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話語建造兒女

女兒十六歲了,一個開始自己思考,審視環境、反問、分析的年紀。
最近,她跟我分享一段兒時的經歷,讓我覺得非常愧咎。
她大約三歲時,我們跟她玩球,她的動作笨拙,常常漏接。也許是當時接「空球」時的姿勢很可愛,我們笑著說:妳還不會接球啦!

一語成讖
沒想到這句話就定格在她腦海裡,成了不變的真理。「既然我不會接球,那就讓別人去接,我也不用試了!」這是她當下的想法。
當然,她長大之後,自然知道接球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需要眼、手彼此的協調配合。但是不知怎地,那句話、那個經驗一直深印在她的心裡。
「我知道你們不是故意要取笑我,」女兒說,「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小孩的年紀小,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們正在塑造自己的想法。許多事情,你一說出口,便成了他們的真理,一時改不過來了。」
多麼發人深省的一句話啊!我當年刻意放下發展事業的機會,專心在家當全職的家庭主婦,當然是想做一個稱職的好母親。多年來,許多的錯誤。譬如,失去耐心而發脾氣、沒做好榜樣等等,是屬於「自覺的」、「有意識的」的疏失。沒想到還有許多不經意的錯誤,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中犯下!

愈幫愈忙
德國這幾年來社會形態轉變,政府為了「幫助」婦女,在生產之後能儘快進入職場,撥了許多經費預算來增設托兒班、幼稚園。托嬰的年齡日漸下降,現在各托兒所已經接收一歲的孩子,在鄰國瑞士,更降至六個月!
女兒看見這個趨勢,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她自己是將近四歲才進幼稚園,而且每天只在那兒待三個鐘頭,但是她卻累積了許多「不被了解」的負面經驗。譬如幼稚園的阿姨們同時要照顧二十多個孩子,實在很難「因材施教」,順應孩子的需要、關心孩子的想法。一不小心,他們便會依照自己的工作經驗,認為「以前」、「大部分」的孩子怎麼樣,你就該怎麼樣。女兒到今天還記得當年,自己因為不善表達而遭到的誤解。
她想起一個例子:幼稚園阿姨要求她拿剪刀,剪紙上標示的直線。但是那一條線非常粗,女兒不明白是要剪粗線的左邊、右邊、還是中間。她問阿姨,阿姨匆忙地回答:妳剪就是了!結果女兒就剪剪左邊、剪剪右邊、再剪剪中間,她的邏輯思考是:都試一試,總有部分是對的!後來阿姨把我叫去約談,說這孩子不會用剪刀,一根粗線都剪得彎彎扭扭,你做家長的,最好在她入學以前,讓她好好練練!
我這個女兒,寫字用左手、剪東西用右手。到了四歲,口齒還是不太清楚,跟她的姊姊大相逕庭,我常常被她的特立獨行搞得焦頭爛額。做父母的,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們關心他們的成長、發育。如果觀察到任何「缺陷」,總希望能及時做矯正或治療。如果老師或幼稚園的阿姨一而再、再而三地施加壓力,在沒有類似經驗的情況參考下,想必很少人能放寬心地任孩子自然發展。
其實,許多情況下,「任其自然發展」也未必是不好的策略。現在回想,當初給孩子,以及自己的心理壓力,真的完全沒有必要。既沒有幫助她的學習,反而因為母女間衝突,破壞了彼此的和諧。

「正常」與否
今天我的女兒,凡事自動自發,學習任何東西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與速度。她知道自己的強項與喜好,有自己的想法,會思考、反省、觀察。德語和中文是她的流利母語,除此之外,她還會說英文、法文,還想自學義大利文。單輪車、吉他、點字、像小丑般同時丟擲三個球等等技藝,全是自己學來的。一年級時「九九乘法」背得很慢、很吃力;小學畢業時,成績卻是全班第一名!
誰說孩子的發展一定有既定的模式?誰又規定怎樣的學習速度才是「正常」、「佔優勢」?事過境遷,回過頭來一看,才醒悟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受到多少陳腐觀念與外來壓力的左右,進而傷了孩子而不自知!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書3: 2)我離「完全人」還相當遠,女兒在回憶時,雖然沒有責備我們的意思,卻讓我更加警惕自己的言語。寧願緘默,也不要隨意發言,尤其是對人無益的批評、意見或先入為主的觀念。
女兒也非常反對大人們用欺騙的方式來敷衍小孩,不論是善意的安撫,還是避重就輕的息事寧人。當她看見家中其他長輩為了避免孩子吵鬧,而使用哄騙「伎倆」,她就忍不住發「正義之聲」來抗議。她也非常反對有些長輩因為小孩子膽怯,不敢碰水、玩沙,便隨口說:「唉啊!怎麼這麼膽小、這麼沒用!」女兒以「過來人」的經驗說:「當小孩子聽到別人說他沒用時,他就會真的以為自己沒用。」
話語的殺傷力多麼大啊!尤其對一個涉世未深、幼小稚嫩的心靈而言。

健康自信
孩子是上帝賜下的產業與禮物,做父母的當然不能完全不管教。但是絕對不能依自己的喜好、速度、或想法盼望來「塑造」孩子,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語,因為父母的話語,就是年幼孩子們的心靈食糧,我們餵哺他們肯定、鼓勵的話,他們就有健康的自信;如果他們從父母那裡聽來否定、訕笑的話語,或是敷衍的謊言(不論善意或惡意),那麼他們也有可能否定自己,難與人建立信任感。
孩子不會永遠是孩子,他們會長大、成熟,獨立、思考。願天下的父母能運用從神而來的智慧,管理神所賜的產業。勿以年幼為由,而忽視對他們應有的尊重與合理對待。讓我們從改變自己的態度、管住自己的舌頭做起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