚惶淚流,卻不再敢賭氣質問祂的震怒。 心裏其實是明白的,好比一幢屋齡老邁的破厝,偏偏搭蓋在危若累卵的懸崖旁。上帝幾番提醒,不情願下抽掉了幾根樑柱,重打了地基,補漏糊牆粉刷油漆。然而,屋旁崖上岌岌可危的巨石傾覆之險明明指日可見,卻也面臨既無處遷徙也無力全面翻修的困窘,只得居安思危怵愓於心。及至一旦傾覆於措手不及之時,才一方面咋舌於其勢之險惡,一方面稱慶於劫後的驚悸,而心頭真正的忐忑也隨巨石卸落。唯有身歷滄田遽成滄海的人才學會明白,由廢墟裡站起來接著所必須面對的重建,其實才是最艱鉅的考驗。 真的「天總是攏會光」嗎?屬靈的黑夜隱藏在漫漫的墨色裡,不明白也不願付代價的人怎能剛強奮起?面對爭戰又怎能不隨即陣亡?真正的黎明不會在錯誤的盼望裡來臨的。 台灣人奢靡無知小信自欺,無論教會外教會裡一樣短視近利,一樣驕恣傲慢,如果神真要嚴厲地以公義待人,瓦礫焦土裡外兩個世界的靈魂哪一個不是死有餘辜?連著幾個失眠的深夜,四下環顧,我該為一生酣睡的世人悲哀,還是該為劫後餘悸裡清醒些許的自己流淚?信主十年,蒙恩深重。然而也實實在在看見自己一路躓踣險象環生,在無數次悔改,墜落的拉拒裡,我錯失了多少祝福,丟棄了多少應許,又增添天父多少忍淚的杖責? 珍愛 救恩是讓軟弱人暫時逃躲到祂憐恤裡去的麻醉劑,還是教人經過跌倒奮起不住悔恨的還魂湯?被上帝珍愛不夠真實嗎?祂賞賜的十字架不夠美麗嗎?以致於禱告起身聖聖靈消褪過後,我還會想另闢蹊徑,蹊徑,覓尋較輕省較浪漫的愛情。 雅各是每個人的名字,只當他瘸腿鬆手後,才配戴上王子的榮美。若我淪陷在愛與被愛,擁有與失落的爭執時,無論如何努力也掙不出網羅,在地也就不能如同在天。一個光是企求被愛卻流不出愛的生命,宛如乾涸的石溪。能珍惜蒙恩的滋味,也才懂得施恩予人是何等自由的享受。對劫後倖存的人而言,只有一個責任──去幫助人。 賑災 孩子就讀的幼稚園發起賑災募捐,我拎著大包小包前去時,遇見朋友牽著她蹣跚學步的女兒。「我把女兒的奶瓶、奶粉、紙尿褲、棉被通通送出去了。」她紅著眼圈告訴我:「不知有多少心碎的媽媽與伶仃的孤兒等著人去幫助?」那平素笑靨迎人爽朗可愛的小女子並不是基督徒,但她有愛可以流出。 開車經過新竹市府,十數輛軍用卡車來去忙碌,揮汗如雨的阿兵哥上下搬運,集結各處轉來的物資,好一副太平日子難得一見的亂離景象。火車站旁數月前擇定中秋佳節前夕隆重開張的太平洋百貨公司,看她簇新的樓廈突然黯然失色,誰還會去在乎她如何盛裝登場呢? 每次打開電視,四面八方的慘烈頓時映入眼簾,我凝神忍涕,不能卒賭。一輩子也沒花這麼多時間看電視,卻是邊看邊揪著痛楚的心,嚥著哭不出來的淚水,忍著說不出來的哀傷。 這個國家呈現一片混亂,已經被震動得面目全非的地表之外,人心的張惶失措更念人焦急。堆聚如山的物資送不到需要的人手上,斷壁殘垣裡搶救出來的偶像視若珍寶繼續供奉,眼神呆滯的活人,憤怒需索的難民,我感到遭受踐踏的那顆心不是自己的,而是天父的。紊亂不安中籠罩一股貪婪詭詐的暗流,對生命無知無望導致人心的荒蕪。天父多想召聚祂的兒女在羽翼之下,幾次三番收回震怒的手,但是愛的信息如此難懂。究竟是因為祂的言語誨澀幽隱,還是這地的罪污蒙蔽太過深重? 電視看不下去了,報紙也翻得手軟了,空氣中雖然似乎嗅到些許清新,至少彼岸貓哭耗子地擺低了身段,此岸暫歇了選戰的冷箭暗槍。但是誰能逆料激情過後,心靈重整的長遠工作繫於何所? 振哉 個人的罪與苦難不必畫上等號,但國家的罪呢?地動天搖必須震動的是人心,不能輕易憾搖的也是人心。上帝不得不搖動那一顆顆冷漠僵硬的心,好教人回轉,用柔軟的觸覺去感受大地的灰暗殘破,以憐憫的淚水去濡潤世界的枯竭焦涸。全地的沉淪遲滯不是關掉電視,讓眼前一片漆黑空白可以漠視的。那厚重的悲哀直追入夢鄉,喚我起來長歌當哭,進為無聲呼求。因為天父在乎祂子民憂傷痛悔的心。祂盼人們理解祂的憂愁,體會祂的沉慟。 五歲的兒子信任我能保護他。無論天地變色,他總能在母親懷中安然如素。然而,十一歲的女兒就懂得我也需要她幫忙,在隨時可能遭罹的困難時協力維護這個家。同樣的,上帝要人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入完全。假如我將信心緊緊繫於祂的愛裡,能震盪的是腳下的地,不能震動的是父懷裡安穩的心。 下次,如果還有下次的話,天崩地坼之際,我要安穩睡祂懷中。不然,教我安然起身,與祂同心修復這理當打碎的殘破大地。

空中的微粒

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卻有驚人作用;你我雖如滄海一粟,卻有寶貴價值。 如果有人問你空氣由什麼組成?你怎樣回答呢?自然常識告訴我們,空氣中的百分之七十八是氮氣,百分之廿一是氧氣,其餘的是氬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及其他氣體。我們常忘記了空氣中還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這些微粒包括花粉、煙、灰燼、孢子、鹽晶體等。它們非常微小,科學家用微米(約二萬五千分之一寸)來描述它們。但這些微粒極多,在一立方吋的空氣裡往往有近百萬這樣的微粒。請不要輕看它們,因為它們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接近地面的微粒 接近地面之空氣中微粒,有各種不同的來源,汪洋大海常有風浪,吹到空中的微小水滴很容易被蒸發,留下的鹽晶體會被風帶到帶到遠離海洋的內陸。大風也可以把地表面的塵土吹到空中。工廠的煙囪、汽車的廢氣管、高空的噴射飛機等,都是空中微粒的來源。 在大城市工業區的上空,常有燒煤產生的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經過化學反應後,與空中的水份會組合成酸性很高的琉酸。它會腐蝕建築物,傷害樹木和湖中的魚,也會影響人的呼吸,減短人的壽命。歐洲工業產生的煙塵,甚至會吹到天寒地凍人煙稀少的北極區呢! 由於空氣污染的增加,使灰塵與霧混合,變成骯髒、刺眼,使人流淚的煙霧。一般的濃霧很容易被陽光驅散,但是煙霧若遇到陽光,反而變得更濃。除了期望藉下雨或大風來驅散煙霧外,居民要減少開車,工廠要減少生產,以免加重煙霧。 微粒的益處 微粒除了有上述的壞處外,也有一些好處。因為如果完全沒有微粒,雲、霧、雨、雪是無法形成的。在有利的情況下,空氣中的水份會圍繞微粒而凝結,在低空形成霧,在高空形成雲,它也會因氣溫的不同,而以雪花或雨水,冰雹等不同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一般而言,小小的海鹽結晶,比空氣中的其他微粒更容易使水氣凝結。下降的雪花或雨水,也有潔滌的作用,把空氣中的一些微粒帶回地面。因為這個緣故,低空微粒的生命期不會很長,經過數天或數星期之久,便會降落地面。 微粒的妙用 空中微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幫助我們量度風的速度。當空氣移動時,空中的微粒也隨著移動,如果向移動的微粒發射激光,反射回來的激光頻率會因微粒速度的不同而有別,這就是有名的多普勒效應。預測風的速度,可以幫助飛機升降時避免意外,也可以幫助科學家更準確地作氣象預報。 高空的微粒 在五萬尺的上空非常寒冷,其中的水份已大部份散盡,故很難形成雲塊,那些微粒的生命期甚至可達數年之久。在一般的情況下它們數目不多,是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氧化後與水份結合而成。但在大火山爆發之後,微粒的數目大大增加,而這些微粒的酸度極高,會腐蝕高空飛行的飛機之塑膠窗。 我們現在常聽到「臭氧洞」這個名稱,一般的氧氣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組成。但臭氣的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靠近地面的臭氧是污染物,會影響人的健康。但在稱為平流層或同溫層的高空,臭氧可以吸收使人易生皮膚癌的紫外線。「臭氧洞」會讓紫外線通過,從而使陽光照射的人增加患皮膚癌的機會。 在南北極地帶的高空,溫度特別寒冷,在冬季會產生平流雲。一些氣體在雲塊或在大火山爆發後噴射出來,在高空的大量微粒表面,產生化學反應,結果是使高空的臭氧減少,我們可不能低估微不足道的微粒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世上有六十億人口,你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與浩瀚的宇宙世界相比,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非常微小,就像空中的微粒那樣。但我們已曉得不要低估微粒的作用,同樣,我們也不要低估自己存在的價值,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 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微粒有好的作用,也有壞的作用。我們人類也是一樣,但往往「我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7:19)聖經稱這為犯罪的律,怎樣才能脫離罪的捆綁而有能力行善呢?保羅以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感謝上帝,靠著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7:25) 智慧的本源 現代的科學已研究出,要先有微粒作凝結核,才有雲、霧、雨、雪等自然現象。一位名叫莫瑟恩的科學家,在他所著的《聖經中的科學》一書中,特別提到使水份凝結的微粒,很可能就是箴言八章26節所提到的「土質」。那笆經文談到智慧的本源:「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土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聖經其他一處告訴我們,耶穌是智慧的本源,信靠祂能得到真正的智慧。神知道微粒的功用,在創造土地田野的時候,也創造了微粒。 今天我們對微粒的認識仍非常膚淺,有待繼續用最先進的科技,包括激光,人造衛星,甚至太空穿梭梭機,和太空站來探測空中的微粒,才能對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灰姑娘●聖誕節

國王紆尊降貴,迎娶灰姑娘為后;神子化身為人,顯示聖誕節真義。 一八九七年的聖誕節,紐約太陽報刊登了一篇「有沒有聖誕老人?」的社論。為了回答一個八歲小女孩維基尼亞的問題「我的朋友告訴我,沒有聖誕老人。可不可以請你說實話,到底有沒有聖誕老人?」太陽時報當時的主編屈法蘭西斯回答說:「聖誕老人存在就像慷慨,愛心存在一樣的真實。若說沒有聖誕老人,那麼同樣地也可以否認維基尼亞的存在,也可否認童心,否認信心,否認詩、否認夢,那世界會多黑暗呢。」屈法蘭西斯教導孩子不要看聖誕節的表面,要想想聖誕節在人間點起的光明,帶來的溫暖,希望,和歡樂。 這篇文章百年來不斷的在許多報章雜誌轉載發表,每次都激起人們的思考,聖誕節的意義是什麼,聖誕節歷久不衰,吸引我們的是什麼? 我也喜歡聖誕節,處處星光點點,禮物溫馨,友情洋溢,背後還有一個美麗動人,不尋常的「灰姑娘」故事。 灰姑娘的故事 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身份卑微,每天辛苦工作,遇上了白馬王子」結果一夕攀上枝頭當鳳凰。人生旅途,勞苦艱辛,作美夢的機會不多。故事裡灰姑娘的際遇不會常常發生,卻是人人喜歡,人人渴望作的美夢。聖誕節的「灰姑娘故事」卻不同,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碰到白馬王子的「灰姑娘」。 有一個國王,出巡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女子,深深為她所吸引,非常喜歡她。國王並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所以這女子並不知道他是國王,也不知道國王喜歡她。當國王發現自己已經愛上她,想娶她為王妃時,不禁開始煩惱。如果她願意嫁給自己,到底是愛王妃的妃冠,鑽石、珠寶,還是真的愛國王呢?國王思忖如何與她相處,如何與她接近,才能真正了解她的心意? 想想看,如果由侍衛開路,帶著文武大臣,浩浩蕩蕩地真接下詔娶她,是既威風又容易,她也會非常感謝。只是這樣的娶親,好像只是把妃冠,鑽石,珠寶往她身上丟。當鑽石,珠寶,甚至后座,失去新奇不再有吸引時,她會不會回頭思戀過去的情人? 遇到深愛的人,響往真正的愛情,權力和財富又幫不上忙,該怎樣辦呢?國王的問題正巧也是亙古以前上帝心中的問題 。 西乃山的相會 聖經裡比喻神和人的關係,除了父子以外,也是夫妻:神愛人,響往和人建立像夫妻一般恩愛的關係。但是神要如何接近人,如何瞭解人,如何與人相處,才能建立親密的關係呢? 歷史上說明這不是容易的問題。聖經裡記載起初神創造人的時候,和亞當夏娃在伊甸園是自由見面交談的,亞當夏娃犯罪以後,被逐出伊甸園,人和神就隔絕了。除了和少數幾個人如亞伯拉罕,摩西交談外,神和世人就沒有溝通。出伊甸園以後,第一次記載神和百姓在一起,是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那時,神住在會幕裡,每天以雲柱,火柱向百姓顯現 ,與百姓相會。到西乃山時,神並在火中降臨山上,有雷轟,閃電,山上冒煙。百姓對這景象,非常恐懼,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出埃及記20:19) 百姓懼怕神的威嚴,神的大能,乾脆拒絕神和他們說話,不願意神接近他們。 聖殿堂為居所 於是神讓步了,不再以火,雷轟,閃電的方式向百姓顯現講話。聖經告訴我們,神換了一個方法來接近百姓。本來穹蒼才是神的殿堂,但所羅門建聖殿,神也樂意人為祂安排世上的居所,就住在所羅門的聖殿裡,但是改成僅與大祭師每年見一次面,不再有雲柱火柱,也不與百姓每天相會。人是否不再抱怨,而與神較親近了呢?相反的,在這段神住在聖殿與人相處的時期裡,以色列人開始抱怨神與人的距離太遠,說神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不體會人的辛勞愁煩,不瞭解人生老病死的痛苦,更不知貧困受欺壓的滋味。又說神不知世間不公不義,許多人受委屈。更糟糕的,以色列人甚至決定敬拜別神,不要住在聖殿的神,反倒四處建邱壇,拜偶像,最後還把偶像搬進聖殿裡。 於是神只有離開聖殿,不再住在聖殿裡。 心靈裡的同在 但是愛人的神沒有離開人,人抱怨雷轟,閃電太直接,太大聲。人抱怨神在聖殿距離太遠,不知百姓的需要和問題。神就再換一個方式,有一天祂召喚以賽亞,對以賽亞說,「去,你去跟我的百姓講:『有一嬰孩為你們而生,有一子賜給你們。』」(賽9:6)神決定以人的樣式,從童貞女馬利亞出生在馬槽裡,用人的語言在世上與人溝通,也因此和人建立了永久親蜜的關係,這就是聖誕節的由來。因為祂在馬槽誕生,在世上為世人受難,被釘十字架,以致所有信祂,願意與祂親近的人,祂就答應從天上的居所進入祂的心裏,讓人隨時隨刻都可以與神相處,自在地交談。 聖誕節的真義 所以聖誕節的故事,就是神愛我們,讓我們這頑固的灰姑娘能一日攀上枝頭當鳳凰的故事。神和人的相會,歷經雲柱,火柱,雷轟,閃電,聖殿,然後道成肉身到世上為人類犧牲,最後神住到人的心裏,神和人永遠和好親蜜。這聖誕灰姑娘的故事豈不奇妙嗎! 癡情的國王也在聖經裡找到了答案:要得到真正的愛情,不能靠威嚴,不能靠名份。要自己能屈身,和她過一樣的生活,從她的生活環境去了解她,也讓她了解你。經過這樣的階段,倆人相愛而結婚,就可能享有真正的愛情。 聖誕節不就是愛和捨己的故事嗎!

自由VS自由

有人聽見別人的批評,馬上就會大發脾氣因為他有發洩情緒的自由; 有人看到滿桌的美食,立刻不顧醫生警告,因為他有飽足口腹的自由; 有人談到社會的緋聞,登時就會如數家珍,因為他有傳播醜聞的自由; 吸毒的人問:「我主張有吸毒的自由,你呢?」有人回問說:「吸與不吸,我有自由作決定。但是,你有可不吸毒的自由?」 主張性開放的年輕人問:「我有放縱性愛的自由,你呢?」守身如玉的女孩回問:「若要,我隨時可以變成像你一樣;然而,你有可能變回我一樣嗎?」 有人問:「我看這社會,人心險惡,我怎能不憂慮呢?」有人答:「我仰望慈愛的天父,看到有太多值得感謝的事,我怎能不感恩呢?不同之處是,你有你憂慮的自由,我有我感恩的自由罷。」 有人說:「生命是屬於我的,我有自由愛怎麼過,就怎麼過,誰說一定要去工作?」但是,他卻一直在向人抱怨,社會救濟金太少,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有人說:「生命是尊貴的,時間是寶貴的;我要尋求造物主的法則,活出祂的光彩。」他一生愛人愛物,溫暖了這個殘缺的世界。 到底什麼是自由? 自由不是順著性子,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自由不是只要我喜歡,又有什麼不可以; 自由是認識真理,熱愛生命的自然流露。

真理必叫你們自由

●The greatest gift which God in His bounty bestowed in creating, was the freedom of the will. Alighieri Dante 神接祂的豐富所賜給人最大的禮物,就是自由意志。 ●The spirit of truth and the spiritof freedom they are the pillars of society. Henrick Ibsen 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是社會的兩根支柱。 ●The union of…
Read more

給與得的交集

好一個溫馨的故事:公共汽車裡載著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這一站有人下車有人上車,那一站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乘客大都沒有表情,只管各自閉著嘴關切自個兒的心事。從市場街角上來了一個老人家,手上捧著一束包裝精美的廿四躲玫瑰,找到位子坐在一個年輕人旁邊。 這個老人注意到旁邊的年輕人:瞪大了眼睛凝視了花束,老人家善意地向年輕人付出誠摯的微笑。過了幾分鐘,年輕人還是以羨慕的眼神瞪視著這廿四躲玫瑰。老人家的目的地到了,他站起身,把捧著的玫瑰花束塞進年輕人手裏說:「你的女朋友比我的太太更需要它。」就在年輕人的驚喜中,老人家下了車,轉身走進公墓的大門。 好一個動人的故事!在這給與得的交會裡,人性的美麗面綻放出動人的光芒。一個人給出他所能給的,另一個人得到他所想望的,自由和美麗在這小故事中得到最佳詮釋。 好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客西馬尼園裡來了十多個形形式式的漢子,夜色籠罩的大地上,這一邊有人席地進入夢鄉,那一邊有人跪著儆醒祈禱。遊客大都沒有精神,累了幾天,只要找著可以躺下的地方,瞌睡虫自然爬上眼簾。 耶穌獨自跪在園子的一個角落,兩眼穿入夜幕之上的永恆寶座,凝視著那寶座者的臉容。祂的內心掙扎在兩個抉擇之間,死在十架作個贖罪的羔羊,或是潔身自保,聽從求生的本能? 至終耶穌將生命交付在上帝的手裏:「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就在耶穌的抉擇裏,祂轉身走向十字架的苦刑,成全了萬世救恩。 好一個動人的故事!在這死與生的交會裏,神性的美麗發射出懾人的光輝。耶穌給出祂的生命,我們得著祂的救恩,自由和美麗在客西馬利園裡得到最佳註解。 這兩個故事頗代表自由的真諦:自由不是可以為所欲為,自由是一個人有能力為所當為。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祂的話正是基督教對自由理念之最高詮釋。 這期雜誌送到您手中的時候,正值普世歡騰,紀念耶穌聖誕。您可曾想過,聖誕的意義,不也是給學得的交集嗎? 感謝讀者們的投稿增多,富化了飛揚的內涵。每一期的飛揚雜誌,能伴隨著您一起走過成長的快樂路途,是我們的衷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