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面紗》觀後感

《面紗》[The Painted Veil],是一部好萊塢根據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改編出品的電影,敘述了近一個世紀前發生在中國的洋人故事。描寫的是倫敦上流名媛Kitty,為擺脫家庭催婚的壓力,草草嫁給了並不太喜歡的細菌學家Walter,又隨夫來到上海做醫學研究。Walter聚焦在自己的工作中,家庭主婦Kitty在家百般無聊,孤獨中她與已婚的風流迷人的英國領事暗通款曲,後被丈夫發現但未當場戳破。羞憤不已卻又深愛著妻子的Walter,決定舉家遷往霍亂流行的窮鄉僻壤,在幫助救助病人的同時,躲避妻子的不倫戀,也算懲罰報復她不忠的行為。

從出軌到專一的愛
到了疫區,生活十分艱苦,衛生條件極差,每天都要面臨著死亡的威脅。Walter與愚昧無知的莊戶人、逃難的流民、霸道的軍閥等打著複雜的交道。幫助村子鋪設新的竹製水車管道系統,從江的上游引來淨水飲用,終於的控制了疫情蔓延。Kitty則在當地,法國修女開設的孤兒園兼醫院裡當義工,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和生活的意義。就在倆人於共同的事業中,逐漸彼此理解,重歸於好的時候,Walter不幸染上了霍亂。同時他又獲知妻子懷了身孕,但難說其父究竟是領事還是自己。始終深愛妻子的他寬容大度,不論如何也願作孩子的父親,令Kitty非常感動。
後來救治無效,Walter病故身亡,埋葬異鄉。他最後的寬恕,感化妻子徹底改變,返回英國後,生下兒子並養育他長大。即使後來,偶遇當年的情人外交官,對方仍念舊情,想再續情緣時,她卻堅決地拒絕了,持守著對丈夫專一永恒的愛情。
我看完此劇,最為深刻的印象和共鳴,卻是孤兒院修女們的作爲。在那麼兵荒馬亂、貧瘠窮困的東亞山區,城市的國人都鮮有願意下鄉扶貧救災的,可這些上帝的使女遠渡重洋,在那兒默默地奉獻著,為著主服侍未信之民,傳揚聖道。特別是年老的修道院長,對著並無實際信仰的Kitty所講述自己身世的那一席話,讓我的心底震撼不已。

除了“愛”以外的“責任”
“我17歲就戀愛了…我瘋狂地愛上了上帝。對宗教生涯有著浪漫的幻想,我的愛是那麽地熱烈。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情感改變了。他讓我失望,他忽視我,我們之間已經變得漠不關心,像老夫婦總是並肩坐在沙發上,可很少跟對方説話。他知道我永遠不會離開他,因為這是我的職責。但當愛與責任合二為一時,恩典就與你同在,並且能超越你所理解的,享受其中的幸福和快樂”。
這是一個信主多年,經歷了人生許多磨練的信徒的實話實說。言語樸素卻又涵義深遠,語調平淡卻是擲地有聲。這是她對信仰之旅的歸納總結,也是信心成長過程的真切反映。不是推銷信仰的慣常説教,而是白話真理的實際素描;沒有神化溢美修女的感人事跡,卻叩人心扉。修女對上帝的忠心與信念,所衍生出來的這番肺腑之言,讓Kitty的心靈產生了割禮之效,從此一心堅守婚姻對夫君的專一,堅毅地走在神所喜悅的正路上。

進階至契合的一體
比起終生委身神的神職人員,我們這些普通信徒,對主的信心相對可能就小一點。信得深又有實際行動付出的他們,尚且覺得天父時有淡漠、遠離了自己,那麽吾等同樣有類似的感覺就不足爲怪了。再深入思考,只有襁褓中的嬰兒,才需要被喂、被拍、被洗盥;只有學步的幼兒才需要被拉手、被擕扶、被招呼。“老夫老妻”了,還用得著每天浪漫親吻、時刻地說“我愛你”嗎?到了這個階段,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完全可以傳表心跡,神合默契到家了。
也就是說,基督徒對主、對配偶的愛情,是從轟轟烈烈、浪漫天真,逐漸化作為親情與責任,無言地表現在自己的職分與行為中。長年的摯愛衷情、朝夕相處的生活、磨合鑄成的共同理念,讓兩人實實在在地連為了一體,合而為一。即使是無語比肩而坐,彼此心思也都知悉明瞭,人意善解。在世連理白頭偕老,走完一生;將來進入永恒,與主耶穌新郎同享天堂婚筵,共度永生。
信主的過程中,我們在遇到難處逆境時,常常發問“主在哪裡”?其實,上帝此刻就在我們身邊,風雨中一直與我們同行,他從不撇棄我們,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代禱。天父用看不見的手扶助著我們,莫忘沙灘上的那一串腳印,是主抱著我們所留下的,而非我們自己彳亍而行的印跡。
不無遺憾的是,遇事焦急毛躁中的我們,常常忽略捕捉神慈愛的眼神。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切實按著《聖經》的教導去做,完成一己之責,永遠與主同行。不計算人家的惡,莫貪婪妄求,活出真情博愛與海量寬容來,那麼就能結出聖靈的果子,享有恩典的同在。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