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莊芷

鋤頭、榔頭、影響力

做父母的若用這種「鋤頭」鬆土般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必定會先仔細地觀察土質、花心力了解土壤的需要,等照料培養好土壤之後,再確定往後該如何栽種。也因著對土壤的珍視和了解,會用愛心、耐心播下合適的種子,然後加上適時適量的養料,並且對幼苗的發展與結果,有正確的期待。如此,自然就不會盲目、躁進、跟風式地撒種施肥,甚至揠苗助長。這樣的教導方式,不但能建立起親子間的尊重溝通,更會帶出孩子對生活環境、與周遭人事物的影響力。

愛的眼光帶來希望

愛的眼光帶來希望 z在停車場,剛把車停妥,正準備往超級市場走去時,忽然傳來一陣稚嫩的聲音:「嗨!嗨!How are you?(妳好嗎?)」 愛的眼中是珍寶 我隨著聲音轉過頭,看見身旁一輛才剛倒好了車,正要駛離,駕駛座旁坐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正邊笑著、邊揮著手向我打招呼。其實,我並不認識這位美國小女孩,不過從她臉上可看出她是個患有「唐氏症」( Dawn’s Syn-drome)的「唐寶寶」。我一面笑著向小女孩說她好可愛,一面也伸手握了她白嫩的小手,看見駕駛座上雙手扶著方向盤的媽媽,她秀麗的臉龐上堆滿了笑容,還輕聲地向我說了聲「謝謝」。 從這位年輕媽媽自信又親切的笑臉上,我便理解了為何這位唐寶寶能這樣快樂、開朗地向人打招呼 ,並開心地向路人問好!相信這位有個「唐寶寶」的年輕媽媽,心裡一定有種獨到的「眼光」,看出了女兒的珍貴與價值,便依然能為女兒感到滿足與驕傲,她眼中散發出充滿希望的溫馨神采,讓我忽地想到另一位特別的媽媽──廖益琳。 當年,益琳和約翰‧艾瑞遜( John Ericson)在印地安那州立大學音樂系研究所讀書時相遇,接著兩人相知相戀,決定攜手共度人生。後來,生下兒子詹姆斯( James)時發現是個唐寶寶,雖然一開始都十分震驚又不解,然而,卻仍願一同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James是上帝眼中的珍寶。夫妻倆一起學習與成長,彼此鼓勵與扶持地同心同行。如今,專功法國號的John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音樂系的教授,主修鋼琴與聲樂的益琳也經常受邀在教會的詩班擔任獨唱演出。 愛迸發極大的能量 後來,他們又生了一個漂亮又可愛的女兒利百加( Rebecca) ,她各方面都很正常,也非常優秀,難能可貴的是,Rebecca在父母正確的教導下,能用愛心與接受的態度來對待哥哥。前陣子遇見益琳時,向她問起 James的近況,才知道,經醫生觀察研究後發現,James還有自閉症的傾向,所以造成他對外界的刺激或誘導不太有反應,故而比起其他唐寶寶的學習狀況更為遲緩些。 我聽她娓娓述說著養育有自閉症傾向的孩子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時,語氣中並沒有抱怨或嘆息,便好奇地問:「妳看起來好像和一般人不太一樣,遇到困難時並沒有長噓短嘆的。」 「光是嘆氣或抱怨 ,也於事無補呀!」她帶著慣有的神采奕奕的笑臉說:「其實,我現在最希望做的,是能有機會提醒家裡有自閉症傾向的孩子父母,要趁孩子還小的時候抓緊機會,讓孩子得到專家的幫助,否則,錯過了最適合啟發他們的黃金時期,後來可就會比較辛苦嘍!」 「妳會不會因為比較晚才知道 James有自閉症,而覺得有些遺憾呢?」我忍不住好奇地問。 她想了想說:「當然,我會猜想,如果早一點知道的話,可能對James的學習發展會好一點;但是,若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對家有自閉症孩童的父母有一份特別的關心!」 她的反應讓我有些訝異,不但為她那份出自內心對他人的關懷而感動,並深切地體會到:人心中的眼光,似乎有著一股極大的能量,會讓我們在沮喪時仍願振作、在困難中仍具動力、在失意時仍有指望,因為一個以「愛」為出發點的眼光,就會引領著我們看見陽光與希望,也為他人帶來溫暖與祝福!

三高或三低?

「告訴妳們一個從網路上看到的報導:現在年輕的女性選擇對象的條件,和以前不太一樣嘍!」幾位朋友聚在一 起時,其中一位向大夥兒提供新資訊。 我聽了立刻好奇地問:「是嗎?現在的女孩能力愈來愈強,是不是擇偶條件也愈來愈嚴苛了?」 現代女性的新擇偶條件 「正好相反呢!」朋友侃侃而談:「從前,二、三十歲適婚女性的傳統擇偶條件是『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但是,從最新的問卷調查結果,得知現在女性最新的擇偶條件倒變成了『三低』:低姿態、低風險、低束縛。」 「這些『低』是什麼意思?」大家都不明白。 朋友慢調斯理地解釋說:「所謂的低姿態呀,就是要懂得尊重女性,會表現出耐心、體貼與關心;而低風險就是不浮誇,做事實在,最好還能擁有專業的技能或執照,或是有份安定穩固、失業率比較低的職業;至於低束縛嘛!則是要懂得尊重對方隱私,以及活動空間,不會表現出權威、跋扈,或強行束縛的大男人態度。」 「哇!這樣看起來,現代的年輕女性可是愈來愈成熟了。」一位朋友欽佩地說:「因為她們已經逐漸走出強調外表『三高』條件的框框,而是更能用懂得真正疼惜並關心自己的態度來選擇對象。」 「妳為什麼說『三低』的擇偶條件就是真正的疼惜與關心自己呢?」我忍不住好奇地問。 她一臉嚴肅地說:「因為,女性如果冀望自己的另一半必須具備『三高』的條件,不但表露出本身內在的虛榮素質,也意味著自己是把婚姻的安全感建立在配偶的條件上,很可能就會看重未來婚姻的『面子』過於『裡子』。 想想:若女性所嚮往的只是這種外表、學位或物質等『外觀優質』的婚姻,而忽略未來枕邊人的談吐涵養、人際關係或價值觀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言行要素,又怎會是真正地疼惜與關心自己呢?」 建立於真愛的婚姻 「唉!依我看,其實無論『三高』或『三低』都是條件嘛!但真正的愛情應該不是光看條件的。」在座一位婚齡最久的朋友長嘆一聲,語重心長地說:「因為只要一看重條件,就是暗暗地惦量著對方所擁有的,是不是能對我有些『好處』。事實上,要想營造美滿的婚姻,不能只期待對方要符合我的標準,而是要夫妻雙方都努力付出,且彼此都能為對方著想呀!」 薑是老的辣!這話可真是一針見血!想想媒體上所披露的,無論中外,一些結褵五、六十年的婚姻,當這些老人家被問到如何建立美滿的婚姻時,好像從沒聽過有人說:「我們的婚姻如此幸福圓滿,乃是因為我們門當戶對,加上我倆一個英俊瀟灑、一個美若天仙,而且學歷傲人、收入豐裕……」似乎每一個婚姻美滿的夫婦都會強調他們在互相忍讓、彼此欣賞或學習自我控制上所下的功夫。 無論「三高」或「三低」的條件,都不見得保證婚姻的幸福,還是聖經中「愛的篇章」所教導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為我們提供了完整建築「愛之窩」的各項要素。所以只有夫妻雙方都真正能明白體驗愛的真諦,並且在言行與生活中實行出來,才是具備建立美滿家庭的條件吧!

真善美的一句話

那年,兒子才四歲左右,在唸學前幼兒班(preschool) 。每天中午,我總會準時出現在他教室外,坐在學校遊樂場邊的石椅上,恭候「大駕」回府。這位活潑好動的小男孩,總要玩到唸半天班的小朋友們早已被父母接走,然後,老師吹哨子、集合,帶著唸全天班的小朋友們回教室睡午覺時,他才肯和同伴們依依不捨地道別,走一步、看三回地離去。 兒子的特別獎品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春中午,我依然守候在遊樂場處,由一群追逐嘻笑的孩子們中尋找自己的寶貝。兒子遠遠地觀察到我的出現,迫不及待地衝到欄杆旁,手中揮動著一支藍色的小尺,興奮地告訴我這是他今天得到的「特別獎品」。他向我展示完以後,又匆匆地衝回同伴群中,繼續玩耍。 孩子們輪流地把玩著他的小尺,一會兒,小尺是武士手中比劃的利器;一會兒,小尺又成了挖沙子的小鏟子;再一會兒,小尺竟然還可以成為醫生所用的診療器,假裝用來給人檢查耳朵……就這樣,我看著小尺由這個人傳到那個人,由這種玩法換成另一種玩法,不得不為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而嘆為觀止,也暗暗慶幸兒子願意分享自己的小尺,可以享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的趣味。 讓我們禱告吧 尖銳的哨音打斷了遊樂場上的喧鬧,許多孩子排好了隊,魚貫進入教室,兒子卻哭喪著臉跑過來,紅著眼眶,直喊著:「媽媽,我的小尺不見了!我的小尺不見了!」 「喔,小尺不見了?去問問老師看吧!」雖然這樣建議他,其實,我哪能指望老師為他找回小尺呢!因為,照他們那樣的玩法,小尺恐怕也快支離破碎了!看見兒子強忍淚水、滿懷希望地跑回教室,我心理開始盤算著要如何安慰這四歲多的小男孩。 還正想著,教室門「砰」一聲打開,兒子堆滿笑容的小臉一掃我滿心的陰霾疑慮。他舉著小尺興奮地說:「媽媽,小尺找到了!」 等不及我發問,他便急切地說:「我告訴老師『小尺不見了』,老師就叫全班小朋友都把眼睛閉起來禱告,讓知道小尺在哪裡的小朋友告訴大家。結果,我們一禱告完,芬妮就舉手說:她知道小尺在哪裡。」 「真的啊!在哪裡呢?」我睜大眼睛吃驚地問著。 「就在芬妮的鉛筆盒裡耶!」 「喔!那麼,老師知道芬妮在『她』的鉛筆盒裡找到『你』的小尺,老師有沒有說什麼呢?」我故意加重語氣問道。 一句智慧良言 「老師說:『哇! God can do everything!(上帝是萬能的!)』」 失而復得的喜悅,將兒子留在眼眶中的淚珠閃爍得晶瑩明亮,牽起他的小手,彷彿看見掛在蔚藍長空的白雲也堆滿了笑容。兒子老師的這句話真是令我百感交集,分不清是感激?還是感動? 在她甜美的笑容裡面,更有一顆仁慈、體貼的心,沒有質問與責罵,輕輕地一句話就巧妙地遮蓋了犯錯孩子的尷尬。我一面佩服她的機警與愛心,一面也在心中呢喃輕嘆:多麼「真」誠而執著的信仰;多麼「善」良有智慧的解釋;多麼「美」妙寬容的答案啊! 謝謝妳! Mrs. Lampron,上帝祝福妳!

受傷也可以有意義

傷眼中的碎片創發手術用的水晶體。 二戰,戰鬥機駕駛員,傷眼中的碎片; 現在,白內障患者,手術用的水晶體。 「我明天要去做白內障的手術,雖然醫生和朋友們都說這是個很普通的手術,但我心裡還是很希望有人為我禱告呢 !」一位老大姐級的朋友打電話來請我們為她代禱。 我語帶鼓勵地說:「手術前的緊張很正常啊!妳不妨想著等開完刀以後,就可以脫離『視茫茫』的日子,眼前大放光明,或許心情就會開朗一點,也能減少些手術前的壓力吧!」 「其實我心裡並沒有什麼緊張或擔心,相反的卻充滿了感恩呢! 」她邊笑邊說著。 「感恩?」我不解地問說:「 因為妳的白內障不太嚴重?還是妳的醫生很棒?」 「我只要一想到白內障可以動手術解決問題就充滿了感謝,因為覺得我們這世代的人真的是好命啊 !」她聲調柔和地說:「唉!想想從前的人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如果眼力退化了還能怎樣呢?或許就只能認命了吧!而我們現代人拜科技進步之賜,眼睛水晶體老化了還可以有機會開刀換上人工水晶體,妳說咱們是不是應該謝謝這些研究開發人工水晶體的科學家啊?」 誰說不是? 心想這位老大姐能如此「凡事謝恩、不住的禱告」,難怪她常能流露「常常喜樂」的神采,實在值得我學習效法。 「意外」的發明 不過若說起人工眼球水晶體的誕生,咱們需要感謝的人可多著呢 !可不是只單靠著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們,還因著有許多眼睛曾受傷的軍人,我們才能得到今日白內障手術極高成功率的成果。 依照醫學的研究,白內障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眼球內的水晶體,用久了之後就會模糊。於是許多年前醫學界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種特別的透明物質,能替換眼球中的原有卻老化的水晶體。然而這種偉大的構想,經過再三的研究與嘗試都無法成功。 原來咱們人體中有免疫系統,正如我們體內的軍隊一般,如果遇到外來的侵略,馬上就群起攻之,將外來物趕走,這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排斥作用」。於是醫學界不斷嘗試用各種物質替換眼球中已模糊的水晶體,結果卻都因產生排斥作用而失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許多飛官駕著虎克戰機在槍林彈雨中作戰,有許多位飛官的座機不幸被敵軍機流彈擊中,造成駕駛艙的透明罩破裂。爆裂的碎屑刺穿眼角膜,碎片留在眼球裡,雖經緊急送醫急救,也無法立即將碎片全部清除,只能留在眼球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檢驗才能完全取出。 當時負責醫治這些傷患的英國皇家眼科醫生哈洛德‧黎德利( Ha-rold Ridley)感到有些奇怪,因為傷患的眼球組織似乎並不會和這些碎片產生排斥作用,可以和平共存一段時間,使得醫生有足夠時間能將碎屑一點一點地取出。 這種現象引起了哈洛德‧黎德利的注意力,於是他興奮地尋找並研究製成機艙罩的材料,原來是一種學名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化學物品。他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實驗,而用它製成第一個人工水晶體,並於 1949年成功地在倫敦的聖湯瑪士醫院值入一名婦女的眼球中。於是哈洛德‧黎德利因此而在醫學界享有「人工水晶體之父」的美譽。 咱們中國人常說:「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而人工眼球水晶體的由來真可說是前人受傷,後人受益,格外讓人珍惜並感恩啊! 裝載恩典的黑車 曾在荒漠甘泉中讀到過一段司布真 ( C. H. Spurgeon) 所寫的短文:「沒有雲,我們怎能有雨呢?我們的患難常帶來祝福,它們是裝載恩典的黑車。看啊!黑雲不久就要變成細雨了,那時候,每一種植物都會因著所下的雨歡樂。」所以,烏雲籠罩般的患難也可能是極大的恩典。 當年在戰場上眼睛受傷的飛官 ,若知道因著他們的意外與痛苦,加上哈洛德‧黎德利努力不懈地研究,讓後來千千萬萬的白內障的患者能重見光明,不知會不會很驚訝自己的受傷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想到這兒,我不禁感觸萬千,當我再次回頭看這一路走來的人生旅途,雖然心裡帶著許多有形或無形傷痕,但似乎已經不再那麼椎心刺骨,因為相信這些都已經成為我日後的祝福。 於是我期勉自己,可要帶著感恩的心來看待每一個疼痛或艱難的遭遇。因為有時受傷也可以具有特別的意義,它將幫助我成為更有寬容、憐憫、恩慈胸懷的人,好成為別人的祝福。 (作者為亞利桑那州鳳城華人教會會友,育有一兒一女。)

主動出擊●築夢成真

逆境好比石頭可以把人砸碎或建立。 雖然從小就被教導要做一個積極進取、主動學習的人,然而環境中卻會遇見挫折打擊,周圍的人、事、物也常令人覺得沮喪無奈,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掉進消極失望的漩渦裡而無法自拔。 最近在一本書中讀到,有一位當年在大陸剛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的青年,就「趕巧」遇上了稱得上是一場中國人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有人問這位日後成為國際美術史的專家說:「您是否會遺憾那年輕、寶貴的十年都徹底被文革給摧毀了,以致後來您必須花費比其他國家的學者更加倍的辛勞,來補足那十年的空缺與停頓?這在您個人的學習與研究生涯中,應該是個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吧?!」 這位學者卻回答說:「雖然下放勞改是一段艱苦的歲月,但我一直堅持積極的學習,以致後來能擁有許多機會。」 原來他在被下放到農村勞改的期間,因為知道沒有辦法讀書,所以離家的時候帶了一本英文字典,和一本古文字字典,當每天勞苦工作完之後,便在這兩本書的陪伴下入睡。這兩本書並非他失眠時的催眠劑,而是奠定了他在英文字彙與識別古文字上的能力。 後來他因曾就讀美術學院的經歷,就被調派到博物館去擦展示窗的玻璃,對許多人來說,擦玻璃的工作是枯燥乏味、又浪費時間精力的苦差事,但他卻在這幾年當中,每天反覆地看這些美術作品,藉著長期與這些藝術品為伍的際遇,使他對許多美術品的特點瞭若指掌,也發展出對藝術品的獨特見識。 由於他曾熟背英文字典而練就出的英文能力,讓他在中年之際有機會到美國留學,學成之後還在當地的大學任教,後來他的著作無論在量或質上都非常豐富,文化大革命雖然剝奪了他有形的學習環境,然而一顆積極進取、主動創造另一種環境的心,卻讓他在艱難中依然能夠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學習。 雖然我並不「期待」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會有遇到類似文化大革命般的遭遇,但我卻十分欽佩與羨慕這位學者積極的心志,因為他積極的視觀,不但帶出了主動積極的態度、也在困境裡看見了希望。「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 二零零三年的十月,十三歲的夏威夷衝浪女選手貝莎妮漢米爾頓被鯊魚咬斷了左臂,然而這個殘酷的事實並沒有將她擊倒,她依然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未來,當媒體訪問她何以能如此堅強時,年紀輕輕的她充滿了信心地說:「因為是神的允許,這件事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相信神必然會賜我夠用的恩典與力量來幫助我。」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九節告訴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缺了一隻手臂的莎妮不但沒有放棄衝浪運動,甚至在十週之後又勇敢的再戰浪頭,參加了在夏威夷舉行的中學生衝浪比賽。結果莎妮在她的年齡層排名中名列第五,當記者問起她用單手參加衝浪比賽的心境時,她的語氣中沒有灰心失望、或自怨自艾,反倒用著鼓勵自己的口吻說:「現在我要平衡的站在衝浪板上,的確沒有以前那麼方便,但是只要再多一些練習,我就會有辦法了!」 她積極樂觀的信念、主動迎向挑戰的態度,真是讓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自嘆不如,卻也受到極大的感動與激勵。 一顆主動積極的心,不但能讓我們充滿希望,也會在任何環境中都帶出積極主動的行動,讓我們能把握並珍惜身邊的機會,使夢想能逐步一一地實現。演講家約翰‧戴馬提尼曾說過:「環境就好比石塊,你可以用它來建築,也可以讓它把你壓得下沉。」所以積極的心思、意念會帶來主動的力量,也會成為築夢的最佳建材。

烏雲上的陽光

處境越艱難尖銳,信仰的力量越明顯。 朋友的女兒小惠從小就聰明乖巧、品學兼優,去年暑假才剛從高中畢業,離家到南部的城市去上大學。 「飛來」的橫禍 日前聽說她騎自行車時出了個意外,當她從自行車摔下來時,車的把手竟然直直地撞上了她的肚子,當時痛得她眼冒金星的直冒冷汗,忍著痛慢慢地走回宿舍。 雖然小惠立刻打了電話回家告訴父母,不過她父母心想自行車摔下來應該不會太嚴重,便只叫她好好休息一下,倒也沒太在意,沒想到晚上卻接到小惠室友打來的電話,說小惠肚子痛得太厲害,而且還吐了幾次,情況看起來不太妙,所以已經送到醫院的急診室去了。 小惠的父母這才知道事態嚴重,立刻起身開了一、二個小時的車趕到醫院去探視。原來女兒這一跤摔得可真不輕,因為自行車的把手撞得太猛烈,小惠的脾臟竟然當場被撞破,所以有內出血的情況,幸好即時送醫,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醫生得趕緊給她進行止血等急救措失,等小惠轉到普通病房以後,原本以為很快就會痊癒,沒想到又因護士插管時的失誤,讓小惠吃足了苦頭,折騰了好幾個禮拜,才能走出醫院的大門。 當我剛知道這起意外的發生時,雖然相信這對信仰堅定的夫婦,一定能靠著神淌過這起驚滔駭浪。不過卻擔心才十八歲的小惠是否會因這「飛來」的橫禍,而對神產生埋怨或懷疑?所以當小惠出院以後,我就打電話給朋友問問小惠的情況,沒想到電話那頭的朋友竟然充滿感恩地說:「真是感謝神哪!因為這個意外,小惠的肉體雖受了很多痛苦,但神卻讓她親身經歷了領人歸主的喜樂!」 原來小惠在醫院住的是雙人病房,另一病床上的「室友」是位年輕的媽媽,小惠發現她一直不斷在流淚,看起來一付絕望至極的樣子。朋友雖然為病床上的女兒難過,也忍不住上前向這整天以淚洗面的年輕媽媽慰問,才得知她幾週前原本只是牙齦發炎,以為過二、三天就會好。沒想到細菌竟然嚴重入侵,造成她全身的免疫系統失調。 醫生已經讓她試過每一種抗生素,卻沒有一種能產生效用,如今醫生表示他也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繼續「下手」了。她想到連醫生都宣告沒有辦法,豈不是完全絕望?家裡還有二個年幼的孩子乏人照料,不但感到前途一片茫然,也完全失去了面對未來的希望。 因禍得福 小惠覺得她和這位年輕媽媽真是「同病相憐」,因為兩人都是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引發出一場「晴天霹靂」般的大事。朋友告訴這位年輕的媽媽,如今雖然醫生都束手無策了,但上帝的手仍可以施行恩典。所以便開始和小惠一起向她傳福音。原本還有些擔心與猶疑,不知那位年輕媽媽會不會嘲笑他們說,如果你們的神這麼好,為什麼不保護小惠別發生意外呢?但他們實在是為她的處境難過,所以只想真誠地關心她,而且有一股強烈想向她傳福音的慾望,於是便放膽開口和她談。 第二天小惠開心地對母親說,前一天晚上她已經帶著這位年輕的媽媽做了「決志信主」的禱告,所以他們倆已從醫院病房裡的「病友」,變成天國裡的「姐妹」了。沒想到神的作為還不單如此,神醫治的大能竟然奇蹟般的降臨在那位年輕媽媽的身上。沒多久醫生就發現她的情況好轉、免疫系統恢復正常運作,沒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朋友說小惠雖然經歷了一場「怎麼也想不通」為何會發生的意外,卻也親眼看見了神奇妙無比的大能。讓從小上主日學的小惠,好像看見了聖經教導的「生活寫實」版。所以她母親語意深長地說:「雖然我們無法避免苦難,但藉著苦難不但更認識並經歷神的愛,而且可以把這愛分享給別人,因此所受的苦便不是毫無意義了!」 殺人犯vs.弱女子 聽了這話讓我想起今年復活節前,在美國發生了的一起「爆炸性」的大新聞。亞特蘭大市一名三十三歲的強暴犯布萊恩尼可斯(Brian Nichols),在法庭當眾奪槍擊斃法官、書記,並且槍傷二名警察,又打傷一名記者後,在市區連搶三輛車,還殺死了一名海關官員,引起整個亞特蘭大市一片風聲鶴唳,全市的警察嚴陣以待地準備捉拿他。 沒想到他隨後竟然在停車場劫持了一名二十六歲的單親媽媽艾絲莉史密斯(Ashley Smith) 為人質,回到她所住的公寓裡藏匿。在這種驚心動魄的情況下,艾絲莉竟然唸誦《標竿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 一書第三十三章給布萊恩尼可斯聽,並與他討論該書的主題,並告訴他神賦與每個生命都有特別的意義,使布萊恩尼可斯受到感動,最後「戲劇化」的舉起白毛巾向前來拘捕他的警察投降。 事後「女英雄」艾絲莉史密斯馬上聲名大噪,不但立時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寵兒,也成了好幾家知名雜誌的封面人物,電視、電影的製作人都表示對她的故事感興趣,還有四家出版商搶著找她出書,一時之間,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然而人們不禁仍然要問,艾絲莉在面對著殺人不眨眼的強暴犯,自己很可能也遭受性侵犯,或被一槍打死的情況下,到底是從那裡來的靈感、勇氣、智慧,能唸出《標竿人生》裡的句子給布萊恩聽呢? 出黑暗入光明 或許因為艾絲莉也曾有過「跌入深淵,蒙神搭救」的經歷吧!她出生不久就遭生母拋棄,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年輕時就曾因偷竊、打架、酒後駕車而被捕。輟學後結婚、生子,丈夫又在一場鬥毆中被刺傷,最後死在她的懷裡。她的年輕歲月可說是一團混亂,直到有人帶領她認識了神。不久前她才回到學校修課,找到工作,人生開始有了起死回生的新轉機。 或許是艾絲莉曾經生活在恐懼、茫然、絕望之中,才能對「殺人魔王」似的布萊恩尼可斯多一分慈心:或許因為她自己曾有奮力跳出苦海,重新迎向光明的經歷,才會對「十惡不赦」的布萊恩多抱一分希望,以致能鎮靜地在生死一線的危急時刻,依然能用從神而來的力量,讓布萊恩確信他也能成為神兒女,並且願意被逮之後到監獄向其他囚犯傳福音。 小惠與艾絲莉史密斯都是在自身處於極端無助,對未來充滿了惶恐之時,依然靠著神的憐憫與全能,不但自己能苦盡甘來,還能帶領人奇蹟般的歸主。這實在讓人看出神能改變人心,並能帶領人「出黑暗、進光明」。這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雖然人生在世都會有苦難,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對神及對人的愛,就一定不會白白受苦了!

逆流而上

半個孤兒的他,有機會淪落為毒販流氓。相信耶穌的他,竟選擇蛻變為名星教練。 報上一則不起眼的小新聞,讓我感慨萬千!現年三十八歲的鮑伯卡林森(Bob Callison)目前是亞利桑那州格爾伯特市(Gilbert)一所公立高中的摔角(wresting)教練。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親切、平和的人,到過他家的人都說他的家中有一股特別「寧靜」的氣氛。 許多人不明白,他的家中有三個年齡分別為七歲、四歲,以及一歲的子女。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常會感到頭疼、大呼吃不消,而他和妻子是如何在幼兒「環繞」的情況下,依然能營造出一個寧靜的居家環境呢? 向著陽光生長 鮑伯卡林森微笑著表示,因為多年來他一直把建立一個祥和、寧靜的家庭,當作他努力追求的目標,所以他與妻子就不斷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就好像各種花朵因著渴望溫煦的陽光,便會一直朝著有陽光的方向而生長一般的自然。 這話說的多麼確切呀!似乎為聖經中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做了最好的詮釋。因為我們會隨著心中隱隱所盼、所想的,悄悄地定下了目標,然後不知不覺地逐步朝著這個目標前行,可以說心中的期盼也就決定了我們成長的方向。 事實上,鮑伯卡林森自小生長的環境,非但一點都不「寧靜」,而且是十分坎坷。在威斯康辛州長大的他,四歲時就因父母失和而被送入寄養家庭,此後的十年裡共換了三個寄養家庭。 雖然小小年紀就經歷了一家換一家「遊牧、遷移」式的生活,然而其中一位「寄養媽媽」帶領他認識了神,使他對人生的方向有了一番新的認識,他發現心中有一個最深的渴慕,就是將來自己能有一個溫暖、寧靜,與安定的家庭。十四歲以後雖然他又被送回與他長年酗酒,且有暴力傾向的父親同住,但他因為已經認識了神,所以靠著堅定的信心,使他有面對惡劣環境的勇氣。 高中時期,學校的體育老師無意間發現他頗有摔角的天份,於是引導他開始進入學校的摔角校隊。而後也是靠著這份天賦,讓他這個出生於貧窮、爭吵家庭中的孩子,能有一份獎學金進入大學的體育系。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以及專業的摔角教練。 鮑伯卡林森說,他在高中與大學的摔角練習中,不單單是學到各種摔角比賽時所使用的方法與技巧,最重要的是他在不斷高難度的訓練中,體驗到培養堅忍不拔、突破逆勢的鬥志的重要性。 如今他希望能將這些經驗教給這些青少年孩子,他發現有好幾位校內摔角校隊中的孩子,也是來自有問題的家庭,於是他常將自己的童年經驗與這些孩子們分享,幫助並鼓勵他們用積極、正面的態度來面對眼前的困境。 出淤泥而不染 對於自年幼時就長得健壯、孔武有力的鮑伯卡林森來說,青少年時代幾乎每天都有「機會」變成毒販、流氓、或幫派份子,而他也認識不少這種自小在寄養家庭中輪流打轉的孩子,因為從小就立志要脫離貧窮,甚至不擇手段地「弄錢」,而走上了偷盜、販毒之類的歪道,最後染上一身毒癮或酒癮不說,有的還淪落為監獄裡的「常客」。 所以雖然從小生長在相似的環境,但若是所求所想的東西不同,就會朝著不同的方向成長,也將活出截然不同的生命與生活。 察驗神的旨意 這起真人真事提醒了我,在陪著孩子們長大的同時,帶領他們真實的認識神有多麼重要啊!因為不只是讓他們有個信仰、有個生活準則而已,更重要的乃是讓他們能真正的走在當行的路上,因為只有當心中的價值觀建立正確了,言語行為與生活習慣才會端正與平衡,將來努力、追求,與成長的方向也才不會有所偏差。 如今「快速致富、飛黃騰達」似乎已成為現代人共同的努力目標。放眼望去,時下還真不少胸懷大志,希望能成為「比爾蓋茲第二」的年輕人,然而許多人卻盲目地走進了一片忙碌與茫然。 聖經上教導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就如鮑伯卡林森,能從童年的惡劣困境中掙脫出來,朝著追求人生光明面的方向成長,並且把握機會幫助他人肯定自己的價值,認真的過著有目標、有理想的人生,不也是個充滿祝福的人生嗎?

從「心」出發

因持槍搶劫銀行被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通緝多年的「鴛鴦大盜」,現年四十歲的克萊格皮瑞契爾特 (Craig Pritchert),及三十二歲的娜娃固絲蕊 (Nova Guthrie),近日終於在南非 (South Africa) 的海角城 (Cape Town) 被鍥而不捨的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逮補,並被引渡回到美國,隨後兩人即因暴力、搶劫、威脅社區治安等罪名,被聯邦檢察官提起公訴。 可以想像的是,這對在他們南非鄰居的眼中,看起來十分健壯、開朗、充滿活力的「雌雄大盜」,在往後的日子裡,將會面對一連串的訴訟、官司,以及冗長的牢獄生涯,怎不叫人為他們深感遺憾呢? 到底什麼樣的人會成為搶劫銀行的強盜呢? 其來有自 究竟克萊格皮瑞契爾特和娜娃固絲蕊是什麼樣的人呢?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淪為搶劫犯呢?您是否和我一樣感到好奇? 事實上,早在八零年代初期,高大碩壯的克萊格皮瑞契爾特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的棒球明星,他的天份、球技都受到教練的賞識,立刻成為校園中引人注目的天之驕子。他夢想著有一天能為知名的職業棒球隊所網羅,並且在美國棒球界闖出一片名利雙收的天地。在大學時代,他就與當時的校花結婚、生子,在當時的校園中,曾造成一陣不小的轟動。 然而好景不常,不久之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棒球隊又轉來了另一位棒球明星,許多方面的表現似乎都凌駕克萊格皮瑞契爾特之上,於是球迷們的注意力與熱情馬上就轉移到那位「後起之秀」的身上,克萊格皮瑞契爾特有時還會嚐到「坐冷板凳」的滋味。 原本好像是掛在雲端中的豔陽,霎時間被打入冷宮似的跌落谷底,克萊格皮瑞契爾特經不起這種遭人冷落、不受重用的打擊,因此憤而離開球隊,也離開了學校。然後他開始陷入酗酒、瞌藥、賭搏等惡習,最後拋妻棄子到拉斯維加斯討生活,後來因欠下大筆賭債無力償還,便鋌而走險在內華達州搶銀行被捕入獄。而長相甜美可愛的娜娃固絲蕊,從小就在柯羅拉多州一個嚴謹的基督教家庭長大,年幼時在父母師長的眼中,她一直是個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好孩子。但當她進入青春期之後,竟然一反常態地表示厭倦了活在別人為她制定的「標準」之下,所以開始用刺青、穿洞、奇裝異服等方式來「活出自己」。 後來她到拉斯維加斯尋找「自己的天空」時,與剛服刑出獄不久的克萊格皮瑞契爾特邂逅,兩人一拍即合,於是以現代版「鴛鴦大盜」的姿態,開始在亞利桑那州、奧瑞岡州、柯羅拉多州,以及新墨西哥州等各地持槍搶劫銀行,多次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發佈的頭號通緝人物。 法網恢恢 克萊格皮瑞契爾特和娜娃固絲蕊在犯下多項搶案之後,兩人便身懷巨款遠走高飛,遊經好幾個國家之後,最後在南非海角城的高級住宅區落腳,雙雙改名換姓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在當地鄰居與朋友的眼中,他們是一對來自美國的富裕「雅癖」,過著冬天到歐洲滑雪、夏天到海灘潛水的「高檔」生活。克萊格皮瑞契爾特平日忙著炒股票,對外都以「股票大戶」自居,而娜娃固絲蕊則成為一家夜總會的老板娘,生活極其奢侈華麗。 然而這些光鮮亮麗外表的後面,卻是一件又一件的謊言與罪惡,紙可是包不住火的,他們的謊言終究有被拆穿的一天、他們的惡行也終必要受到審判。這起新聞讓我沉思良久…。 誰會想到當年形象健康、體格健壯的棒球校隊克萊格皮瑞契爾特,以及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成長環境稱得上健康的娜娃固絲蕊,竟然會有今天成為「階下囚」的下場。 可見父母平日為子女所提供的營養食物,雖然能為他們造就出健壯的身體,或是父母自小為子女介紹基督教的信仰,可以為他們的道德行為指引規範。然而人自己若沒有一顆健康的「心」,仍然會像一枝無根的花朵,雖然外表可能暫時看起來美豔亮麗,卻不能得到生命的滋潤,只能隨著世俗之風飄搖不定、無法享受生命真實的豐盈與喜樂。 敬畏神的心 那麼,什麼是健康的「心」? 「健康的心」應該就是一顆真實敬畏神的心吧! 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當我們定意要懷著敬畏神的心來過日子時,就會親身體驗到神的律例法則,實在是充滿了從天上而來的智慧、慈愛,與憐憫。聖經箴言中說:「聽從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靜,不怕災禍。」(箴1:33)所以若能真正以健康的心,也就是誠實、清潔、謙卑、受教的心來跟隨神的帶領,無論所行的道路是順遂或曲折,都會願意選擇走在正直與公義的路上,也將享受神在愛中所賜與豐富的的平安、喜樂、安慰、與能力。 或許克萊格皮瑞契爾特把人生的成功,狹隘的定義在虛浮的名利上,所以當他一遇見困難就不擇手段的橫行強奪;而娜娃固絲蕊以為只要能為所欲為就是得到自由、享受人生,於是便不分是非善惡地執意依自己的喜好行事。所以健康的飲食、健康的身體、與健康的環境,並不能保証我們就能活出一個健康的生活,無怪乎擁有智慧、財富、權力的所羅門王曾勸戒後人「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因為只有保有一顆健康的「心」,我們才可能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與人生的方向。並且能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之中,自然地流露出有喜樂、和睦、善良、與恩慈等特質的健康生命來。

獅子、老鷹、小企鵝

「這兩天可真把我給氣壞了!」才剛拿起電話,就聽見久居外州多年的老友氣極敗壞的聲音:「來美國這麼多年,苦哈哈的拿到了學位,成家、立業雖有些波折,但都還算一步步過來了,可我還從沒有像這回這麼丟臉過!」 在電話這頭的我,聽得一頭霧水,連忙問說:「先別急著生氣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還不都是我那寶貝兒子小強嘛!」朋友帶著埋怨的語氣說著:「都已經四年級了,連寫篇文章都一定要我看過才行。這次我沒時間看,竟然就給我出了個大麻煩,妳看氣不氣人?」 不說還好,她這麼一說我可是感到更加迷惘,只好請她把事情的原委「講清楚、說明白」一些。 經她娓娓道來之後,才知道原來在兩個星期前,今年九歲大的小強有份家庭作業,老師要他們寫一篇文章,題目可以自由選定,但要寫自己希望能當那一種動物 ,並且說明何以盼望自己能成為該動物的原因。 希望當何種動物 「小強本來說他要寫希望自己是隻鹿,就是像『小鹿班比』裡的那種鹿一樣,可以跑得好快好快。」朋友說起了事情的始末:「我聽了就罵他說:『你怎麼那麼沒出息?真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像小鹿班比有什麼用,只能讓別的動物追著到處跑,你就不能有出息一點,希望自己能當隻大獅子,將來能當萬獸之王啊!』」 「結果小強立刻氣沖沖的說他討厭當獅子,臭著一張臉跟我耗了好久,才勉為其難的決定他就換當老鷹好了。」朋友繼續說著:「我一聽他想換成當老鷹,雖然覺得不像當獅子那麼威風,不過想想也還不錯啦!好歹也是個『鳥中之王』嘛!至少要比『小鹿班比』有出息多了。」 「妳既然當時很高興他想當老鷹,後來為什麼又要生這麼大的氣呢?」我大惑不解的問著。 「他完全沒聽我教他的嘛!我告訴他要寫想當老鷹,就應該描寫老鷹很健壯、很勇敢、很威武,也很有王者之風範,是鳥類中的翹楚與領袖。」朋友的語調似乎開始有些激動起來:「結果他根本沒照我教他的去寫,寫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就交上去,害我也得跟著他一起丟人現眼。」 「有這麼嚴重嗎?」我實在想不出會有什麼原因,因著孩子在作文裡寫想當一隻老鷹,而讓父母覺得丟人現眼的,便十分吃驚的問說:「他到底寫了些什麼呢?」 涉及心理問題 「上禮拜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通知我和先生到學校去一趟,電話中也沒說清楚是什麼事,只說有事要和我們談談。」朋友說話的語氣更加情緒化的說:「結果一到學校才知道,可不是只和老師談談而已,而是被請到校長室,除了老師、校長以外,還有學校的學生心理顧問也在場,說要和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小強的『心理問題』。」 「難道他們覺得小強的心理有問題嗎?」我驚訝的問。 「校長要我們倆先看一看小強寫的作文以後,再開始討論小強的心理發展。」她說著:「當我和先生一讀小強寫的那篇『如果我是一隻老鷹』以後,立刻知道咱們為什麼會蒙校長大人的『召見』了。」 「難道小強寫了些老鷹的『心理問題』嗎?」我依然感到驚訝無比。 「唉!如果換了我是老師,也會擔心小強的心理會有問題啊!」朋友語帶沮喪的說:「小強在文章裡說希望自己是隻勇猛無比的大老鷹,是鳥類的國王,強而有力的翅膀可以飛得很遠,都不需要回家,餓了就把看到的小雞、小鳥抓來吃 ,碰到不聽話的小動物,就把牠們掐死,…。」 「喔?他是這樣寫的啊?…。」我聽了也驚嚇得說不出話來。 「校長說他們並不是小題大做,實在是因為近年來校園中的暴力事件愈來愈多,他們不得不隨時提醒家長,平常要多留意兒女們的心理發展,多聽聽他們的心聲,才好了解孩子們心裡的委屈、不平,或傷心,免得讓積壓在心底的鬱悶,使他們逐漸對團體或社會產生憤世嫉俗的仇恨心理。」 瞭解孩子性向 朋友說話的語氣顯得較為平靜一些的說:「其實也都怪我,何必要他一定要當什麼獅子王、大老鷹的,或許他的性向本來就是蹦蹦跳跳『小鹿班比』嘛!非要他去當個別的,反而讓他變得無所適從了。小強在學校的表現一向都不錯,這回我們好像成了『問題父母』似的,真是丟臉丟到家了!」 「別那麼在意丟不丟臉的問題嘛!」我連忙鼓勵她說:「藉著這件事提醒了我們做父母的,要多觀察、多了解孩子們應依『性向』發展的重要,不也是個大收穫嗎?況且行行出狀元,妳怎麼知道說不定哪天小強就成了最出色、最優秀的『小鹿班比』哩!」 順著性向發展 掛了電話,看見女兒正在一旁整理她的小玩意兒,她專注的神情看起來格外的可愛與有趣。 忍不住打斷她,好奇的問:「如果老師要你們寫篇文章,題目是希望自己是某種動物,妳會選那一種動物呢?」 她認真的想了一想,緊握著雙手,語氣充滿期待的說:「如果我能變成別種動物,我好想當一隻小企鵝喔!」 「小企鵝?為什麼呢?」心想莫非是我們住在炎熱的鳳凰城,所以讓她特別嚮往一片雪白的冰天雪地。 女兒一臉燦爛笑容的說:「小企鵝好可愛喔!還可以每天和好多朋友一起溜冰、一起玩,多有意思啊!」 女兒邊說著還邊學著小企鵝獨特外八的腳步,並且噘起小嘴,聳著肩膀慢慢的滑行著,有模有樣的學著小企鵝的樣子,真是有趣極了!看情形,依咱們家女兒的「性向」看來,恐怕也不甚「有出息」,因為她目前的「大志」,似乎就是像小企鵝一樣,成天和朋友快快樂樂的溜冰和玩耍嘍! 其實,我又何必一定要因著「性向」,而過早的斷定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與成就呢!我既然深深相信她的性向,即是上帝給予她的天性與秉賦,不如就讓她儘情地朝著這種自然、喜樂的生活態度發展,說不定有一天,她這種「小企鵝」的個性,也能為社會大眾盡點心力,甚至被上帝所使用呢!

用「心」教育

年輕美麗、朝氣蓬勃的貝絲伯西里(Beth Berselli) 原本是美國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的著名記者。她於兩年前專訪美國總統夫人蘿拉布希 (Laura Bush) 時,問起第一夫人覺得美國目前最迫切需要改進的是在那一方面,蘿拉布希當時毫不考慮的表示,教育就是美國當前最該加強的重點,特別是優良教師的培育,如何能讓國內的各種優秀人才,都有為美國的教育盡上一份心力的意願,則更是當務之急。 為美國而教 而後伯西里得知在美國已有二十三個州,都有舉辦「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 的課程之後,便暫時放下名牌記者的頭銜與工作,一頭栽進了「鄉村老師」的行列。 此課程是只招收學業成績優良、活動表現也很優異的大學畢業生,或是畢業後已在社會上稍有工作經驗的年輕專業人士,他們在接受了為期五週的密集訓練與教師裝備後,就被分配到各州較為貧窮、偏遠地區的小學任教兩年,實際參與「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讓各種優秀的人材,有機會真實了解到美國在教育方面的嚴重需要;同時也讓一些住在較為落後偏僻,很少受人重視的地區,或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也有機會能得到「明星老師」的關心與指導。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郊區的麥西尼布希小學 (Maxine C. Bush Elementary),是貝絲伯西里完成訓練之後被分配到的教書地點。她剛開始面對著二十位幾乎都是跟不上進度,又毫無學習熱誠的四年級孩子時,實在感到非常棘手,經常覺得力不從心、不知所措。然而當她認清其實如此的環境,是因為她從未經歷與面對過,而也正是自己應該突破的挑戰時,她的心便能逐漸由灰心無助的陰霾之中掙脫出來,積極的為自己與這些孩子設定了新的目標與理想,同時下定決心要讓自己與這些孩子一起成長。 她原來以為,自己若能成為一個「超級老師」,並且教出一批人人稱羨的「明星學生」,才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老師。然而當她每天面對著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半的孩子還要扳著手指做數學加、減法,而且全班孩子的平均閱讀能力也大概只有一、二年級學生的程度時,自己當初的理想好像都已成為幻夢一般,實在不知道該怎樣來「教育」這些男女孩童。 認識自身的價值 然而當她發現自己的心態若先做改變,不再以孩子課業的成績或能力的表現,來評估自己的教書潛力是否有所發揮。同時讓平日教學的重點放在開啟孩子對他們自己潛力與天賦的認知時,她便逐漸能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已以及這群孩子,於是發現這些孩子的閱讀、數學的成績雖然只有一點小進步,但他們對自己本身價值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前途的樂觀,卻出人意料地展現出驚人的「大躍進」。 不但如此,後來伯西里發現自己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竟然也有了「新」的調整。於是當她完成了在麥西尼布希小學兩年的「鄉下老師」生涯後,並沒有回到光鮮亮麗的記者行業,而是申請到史丹福大學教育行政系研究所就讀,希望有朝一日能為美國的教育提供實質具體的貢獻。 從前的她或許有興趣,或有機會對教育方面的問題多做採訪與報導。然而因著從內心對教育、對社會、對年輕一代真切的關心,再加上有了新一層的生活體驗,讓她從心裡發出一個強烈意願,想要更真實的探索、研究在教育體系、制度,以及教育者的心態、方式等方面,能否還有些加強與改進的方法。 與孩子同步成長 貝絲伯西里的此番經歷證實,若學校裡的老師們能用「心」來教育孩童,自己與孩子們將一起得到「新」的開啟與收穫。而在家庭裡身為父母的我們,在養育、教導子女們時,也常有機會得到與孩子們同步成長的體會,若是在教會裡擔任主日學的老師,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兒童、青少年的主日學老師,一直是教會裡不太讓人有「興趣」參與的服事之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實在太「吃力不討好」吧!我們常謙稱自己的愛心耐心不足,知識能力不夠,不但錯過了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大好機會 ,也忽略了那位應許要厚賜各樣恩典給我們的神,正是要藉著我們在每個灰心、失望、挫折、沮喪的時候,可親嚐祂更新了我們內心的意念、目標、與價值之後,所得到從「新」得力的豐盈與喜樂。 為神而教 於是我們便比較能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調皮好動的孩子、或是喜歡耍「酷」的青少年、以及各種在主日學教室裡會面臨到的挑戰與難處。因為不見得是我們的愛心、耐心增加了,或是教課的技巧進步了,而是我們更能由心的深處體會到「為神而教」的意義。 因為每一個服事的機會都是神的恩典,好像是時時與神同工似的在教育著自己,不但幫助我們能更多看見每個人在神眼中的價值,在改變心態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服事的態度。經歷到只要真的用「心」擺上與付出,就能心意更新地將「重擔」視為「祝福」,並且能隨時支取到新生的能量與活力。 (作者現專心在家教養一子一女,為亞利桑那州鳳城華人教會會友。)

是非 選擇 應用題

「唉!我最近又『破功』了!」幾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時,一位朋友帶著失望的神情說。 「怎麼啦?妳在練氣功嗎?」大夥兒聽了都楞了一會兒,接著又七嘴八舌地問著。 「練『氣』功?我已經太容易生『氣』了,不能再練『氣』功啦!」她先是苦笑一下, 然後語氣幽默的說:「最近我正學著要時常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應該說我是在練『不氣功』才對吧!」 「那麼妳的『不氣』功已經練到幾『段』了?怎麼會『破功』了呢?」我好奇地問。 「我只是個初學者, 離『上段』還遠得很呢!」她笑了笑,語氣認真的說: 「不過『不氣功』還真難練呢!我已經整整兩個禮拜沒對孩子發脾氣了,但昨天他們又不聽話,我實在忍不住了, 又把他們霹靂啪啦地罵了一頓,事後自己後悔得很, 想想才練了兩個禮拜就『破功』,真叫人感到失望!」 大夥兒一聽此話,連忙紛紛把使徒保羅的名句給搬出來,安慰她說:「別洩氣啊!連保羅這麼偉大的使徒都曾說過:『立志行善由得我, 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我們又何必對自己失望得太早呢?」 是啊!即使一向堅強的使徒保羅在面對自己的弱點時,也曾發出:「我真是苦啊!」的嘆息, 所以當我們想學習健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又怎能期待這會是件一朝一夕的事呢? 控制情緒有妙方 心理學家說情緒是個複雜的玩意兒,大致可以分為思想、意志、與表達等三部份。所以若想學習健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接著用意志做出理性的選擇,然後再以合適的態度或話語表達出來。 這麼說來,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步驟,似乎還真有一點像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哩! 教導年幼的孩子,得先將「可以」或「不可以」向他們表達得清楚明白,並且常常提醒、 處處叮嚀,孩子也藉著對父母的順服與信任,來學習生活裡各種大大小小的「是非題」。 年紀稍長以後,孩子便比較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經常會遇到像做「選擇題」似的情況。 他們會從做出正確的選擇時得到的鼓舞、 嘉獎,而增加更多的自信與自尊;同樣的也會從做出不正確的選擇時嘗到的難過懊惱中,得到提醒與警惕。 等到年齡更大一些,他們會遇到的環境及事務,也更加的多樣與複雜,於是孩子則需像做「應用題」一般的多思考、多觀察、並多分析,然後再開始一步一步的去做。如果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或許還需要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或展開另外一種解題方法,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結果。 我們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步驟,不也是這樣嗎? 選擇希望與祝福 我們常以為會讓我們情緒失控的,是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所引起,而忽略了自己思想上的成見、妒嫉、爭競、或自私等,才是讓我們爆發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所以若我們能先在思想上先弄清「是非」,謙卑的心會讓我們不自以為「是」,而充份了解自己的不完全,就不會輕易地對人或對事發出批評論斷,或怒罵、責備等負面的情緒。 遇到高興的事,我們很自然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然而當遇到挫折、 沮喪、 或困難時,就必須無助的淪陷在「低氣壓」的脅迫之中嗎?事實上,我們若憑著信心,經常「選擇」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周圍的人、事、物時, 就等於是「選擇」了希望與祝福, 因為無論自己或他人,都能在樂觀的鼓勵聲中,激發出不畏艱難與勇往直前的動力。 學而時習之 不可避免的,即使我們再努力,也依然會發現自己仍會有情緒失控的情況, 這時候可就需要有願做「應用題」的耐心與智慧,才不會輕易的失望,而能把這些時刻當作是個可讓自己好好反省、不斷改進的機會,並藉著這些學習所累積的經驗,不但能對他人產生更多的接受與寬容, 並且會更加擴展自己的心胸,於是情緒與話語的表達,自然也就會愈來愈有理性、有恩慈、有智慧了。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呼?」可見「學」與「習」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在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是在每天生活的小節中,不斷的讓「學」與「習」同時並進。 然後才能一點一點的改進,一步一步的成長,也一天比一天得到更多的智慧與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